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一直是个有热度的话题。所谓减肥,无非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多动而已。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哪怕多动都能忍,少吃可受不了。于是,市面上各种所谓代餐食品应运而生。
代餐,顾名思义就是代替正餐的食品,表现形式主要是代餐粉、代餐饮料、代餐饼干等,号称“吃饱了也能瘦下来”。这类产品自称的“原理”就是用最低的热量、最高的营养,做最饱腹的食物。据市场调研机构欧睿的数据显示,中国代餐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从2015年的49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72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亿大关。
检测结果:安全指标未超标
但营养成分与标签标示值不符
部分品牌的代餐产品已经下架专家建议:认真阅读食品标签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防控科李艳艳博士告诉总台央广记者,产品营养标签数据是消费者了解代餐产品很重要的参考指标,目前代餐产品生产按照《固体饮料》的标准进行生产,指标浮动范围过大,没有针对性。
“如果它标注偏高或偏低,肯定会对消费者选择上造成一定的误导。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或者食用代餐食品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也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然后对照这个团体标准。因为这个团体标准写得非常简洁明了,可以对照团体标准里对代餐食品营养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的一个基本需求,了解一下你购买或食用的代餐食品能否满足一餐,或者是每天代两餐的能量、营养的需求。”
测评报告:体重有减幅
但有人有轻微腹泻、胀气等不适现象
此外,深消委测评报告中提到,40位测评人在为期一周的测试中,体重有减幅,但有的测评人有轻微腹泻、胀气等不适现象。
此外,如果长期使用代餐产品,需要在营养师或医师指导下进行,不然会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迅速反弹的情况。
李艳艳:“短期内对控制体重肯定是有一定帮助,因为能量摄入低了。但是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良,更重要的是会降低自身的基础代谢率。”
在购买方面,谢靓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购买,这样在质量和维权方面都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