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不仅是证照全无,养猪场产生的猪粪更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小溪,经大目溪流入闽江。这是昨日上午,记者沿着闽侯大目溪的支流程洋溪及双溪而上时在沿途看到的景象。据记者调查,在闽侯大湖乡的大坪村和兰田村附近,这样的养猪场有20多家,养有上千头的生猪,程洋溪和双溪已经被严重污染,水体乌黑发臭,沿溪的很多农田无法种植水稻。
20余家养猪场沿溪而建
昨日上午,在报料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闽侯大湖乡,沿途经过大目溪时,记者就闻到了猪粪的骚臭味,而到了大坪村附近的双溪,恶臭变得十分浓。记者看见,双溪的溪水十分混浊,水质发黑,而在大坪村附近,沿溪而建的就有5家养猪场。
沿着115县道往古田方向前进,在公路边不时可看到大小规模的养猪场,其中不少是刚建成的,猪栏还很崭新。而在道路边的程洋溪,同样发黑发臭。
记者从大坪村到兰田村沿途调查,共发现有大小养猪场20多家。
关停政令虽屡发“三无”养猪场却频增
报料人陈先生表示,原来小溪很干净,鱼虾来回游,很多农民除了农忙还会到小溪里捞些鱼虾,卖给山下的农家菜馆,每个月有几百元的额外收入。养猪场从前年开始零星冒出来,去年更是大面积涌现,溪里的鱼虾几乎绝迹了,就连沿溪的水稻田都大幅减产。
据报料人陈先生说,原本存在的三无养猪场只有少数几家,当地政府部门也先后两次派人要求这些养猪场整改,并要求限期关停,但未真正杜绝,反而使一些村民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三无养猪场越来越多。
污水处理设施成摆设
在大坪村,记者来到一家养猪场调查。这家养猪场共圈养了100多头猪,其中基本可以出栏的猪有70多头。
养猪场的老板姓马,是本地人。由于记者进入猪场惊动了狗,狗的吠叫引得马老板出来查看,听说是记者采访,马老板十分紧张,连忙说:“我们这个猪场的排污是经过处理的,猪场后有一个大池塘!”说话间,他带着记者前往查看。果然,在养猪场后方有一个池塘,只见池塘的水呈墨黑色,水面上冒着气泡,该养猪场的猪粪水流入池塘,而池塘有一个排水口,猪粪水最终流入旁边的小溪。
记者问,这样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就等于是摆设。马老板则说,池塘里养着鱼,这些鱼可以吃掉猪粪。顺着溪流而上,不远处有两家养猪场,一家建在山坡上,一家建在溪边,两家养猪场的规模都在100多头左右,两家的排水沟都直接通往小溪,水沟里充满了黑色的猪粪水。
记者走访多家养猪场发现,这些养猪场均证照全无,且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沿江猪场迁往山村仍沿溪而建
目前在大湖乡的这些“三无”养猪场都是近几年才建设的。据了解,近年来,福州大力整治养猪场,福州市区附近的绝大多数养猪场都被关停了,其中有不少搬往闽侯山区继续养殖。
而从去年开始,闽侯县开展对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竹岐乡、上街镇、祥谦镇、青口镇禁养区内大部分生猪养殖场全部断水断电或清空。
在此背景下,很多养猪场转移阵地。由于养猪场设置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便捷的水源,而大湖乡有多条溪流,又地处相对偏僻的山区,因此被养猪业者相中,与当地人合作,在此设立养猪场。
记者随后将采访到的情况向闽侯县有关部门反映,对此闽侯县政府立即责成大湖乡党委、政府妥善处理此事。
据大湖乡黄副乡长介绍,对大湖乡的养猪场污染问题,此前乡里已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猪场整治工作,还于去年8月印发了《大湖乡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闽侯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并于今年4月22日召开全乡大会,表明直排的猪场要拆除。目前已经组织乡干部加强巡查制止,对多家违章猪场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建设的通知》。
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黄副乡长也表示认同,并称乡政府不止两次派有关部门去责令关停,但很多猪场都有本地村民入股,担心拆养猪场会引起村民的反弹。
□快刀短评
有堵也应有疏
猪粪排入闽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不免让人想起几年前福州某县级市的一个水库,整个水库简直成了猪粪坑,下游的上万居民只得另找水源这件事。刚开始上游也只是零星几家养猪场,尽管当地部门也屡屡检查、开会、出具拆迁文件,但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这一带的生猪达到上万头,到了有点“大了倒不掉”的境地。当然,问题最后还得解决,不过解决的成本早就不知道翻了多少番。
处罚是一种手段,如何疏导同样也应该纳入政府部门的视线范畴。有关部门应科学引导村民将养猪场的地点选在远离水源的地方,而予以必要的财政补助,让养殖户采取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