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2024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一)——基于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的调查

【卷首语】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力军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重要力量,农民合作社已经进入数量保持稳定、质量持续提升的新阶段,规模化、产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高效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小农户以及各类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抱团”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路径,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成为规模经营的组织者、资源要素的激活者、乡村产业的引领者和农民权益的维护者。不少合作社在规模经营、产业整合、创新驱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基本情况

从地区分布看,500强合作社中,东部地区合作社数量继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合作社数量逐年增长,反映出合作社发展的区域均衡性逐步改善。500强合作社中,东部地区247个,占比为49.40%;中部地区205个,占比为41.00%;西部地区48个,占比为9.6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社数量分布广泛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500强合作社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山东省(180个)、安徽省(92个)、湖北省(57个)、河南省(32个)、河北省(22个)。

图1500强合作社地区分布

从业务类型看,合作社的业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合作社把业务从生产经营或作业服务延伸到了加工、电商、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转型升级。一些合作社通过创新驱动和持续优化,成为集生产、加工、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合作经济组织。500强合作社中,有432个种植类合作社,占据主要份额,占比为86.4%;有42个养殖类合作社,占比为8.4%;有26个服务类合作社,占比为5.2%;有86个合作社经营种植、养殖、服务类经营业务的两种及以上。

从示范社等级看,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示范创建和动态管理使规范运营水平持续提升,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500强合作社中有244个国家级示范社,东部地区98个,占比为40.2%;中部地区114个,占比为46.7%;西部地区32个,占比为13.1%。地方政府注重对各级示范社的动态管理,发挥示范社在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征

(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500强合作社通过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打破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从成员数看,500强合作社在册成员数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平均在册成员数为226.17个,相比2022年增长3.81%。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合作社社均在册成员数分别达到199.46个、235.80个、308.85个,西部地区社均在册成员数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6.56%。500强合作社成员中的家庭农场成员数量也稳步增长,2023年社均家庭农场成员数量为30.25个,近两年年均增长20.57%。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合作社社均家庭农场成员数量分别达到11.80个、54.58个、16.09个,中部地区社均家庭农场成员数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行业看,种植类、养殖类、服务类合作社的社均家庭农场成员数量分别为28.61个、18.73个和76.80个,服务类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成员数量较高,表明服务类合作社对家庭农场具有较强的培育和带动作用。

表1500强合作社规模经营情况

(二)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500强合作社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耕、种、防、管、收等单环节或多环节生产服务,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质的农资供应、精准的农事信息、科学的生产管理等全方位支持,降低了合作社成员及服务对象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促进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量质齐升。2023年,500强合作社中有404个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社均服务收入与服务对象数量分别为303.34万元与1701.40个,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8.13%和17.3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合作社最高,分别达到326.36万元和2574.73个;分行业看,服务类合作社最高,分别达到652.32万元和14375.24个。从提供服务看,500强合作社社均服务小农户取得的收入和服务户数分别为212.43万元和1430.74个,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9.59%和15.60%。这表明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主要以小农户为服务对象,对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仅提高了小农户的生产效益,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小农户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获得了更多经济收益,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合作社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500强合作社大都采用先进的生态种植技术、绿色防控措施和节水节肥手段,申请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带动服务对象特别是小农户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证书登记规模为9166.21亩(头、只),较2022年增长3602.38亩(头、只),同比增长达64.74%,近两年年均增长率达到40.50%。分地区看,中部和东部地区合作社社均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证书登记数量较高,达到9795.33亩(头、只)和10577.30亩(头、只);分行业看,养殖类合作社社均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证书登记规模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达到84623.14亩(头、只),种植类合作社社均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证书登记规模次之,达到2313.97亩(头、只),而服务类合作社社均绿色、有机等质量认证证书登记规模为315.60亩(头、只),表明养殖类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程度最高。通过绿色生产和质量认证,500强合作社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还推动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表2500强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情况

(三)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新保险保障新模式

500强合作社积极带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宣传,组织引导农户投保,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特别是近年来,合作社通过组织集体投保的方式降低了保险费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参与率。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组织成员购买保险人数达到60.62人;中部地区合作社社均组织成员购买保险人数最高,达到66.47人;养殖类合作社社均组织成员购买保险人数最高,达到69.11人。合作社还积极拓展农业保险功能,将购买保险的保单用于抵押贷款,探索解决融资难的有效办法。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保单抵押贷款额度达到7.60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长18.79%,其中养殖类合作社由于牲畜单价较高具有明显优势,社均保单抵押贷款额度达到33.64万元。合作社帮助小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有效提升了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韧性、信心和积极性。

表3500强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与参加农业保险情况

(四)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拓宽农民共富路径

500强合作社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带动脱贫农户持续增收,500强合作社起到了支撑作用,帮助脱贫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稳定收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带动农户数与脱贫户数分别达到1586.50户和86.90户,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10.21%和10.11%。分地区看,西部地区社均带动农户数与脱贫户数分别为2339.80户和211.37户,中部地区为1452.89户和78.87户,东部地区为1530.34户和62.39户。分行业看,服务类合作社服务成员和非成员数最高,达到3654.24户;种植类合作社服务成员和非成员中脱贫户数最高,达到90.23户。

图2500强合作社社均带动农户数情况

500强合作社积极吸纳成员出资,帮助成员销售农产品,实现可分配盈余稳步提升,经济实力、市场影响力和农户带动力显著增强。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出资成员数为178.07个,近两年年均增长13.94%,其中养殖类合作社社均出资成员数最高,达到219.83个,种植类合作社和服务类合作社分别达到180.28个和75.76个;西部地区合作社社均出资成员数最高,达到了218.94个,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184.26个和163.58个。2021年—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可分配盈余与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金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达到330万元与5500万元以上,展现出较强的带动能力。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和服务机制创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共赢发展。

(五)党建赋能提质增效,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近年来,各地注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赋能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村“两委”干部进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担任职务,为合作社发展壮大和规范运营提供组织保障。500强合作社社均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担任村干部的比例由2021年的4.65%提高到2023年的5.14%。其中,东部地区和养殖类合作社社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担任村干部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7.07%和14.01%。同时,500强合作社按交易量返还盈余额逐步提高,体现了合作社规范运营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按交易量返还盈余额为245.79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长10.75%,其中养殖类合作社最高,达到288.56万元,服务类和种植类合作社分别达到283.43万元和239.80万元;东部地区合作社最高,达到273.82万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到228.74万元和185.07万元。返还盈余额的差异也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合作社在规模、效益等方面分化的表现。从按交易量分配比例看,2021年—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按交易量或交易额返还盈余的比例均保持在60%以上,体现了较强的规范性。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共享、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使村集体能够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经营活动获得稳定收益,在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村集体持续增收。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建立生产合作关系的村集体数量、带动村集体增收额分别为13.22个和183.99万元,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22.12%和69.4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社均建立生产合作关系的村集体数量和带动村集体增收额分别为20.26个和114.58万元,中部地区分别为7.07个和256.80万元,西部地区分别为6.35个和203.39万元;分行业看,服务类合作社社均建立生产合作关系的村集体数量和带动村集体增收额最高,达到21.64个和223.63万元,种植类合作社次之,达到13.51个和193.36万元,养殖类合作社达到5.08个和62.55万元。这表明社会化服务和种植业是村集体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挥“统”的作用较为集中的领域。随着村社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更多村集体能够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了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有效路径。

图3500强合作社村社融合发展情况

(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助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规范运营和稳健发展,通过实施政策优惠、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展销推介等多种方式,推动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1年—2023年,500强合作社中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的合作社数量始终保持在220个以上。2023年,500强合作社社均获得财政扶持资金33.32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长6.61%。分行业看,服务类合作社社均财政扶持资金达到45.29万元,养殖类和种植类分别为42.84万元和31.69万元。2023年,合作社辅导员到500强合作社平均辅导次数为13.47次,近两年年均增长13.22%;500强合作社社均组织培训次数为10.82次,近两年年均增长19.02%,其中服务类合作社最高,达到14.20次。在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合作社通过享受政策优惠、资金补贴及税收减免等支持措施,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合作社支持形式,通过提供信用贷款、融资担保、产业链金融服务等,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和服务保障。500强合作社社均贷款余额由2021年的128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200.45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长25.14%。分地区看,西部、东部、中部地区合作社社均贷款余额分别为279.63万元、223.58万元、156.48万元,其中西部地区最高,高于平均水平39.50%;分行业看,养殖类、种植类、服务类合作社社均贷款余额分别为668.73万元、161.00万元、106.00万元,其中养殖类最高,高于平均水平233.61%。随着不断强化金融支持,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资金流动性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表4500强合作社财政金融支持情况

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通过订单、入股、服务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有效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然而,当前合作社也存在着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用地瓶颈制约突出、存在不规范运营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农户成员加入合作社仅仅是为了享受合作社的“一次返利”,并未真正参与到合作社的分配决策中去,因此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第二,用地瓶颈制约突出。部分农机与设施种植合作社反映,缺乏建设用地是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机合作社建设烘干塔设施、农机库棚等基础设施缺乏用地保障;设施种植合作社建设水肥一体化等设施缺乏用地保障。第三,存在不规范运营风险。个别合作社没有理顺合作社办企业与企业办合作社的关系,出现了一个主体具有多重身份的问题,存在合作社资产流失、成员权力被弱化的风险。

进一步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应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组织化作用,重点在完善涵盖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用地需求统筹规划、健全制度促进规范运营等方面着力。

第一,完善涵盖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参与度。强化小农户成员权利保障,确保小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决策和盈余分配中;支持合作社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农资农机供应等服务,规范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提升为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细化服务的水平。第二,加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需求的统筹规划,建立合作社用地需求数据库,精准掌握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用地需求情况,落实支持合作社用地的优惠政策,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社合作盘活村集体内部的闲置建设用地;政策上给予合作社建设用地更多优惠措施,出台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帮助合作社更快获得所需用地。第三,以培育制度健全、规范运营、联农带农紧密的合作社为目标,持续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引导合作社规范执行财务制度、健全盈余分配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和第三方审计制度,遴选推荐合作社规范运营典型案例,发挥其示范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THE END
1.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的合作养殖模式理念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转型为规模化生产,而合作养殖则成为推动这一过程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正规的合作养殖公司”及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作养殖模式之所以重要 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ji-shu/605551.html
2.2021年养殖羊业补贴政策详解助力牧区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对农业产业进行了大量的扶持和支持,以提升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养殖羊作为一种重要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对于改善牧区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2021年的养殖羊业,政府特别推出了专门的补贴政策,以确保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136806.html
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兼顾正规合作养殖实践经验分享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合作养殖公司凭借其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推广。正规的合作养殖公司不仅能够确保产品质量,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风险分散等多方面的利益共赢,这样的模式对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420526.html
4.养羊有补贴绿色牧场的甜蜜诱惑对于养羊业而言,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以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比如,通过增加退役士兵、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等群体参与养殖活动,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家庭农场,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贷款支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https://www.uszlrttkj.com/yang-zhi-zi-xun/406818.html
5.村落财源揭秘最赚钱的农村养殖业选择在农村养殖业中,选择合适的养殖项目不仅关系到经济收益,也与当地气候、资源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以下六点为您提供了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操作的一系列建议,以帮助您在农村实现丰厚的收入。 畜牧产业 畜牧产业是传统农业中较为成熟且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领域。如奶牛、猪肉等高蛋白食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选购优质种畜,采https://www.msv8oom8y.cn/ke-yan-jin-zhan/481984.html
6.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山西邦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田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以打造循环农业为基础,立足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深加工、畜牧养殖业三大板块,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推动123产融合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持续贡献力量。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2/t20241231_8702780.htm
7.高端人与畜禽企业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农业的新时代社会新闻本来老婆是想说:“老公,我想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吃饭?”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综合VRJIZZJIZZ日本高潮喷水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国one一个成年版致敬韩寒app官方安卓手机版v5.3.7 最新版久久国产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实时2:美女旗袍老师与我淫乱 1月6日,一人不慎落水,路人与救之。有人说:是公务 http://mp.pynk120.net/nmbdbl=32903488
8.通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告通渭县农村“三变”改革政策100问23.农村“三变”改革中,可整合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有哪些? 答:主要有中央和省市县下达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直接发放给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畜牧水产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型职http://tongwei.gov.cn/art/2018/3/29/art_14077_1363004.html
9.农村合作社如何运作作模式,积极探索引入商业保险代理机制,吸纳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农村合作医疗,确实建立政府组织征缴各项基金,卫生部门监管,保险公司承办支付业务的运作管理新机制。 篇2:农村合作社如何运作 (1)你是否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A没听说B只是听说过C了解制度对农民的好处D参与了新农合制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zvsq56.html
10.提供生态服务解决养殖困难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网基地针对农村养殖栏舍简陋、场地限制等情况,发明了多个简单有效的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带来的环保问题,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简单设施结合微生物技术的运用,形成了养殖栏舍内外基本无臭味、蚊蝇少,养殖粪污通过微生物技术的简单处理,变成无臭味的有机肥浇灌牧草和饲料化甘蔗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达到无臭的环保养殖,且还http://www.fjc001.com/shengtaifuwu
11.陕西延安宝塔区: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位于唐坪村的兴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紧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辐射带动周边175户村民以甘薯致富增收。 合作社理事长唐亮在红薯窖查看红薯 同时,合作社理事长唐亮深知甘薯产业链的延伸空间巨大,积极筹划建设红薯粉加工厂,以提高甘薯的附加值。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还有望带动更多的村民http://m.nkb.com.cn/2023/1114/464311.html
12.道同而志合,同心以相辅2024年初,中国供销合作社联合新科饲料,成立泰安市岱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力打造“合同托管羊”和“合同订单羊”养殖新模式,让社员享受到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先进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共同受益。在此基础上,合作社积极利用供销社系统人员、场地优势,加快推进高质量合作养殖产业,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生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40920/Articel05001MT.htm
13.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精选5篇)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使农民发展致富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两层定义,从概念上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是,在农村家庭经营承包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动性经营组织;从服务https://www.1mishu.com/haowen/299085.html
14.农村专业合作社范例6篇1.4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现资源共享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相互扶持和相互帮助见长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的负责人都是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的能人和科技带头人,这些群体本身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就十分在行,很好补充了广大社员经营经验缺失的现象,能够切实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再受https://www.baywatch.cn/haowen/5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