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是一种在国内食用历史悠久的主要肉类之一,与猪肉、牛肉等相比兔肉的特点在于热量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成为了部分追求健康饮食居民未来肉类消费的一大潜在选择,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是世界上兔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主要以国内消费为主,尤其是肉兔消费占到绝对主要地位。我国的兔养殖产业产值起伏比较大,主要原因还是肉兔养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也跌宕起伏,大部分散养户在价格的大起大落中退出了市场竞争。而海外市场由于兔肉消费量和兔毛皮消费量的下降而逐渐萎缩,导致2013-2017年以来我国兔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进入2018年以后国内兔养殖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养殖的设备更新加快,且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活兔运输绿色通道取消,检疫执法力度加大,外省活兔进入主要消费地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部分地区兔肉供给不足,兔价持续走高,产值有所回升。2020年预计我国兔养殖产业总产值达到278亿元,同比增长4.5%。
近年来,受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及环保投入的增加等因素影响,兔业养殖成本大幅上升,整个兔养殖行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导致国内兔养殖规模有所减小。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兔业产生巨大冲击,但是进入下半年以来产能有所恢复。但是近年来兔肉消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专业兔肉餐馆不断出现,同时,休闲兔肉产品和真空包装兔肉产品也快速增加,这些都使得市场对于肉兔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兔出栏量将达到31944.3万只,期末存栏量增长至21848.6万只,出栏量与存栏量基本实现正增长。
二、兔行业产业结构
从整个产业链利益来看,养殖环节占比相对较小,养殖户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尽管国内兔肉消费逐渐增加,但是养殖户收益增长不大,兔肉产量在2015年以后甚至出现逐步下滑的情况。在兔肉消费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时,我国的肉兔主要的生产地与消费地区集中在四川、重庆、广东、福建等少数几个地区。其中四川是国内兔肉消费最多的省份,每年肉兔的消费量多达3亿只以上,还需从外省调运肉兔供本地消费。而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逐步成为出口企业货源基地,这些地区现有肉兔除了供应出口以外,大多运到南方和川渝地区销售。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和年轻消费群体多于多元化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许多城市兔肉已经成为重要的肉类消费品,覆盖了休闲食品、夜宵等多个领域。而从兔肉行情来看,肉兔产业在2015年年终就进入上升通道,即使近年来面临多重冲击,兔肉价格依然维持波动中增长的态势,预计2020年我国兔肉产量将回升至47.1万吨。
三、兔产品进出口情况
在出口市场上,长期以来,我国兔产品的贸易格局是兔肉主要为出口,基本没有进口。兔皮则主要为进口,出口很少。兔毛主要为出口,但出口量在过去十年呈直线下降的趋势。随着国际皮草市场的萎靡促进肉兔养殖的稳定,欧洲以及国内对皮草品质需求提高,肉兔皮草相对竞争力不强,曾经的肉兔市场波动因没有了皮的炒作而趋向平稳。从2015-2020年我国兔毛出口从560.3吨急剧下滑至106.9吨,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而兔毛加工纺织品出口额从2015年的1925.1万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166.5万美元。兔毛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兔毛加工制品相比于其他动物毛皮的竞争力不强,受到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