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06.06.27
【英文摘要】Theoryofselfonlearningmotivationmainlyinvolvedintheoryandresearchofself-esteem,self-efficacy,self-concept,andpossibleself.Theresearchofself-esteemexploredinfluenceofaffectiveselforfeelingofself-worthonstudentslearning.Theresearchofself-efficacyfocusedonroleofacademicability,self-confidenceofstudentstopromoteandregulatetheusingoflearningstrategy,effortlevelandpersistence.Theresearchofself-conceptmainlydiscussedanddemonstratedtheinfluenceofgeneralevaluationandjudgmentofacademicabilityonacademicachievement.Theresearchofself-schemasprobeddetailedlyintothemechanismofspecificpossibleselftocontrolandpromotethelearningofstudents.【关键词】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图式可能自我
self-esteemself-efficacyself-conceptself-schemaspossibleself【正文】
一、自尊研究
1.自尊及其形成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质的评价、感受和态度,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自我态度和情感,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在许多情况下,研究者对自尊的理解与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把自尊与自我概念理解为类似的概念,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是不同的。颇珀(A.W.Pope)等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的不同在于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而自尊是对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信息做出的评价[2]。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诸如能力、成就、外貌、身体、人际关系、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判断,而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特质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我情感或自我体验。前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事实判断,而后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因此,自我概念是自我的认知部分,自尊是自我的情感部分。
自尊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尊重、支持和帮助等,对孩子自尊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是直接的、显著的[2-3]。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关爱、尊重、帮助的孩子,在家庭气氛比较和谐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的孩子,容易形成积极的自尊,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而知觉到亲子关系疏远、冷淡、紧张,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的孩子,其自尊会受到损害,自尊水平较低。
在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自尊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的评价,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尊的发展。老师能够关爱和支持学生,尤其是关爱和支持那些学业成绩落后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保护和促进他们自尊心的发展,而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管理,如果方法武断、粗暴,会损害学生的自尊。
同伴关系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有巨大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会依据同伴的看法和反应反观自己,重新定义自己,评价自己。如果他们有适当的友伴,并为团体所接纳,那么他的自尊就会提升。相反,如果在这段时期,他总是被团体拒斥,他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降低自尊。
2.自尊与学业成就动机的关系
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在各种学习动机理论中都有讨论,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都认为自尊是影响学生成就行为的重要力量。
3.自尊和学业成就的关系
学业成就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指出,青少年学生自尊的高低、自我印象的好坏对其在校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
总之,自尊作为一种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各种社会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自尊与其学习成绩存在着因果关系,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低的自尊。因此,培养、发展和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我价值感,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自我效能研究
1.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2.学业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自我概念研究
1.自我概念及其结构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个体对自身各方面的特点和品质的知觉和评价。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在莎沃森(Shavelson)等提出自我概念的多维层次理论模型以来,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探讨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自我概念的多维层次理论模型认为[13](P76)自我概念是多维度的,按一定层次建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般自我概念位于最顶层,一般自我概念可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又可细分为具体的学科自我概念,如数学学业自我概念、英语学业自我概念等,非学业自我概念又可细分为社会的、情绪的、身体的自我概念。这一理论模型的提出,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重视。
2.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这些研究结论充分说明,优异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积极数学自我概念又会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成就。相反,差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数学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消极的数学自我概念又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学生数学成就。相应地,优异的语言学习成绩和语言能力与学生的语言自我概念之间也是这种关系。
3.内外在推断模式(I/EModel)
4.小池大鱼效应
学业自我概念对学生的学业任务完成与学业成就有重要的影响,但自我概念影响学业任务完成的内在机制如何,马克斯(H.R.Markus)、科罗斯(S.E.Cross)等有关自我图式、可能自我理论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1.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s)是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认知概括[19]。自我图式与成分自我概念的内涵基本是一致的,一个自我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自我概念,但由于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是一个完备的内在结构,是自我概念体系的一个部分。同时,自我图式的性质都是积极的,表现了自我概念的积极的方面。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但自我图式都是积极的,可以说某个体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或具有消极的自我概念,但不能说,某个体具有积极的自我图式或具有消极的自我图式,而只能说自我图式的(schematic)和非自我图式的(aschematic)[19-20]。
非自我图式者对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特征缺乏清楚地认识,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对特定任务完成的适当性和重要性,不能运用有效的策略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当外在的压力和外在报偿充分时,非自我图式者和自我图式者完成任务的水平是一样的;当外在压力、外在报偿不充分时,则非自我图式者任务完成的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在定义清晰、结构完备的任务情境中,非自我图式者则不能内在生成一些必要的问题解决策略,面对困难坚持性差,面对有关自我的负面信息显得非常脆弱,因此,完成任务的水平也受到了制约。
2.可能自我
3.自我图式、可能自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纳.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M].孙煜明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吴怡欣,张景媛.青少年自尊模式之验证[J].教育心理学报(台北),2000,(2).
[3]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8,(6).
[4]BlockJ,RobinsRW.Longitudinalstudyofconsistencyandchangeinself-esteemfromearlyadolescencetoearlyadulthood.ChildDevelopment,1993,64(3).
[5]WigginsJD,SchatzEL,etalTherelationshipofself-esteemtogrades,achievementscores,andotherfactorscriticaltoschoolsuccess.SchoolCunselor,1994(4).
[6]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socialcognitive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
[7]PajaresF.Self-efficacybeliefsinacademicsettings.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96(4).
[8]SchunkDH.Self-efficacyandacademicmotivation.EducationalPsychologist,1991,(3).
[9]ZimmermanBJ,etal.Self-motivationforacademicattainment:Theroleofself-efficacybeliefsandpersonalgoalsetting.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mal,1992(6).
[10]PintrichPR,DeGrootEV.Motivationalandself-regulatedlearningcomponentsofclassroomacademicperformanc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0(1).
[11]PajaresF,KranzlerJ.Self-efficacybeliefsandgeneralmentalabilityinmathematicalproblemsolving.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1995(4).
[12]ShellDF,etal.Self-efficacy,attributions,andoutcomeexpectancymechanismsinreadingandwritingachievement:Grade-levelandachievement-leveldifference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nology.1995(3).
[13]HattieJ.Self-concept.LawrenceErbiumAssociates.Inc.1992.
[14]MarshHW.UsingtheNationalLongitudinalStudyof1988toevaluatetheoreticalmodelsofself-concept:TheSelf-DescriptionQuestionnair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4(3).
[15]MarshHW.Causalorderingofacademicself-conceptandacademicachievement:Amultiwave,longitudinalpanelanalysi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0(4).
[16]MarshHW.Contentspecificityofrelationsbetweenacademicachievementandacademicself-concept.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2(1).
[17]MarshHW,etal.Amultifacetedacademicself-concept:itshierarchalstructureanditsrelationtoacademicachievement.JoumalofEucationalPsychology,1988(2).
[18]MarshHW.InfluencesofinternalandexternalframesofreferenceontheformationofmathandEnglishself-concept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0(1).
[19]CrossSE,MarkusHR.Self-schemas,possibleself,andcompetentperformanc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4(3).
[20]MarkusHR,Nurius.Possibleselves.AmericanPsychologist,19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