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麦/文)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二十多部好莱坞大片中,七部有中国投资方参投,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其中《速度与激情8》、《金刚:骷髅岛》、《极限特工3》是进口美国片年度票房前三,《神奇女侠》(正在上映)、《爱乐之城》也卖得不错,仅《攻壳机动队》、《刺客信条》表现相对较弱。
为什么这些看起来票房前景很好的大项目,尤其是成熟的续集,好莱坞的大公司愿意把一部分投资份额让给中国的金主?中国的投资方,通过这些看起来耀眼的大片,到底赚钱了吗?
“真合拍”都惨败了,反倒是“假合拍”比较靠谱
但要想把一部电影做成能享受国产片待遇的“合拍片”,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两头讨好,很难。往这个方向靠的,曾经立项或者已经拍完上映的项目,大都以惨败告终了,比如《太极侠》、《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勇士之门》、《长城》。
反倒是一种不符合官方标准的,广义上的“合拍”看起来相对靠谱,那就是纯投资,制片完全由其中一方掌控。我们讨论的电影,大都是这种模式。
但并不是每一个中国公司都能参与好莱坞大片的投资。能跟华纳、环球、福斯、派拉蒙、索尼、迪士尼六大公司,以及狮门、梦工厂(属环球)、传奇(属万达)这些好莱坞顶级玩家合作的,要么得有人脉,要么得有背景,要么得有资源。当然,有钱是基础。
有人脉:借力上市的DMG及快速冒头的熙颐
DMG三位创始人:丹-密茨、吴冰、肖文阁
据《福布斯》亚洲版报道,DMG当年参投了中影出品的《建国大业》和《杜拉拉升职记》,还帮中影拉了不少商业赞助。此后,中影集团为了回人情,允许DMG进口和发行了《暮光之城》、《生化危机4》等配额以外的影片。据说,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纽约客”密茨深谙中国搞关系那一套,他曾亲自陪同中影集团的高管去洛杉矶购物,双方的交情甚笃。
而中影以及中影控股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掌控着所有好莱坞电影的进口及合拍。于是,中美两边都有关系网的DMG成了好几部好莱坞大片的合作方。好莱坞大制片厂的目标很明确,从爆炸式增长的中国市场分更多的羹,而对复杂的中国市场并不熟悉的他们,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解决所有的事情。
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就是《钢铁侠3》,DMG曾试图帮迪士尼把这部电影运作成能享受国产片待遇的“合拍片”,但最终未果,以“批片”的方式上映了,中间闹出“特供版”等等负面风波。此后,DMG又参与投资了华纳的《超验骇客》和《极盗者》,这两部片没引起多大轰动,票房表现也不是很理想。
但无论影响是否正面,投资是否赚钱,这几部电影让DMG迅速走红,估值60亿,并在2015年前后买壳做猪肉生意的四川高金食品在A股上市。目前公司股价近25元,市值276亿(比华谊、光线都高),处于停牌状态。
这两年参与投资《血战钢锯岭》、《第一夫人》、《爱恋》、《洛杉矶大劫案》而冒头的熙颐影业,其创始人韩薇也是一个很有关系网的“美国通”。据介绍,韩薇曾在华尔街某投资银行负责TMT业务,而后在某全球500强企业纽约总部操作投资并购。在此期间,接触到很多掌握好莱坞资金流向的投资人,和拥有优质项目储备和人才资源的主流电影人。
2009年,韩薇正式从电影投融资层面转入电影制作行业。她从福克斯影业/迪士尼影业前总裁、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前主席比尔-麦克尼柯的制片人助理开始做起,参与了动画片《鬼妈妈》和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后由她担任制作人,做了皮尔斯-布鲁斯南、范冰冰主演的奇幻片《日月人鱼》,这个合拍项目因难产,从2012年起就经常被媒体提及。
《血战钢锯岭》导演梅尔-吉布森因为丑闻、官司、反犹等,长期被好莱坞主流公司“封杀”,这也让其他小公司有了机会投资他的电影。这部电影是一个攒局起来的项目,4000万美元的投资,有20个出品方,其中中国的公司就有8家。
《血战钢锯岭》出品方
有背景:直属广电垄断进口资源的中影
在所有投资好莱坞的项目里,中影参与的最多。包括《侏罗纪世界》、《像素大战》、《功夫熊猫3》、《魔兽》、《速度与激情8》。另外,参与过《变形金刚4》和《碟中谍5》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也属于中影集团。
中影集团属于国企,直属广电总局。
去年公司以新名头“中影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原始股东里新加了中视总公司、央广传媒、长影集团、江苏广电、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中国联通,但中影集团仍是绝对的老大,占份额93%,其他几家公司只占7%。上市后,中影集团仍持有中影股份超过67%的股份。
华夏发行公司股东
负责合拍片业务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也是由中影集团控股。
另外,中影在发行上有垄断性的优势。2016年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片368部,累计票房占全国总额的52.44%。发行进口片97部,占全国总额的57.01%。中影拥有3条控股院线(中影星美、深圳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数字),4条参股院线(新影联、四川太平洋、辽宁北方、江苏东方),102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超过1.1万块银幕,约占全国影院市场的31%。
这样的背景,没有外片商不想和它贴上关系。
有资源:都得是顶级有钱人和顶级玩家
剩下的金主基本都属于有钱又有资源的类型,比如中国最有钱的三家,万达、腾讯、阿里。
万达有强大的院线和影院资源(在全国放映市场占有超过13%的份额),有提供拍摄、制作场地的青岛东方影都,有媒体、售票及衍生品销售平台时光网,还有美国制片公司传奇影业和北美第二大院线AMC。
腾讯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
阿里有排在全国前四强的票务系统淘票票,有可以用来做营销宣传以及卖衍生品的淘宝、天猫、支付宝平台。另外阿里还入股了斯皮尔伯格的制片公司安培林娱乐(AmblinEntertainment),今年在国内大卖的《一条狗的使命》就是这家公司的作品。
华谊、博纳都属于业内最成熟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
华谊多年前就曾与索尼哥伦比亚合作过《大腕》、《手机》、《天地英雄》、《功夫》等电影,后来投资了哥伦比亚参投,索尼发行的《狂怒》,而索尼又投资了华谊的《命中注定》。此外,华谊和美国的STX娱乐公司还有一揽子的合作投资协议。
电广传媒2015年3月与狮门发布过合作计划,未来三年狮门所有计划投资的影片,电广传媒均可按照净制作投资额25%的比例出资,并按出资比例分成。双方的投资总额预计达15亿美元(约合92亿人民币)。电广传媒副总裁刘沙白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知道它哪部电影会赚钱,哪部电影会亏钱,所以干脆全部都投。除了R级,或是投资过小、不上院线的影片之外。”电广传媒背后是湖南广电,据说狮门对这层关系很有兴趣,因为狮门旗下还有电视剧、综艺、有线电视网等业务,这些都可以和芒果台、湖南有线等有合作的可能性。
这些年在好莱坞六大中总是垫底,缺少资金支持的派拉蒙在今年初和上影集团和华桦传媒达成了协议,上影与华桦传媒将向派拉蒙注资10亿美元,为派拉蒙未来三年的电影制作提供25%的资金,并有权选择延长协议期限。上影集团旗下拥有院线、影院资源和上海东方电影频道。上海华桦传媒从为好莱坞电影做营销和协助推广起家,为派拉蒙的《变形金刚4》、《忍者神龟2》、《碟中谍5》、《海绵宝宝》提供过服务,双方有合作基础。
原本做旅游的上市公司北京文化从2013年起开始了几大笔收购,快速布局电影、电视剧及网剧、综艺、艺人经纪领域,比如收购了曾出品过《同桌的你》、《心花路放》的摩天轮文化。去年四月,北京文化宣布与罗素兄弟的AnthemPictures成为合作伙伴,未来一起做项目。罗素兄弟拍过《美国队长2》、《美国队长3》,手上还有《复仇者联盟2》。
原本做游戏的上市公司完美世界也于去年和环球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其旗下投资基金,出资2.5亿美元,并配套银行循环贷款,参与环球影业未来5年电影项目投资份额的25%左右,数量不少于50部,《谍影重重5》、《五十度黑》、《环太平洋2》都是其中的项目。完美世界旗下影视公司曾参与出品过《非常完美》、《钢的琴》、《失恋33天》、《小爸爸》、《等风来》、《咱们结婚吧》、《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也参与过《安德的游戏》、《背水一战》、《灵魂战车》、《极速风流》、《分歧者》等“批片”的引进发行。
要论赚钱概率,看起来比投资国产片靠谱很多
投资了这么多好莱坞大片,最后都赚钱了吗?
比如《速度与激情8》,中影在公告里的描述是“拟投资1500万美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与环球制片有限公司就影片《速度与激情8》进行项目投资合作,在区域内为该影片提供影院发行。”这种表达方式很模糊。假如是以投资方式获得了在国内的票房收益,这笔买卖就是大赚。《速8》在国内的票房是26.7亿,按进口片25%分账算,发行方能拿到6.12亿。不过,从《速7》的票房表现看,环球不会这么蠢,可能是其他的分账方式。
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总制作成本4000万美元,博纳投资了25%,也就是1000万美元。最终该片的国内票房1.62亿,北美票房174万美元,全球票房3093万美元,无论博纳是拿国内分账还是参与全球分账,都亏损。
还有一种,比如华谊,投资好莱坞独立制片公司的中低成本本土电影,这些片不少是R级,不一定能在国内上映。过去几年华谊投资的这类电影包括《疾速追杀》、《贵族大盗》、《硬核亨利》、《坏妈妈》、《成长边缘》、《灵偶契约》、《耐撕侦探》。其中不少是华谊和美国STX娱乐公司一揽子合作协议里的影片,华谊享有这些电影在大中华地区的发行权外,还享有全球收益分账并按份额享有著作权。从全球票房的投资回报比看,有超过一半是赚钱的。其中喜剧片《坏妈妈》的表现尤其好。
这跟投资好莱坞大片的成功率差不多。从统计的29部中国投资方参与的好莱坞大片(指好莱坞主流公司出品或发行)来看,有超过一半全球票房是制作成本的三倍以上,达到这样的标准,一般认为是保本并开始盈利。这比起80%以上亏损的国产片,已经是很小的风险了。
好莱坞投资中国电影,没热情还是没机会?
中国公司借助中国市场崛起的大环境,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话语权和投资可能性,而且,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只是,中国实施的更为严格的资本管控措施让电影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及收购没以前那么顺畅了。不过,商务部也表示过,这种限制资本外流的措施是暂时的,主要是针对短期投机。
而好莱坞公司投资中国电影,对比来看热情并没有那么大(或许也是因为国内的热钱太多,好莱坞公司根本没机会挤进来)。这几年所见的案例也就《长城》(环球)、《命中注定》(索尼哥伦比亚)、《新娘大作战》(福斯)、《西游降魔篇》(威秀亚洲)、《一步之遥》(索尼)、《刀剑笑》(福斯)几例,未来还有《敢问路在何方》(派拉蒙)。
最积极的还是要数最早在中国折腾的索尼了。除了电影,最近还有消息称,国内某视频网站和索尼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网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