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名叫鸡枞,却和鸡没有关系。它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蚁巢伞属菌,是一种美味山珍,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嫰,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
关于它叫鸡枞,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母亲去世后,为了还大儿子的孝敬之情,变成一只母鸡天天下蛋,后来这只母鸡不下蛋了,老大就想着把这只鸡炖了给弟弟老二吃。就在当晚老二做了个梦,梦里母亲跟他说鸡是她变的,叫他不要吃。第二天,老二把这件事告诉老大,但为时已晚。于是兄弟俩把炖的鸡肉埋在母亲坟上,跪在母亲坟前抱头痛哭。第二年,坟上长满了白颜色的菌子,它的孢子飘到哪里,哪里就长白菌子。因其味道可与鸡肉媲美,故叫鸡枞。
说起来,鸡枞在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食用史了。鸡枞常用来做汤,淡淡的菌香,闻着都是一种享受,且入口滑嫩,可谓“滑似蒪丝无点涩”。宋朝词人杨万里道:“香留齿牙麝莫及”,明代杨慎曾把鸡枞菌汤比作琼汁玉液,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身难忘。还有传说,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枞,可是新鲜的鸡枞只能保存5至8天,所以每年要快马加鞭传递进京,连身为正宫娘娘的张皇后都无福品尝。不得不说,这有当年唐玄宗千里送荔枝只为杨贵妃一笑的“那股劲儿”了。
也由此可见,鸡枞是多么美味及珍贵。这与它独特的生长环境有关,鸡枞有自己的窝,叫“鸡枞窝”,窝下面是白蚁巢,生存着白蚁。白蚁吞下树叶和杂草,排出体外,形成半消化的草料。若草料中植入了真菌孢子,草料发酵的同时,孢子逐渐形成菌丝,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让它们长出肥壮的子实体,子实体便是鸡枞的主要食用部位。可以说白蚁就是它的灵魂制造者,它们是生生相息的,因此鸡枞也叫蚁纵。不过可惜的是,至今都没有人模拟出鸡枞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无法实现人工栽培,这也是鸡枞虽然美味但无法量产的原因。
“绝品之物必有绝品之处”,鸡枞被古往今来的人们赞不绝口,它的价值自然也是杠杠的。鸡枞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钙、磷等等。鸡枞对痔疮有特效,还能提高免疫力,抵制癌细胞,降低血糖,补磷等,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不仅如此,它还有养血润燥功能,于妇女也很滋补。
张平先生称赞道:“山珍海味布天下,唯有云贵鸡枞绝,七月秋生遮望眼,夜半狗犬深山明。细雨微风复又生,悄入荆棘遍地寻,古有贵妃千里荔,后有明皇独爱菌。”这大概是对鸡枞的完美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