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价缘何下跌?是否存在恶意垄断行为?《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索赔2000万元:数百名养殖户联名投诉
据行业人士介绍,2021年春节期间广东省肉鸽存栏量达2500万对,由于全年大面积亏损,今年同期存栏量已减至1900万对,同比下降24%。按照常理,在经历春节消费旺季之后,乳鸽市场应当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肉鸽价格有望被推高。然而,广东省的肉鸽收购价不增反降,加之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经营愈发困难。
记者随后致电多个省内肉鸽养殖户,部分人士表明自己对该群具体收购实力并不清楚,只知道群成员很多。
2月11日,王桐生发布“将鸽业毛鸽收购价格由原价下调一元,2022年2月11号发布执行”的群公告。刘宇称,公告发布后被全省收鸽商广泛转发,甚至有部分收鸽商将其视为降价依据,拒绝原价收购。全省包括广州、清远、肇庆、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等多个区域的养鸽户在遭遇2天的统一拒收后,不得不降价至12元/只出售。
2月14日,广东部分地区肉鸽出栏价格下跌1元/只
刘宇估计,目前已有过千家养殖户受到影响。“现在养殖成本约14元/只,加上豆粕又涨至4400元/吨,饲料成本更高。按全省每天出栏100万只计算,每降价1块,全省养鸽户就损失100万元/天。”刘宇称,早在去年,王桐生就曾发布过降价群公告。据了解,该群公告确实影响了四会、花都等地的鸽价。此外,还有部分养鸽户收到消息,王桐生有将毛鸽收购价压至9元的想法。
采购商群主:确实发了群公告,但并非恶意或操纵市场
针对这一现象,刘宇表示当前酒楼的收鸽价依然可达38-48元/只,收鸽商的利润空间相对稳定,其减价行为不符合市场规律。另一养殖户林德(化名)也认为,收鸽商是按照疫情前“不缺货”的行情出价。
对此,王桐生告诉记者,肉鸽销售环节众多,部分养鸽户可能不了解终端市场形势。他作为收鸽商的下游,直接对接收鸽商和屠宰端,收购的鸽子也会被加工成半成品销往酒楼等地。
假如按目前收购价12元/只计算,收购商、屠宰商、批发商会相应各抽取2元/只利润卖给下一环节。若部分批发商额外进行腌制、加工,鸽子的成本可达到24元/只。酒楼收购时往往会对肉鸽进行压价,最后成交价仅为30元左右。
“餐饮行业就是如此。鸽子不像鸡、鸭属于大众消费。假如养殖户非要保价销售,餐饮业为了利润可能就不会再采购鸽子,养殖户的销路会更加困难,”王桐生告诉记者。而对于“下一步将全省毛鸽收购价降至9元以下”的说法,王桐生坚持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冲突原因:养殖户长期缺乏议价权
这一群公告是否能够影响市场走势?记者致电多名养鸽户了解情况。
也有养殖户认为降价与收鸽商无关。养鸽户黄伟(化名)认为,降价纯属市场行为,并非某一个人操纵市场。“现在肉鸽行情不好,销路不畅,收鸽商肯定会压价,其实可以理解。”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广东肉鸽行业协会会长陈益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肉鸽存栏量已经减少20%左右,但目前仍然供过于求,合理范围内的降价可以使养殖户出栏更快,否则由于社会需求减少,养鸽场乳鸽出栏少而造成积压,鸽群疫病风险会明显加大,叠加各类成本消耗,养鸽户会受损更多。因此,他建议养殖户适当减少种鸽存栏量,降低出栏量,并可通过增加销售途径(拓展屠宰、线上线下销售、拓展新鲜配送等)来平抑行情波动的影响。
律师:该行为恐不构成垄断
江志宏建议,公民如果怀疑某人有垄断市场行为,可向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检举反映。经有关部门调查,知道其影响多少市场份额,才可以判定是否涉嫌垄断。
此前,粤东、粤北、广州、粤西片区理事会召开价格研讨会议,根据目前鸽业存栏情况和2月份生产供应量状况,并结合市场需求趋势,实事求是联合强烈发声:“2月份绝无第二次跌价空间,粤东、粤北、广州片区的肉鸽价格会平稳持续在12元/只。”
同时,广东鸽业四个片区理事会发声:“奉劝个别不良经销商放弃投机倒把的思想、恶意欺压价格囤冻货赚取暴利的行为,必须回到正轨上来。”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
记者观察|行情低迷,养鸽户要如何“乘风破浪”?
近两年,鸽业行情低迷,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接收到了多位养殖户传达的讯号:鸽价已经低于成本线很久了。
养殖户苦不堪言。有的干脆放弃养鸽,有的卖掉房子扶持养鸽,有的因为价格太低求收鸽商能够提高价格……一桩桩心酸故事,其实背后都藏着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养鸽户如此被动?
首先,肉鸽行业转型艰难。按照养猪、养鸡的模式,行情低迷期,大可以直接清栏,或转型养殖其他品种。然而肉鸽并非如此。由于场地问题,散户养殖肉鸽的场地并不具备直接转型养鸡的能力;肉鸽养殖一旦清栏,再重新起步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养殖户依然在养鸽的原因。
其次,肉鸽养殖的一大特点就是必须适龄出栏。一旦超过25日龄,肉鸽的疫病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养殖成本也相应增加。养殖户已经亏本,无法承担日益增加的成本,只好选择尽快出栏。
再者,肉鸽销售环节过于复杂。养殖端-收鸽商-屠宰商-批发商-终端,链条越长,其中利润就会层层加码。酒楼一旦压价,压力就会传输至上游,最终影响到养殖端价格。养殖户在其中只能接受市场的变化——消费量大,酒店压价少,收购商需求大,养殖端价格相应提高;消费量少,各环节间为了利润,就会减少养殖端收购价,养殖户并没有议价权利。
最后,肉鸽行业缺乏一个权威的定价平台。与猪肉不同,鸽子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肉类,且呈现地域性养殖的态势。例如广东,就是肉鸽的消费大省,其肉鸽存栏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50%,可见肉鸽市场并不普遍。目前,虽然“粤鸽信息平台”会定期发布肉鸽价格,但据记者观察,收鸽商端并不知道该平台会发布价格,可见平台受众多集中于养殖户,并没有形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