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求短平快,各项目之间缺乏关联性与互补性,项目区选址与产业布局联系不紧密,土地、水利、道路、林网等措施的复合功能发挥不够,土地生态功能重视不够,难以充分满足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在长丰县岗集镇调研时,基层反映,农田改造后有3万多亩的小麦集中连片生产,但由于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仓储、烘干、物流等设施,收获季节面临着很大的霉烂风险。四是建后管护不足。负责后期管护工作的乡村,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和必要的人力物力安排不够到位,公共区域设施和田间道路的功能日渐衰退。项目主管部门只有监督指导权,无法实行有效的考核和奖罚。省、市分别于2020年底安排了一定额度的管护资金,但这还需要纳入制度化范畴。为
4、此,建议:一是对接农企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同产业发展规划对接融合,项目安排要有限支持能够实现适度经营规模的地区。农业企业作为用地者,要在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拥有更多发言权,充分结合生产经营需求,面向未来考虑现代化经营,因地制宜实施改造项目,如对需要使用大型机械作业、喷滴灌集约化种植、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的农业企业,应考虑高标准农田中道路、电线、灌排管网布局的影响。同时,积极利用项目区附近闲置资产,规划建设仓储、烘干、物流等设施,解决好田头“最初一公里”问题。二是坚持绩效导向,合理分配资金。各项目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对田、土、水、路、林等配套措施需求有所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