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中,黛玉误剪香囊,宝黛和好宝玉央求另做香囊;第七十二回中痴丫头误拾绣春囊,引发了抄检大观园风波,导致司棋、晴雯、蕙香、芳官、藕官、蕊官等皆被撵出。
绣春囊凤姐受委屈
除此之外,香囊在古画中诗词中更易得见。《礼记·内则》中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其中“容臭”即香囊。自周代起香囊就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男女早起向父母行礼时需佩香囊以示敬意。先秦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佩戴香囊的习俗。
清郎世宁乾隆帝罗朝行乐图局部
在屈原《离骚》中记载着“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那时人们佩戴香囊不仅为了外在形象,更是对修身自洁内在品性的表达。到了宋代香囊样式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丝质香囊,更有纹饰精湛、造型独特的金银香囊。明清时期香囊文化发展鼎盛,种类繁多,材质不仅有布、玉更有金银累丝、丝绣与点翠装饰等等。
宝黛和好,宝玉央求另绣香囊
宋代秦观《满庭芳》词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孙光宪诗记“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香囊在中国古代最为寄思之物,含蓄寄藏着绵绵情意,是随身之物,也是独特表意的赠送佳品,传送见证了古今多少珍贵情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