创新实践破解红树林可持续修复难题

今天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作为“海洋卫士”,红树林是全球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

上世纪的围海造田和滩涂开塘养殖,使中国红树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如今,这种情况在中国沿海地区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在其他诸多拥有红树林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仍然普遍存在。

如何在保护红树林的同时破解社区生计难题迫在眉睫。

01

战略研究开启科学保护红树林之路

2018年11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的指导下,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共同启动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并于去年6月发布了项目的核心成果。项目报告指出,虽然滩涂造林曾经是中国红树林修复的主要方式,但是存在着造林成本高、成效低、技术难度大、生态功能有限、侵占水鸟重要栖息地等诸多问题,故“退塘还林\湿”应成为中国红树林修复的主要途径。

2020年8月,中国发布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其中也强调要科学营造和修复红树林,在清退自然保护地内大量养殖塘的基础上,优先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

然而,退塘还林并不是单纯的在养殖塘种活红树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考虑红树林周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

因此,如何将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转变为生态产业优势,如何寻找到一条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红树林生态修复之路,形成“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钱袋子”的理念,化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推动退塘还林政策的落地,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红树林可持续保护和利用的重大战略需求。

02

广西案例:破解红树林可持续修复难题

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和躬耕,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带领团队原创了三大技术,初步建立了“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体系”,通过地埋管道、地下养鱼、地上种红树,使滩涂养殖与红树林生长并存;同时,通过构建“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和建造生态海堤,探索堤内传统虾塘的生态改造产业化升级和堤外红树林的原位生态利用。该体系已成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成功范例。

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体系示意图

一、红树林地埋管道鱼类原位生态养殖系统是这一体系的核心,该技术原创了小空间养殖、大空间生态修复的红树林可持续利用模式,突破了退潮后滩涂暴露无法进行鱼类养殖的难点,实现了不砍伐红树林、不改变滩涂自然属性就可进行红树林生态养殖的可持续模式,解决了传统滩涂养殖与红树林争夺滩涂空间的世界性难题。

这一模式的应用实例表明,可实现养殖产值9000元/亩,是同面积红树林林下天然海产品产出价值的22.5倍~45倍,比2015年越南广宁省红树林基围养殖平均年产值高8.4倍。不仅可带来经济收入,还可有利于减缓红树林湿地破碎或修复受损的红树林生境。

地埋管网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系统剖面结构

二、废弃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则是让退塘还林政策全面有效落地的一个突破口。团队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提出并初步开展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模式研究:将25%-50%的虾塘水面用于重建红树林和盐沼植被,剩余水面用于养殖。

这一模式根据物种共生互补原则,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空间和环境中共同生活,以期提高养殖稳定性、降低养殖污染排放,形成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生态养殖、水体安全排放的气候友好技术。根据理论推算,生态改造能使虾塘综合效益增加30%以上。

传统虾塘红树林生态改造基本技术路线

三、建造生态海堤,强化滨海湿地生态功能。传统海堤虽然保护了沿海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但因此减少了自然岸线,损害了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生态海堤可将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海堤内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联系为一个整体。

生态海堤主体模式剖面图

项目根据生物多样性、海陆交互作用及生态位科学原理,首次将物理抵御、生态防护和文化休闲三大功能理念综合用于海堤的生态设计,形成了生态海堤的5大垂直功能层次和18大类25小类功能区块;开发了堤脚潜坝等生态关键技术,为海堤生态系统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生境。

■安全方面:生态海堤一期工程以来,在9次台风暴潮(最高14级)和历次防城江洪灾中安然无恙。

■生态方面:堤前潜坝有效提高了人工恢复秋茄林的成活率,促进了天然红树的扩散能力,到2020年新增红树林面积45.23%;特制的铰链护坡砖,使堤身植被覆盖率由原先的4.25%提高到2020年的90%;堤脚鱼礁对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养护作用效果显著,再现了岸线的自然生态功能。

■景观方面:成功构建了海洋高等植物群落→海岸刺灌丛→季雨林海陆过渡带稳定群落,自然优美,使沿岸空间溢价了56.76%,总溢价量高达41.6亿元,是工程总投入的78.49倍。

■管理方面:建立了生态监理制度和生态效果评估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生态理念的工程实现率。红沙环海堤的成果已指导广西7条海堤的生态化改造工程,并在全国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借鉴。

03

应用前景

应用“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体系”开展红树林恢复,不但可以有效促进红树林的快速生长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还在保护、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发展了蓝色经济,通过合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现实。

不仅如此,该系统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其它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依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海岸社区增加收入的一个新的选择,从而有助于人口密集的东南亚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范航清等."虾塘还林及其海洋农牧化构想."广西科学02(2017):3-10.

范航清等."生态海堤理念与实践."广西科学05(2017):427-434.

王文卿等."红树林退塘还林研究进展."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0(2021):348-354.

王文卿、石建斌等著.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21.

THE END
1.鱼塘养草鱼养鹅可以吗成功案例 某些地区已成功推行此类模式多年,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循环。 失败教训 若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水质污染,进而影响到鱼类及家禽健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的前提下,鱼塘养草鱼的同时养鹅是完全可行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养殖方式。 https://www.lvcaod.com/zzyh/37295.html
2.农信互联:农业数字生态链建设者的坚守与创新4、打造产业生态链条,助力智慧养殖业,农信互联有哪些成功案例? 农信互联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整个生猪产业链的效率,构筑全方位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为从业者提供生产、交易、金融等服务。为传统养殖场提供在线管理、在线交易、在线金融;甚至助力传统养殖场https://www.caaa.cn/xbh/2020/article.php-id=4509.htm
3.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案例(通用6篇)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ve72sb.html
4.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网养殖场环保养殖场污水处理饲料发酵剂非洲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网专业为您提供养殖场环保、污水处理,公开非瘟发酵中草药组方和解决方案,饲料发酵剂,多年生牧草,有机肥发酵剂,生态养殖,广西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养殖场环保,生态养殖技术,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什么是生态养殖,低成本养殖,无污染养殖的相关信息,想要了解更多详http://www.syc163.com/
5.成功案例树木评估水产养殖评估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水产评估成功案例 江苏省常州市某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对开发区征迁范围内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鱼塘(含驳岸、护坡)、增氧泵等养殖设施、养殖鱼类等进行了征迁补偿价格评估。 江苏省某人民法院委托对丁某某养殖的鱼类因污染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了鉴定。 华夏银行委托对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某湖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1000亩水域http://www.zcpg88.com/case
6.甘孜州9个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案例1:康定市塔公镇塔公村 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康定市塔公镇塔公村,位于康定城西北113公里,村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是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被纳入首批四川传统村落名录。塔公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塔公镇指导下,深挖优势资源、加速三产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努力探索涉藏地区壮大http://m.ganzitv.com/cms/content/139332447
7.祝贺!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成功入选“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近日,第二届科技赋能乡村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联合国大楼举办,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成功入选。 近日,第二届科技赋能乡村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联合国大楼举办,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成功入选。 https://www.yangzhu360.com/qiye/20231110/672302.html
8.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10篇(全文)本园区建设应突出的是: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珍贵水果、蔬菜生产、家禽、水产品的养殖);***景观(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观);人文建筑景观(个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务区);体验主题(游客亲身体验滑草滑雪、种植、养殖、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科普教育(针对中小学生普遍对农业生产认知少的现象,作为科普教育,体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lr32r0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