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产业——济南市章丘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分析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乡村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以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章丘铁锅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品牌深入人心。为进一步做好品牌创建、推介、保护工作,笔者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状基础

品牌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大力发展标准化和品牌化农业,培育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寨西(甜)瓜等“八大名品”30万亩,设施农业4.5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80%以上。发展壮大生产经营组织,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1610个,登记家庭农场1404户。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措施,编制章丘大葱等农作物生产操作规程50余项,配备小气候观测仪、虫情测报灯等先进仪器设备,建立农业病虫害基层测报点,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严把质量检测关口。

品牌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章丘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总数已达到11个,位列全国各县(市、区)前列;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59个,认证总面积达到67.7万亩;拥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6个。章丘大葱通过“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品牌价值达到52.4亿元,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米、鲍家芹菜、曹范核桃、白云湖甲鱼、官庄甜瓜7个产品被评为“济南名牌农产品”,高官甜瓜、龙山小米双双荣获2020年第21届中国绿博会金奖。

特色品牌体系基本建立。不断整合历史文化品牌、文明城市品牌、特色旅游品牌、特色农业品牌等各种分散的品牌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城市区域品牌战略的意见》,明确三年工作目标和落地推广步骤。2020年5月,发布了“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标志着“城市品牌+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农业品牌运行模式基本建立。

面临的突出问题

品牌建设“有心无力”。虽然“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较多,但多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展现,生产技术及加工工艺相对落后,产品缺乏足够的科技含量,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比如,龙山小米、高官寨甜瓜、鲍家芹菜、明水香米、明水白莲藕、刁镇韭菜、黄河西瓜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存在产业链条短、大而不强,影响力仅限局部地域等问题。

品牌运营“有头无脑”。人才缺失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品牌创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需要有大量富有创新意识并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目前,农业经营人员年龄集中在36周岁以上,其中55周岁以上占35.7%,农业从业者学历水平多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占比10%左右。年龄结构偏老龄化且文化程度不高,开拓创新经营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经营团队,严重制约了品牌的经营和提升。

对策建议

以建立机制为基础,增强品牌培育的组织力。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规范管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农业农村等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快完善和细化章丘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维护品牌权威性和公正性。在现代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冷链仓储物流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引领等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用地、用电、用水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扶持,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要素投入成本,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增强品牌发展的影响力。强化龙头企业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通过采取土地流转、托管、订单农业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以章丘“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为统领,继续完善“城市品牌+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农业品牌运行体系,推动农业品牌梯次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利用展会和线上等平台,扩大农业品牌市场影响力。强化农业品牌市场营销能力,加强农业品牌的公益宣传,讲好农耕故事,将区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文化。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力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以质量管控为支撑,增强品牌管理的竞争力。完善区域品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区域品牌特色产品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支持和鼓励部门和地方针对区域品牌特色产品制定特定的产地环境、种植、加工、包装、储藏、物流运输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执行力度,形成“一品一标”“一品一策”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保证质量、提升品质,夯实区域品牌质量标准基础。强化全程质量管控,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中,全面试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健全完善质量追溯标准,维护品牌的公信力。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自主自愿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参与投保,由第三方保险公司对农产品种植过程进行保障,增强农业生存抵御风险能力,推动地方优势产业主导产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

THE END
1.订单农业,农业品牌化的“捷径”这背后,是千万小农户与万千大市场的“失联”,信息的不匹配导致供需不平衡,菜贱伤农、菜贵伤民,没有坚挺、扎实的品牌基础,导致各种矛盾此消彼长。缺乏的正是一种平衡生产端与市场端的农业模式,订单农业应运而生。《“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指出,“发展订单农业,赋能赋智产业升级”。元一智库农研中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230253534141645&wfr=spider&for=pc
2.西湖管理区:大力推广“订单式”农业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近年来,为进一步促农增收,西湖管理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订单种植与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以稳妥可靠的“订单式”农业提高农户收入,让农户种有定向,销有方向,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乡村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Y0MDIxNw==&mid=2650658196&idx=1&sn=f3eee10ee31f79b098b5c9113a626633&chksm=839602e2b4e18bf492c1bef09d522f197edce5cb2e0a69e4e495490058b4346bf23dbbf811a6&scene=27
3.订单农业是什么?所谓的订单农业,就是还没开始生产,产品就已经预定或被销售出去了,是有计划地进行农事生产活动。订单农业大到国企、大型商超与农场合作,小到团队或个人与农户合作,计划需要多少农产品,就生产多少农产品。例如某一企业的食堂需要每月采购50头猪,采购便会与一些养殖户签订单,养殖户就开始计划养殖,按月供应该企业50头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24/20/27362060_748445575.shtml
4.河南日报农村版当地出产的“善堂花生”以果粒饱满、亮丽白净、口感香甜等特点享誉省内外,已成为特色农产品品牌。 浚县做优规划、因势利导、扶特育强,依托善堂高油酸花生、小河白菜、新镇无公害韭菜等优势品牌,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全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5万亩,总产13.94万吨,总产值4.2亿元;发展优质花生21.36万亩,总产7.5万https://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24-05/22/content_445_166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