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应对措施饲料循环水

浅谈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应对措施

_腾兴华等

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点

池塘养殖尾水属富营养化水体,有机质及氮、磷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固态悬浮物含量高、氮磷含量高、COD含量高和水色浓透明度低“三高一低”的鲜明特点。

二、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应注意问题

1.前瞻性预测养殖品种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的变化都将影响尾水治理设施运转效果。无论是半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投饵形成的水体有机、无机污染都影响着尾水治理的合理方式和设施规模的大小。相反,一个治理单元一旦建设完成,其性能也会影响今后对主要养殖品种、密度的新选择。因此,筹划建设尾水处理设施时,应为今后转产与否预留余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沟渠等闲置土地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合理设计落差,尽量减少动力消耗。

2.功能协调一般情况下,水处理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10%(因养殖品种、密度而异),其中沉淀池、曝气池占水处理面积的50%。固态悬浮物沉淀主要在生态沟、沉淀池中沉淀处理。进入沉淀池的尾水最好先进行固液分离,将大部分固态物资转移出来,减轻整个系统的处理负荷,提升处理效率;COD和有机质氧化主要在曝气池中,氮、磷元素主要在生物净化区处理。

3.选择净化植物栽培需选择生长期长、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有一定经济价值或较高观赏性的植物。水面可使用浮萍等漂浮类植物,浅水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莲藕、菖蒲,深水区种植沉水水草如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等。过滤坝种植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

三、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应对措施

1.及时进行池塘清整当前池塘养殖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饲料、肥料等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资料表明,投放饲料有10%~20%未能被摄食,而以溶解和颗粒物的形式排入水体环境中。摄入的饲料中仅有20%~25%的氮元素和25%~40%的磷元素用于养殖对象生长,75%~80%的氮和60%~75%的磷排入水体。除挥发、微生物转化、浮游生物利用外,大约有63.2%的氮、49.4%的磷沉积于池塘底质中,池塘底质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也分别超过自然土壤中7、1.5和4倍以上。因此,治理养殖尾水应先从池塘底泥的彻底清整开始。

2.抓好水质原位修复现在主要采用鱼菜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发挥浮床种植的水培蔬菜、观赏花卉的根系吸收作用,将溶解于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转移出水体,降低污染源浓度,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浮床设置面积应根据养殖品种、放养密度而确定。饵料投入量越大,浮床面积就越大,应按种养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8%进行安排。

养殖水体中悬浮物的积累使水体变得浑浊,对养殖鱼鳃的过滤和皮肤呼吸影响非常大,增加了鱼的环境胁迫压力,恶化了水质,消耗了水中的溶氧,为此,有必要及时清除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悬浮物。

3.统筹安排底排污顺序

4.推行多品种养殖

池塘养殖在放养主养品种的同时,需要进行多营养层级转化,包括消化分解、微生物转化、低营养层级动植物、高营养层级动物相搭配。既要考虑利用微生态制剂、水生维管束植物,搭配滤食性鲢鳙,还要少量放养能够利用碎屑的鲫以及河蚌、螺蛳等。肥城一渔场在成鱼养殖期间放养鳙鱼寸片,用于加强水质净化,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旦主养品种、养殖密度选择确定后,其水质调节方法和尾水治理模式就会确定下来。尾水处理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2002)的要求,需要积极回收再利用,出于病防因素考虑,养殖品种、养殖规格需要存在差异性。

5.优先选择膨化饲料

饵料因加工方式、原材料配比、投喂方式以及管理程度等综合因素,影响着养殖对象的消化吸收和水质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膨化饲料营养物质的溶失率远低于硬颗粒饲料,而吸收率要更好。以山东地区池塘中等密度养殖规格不大于2千克/尾的草鱼成鱼为例,使用粗蛋白质水平28%的膨化饲料饵料系数一般为1.3~1.5,而硬颗粒饲料则需要1.6~1.8。养殖效果同等条件下,选择投喂硬颗粒饲料比投喂膨化饲料的养殖水体增加更多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6.加强病害防治

坚持病害预警,积极落实病防措施,做到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全池泼洒用药,可采用在饵料台长期挂药袋或拌喂内服药物的方法加强病害预防。如果高浓度使用消杀药物,不但会造成药物残留,增加养殖水体微生物抗药性,而且尾水治理难度也会加大,操作不慎还将会影响到尾水治理设施中微生物群落的活性,降低尾水处理速度,减弱处理效果。

在进行底排污或大量尾水排出池塘水体前,应检测药物在水体中的活性是否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尾水循环利用前应加强消毒杀菌,防止病害交叉传染。研究表明,一定波长的紫外线(180~300纳米)有很好的灭菌消毒效果。

7.加强日常管理

平衡增氧、可溶磷离子浓度测量、平衡氮磷比和碳氮比,只有在池塘水体“菌相-藻相”互相平衡的时候,池塘水体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保持总硬度相对稳定,促进有机质沉积、絮凝,减少尾水排放量。

(1)搞好溶氧的数量及均衡分布。选用多种形式的增氧机械,如叶轮式增氧机、耕水机、水车式增氧机、微孔增氧设备联合应用,充分发挥各自特点,达到池塘水体平衡增氧的效果,满足微生物等对溶氧的需求。

(4)保持总硬度相对稳定。水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缺钙会引起动植物生长不良,抑制藻类的繁殖。缺镁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合成停止,氮的代谢紊乱,影响藻类对钙的吸收。

研究表明池塘水质总硬度在350~500毫克/升,水质、底质、pH稳定,抗天气变化能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同时,还具有促进有机物的絮凝、聚沉作用,加速固氮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矿化,以及促进无机物的循环和再生等净化水质、改良底质的作用。

8.应用推广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模式

如膨化饲料的应用,池塘工程循环水、半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信息化技术集成的应用。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相应尾水污染程度也会明显减少,尾水处理效果和速度将会更好。尾水处理设施应满足不同养殖品种、生产模式更新、标准指标变化的需求。尾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做到积极有为、合理投资、有效利用,提高尾水利用效率,适应环保排放标准,降低尾水处理成本。

THE END
1.漳州:养殖尾水的“生态之变”从长期看,使用农业微生物方法处理没有二次污染,成本最低且可以持续作用。第二、三级,主要进行多轮生物净化,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李红岩介绍,通过水产养殖污染沉淀消纳法,养殖户只需按比例预留沉淀消纳池用地,就可以通过重组和完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沉淀消纳法固然有效,但养殖场若没有地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806669386229758&wfr=spider&for=pc
2.浅谈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措施及意义1.依托水产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技术帮扶组的技术能力,整合农业技术力量,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服务机制,成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导组,分镇包片、进村入户,开展尾水治理措施技术指导,解决水产养殖户尾水处理难题,通过组织培训、科技赶集、微信平台以及入户发放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明白纸的方式,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 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05/10742380.shtml
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无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081) 摘要:随着中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处理养殖尾水成 为了近年来要着重研究的内容.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等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组合使用.结合国内外的https://www.casb.org.cn/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0231
4.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未来10年内工厂化养殖水体要达3000万m3!建设样板在厘清山东省养殖水域滩涂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范围,科学规划布局养殖生产,规范养殖秩序,设定发展底线,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在规划期内实现:规划海水禁止养殖区面积7824平方千米,淡水禁止养殖区面积4433平方千米,海水限制养殖区面积13969平方千米,淡水限制养殖区https://www.nfncb.cn/index.php/ncbdscb/781.html
5.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处理方法摘要:本发明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养殖污水,将污泥池的养殖尾水输送到净化渠中;步骤2:悬浮物初步过滤,将净化渠中收集的养殖尾水输送到格栅吸水池中,过滤掉悬浮固体垃圾杂质以及大颗粒悬浮物;步骤3:悬浮物再次过滤,将经格栅吸水池处理的养殖尾水输送到重力式全自动溶https://pbs.lotut.com/zhuanli/detail.html?id=6729fbe751ab2429dc4202bb
6.海水养殖尾水有哪些处理办法?行业动态简述了海水养殖现状及海水养殖污染物,介绍了海水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以上2种或3种处理技术的方法。提出,利用水产养殖与植物或藻类种植相结合的系统进行尾水处理,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养殖尾水污染。随着人们对鱼、贝、甲壳类和其他水产品需求的增长,全球水产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http://ep-onlion.com/wap/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730
7.伟继简讯(第八十三期)眉山市东坡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现场会在△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水产高级工程师胡福良现场讲解养殖尾水治理措施。胡福良从“以鱼养水”、“植物净化”、“增氧强化”、“有益菌转化”四个方面向大家讲解了有效的养殖尾水处理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养殖鱼种、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等。 眉山市东坡区渔政管理站站长张继业指出: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基本农田,想要通过增加http://www.meishanweiji.com/w15884324602/vip_doc/14867950.html
8.2022年第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析6.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推进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国考断面所在流域等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加快全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在线监测和分类综合治理。指导水产养殖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出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推广应用高效治理模式。推进水产https://blog.csdn.net/qq_74399973/article/details/13099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