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演算,2024年年指数预计收于2140.36点,比2023年仅上升4.68%,相比2021-2023年年均16%以上的增幅,已转入正常幅度状态;
2024年初至12月上旬,日指数中126个品种上涨,占比25%,数量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222个品种出现下跌,占比43%,提高12个百分点;活跃波动数量占68%,下降4个百分点;涨跌数比从去年接近3:2转为约4:7,小于1,趋于明显跌势。
全年(日)指数走势呈现“?”型走势,从5月下旬、7月上旬两度打破去年新高后,7月半开始明显掉头向下,直奔年初2065.05日指数起点;10月30日齐平跌去全年涨幅,到12月10日滑至1961.89点超跌103.16点;说明新冠疫情三年加疫后一年爆炒形成4年形成的高位行情,正处于加速回归的路上,西北、华东大宗产新新陈叠加,华中、华北品种延续上年的下滑,日指数连续下滑,并且走量缩量,还有继续下落的趋势。
回顾近四年行情,品种波动连线带面,价格疯狂,较2019年年度价格综合指数上涨近7成,超六成品种上涨,两成下滑;具体价格方面,高位品种翻倍很普遍,三四倍常有(当归、党参、紫菀、知母、延胡索、百合、龙骨等),五六倍不少(白芍、牡丹皮、款冬花、辛夷、栀子、水牛角等),十倍(白术、猫爪草)破千(酸枣仁、蝉蜕)也不稀奇;跌幅较大的较少以多年高价长周期为主(重楼、川牛膝、八角、白豆蔻等);目前由于受价格刺激,种子种苗连年上涨,尤其今年春,甚者上涨数十倍(白术、酸枣、沙参等),大范围调运(当归、太子参),生产兴致高涨。
大范围无序种植三年,产新逐渐压力大,今年上涨品种仅以小冷野生品种零星跳动为主,下跌以疫用清解毒品种下跌开头,连翘、瓜蒌、金银花、荆芥、防风、射干、水牛角、紫菀、知母、栀子等,及疫后康复品种跟随,酸枣仁、胖大海、马鞭草、红景天;大宗品种继续扩面,白芷等香料类、当归、党参、白术、陈皮、麦冬、黄精等,多数常用品种都在回归。
全年行情分解
可以看到,上半年的市场已沦为资金市,倒手者不少为圈外人士,实际需求随价萎缩,不少出现了减少采购,缺货断供;持货方为了维护市价、转移商品套利,也是利用多种渠道,鼓吹涨价,抱团联盟,金融支撑,拉进资方,代客理财,甚至认为制造舆论及事故:山火(山西安泽县连翘烧山),库存失火(亳州丹皮、白芍仓库)。
8月高位被香料推迟的淡季显得很淡,且波及全面,从香料新一轮下调,再到动物类、根茎类、全草类、果仁类、皮类基本全线下滑。随着黄淮、华北、东北地区短期影响的水情褪去,波及有限,抢挖根茎货上市,加上市场监管深入市场,金融反垄断等介入,资金谨慎,安徽地产反弹无力,信心低落。
9月是通常是时需转旺的节点月,但市场已是资金盘下,如同去年一样,供需错时错配,传统的季节性淡旺节奏变得不明显。“金九”不“金”,药博会人气旺盛,药交会热而不火。权重品下滑带领下替用品小幅下跌,继续扩面,浮动的小冷品种,也多数回调,
行业动态: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物质正式进入药食目录,利于增加其边际效应;甘肃、贵州、内蒙等多地中医药博览会、传承创新成果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中,酝酿新的产业思路;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同比下降4.0%。表现为出口低迷,亟需新刺激,进口量升价减;国家市场局和金融局两部门,继续打击违法违规提供资金囤积哄抬中药材价格;
7月末,国家药典委公示修订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标准草案、0212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标准草案,植物类药材禁用农药与时俱进从33种增至47种,对齐农药使用现状;各地在引领高质量发展本地药材,种植转移,产业振兴;国家科技奖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入选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制定民间习用药管理、中药产业链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讨论,大模型的开发成果有一定基础为中医药AI应用打下基础,法律和金融方面也在行业自律、保险、资金方面赋能产业,延伸检查通过GAP审查,生产加工端也在数字智能化转型。
中药炮制对外资本解禁,积极吸收外来的技术、专利保护等先进经验,做好全球化准备;至千元一粒的片仔癀锭剂,热度正在下降,中药成本暴涨是推高成药的原因,但需求不畅也让不少企业调低天价品种,减少炒作;
中报显示,基于去年的高基数、成本和经济环境,超半中药上市企业面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同比下降的企业数量远高于去年同期。中药行业也延续了近年来的并购整合和“国资进场”趋势。
今年各地都在引领高质量发展本地特色药材产业,扩规模,提质量、降污染,从种源到成品,积极扶持提标工程,通过补链、扩链、强链计划,加强药材产业链力量;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便利出口流程;经典名方成药不断上市;企业自建基地保障核心原料,不少通过延伸检查通过GAP审查。
宏观经济:前半年肉菜价格不高,国内玉米收购价格维持弱势,为近几年的低点,到港高企;制粉需求不大,开机不饱和,小麦折价轮出库,全年粮食增产,国内供应充足、海外进口稳健,粮价震荡保持下滑通道。药材行业受到资金明显偏好,虽然金融宽松,CPI一直增长较低,随着9月开始台风导致果蔬价上升繁荣,资金转移得到体现。
受到降准和多次降息,对一季度药材集市持货心态高卖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位走慢,四季度存量住房贷款利息有望下调,互换基金对股票的支持,资本和地产市场受到鼓舞,部分资金从药材市场出离。
企业出厂价不太景气,近期季节性因素和政策效应共致PMI回升,9月份制造业PMI提高0.7个百分点至49.8%,环比回升,但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国际大宗商品下跌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拖累。四季度PPI降幅将趋于收窄,但年内大概率延续负增长。
金融政策方面,多轮降息使银行收益承压、节奏见顶,11月利率利好开始告一段落;
部位动态:动物类、茎木类、皮类整体保持稍强,回调不大;树脂类稳健上升;权重根茎类虽是上涨,涨势跌去较多,全草、其他类、果实类、菌藻类、矿物类、叶类、尤其上半年跌多涨少,疫用类较多,行情不振。
2024年12月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月)指数预计于1950.82点,环比11月指数下跌3.63%,环减73.58点;比上年同期月指数2068.9点下跌了5.71%,同减118.08点;环同跌幅相对11月双双继续走扩,10、11、12月跌势增加。
2024年(年)指数预计收于2140.36点,比2023年仅上升4.68%,相比2021-2023年年均16%以上的增幅,已转入温和幅度状态
从年内(日)指数走势看,12月10日指数收于1961.89点的最低位,较年初下滑5.00%,振幅却高达14.11%,全年呈现先慢后快上涨,拉锯盘整,连续下调的格局,许多品种波动剧烈。
两度打破去年历史高位,其中7月6日日指数达到最高值2253.20点(历史新高,如图),最低值为12月10日的1961.89点,12月中下旬有望继续下探。
图表:2024年1-11月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日指数走势图
本期12个部位分类的价格日指数涨跌介于-16.90%至13.24%之间,其中有4类上涨,8类下跌,无持平大类。
本期动物类价格指数涨幅最大,上涨了13.24%。本期对动物类指数变化影响较大的品种是蝉蜕、牡蛎、海螵蛸、五灵脂、虻虫产地货源稀少,价格大幅拉升;蝉蜕产新前被爆炒,产后行情松动,成本维持价格,对指数影响较大;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等成本小幅上调,销售需资质,走销有限;鱼脑石,大规格蜈蚣上涨,但走动不快,其他蟋蟀、龟鳖甲、水蛭、僵蚕家养大增行情下滑,且有进口替代品冲击,全蝎、五倍子疫后需求不畅;广地龙先涨后平,因进口量较大;桑螵蛸依赖北朝进口价格稳健,水牛角、海螵蛸的进口及核排海题材已经淡化,逐步回落中。
全草类下跌了16.9%,跌幅最大。本类中疫用清热解毒的品种较多,繁殖生产周期短,行情不易保持,前两年价格较高,刺激生产恢复快,产量大;蒲公英、茵陈等对本类指数影响较大,香薷、蒲公英、苦地丁、紫花地丁、佩兰、半边莲、荆芥等均有超过三成以上的下滑;疫后肺部修复明星马鞭草连续两年下滑;薄荷、半枝莲、茵陈、鱼腥草、马齿苋、瞿麦、夏枯草今年供过于求,夏枯球暴腰斩后有反弹;价格上浮的伸筋草、田基黄、鹅不食草、石见穿、石上柏涨幅不大,均为冷背品种。
另外,占比最大的根及根茎类下滑4.83%。对本类指数波动影响较大的有白芍、白术、麦冬等;今年根茎类高峰时上涨了超过16%,主要发生在一季度,白术疯狂拉升,白芍、当归、党参小幅跟进提高报价,猫爪草产新前暴涨,麦冬、延胡索、木香、天麻、黄连、川贝小产地品种集中反弹;品种关联,如白芍和赤芍、木香和土木香、当归与独活的关联性联动;
下半年稳步回调,当归从产地开始,尤其从10月上半月调整幅度较大,较高位折掉一半多,进口甘草国内增加扩面冲击,产新的党参、山药、黄芩、黄芪、柴胡、升麻、木香、附子、前胡、白前等陆续产新价滑;白蔹、千年健、细辛稳定;白芷、半夏、射干、紫菀、知母、麦冬等四季度大跌暴跌,牡丹皮新产地层出,板蓝根需求低迷,规模有量;薤白、重楼、白及等保持低迷;河北人气北沙参、天花粉疫用需求减少,跟随下调;太子参先跌后稳,供应有量;野生明星防己,高价刺激采挖后先涨后跌,家野价差较大;丹参、三七走慢;新产人参洋参红等参类走动平常;白术、白芍、桔梗、威灵仙、赤芍小滑不止,年尾逐渐加快;天麻提前产新,目前价乱下滑;地黄受淹部分抢收赶行情,随加工而落;根茎类整体高位下滑,仅有山慈菇、仙茅、甘松、牛蒡根、仙灵脾等小品种能连续上升。
图表:1-11月部位日指数涨跌情况
本月16个功效分类中,有2类上涨,14类下跌,无持平类。功效分类涨跌幅介于-20.2%至7.44%之间。
平肝熄风药涨幅最大,指数上涨7.44%,因天麻受上半年减种利好,加上正式药食两用行情二季度全面上升25%;钩藤因资源匮乏,家种不多,价格暴涨4成以上,地龙先涨后跌,珍珠母成本上调,全蝎今年捕捉育肥成本下滑,游资撤退,进入近年的低位,牡蛎充沛、小幅下调。本功效大类到四季度中后期也出现疲软,天麻、钩藤走慢、价乱。
其次上涨大类为开启药,指数上升3.01%,野生石菖蒲产新前呼声较高,价格坚挺,11月产出后寻货较少,行情下调,而水菖蒲因价低而稳定。
化痰止咳平喘药跌幅最大为20.20%;紫菀年初抢资源下种,年尾产新后暴跌近七成;款冬花遍地开花种植,虽娇贵有局地减产,年中期间集中拉高暴涨,如今鲜货上市量暴增,价格腰斩,波动率达到110%;苦杏仁需求不大,加上倒春寒影响较小,下滑三成;核排海题材弱化,海藻、昆布来货丰富;白前、前胡、浙贝母、瓜蒌需求不及同期,小幅下调;川贝母、桔梗、桑白皮、葶苈子等高位震荡,期间有所向上波动,四季度下调;仅白果今年产出上调。
其次下跌大类,清热药下滑18.8%;主要以疫用品种为主,影响较大的有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价格跌幅过半,蒲公英下跌四成,金银花、山银花行情不振,疲软下调两成以上;射干处于高价刺激种植后盛产、大跌六成;知母扩种,价格跌幅过半;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扩种量产,进入谷底;芦根、鱼腥草、淡竹叶、天花粉、石膏等需求不足;玄参三季度有死苗舆情,震荡下滑;苦参今年产出大幅回落;赤芍、黄柏、牡丹皮、土茯苓先升后跌;银柴胡、胡黄连价高,实需走动疲软;黄连暴拉后节节回退;软紫草资源不多,野菊花年末产新后回升;
解表药下跌16.08%,荆芥、蔓荆子、白芷、苍耳子、牛蒡子、薄荷、紫苏叶、防风等对本类指数影响较大;其中白芷生产简易,各地刺激种植,形成产业带,超过用量十万吨,下跌六成,跌幅最大,其他疫用辅助类为主的蔓荆子、荆芥、牛蒡子、薄荷跌超三成,香薷、紫苏叶明显下调,柴胡、防风、淡豆豉、继续小幅下调;菊花受淹部分规格上升,存货有量;蝉蜕先涨后滑;细辛平稳,羌活家种品陆续上市、鹅不食草、升麻先涨后回落。
温里药下滑14.96%,三年涨四倍的高良姜去年已折半,今年续跌,产新前舆情短时拉高,后随价高大量产出,今年国际需求出口有限,国内需求弱,大跌六成;吴茱萸依旧在下调,规模未减;餐饮消费经济不佳,花椒大量产出,下滑两成;价处中高位的干姜今年需求不畅,加上有越南进口,行情下滑;肉桂出口不及往年,积压较大;小茴香、孜然、公丁香、香叶进口都有增,价格明显下调,随海外市场波动,肉桂今年价稳走动不快。
图表:1-11月功效日指数涨跌情况
本期30个产地价格指数中,有14个产地上涨,16个产地下跌,产地指数涨跌幅介于-29.95%~20.56%之间。
海南指数涨幅最大,上涨20.56%,且在四季度处于上调。当地胡椒、益智、白豆蔻、草豆蔻、鸦胆子、香附涨幅较大,胡椒被海外降息题材国内外资金拉升后,作为60万吨超大型品种,最高处接近翻倍,实属难得,快速下调后,又有台风影响波动,目前仍处于中高位,全球经济低迷,走动不快,盯紧越南胡椒行情;香附作为小品种,有商产前拉高,产新回调中;海藻、昆布因排海题材淡化而退却;槟榔需求不畅,进口品有量,大腹皮下跌盘整后大幅反弹。
陕西指数,上涨9.38%,涨幅第二,四季度处于下调;因当地虻虫特种养殖者减少,五灵脂产地货源稀罕,市场抬价,加上沙苑子、钩藤等影响下支撑本地指数,陕西当地药材新产地、副产区发展很多,果仁、根茎类仍有继续下调。
河北地区跌幅最大,下跌29.95%,全年跌幅不断加深,本地清热品种较多,延续去年情况,白芷下跌超六成,王不留行、射干、苦地丁、款冬、合欢花下跌接近一半,北沙参、苦地丁、荆芥、瓜蒌、佩兰大幅下调超过三成,酸枣仁大跌三成后反弹,产地托价,价高影响实需成交;金银花的规模成型,产出中,需求减少,下跌两成;白术年尾产出干货足,冲击安徽价格,回到原点;防风、荆芥延续性下滑,野生货坚挺;冬瓜皮随冬瓜子坚挺,白术去年资源垄断,年初大涨,近期逐步下滑,并逐步跌快,菊花受水淹后,小范围反弹。
甘肃跌幅16.05%,上半年小幅上涨,下半年大幅下滑,除了款冬花波动较大,主流品种均出现产新前小滑,产新后快落;河南震荡下滑11%,猫爪草、辛夷、桃花、山茱萸有波动,安徽地区跌幅1.7%,经过地产品种过山车起伏回归原点,其波动超过6%,幅度较大。
图表:1-11月产地日指数涨跌情况
本期6个属性价格指数中,指数涨跌幅介于-29.95%~20.56%之间,有5个属性下滑,1个上涨。
图表:1-11月属性日指数涨跌情况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515个代表品种中,日指数中126个品种上涨,占比25%,数量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222个品种出现下跌,占比43%,提高12个百分点。
品种活跃波动数量占68%,下降4个百分点;涨跌数比从去年接近3:2转为约4:7,远小于1,趋于明显跌势。
图表:1-11月品种日指数涨跌数目及占比情况
2024年初至11月末,指数涨跌幅在(>20%)最多,达53个,(<-20%)有73个;其次在[-20%,-10%)、[-10%,-5%)各有57、44个。说明下跌区间的品种数量呈现梯度式增多;而上涨区间梯度不如下跌区间明显,均出现呈现分化、极端化、幅度较大的特点;震荡区间呈现向两侧高幅的区间分布;
涨跌幅在-5%~5%的品种有238种,占总数的46.21%,有174个(33.79%)品种跌幅在5%以上,103个(20.0%)品种涨幅在5%以上,明显波动的品种数量偏下滑一侧,且从今年9月后,逐月加速增多、加深。
图表:1-11月中药材品种涨跌分布情况
中药材价格指数515个代表品种中,涨幅较大的依幅度由大到小有冬瓜子、虻虫、桃花、芫花、栀子、猫爪草、玳玳花、五灵脂、牡蛎、夏天无、紫石英、葱子、益智、朱砂、胡椒、天葵子、白扁豆、何首乌、西红花、北豆根等。
下跌幅度由大到小的产品依次蟋蟀、紫菀、射干、高良姜、连翘、白芷、知母、沉香、款冬花、香薷、合欢花、蔓荆子、牵牛子、丝瓜络、蒲公英、板蓝根、天花粉、王不留行、苦地丁、荆芥等。
图表:1-11月品种日指数涨跌前50排行及代表品价格
(单位:元/千克(除了罗汉果:元/个、蛤蚧:元/对、狗鞭、鹿鞭:元/条、蜈蚣【大、中、小】:元/条。以上为12月09日报价)
涨幅最大的产品:资源结构调整,产出有限的冬瓜子
继8月上涨五成,9月再次上升;改良冬瓜结籽极少,且冬瓜加工厂工开工不多,产出持续减少产新中后期,货量不多,湖北、陕西货产出后都行情持续拉升都达到120元以上,但安徽、山东等地产新,市场需求放慢,冬瓜子单边价在从95元左右,上升到150-160元,双边统货从85左右上升到115-125元左右,10月中旬每周涨10-20元,最高单边货200元,双边170元;需求非常有限,后市不稳,出现回货,局地小批量价乱,12月单边货回落到140-150元,双边货也下滑到120元,整体货少情况下,如现突然需求,商家部分持有信心。
跌幅最大的产品:蟋蟀,呈现家养产新大幅下行的态势,近乎折半。
河南、湖北大量产新,数十吨鲜货价格大跌不足10元,近乎折半后又缓跌,干货价格产地在25元左右,大量出货,9月初市场价格还维持在60元左右,后有产地来市场销售冲击价格,持货者抛货,月中价格下滑到35元,产新价落明显,10月后行情基本趋于稳定,目前亳州市场再次缓跌到26-30之间不等,随着价跌,也有部分商家看好在产地扫货。
套牢者多,关心者多,台风波动胡椒反弹后回落
黑胡椒25元、白胡椒40元起步,随着越南种植退化,产地产新惜售,欧美经济复苏概念,1-4月胡椒稳步上涨,4-5月快速上涨,海外降息题材5-6月急上快下套牢者多,白胡椒最高到76,黑胡椒也到60元,后随着大户抛货,十天内下跌10元;本次台风,9月期间海南白胡椒挺价小幅上调,无需求支撑,月末又转下调。
因上月台风和海外波动,白椒、益智等等依次上涨,9月下半月近期有商家出货意愿较强,整体行情不及前期,下旬又下滑0.5-1元,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10月中旬市场黑胡椒多报价在48-49元,小幅下调到44元后,12月又回升到46元,海南白椒在69元上下,逐渐回归,用季零售价高,部分套牢商家要价挺价,实需批量不大。
僵持挺价状态的酸枣仁
进入11月,酸枣核加工户加工的阶段,随着半成品上市多,新货需求暂时不大,产地行情小幅震荡调整,半成品加工多在450-500元区间,短期行情将持续维持在500元上下宽幅波动为主;嫁接酸枣仁陆续上市购销仅半价,冲击市场需求和价格,但性状不符合药典,但是可在市面做常规商品流通。
部分地产品种情况
到12月产地冲击,鲜货报价渐乱,每周下滑10-15元,亳州市场安徽一年生货55-70元,两年货质量不等在90-100元之间,选货及浙江货105元,河北一年生切片报价在75元附近,跌幅放缓,商家选购谨慎,收购力不足,持续震荡,不排除继续放量种植。
今年的行情跌宕起伏,先是地区板块根茎类的上市冲击,前期西北品种获利者出货,大宗行情整体回调轮动到华东的安徽大宗品种,进口、野生、长周期、小产地、冷背概念轮番炒作,香辛料快升快下,指数量创新高,随着规模积重难返,无序种植泛滥,抢夺利润高点,产新前期就有明显回调,进入产新和需求旺季走动平淡。
美国降息周期,打开我国降息空间,资本市场小阳春,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带动股市大涨、人民币升值,也吸引了部分药市投资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