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食品有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公卫百科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牲畜间可相互传染的一些疾病。与食品有关的常是对人有传染性的一些牲畜疾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猪传染病、水泡病等。结核病可因牛患牛型结核病而传染给人,也可因人患人型结核病而传染给牛,在食品卫生学范围内特别注意牛型结核病。此外,猪出血性败血症虽并不传染给人,但由于猪患此病时,肌肉和内脏中常出现沙门菌;食用此种猪肉时,如肉未经彻底煮熟,将沙门菌杀灭,则可引起人类沙门菌食物中毒。为了保证人体健康,预防通过肉类食品使人患人畜共患传染病,必需加强肉类食品卫生质量管理。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

炭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炭疽杆菌,该菌55~58℃,10~15min即可死亡。一旦形成芽胞,需120~140℃干热3min或100℃流动蒸汽5min才能杀灭。在土壤中炭疽芽胞可存活15年以上。牛马患炭疽多为痈型,猪患炭疽大多呈局部型。患畜口腔粘膜发紫,颈部及前胸部浮肿,呼吸困难。患炭疽死亡之牲畜,其特征为尸僵不全,腹部剧烈鼓气,天然孔内含血性液体,血液凝固不全,呈暗黑色沥青样。凡疑为炭疽病畜,严禁盲目解剖,首先应进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炭疽病畜,应整尸化制,或加石灰掩埋,绝对不能食用。

口蹄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畜粘膜、皮肤、特别是口腔,蹄叉中发生水泡疹。病毒对高温抵抗力较小,如加温至85℃、80℃、75℃、70℃时,可于3、15、或30min内失去致病力。该病毒对酸极为敏感,pH达6时,即丧失致病力。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染,人亦能感染。口蹄疫病畜肉处理办法:①一般采用产酸无害化处理法(见后述“后熟”处理法);②对体温升高的病畜肉尸的肉、内脏以及头、蹄、肠及骨胳等应经高温处理后出厂。皮毛消毒后可出厂,病畜污染区可用2~3%烧碱水或3%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在蹄、口腔和鼻端等处发生水泡,与口蹄疫相似。致病病毒耐酸不耐热,在pH3条件下3h不被破坏,但于60℃30min或80℃1min可使病毒破坏。-20℃冰冻保存时,病毒可存活540d。此病毒对牛、羊不感染,人类感染有报道。屠宰场发现病畜,应立即急宰。病畜肉、内脏以及头、蹄、血和骨胳等经高温处理后可出厂,毛皮经消毒后出厂。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属中的马尔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或猪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家畜可使雌性动物引起流产和雄性动物发生睾丸炎。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煮沸立即死亡,2%烧碱液,或3~5%来苏尔液能将其杀死。凡患布氏杆菌病的家畜,宰前有症状或宰后发现病变者,其肉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可出厂,亦可腌制60d后出厂,但生殖器及乳房应作工业用或销毁,皮毛盐浸60d后出厂。凡宰前仅血清诊断阳性但无临床症状,宰后检验无病变的牲畜,其生殖器及乳房亦销毁或作工业用。公牛、阉牛和猪的肉尸与内脏可无限制出厂食用;母牛和羊的肉尸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母牛如已有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则挤出之奶应立即煮沸消毒5min,不许生奶出厂。如只是布氏杆菌血清反应阳性,而无临床症状,则所挤出之奶须经巴氏消毒或煮沸消毒后出厂,或加工制成乳制品。患布氏杆菌病的羊,不许挤奶,因羊布氏杆菌病的致病菌,对人体引起的感染多较严重,必需严加管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牲畜和家禽的一种传染病。结核杆菌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牛型结核主要侵害牛、人和猪;禽型主要侵害家禽,但鸭、鹅、鸽等均不敏感。患结核病家禽剖检时,可见内脏有许多突起的小结节,大小可如针尖或鸡蛋。白色或黄色,中心有坏死干酪物。病畜肉处理原则如下:①凡患全身性结核,可将病变部分割下,其余高温处理后出厂。肉尸消瘦者,销毁或作工业用;②畜尸淋巴结有结核病变者,割下病变部分,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内脏和内脏淋巴结有病变时,内脏销毁,肉尸不受限制出厂;家禽如患骨结核,可将骨剔出,肉尸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肋膜、腹膜局部发现结核病变时,病变部位割下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③牛患乳腺结核以及明显症状的牛所挤的奶禁止食用;如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但无临床症状,挤出的奶,经巴氏消毒后可食用。

无害化处理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和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凡病畜肉不能在市场上作鲜肉供应,必需通过无害化处理。常用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①高温处理法:将肉切成厚度不超过8cm,重量不超过2kg,在1.5个大气压的密闭锅内经1~1.5h的高温处理,或于普通敞口锅内烧煮,使肉深部温度达到80℃。此时牛肉深处切面灰色,猪肉呈灰白色,无血色液体外流。②后熟处理法:亦称产酸法是利用动物在死后的成熟过程中,乳酸量形成和积累,使肉尸呈酸性以杀灭某些传染病病原体的方法。如患口蹄疫的肉尸于0~6℃下,经48h,或于6~10℃室温下经36h,即可产酸达到无害化目的。③盐腌处理法:用食盐腌制以消灭某些寄生虫和细菌的方法。囊虫病肉与布氏杆菌病畜肉的无害化处理时常采用。腌制时,肉块重量不应超过2.5kg,干腌用盐量为肉重的15%,温腌盐水的浓度为21~25%。

化制系将病畜肉尸经高压高温处理或用火焚化,以达杀灭病原体防止病传播的目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湿化法:以湿化机来销毁畜尸,湿化机的化制原理是利用高压饱和蒸气,直接与畜尸组织接触,当蒸气遇到畜尸而凝结为水时,则放出大量热能,可使油脂熔化和蛋白质凝固,同时借助于高温与高压,可将病原体完全杀灭。②干化法:将废弃物放入化制机内受干热与压力的作用而达到化制目的,热蒸气不直接接触化制的肉尸,而循环于夹层中,化制机中的锅套压力达1103kPa(1601b/in2),锅内压上升到138kPa(201b/in2),保持20min。③焚化法:用火将畜尸焚毁。化制后的残渣可作肥料,副产品油脂可制肥皂,故有人将化制法称为炼制工业用油法。

THE END
1.美国养殖场禽流感疫情新增人感染病例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7日报道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0月5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家奶牛养殖场已出现两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确诊病例,该州卫生部门正在监测这两家养殖场其他有过接触的工作人员的症状。今年美国共报告16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州最新的这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306390675587593&wfr=spider&for=pc
2.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是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家级期刊,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办刊宗旨:为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共同交流和探讨同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和家畜中感染、发病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经验。读者对象为从事人医和兽医的各级专业人员。 https://www.rsghb.cn/
3.人畜共患病有哪些问题描述:人畜共患病有哪些 医生回答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人畜共患疾病,包括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等。一、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人在接触患病动物后或屠宰防疫过程中防护不当就容易被炭疽杆菌感染。二、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如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7dfb42c0c458536f9d9634446d7dd9bf.html
4.正版新书]人畜(禽)共患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系列丛视频¥32.00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 电磁学 第2版 查看商品视频 ¥188.00 实用甲状腺疾病诊疗--甲亢篇(精) 查看商品视频 ¥25.00 电工作业 查看商品视频 图书 教材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正版新书]人畜(禽)共患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系列丛 https://m.suning.com/itemvideo/0070172873/12435219482.html
5.猴痘在欧洲出现社区传播,世卫组织最新研判猴痘在欧洲出现社区传播,世卫组织最新研判 文│戴闻名?编辑金明大 “人畜共患病”近年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猴痘,一种此前在非洲大陆之外几乎闻所未闻的病毒,在过去数周内迅速成为全球性热词。 5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尽管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但非洲以外已有24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报告了435例确诊和https://finance.sina.cn/2022-06-03/detail-imizmscu4867121.d.html
6.人畜共患病防控科普文章科技服务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饲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疫病。我们常说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统的提法,是指人类与人类所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20世纪7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新出现传染病和重新出现传染病达到60 多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病,即:不https://nync.zgqingyang.gov.cn/kjfw/kpwz/content_233794
7.警惕人畜共患病CCTV节目官网CCTV7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8日 10:13 视频简介:本期讲述了什么是人畜共患病,人与畜的关系,并介绍了如何防治人畜共患病。(科技苑 2008年 第216期)? ? ? ? ? 收视TOP榜 2024国内武器装备大看台 军事科技 1 见义勇为受伤 损失谁来担? 法治在线 2 警惕电子https://tv.cctv.com/2011/01/18/VIDEBvhhu0CnPoiJxx009FDN110112.shtml
8.科学网—人畜共患病值得更多关注19世纪末德国著名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在研究猪旋毛虫时,认识到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首次提出了人畜共患病(Zoonosis)这一概念,用以指代人类感染的动物疾病。 但在这一概念诞生后,兽医学与人类医学始终长期分属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们由最初对人畜共患病的定义逐渐发展出“One Medicinhttps://medical.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11/368310.shtm
9.警惕!新兴猪源性人畜共患疾病随着人口增长和对猪肉产品需求的增加,大规模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本文将讨论一些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因城市化、森林砍伐、旅游业、动物园、气候变化和野生动物利用等多种因素而变得更加普遍。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畜牧生产分支之一,猪肉生产使得猪源性人畜共患病变得尤为重要https://www.yangzhu360.com/jisuzl/20240812/796054.html
10.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是()。【单选题】眼外肌共分为( )条。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现在社会里下列行为中,( )不【单选题】引起人类患猪囊虫病的直接原因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支配瞳孔开大肌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6f6e17058268456f9b9ec27658f3637f.html?fm=bde163bae61e1f838b5cbb19cd96f5d2b4
11.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2022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我部对原《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9年发布的农业部第1149号公告同时废止。 农业农村部 2022年6月23日 附件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 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 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http://law.foodmate.net/mobile/index.php?itemid=218877&moduleid=23
12.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在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近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吴绍强研究员课题组对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在病毒人畜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半导体生物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及最新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尤其是石墨烯、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材料。目前已经研制了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http://www.semi.ac.cn/2017xshd_136831/202303/t20230308_6691633.html
13.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更重要的取决于携带者的职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 (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在自然状态下,可从脊椎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病,亦称人畜共患病。 http://jygcdc.com/html/col194/content194_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