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营模式:阳东对虾产业园调研实录

阳江市是广东省的渔业大市,而阳东区则是阳江市渔业的核心区域。阳东区位处阳江市东南部,南面临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助力了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渔业是阳东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对虾养殖是阳东渔业的重要支撑部分。调研团队走访阳东对虾产业园,了解阳东对虾产业发展特色,了解阳东对虾产业园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一、阳东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

(一)由家庭作坊迈向规模化

对虾养殖产业是阳东区的传统优势行业,对阳东经济发展推力巨大。80年代初期,阳东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始围海养殖对虾的地方。90年代开始,养殖对虾是家庭作坊模式,呈现零散的特点,不仅要看天吃饭,而且规模较小,赚取的利益不多。养虾大多依靠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无法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还因此污染了环境,导致养殖难以为继。2019年,阳东区开始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对虾养殖强区”的发展目标,在大沟、东平、雅韶、新洲四镇启动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过去单兵作战的对虾养殖户集中到产业园中,使养殖统一化、规模化、规范化。目前,对虾产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已建成能够满足加工原料需求的养殖基地,形成了对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二产)与农业总产值(一产)比达到2.5∶1。产业园对虾产业年总产值达到31.2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85%。

1.本地龙头企业进驻产业园

产业园引进当地养殖对虾的龙头企业入驻,现有新鸿发、南湾水产等多家,形成了较好的带动效应。产业园内有农业企业59家,比创建初期增加了6家,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比稳定在90%以上。

三丫渡养殖公司是阳东对虾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之一。摄影:陈旭东

2.打造对虾全产业链

产业园致力打造“生产-加工-冷链-营销”的全产业链,新建成对虾加工中心7000多平方米,新增采收、加工、物流等装备5套及大型成套加工生产线7套,新建冷库2个,增加库容10000立方米,新增年加工水产品790吨以上;在对接批发市场、商超等传统渠道的基础上,产业园内各实施主体及养殖大户积极与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对接,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建成农产品加工营销展示中心2350平方米及旅游特产风情馆550平方米,打造农产品品牌展示窗口,带动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销售和休闲旅游发展。

3.对虾产业发展成效

如今,产业园对虾产业年总产值达到31.2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8.85%。完成对虾高位池养殖改造280亩,建成工厂化循环水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60亩,搭建养殖设施大棚310亩。增氧机、水质监测、投料、视频监控、鼓风机、变压器、检测设备、配套用房等设施设备齐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园内6个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已全部正式投产,亩产量均在5000斤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对虾规模化养殖3万亩,对虾总产量约3万吨。

(二)由传统发展模式迈向数字化发展模式

1.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产业园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展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水产品加工干燥设备、养殖场尾水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测和设备远程联动控制的一体化设备,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在产业园区内普遍推广。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之后,产业园运用卫星影像分析、大数据处理、多光谱监测模型、数值气象预报模型等先进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园区农业管理大数据平台,对产业大数据、投入品管理、农业生产设施控制、水质监测、对虾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电子商务等内容进行整合与集成开发,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与应用能力。

2.高科技养殖

产业园用智能和科技为养殖对虾赋能,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新鸿发水产公司建立了两个标准化养殖车间,实现了不受天气影响、水质可控、减少病害、提升品质等成效。南湾水产以现代微生物技术(生物絮团)为基础,运用三阶段跑道式养殖池设施和高效循环水处理技术,养殖密度高、零排放、饲料系数低,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智能化调控与投饵,水循环利用率达90%,轻松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年产8造对虾,单产5公斤/平米以上。

现代化对虾养殖场正在养殖高品质对虾。摄影:陈旭东

3.数字化管理对虾养殖

产业园养引入外部机构构建对虾数字化管理基础和发展对虾数字化管理模式,委托第三方团队在走访调研、评估产业现状、分析论证项目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运用卫星影像分析、大数据处理、多光谱监测模型、数值气象预报模型等先进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园区农业管理大数据平台。对产业大数据、投入品管理、农业生产设施控制、水质监测、对虾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电子商务等内容整合与集成开发,全面提升园区数字化服务与应用能力。同外部机构和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开发主导产业新产品5个,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干品设备等新技术3项。

鼎元数字循环养殖系统提高了对虾养殖产业效益。摄影:陈旭东

(三)产业园三大模式助力农民迈向共同富裕

1.订单+标准+培训合同模式

政府给产业园搭台,全面推行“订单农业”。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晰责权,实行合同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产业园对虾养殖订单率达到50%以上,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近亿元。

2.企业+养殖户+培训+就业流转聘用模式

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或养殖水域滩涂,农民在获得流转金的同时,可以在基地从事对虾养殖,也可以进入企业务工。产业园适宜对虾养殖水域滩涂的流转率达到55%以上,对虾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民常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达到1万人。

3.协会/合作社+农户服务协作模式

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组建阳江市阳东区大沟镇三丫村对虾养殖协会,通过协会外连龙头企业和市场,内连每家每户,统一为农户对虾养殖提供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构建“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

二、阳东对虾产业园发展存在问题

(一)散户获取专项资金支持较为困难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特点是有若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专项资金也会落到龙头企业上,企业按照相应的出资配比进行技术、基础设施等投入。而基数较大的散户则无法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难以扩大规模且需自行承担风险,难以调动自主性和积极性。只侧重数个龙头企业的支持,不利于培育小微农户做大做强,也会导致部分企业越来越富裕而散户收入却没有增加的尴尬局面。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仍然停留在“看菜吃饭”的投入阶段,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资金缺乏,对虾种苗繁育研发投入不足。养殖企业及农户需要去湛江等地引进虾苗,路程相对较远,运输条件难以得到保障,虾苗到本地后的存活率下降明显且品控难以保证,影响产后经济效益。产业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大型养殖场环境监控、水质监控及投料仍需依靠人工操作,水产品冷链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也依然突出。

(三)对虾产业集聚效益不足

阳东对虾养殖散户及中、小型养殖场仍占大多数,对虾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仍停留在中小型企业扎堆发展阶段,同质化较为严重,容易产生价格竞争。阳东对虾目前并未打通全产业链,主要企业处于中游产业链,受制于上游研发门槛和下游的市场增值门槛。

三、阳东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建议

(一)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和散户并举

(二)完善对虾产业园的硬件建设

第一是加大对虾种苗繁育能力建设,发挥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设区域性对虾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是加大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引导实施主体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

(三)对虾产业从一产迈向一二三产品牌化联动发展

一是加大对虾二、三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地企业仓储、初加工、深加工、流通、销售能力。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企业;积极利用国家级中心渔港东平渔港优势,打造对虾产业集群;积极支持渔业加工企业发展对虾预制菜,争取使其成为“漠阳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通过节事活动和媒体报道等渠道,重点提升阳东对虾的公共品牌影响力。三是渠道端和销售端要支持流行的传播模式和带货模式,拓宽对虾的销售渠道。

(陈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陆剑宝: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

THE END
1.与公司合作猪场公司农户如何多盈利这样操作每头猪多盈利百元左右近年来国家对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管控越来越严格,让中小养殖行业履步为艰。今后的养猪业会长期在亏损、保本、微利中徘徊,虽说进入养猪这个行业需要特别谨慎,但只要你有特别的手段,就能在逆境中生存稳赚不赔,成为被人眼中的王者。 生猪养殖产业主要由五个环节成链:饲料、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300340.html
2.创新“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走肉鸡产业化之路公司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科技、管理及人才优势,采取“公司+中间组织(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契约养殖等合作方式积极扶持京郊农民发展养、种殖业,目前已形成十多万人长期直接或间接从事本公司产业链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为首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要想发、找大发”http://cpba.org.cn/page/dongtai/article.asp?id=139&title=139
3.广东省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缔造出养殖业航母经过多年的发展,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1年之前,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家庭农场数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11年之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公司+农户”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与进城务工的农民相比,温氏合作农户的收入增速较慢,并且劳动强度大。传统养殖业的从业人https://www.chinacoop.gov.cn/HTML/2018/01/26/130021.html
4.张祥斌:家庭农场是养殖业重要载体,温氏坚定发展“公司+农户”模式1、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温氏模式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2、共同富裕是温氏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3、温氏推动模式升级的思路与措施,确立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模式从“公司+农户”二元主体到“政、银、企、村、户”多元主体发展,并推出“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和“政银企村户”五方共建家庭农场。https://www.nfncb.cn/yaowen/38777.html
5.“公司+农户”模式是养殖农民脱贫致富成功之路四、公司对农户养大出栏的肉鸡,实行回收销售,保证每只肉鸡农民获养殖报酬1.5元以上。 “公司+农户”的效果:社会的效益、公众推崇、赞扬:我走我的阳光道,你行你的独木桥!“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玉林养殖业飞跃发展的阳光之路成功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路。据调查,美凰公司2003-2007年五年间共扶持养户884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82867_143179696.html
6.浙江现代畜牧业:靠“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打天下”浙江现代畜牧业:靠“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打天下” 江海环抱,山川竞秀,经济发达,人文璀璨。作为国土面积最小的几个省份之一,浙江省千好万好,发展畜牧养殖业却难有优势可言:第一,空间有限;第二,玉米等饲用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第三,利润微薄、市场波动,缺乏投资动力,“猪周期”等令养殖户伤不起。https://www.soozhu.com/article/109153/
7.“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鹅的:利润前景优势目前我国肉鹅饲养方式主要有圈养方式、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两种。其中圈养方式是以种草养鹅模式为代表。种草养鹅不仅可节约劳力,节省饲料,降低成本,而且草质优良,草嫩干净,安全经济,投资少,效益高。在我国小规模肉鹅饲养一般采用舍饲结合放牧的传统方式,而规模化、集约化肉鹅养殖则推行种草养鹅的饲养模式。 https://www.meipian.cn/s6odg9k
8.神农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帮助农户养好猪朱玲玲家的变化,是云南农业龙头企业神农集团近年来创新推出的规模更大、标准更高的养殖模式成果。“公司+家庭农场”正从昆明走向省内武定、陆良、宣威等地,并延伸到广西,通过与当地农户共同发展标准化的养殖场,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让企业和农户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用科技和产业化帮助农民“养好猪、好养猪”。 https://www.hubpd.com/detail/index.html?contentId=7782220156098841078
9.巨星农牧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负责生猪、肉鸡育种和扩繁,农户负责育肥;农户作为公司养殖产业链条的一环,通过委托养殖合作协议约定,按分工合作方式进行生产,按内部流程定价和核算方式计算收益。该模式下,合作农户负责商品猪及肉鸡的养殖环节,其养殖的商品猪及肉鸡所有权仍归属于公司;公司负责向合作农户提供幼苗,以及饲料、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32200037048.shtml
10.农户农业技术推广(精选十篇)1“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与农户目标不一致影响农业技术推广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有些“先天不足”, 适用性、经济效益性是公司向农户推广最新先进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农户学习和使用公司推广的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增加自身收入, 农户只是简单地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3s03ge.html
11.品牌快讯:白羽鸡产业链遭重创—全球加盟网在这起扰攘一周的风波中,很大的责任人山东六和和出现的问题,将当前广泛应用于肉鸡养殖业的 公司+农户 模式风控的短板曝光在公众眼皮之下。与此同时,已经预见 公司+农户 模式风控难点的部分大型养殖企业,甚至是部分食品企业早已经发力向 从田间到餐桌 的 一体化 养殖模式转型,这将是未来餐桌安全之路? http://wap.jiameng.com/chuanmuwan/news/AetghFId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