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房虽然多,但不少人却是在减肥营迅速变瘦。
近4年来,减肥营学员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全国经营减肥营的机构,已从10年前的个位数增至目前超300家。即使每月需5000-7000元的入营费用,但减肥营内的近百个床位依旧爆满。
减肥本该是健身房的生意,却被减肥营占据了一定市场。200、300斤的减肥营学员通常是健身房会员,他们最终前往减肥营的原因很简单——在健身房不能有效减肥。
如果说健身房是减肥场所,那么减肥营就是减肥学校。仅以教练服务为例,减肥营教练需要对学员的生活起居、运动饮食与心理状态进行渗透式教育,相比普通的健身房教练要求更高。难以招聘合格教练已成为不少减肥营共同的苦恼。
尽管减肥营的目标人群有所局限,尚未成为主流减肥方式,但其市场需求却在不断扩大,减肥成为了改善健康问题的刚需。在健身房外,减肥营行业有着巨大的机会。
减肥训练营最早起源于美国NBC电视台的一档减肥真人秀,国内在零几年时也曾有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追踪北京的一家减肥机构进行纪实拍摄,后来该机构中的教练出来开设类似的减肥训练营,这个新兴行业便开始在国内发展。
之后,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以及2013年中国版《超级减肥王》的播出,减肥营在国内市场迎来了第一波行业发展高潮。巅峰减重、减肥达人等早年成立的减肥营机构也在这一阶段抓住了契机,迅猛发展。
如今,减肥营的经营状态十分可观。
目前,巅峰减重已完成了二轮融资,自2018年来,其学员人数暴涨,收益也呈现每年成倍增长的态势。
“这个市场的容量很大,床位甚至跟不上客户的需求。”巅峰减重的创始人冯磊告诉GymSquare。
关于未来发展,冯磊表示,公司预计在今年拓展10个城市,新开设100家基地。同时他透露道,公司可能在明年递交科创板,成为国内第一家减肥营上市公司。
如果说健身房是一个短期的修罗场,那么减肥训练营更像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学校。减肥训练营采取的是全封闭式管理,通过运动课程、饮食管理、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在3-6个月内帮助学员达成减肥目标。
“我们会保证每周带学员进行至少一次的户外运动,比如徒步、爬山等,帮助学员放松身心、调动积极性,也有助于运动恢复。”广州超燃减肥训练营的教练李杰告诉GymSquare。
而从饮食管理来看,“三控、二减、一大”是主要的安排原则,即控制盐、糖与油的摄入,减少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相比于不科学的节食减肥,营养均衡的合理饮食更能被学员接受,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同样是减肥生意,在减肥营与健身房的客群却大相径庭。
一方面,两者的客户画像有本质区别,减肥营的目标客户多为大基数体重肥胖者。冯磊告诉GymSquare,“这类人群大部分为健身小白,在健身方面基础较为薄弱。而健身房通常在较小基数减脂、与形体塑形上更具功能性,其客户往往具备一定的健身基础与知识储备。”然而,健身房环境却易为重度肥胖者带来压力,强化其自卑心理,导致对运动的排斥。
同时,脱产人群也是减肥营的主要目标客户。“减肥营面对的是能够连续1-3个月封闭式减肥而不受工作或家庭干扰的人群,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减肥。”李杰分析道。
另一方面,两者的经营模式与理念也有较大差异,这在复购率上有所体现。
更多减肥困难者,只去封闭减肥营,因为健身房无法满足大基数肥胖者的减肥需求。
具体来说,健身房教练更多是在课堂上给予学员训练指导,对于课后学员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只能做到提供参考建议,而无法完全督促。而减肥营则不然,它对教练团队与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冯磊在采访中提到,公司现有的80%的教练都是从体院本科实习生开始培养的,需要培训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服务者姿态也是很重要的培训内容。“招募教练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需要考量教练专业能力、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李杰在采访中表示,曾有健身房的高级教练经理来应聘,但是在了解教练需负责的具体事宜后,认为过于繁琐而选择放弃。
不可否认,教练的精细化培养是减肥营运作的重要前提。
在超燃减肥训练营中,教练包括生活教练、体重管理教练、心态管理教练,而这些并不是由不同的教练各司其职,而是每个教练都需要履行的工作职责。
减肥营教练在短周期内对于学员的生活起居、运动饮食与心理状态进行渗透式教育,减肥效果相比健身房具有明显优势。据了解,不乏体重三四百斤的肥胖者在加入减肥营后的短短一个月内,成功减重三四十斤的真实案例。
事实上,“越胖越难自律”其实存在一定科学依据。
肥胖者相对更敏感的心理也造成了越胖越不想动的恶性循环。社交媒体以及大众对肥胖有偏见,使更多肥胖者因害怕受到嘲讽而不敢运动。
减肥营是基于教育式的减肥产品,在获客渠道上也有别于传统健身房,学员的口碑宣传是减肥营获客的主要途径,因为他们身边往往存在着潜在客户,口碑宣传能精准狙击目标人群从而实现获客。
而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中,速度与高效是大众的共同追求,在减肥这件事上也不例外。于是,减肥营的快速减肥效果备受推崇。
2016年《柳叶刀》发布的一篇研究对全球40年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
中国人的减肥事业迫在眉睫,健身房却存在着客户盲区,减肥营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该盲区。对于无法在健身房中成功减肥的人群来说,减肥营的封闭式训练模式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此外,国民健康教育或许也能成为更多减肥营未来的发展方向。减肥营虽在短期内有良好的效果,但学员仍旧面临着复胖的风险。究其原因,是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还未养成。
冯磊在采访中表示,在中国,未来的5-10年可能是减肥营的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减肥营产业增长过快,其实也是件悲哀的事情。”
如果把健身大行业比作一条流水线,减肥营行业其实处于这条线的后段。若是处于行业前段的健康教育、健身房服务等能够起到良好的培养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预防大规模人口肥胖现象,那么减肥营行业可能就不具有如此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