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荣誉:2016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17年成为中国奶业协会授予的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2018年新东奶牛场通过了国家级两病净化创建场荣誉;2019年评为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
1
养殖场概况
新东奶牛场隶属于上海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北沿公路3126号。新东奶牛场于1976年12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05亩,建设面积23100平方,周边地广人稀,符合防疫要求。牧场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员工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牛粪处理区。饲养奶牛品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目前存栏约2000头,年产优质生鲜乳1.3万吨左右,出栏量约为700头(含公犊出售)。新东奶牛场主要产品为生鲜乳,产出的优质生鲜乳全部供给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华东中心工厂。
养殖模式:栓系式饲养、TMR饲喂、管道式挤奶、机械式清粪。
养殖理念:养健康牛、产优质奶。
2
减抗目标实现状况
实施减抗一年间共生产生鲜奶13637t,全场共使用抗菌药53.98kg,每生产1t牛奶抗菌药使用量为3.96g。
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抗菌药使用量减少1.27kg,减少了2.3%。实施减抗一年间未使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
3
主要经验和具体做法
一
生物安全控制
(一)养殖场与周边的隔离与屏障
新东奶牛场坐落于上海市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崇明岛拥有天然的生态屏障,是发展标准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奶牛养殖场的理想之地。新东奶牛场选址地势平坦、背风向阳,距离最近的学校、村庄约为4公里,距离主干道约为9公里,周边无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远离水源保护区、风景区以及自然保护区。
(二)场区区域布局与管理
新东奶牛场地形呈长方形,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饲料加工区、粪污处理区分区规范,具体分为四个区域,包括员工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牛粪处理区。生产区内建有牛棚21栋,每栋占地780㎡,每栋配有卧床100个,可饲养成母牛1400头。饲草仓库占地1800㎡,可储存干草800吨,过冷间4座,奶罐21个,可储鲜奶100吨。合理、规范的基础建设保证,使牧场牛群得到健康发展。
(三)消毒设施的设置与管理
在消毒方面,该牧场制定了消毒管理制度,牧场前、后大门设有5*8米消毒池,配有3%-5%的氢氧化钠溶液,确保防疫安全。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配有消毒室(包括紫外线和喷雾两种消毒方式)以及消毒通道,每次强制消毒3-5分钟,隔离外来人、物、车辆携带的细菌、病毒等,减少奶牛感染疾病的风险。所有牧场出入口均设置消毒池、喷雾消毒设施、牛舍入口放置消毒桶,牛舍每日三次清洁消毒。牧场配有消毒车一辆,有专人负责,每周2次对全群牛舍进行消毒,每月2次对全牧场进行消毒。
(四)卫生、除粪、死尸无害化管理
(五)出入人员、交通工具管理
牧场制定了车辆及人员出入管理制度,门卫设立来客登记制度,外来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确有必要进入,须经洗手、消毒,更换工作衣帽鞋后方可进入。任何进入生产区大门的车辆必须严格消毒,进入生产区的车辆经彻底冲洗干净(包括车厢内),严格消毒处理后在场外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进入场区。员工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集中停放在生产区外。进入奶牛场饲养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清洁消毒过的工作衣、帽、鞋,定期更换清洗消毒,保持衣、帽、鞋的整洁,工作衣、帽、鞋不准穿出牧场。
(六)饲料饲草、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管理
牛只的营养配方由公司统一操作,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提高奶牛的免疫能力。新东牧场作为栓式牧场,牛只密度根据牛床位置进行饲养,不会造成牛只拥挤,影响牛只健康。新东牧场近两年来注重牛只福利,给牛床重新安装了橡胶垫,提高牛床舒适度,提升奶牛福利,促进奶牛健康生产。奶牛每天投喂3公斤以上的干草,优先选用苜蓿、羊草和其他优质干草等。奶牛日粮配合比例一般为粗饲料占45%~60%,精饲料占35%~50%,矿物质类饲料占3%~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占1%,钙磷比为1.5~2.0∶1。奶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外购混合精料应有检测报告。
公司易耗品部设有专业兽医供应评分制度,根据国家兽药采购标准进行,有兽药供应商评估制度,每年组织进行供应商评估。牧场有兽药出入库管理制度,每月25日定点进行兽药盘库,根据兽药需求量统一采购,设有专门仓管监管,出入库药品详细信息登记。牧场有兽医诊断与用药制度,设有记录表,疾病牛每日进行登记,内容完整且每天发送报表。
(七)苗仔引进管理
二
综合管理
(一)制度建设
牧场制定了兽药出入库管理制度;兽药供应商评估制度;记录制度;兽医诊断与用药制度包括兽药使用准则、乳房炎处理方案、奶牛蹄病处理方案;生物安全制度包括防疫消毒制度、牛场防疫管理规定、传染病的应急措施及报告制度、场区禁养家禽(畜)及宠物的规定、牧场防鼠措施、防蚊蝇措施、防虫媒措施、车辆及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人员出入生产区消毒及管理制度、消毒剂配制及管理制度、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奶牛饲养管理规范、饲料管理使用制度、奶牛卫生保健措施、健康巡查制度、挤奶操作流程制度、免疫制度、不合格牛奶处置流程、抗生素使用隔离和解除管理制度、引种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其他制度包括奶牛卫生保健措施、档案管理。完整的制度建设保障了牧场奶牛的健康发展。
(二)人员及岗位管理
牧场全体人员(含青料地承包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新招人员先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患有肺桔核、布氏杆菌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和其他有影响食品卫生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从事饲养、挤奶、清洁和饲草饲料加工等工作。为更好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开展诊疗工作,保障牛群健康,该牧场成立兽医技术小组,成员均取得助理执业兽医师或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场长助理负责全场生产防疫工作,数据分析、检疫免疫记录和档案建立;兽医主管,负责牛只保健工作,制定免疫计划及落实,兽药疫苗采购;技术主管,负责牛只保健工作及疫苗免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他技术人员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及巡查工作,积极配合兽医技术小组工作,发现问题如实上报,全面落实各项决策。
(三)实时监控与快速反应
牧场制定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工作制度和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消毒办法。建立预防传染病组织领导小组,场长、兽医和各牛舍主管是预防传染病组织领导小组的成员。场长是预防传染病组织指挥的第一责任人,每日巡视牛场,重点检查牛群的健康状况。在传染病容易爆发的季节,兽医每十天向场长报告一次传染病流行情况和消毒防疫工作情况。根据预防传染病组织工作的要求,每年计划专项预算,确保传染病处理所需的消毒药品、消毒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日常通过对牛舍、奶牛场出入口、载运奶牛工具、奶牛体表、挤奶台进行消毒,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
(四)品种选择选育
(五)犊牛管理
牧场在犊牛育成方面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管理,一是初乳饲喂阶段,提前对质量合格的初乳进行解冻,奶温控制在38-40摄氏度,使用专用灌服器进行两次饲喂,灌服动作缓慢,防止呛奶;二是哺乳阶段,分年龄段分量投喂经巴氏消毒后的奶温控制在38-42℃的常乳,牛犊出生第三天开始添加开食料,采用少量多次添加,确保饲料新鲜但不能投喂干草,保证24小时饮水充足且卫生,7日龄内涂抹去角膏进行去角。牛犊出生3周内去除副乳头,3天内检查感染情况,3周后复查,犊牛舍每天清理并灭蚊蝇,加强通风。三是犊牛断奶阶段,逐步减少奶量,增加颗粒饲料喂量,断奶时进行称重,断奶后对体重进行监控。定期进行体尺测量并做好发育记录。
(六)关键风险因素管控
三
疫病监控及安全、合理、规范用药
(一)兽医人员及管理
牧场有专职兽医人员,且数量和资质能满足需求。现配备执业兽医师2名,其他专职兽医均为专业学校毕业的中专以上兽医专业人员,且每年安排兽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兽医具备依据动物行为表现、发病症状、临床检查等,并做出初步判断,并可根据具体症状出具合理的用药方案。牧场内禁止剖检,因此牧场没有病理学诊断条件,但具备运用细菌分离和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选择用药的能力。
(二)诊疗设施、条件及管理
牧场已配备开展诊疗、化验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冰箱、细菌培养箱、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设备。能够开展临床检验工作,有专业执业注册兽医师。牧场配有专业化验人员,能够开展生化检验工作。能够开展必要的血清学检验工作,送检公司总部实验室(可进行PCR、ELISA等实验)。具备运用细菌分离和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选择用药的能力,兽医专业毕业生牧场培养,具备相应能力。
(三)畜群免疫及监测
牧场按照上海市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的要求,每年2、6、10月份对全场牛群进行亚洲Ⅰ型、O口蹄疫免疫,其它月份对出生85天-90天犊牛进行首免,首免后30天加强一次免疫。因产犊、患病等原因未免疫的奶牛及时补免。免疫21天后应进行抗体监测,免疫次日及时上报。对抗体监测不合格的牛只及时补免。牧场全群抗体监测合格率低于80%时,全群牛只必须进行补免。每年春季对二月令以上的牛只进行全群免疫。每年秋季对夏季末免疫的小牛和新出生的二月龄以上牛只进行补免。口蹄疫首免立即佩带免疫耳标,并且及时做好一牛一卡记录。对免疫耳标脱落的每月进行一次免疫耳标的补挂。
在防疫方面,牧场制定了牛场防疫管理规定,根据上海市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免疫和检疫计划,每年2月、6月、10月用口蹄疫O型和A型二联灭活疫苗对全场牛进行免疫;每年4月份进行炭疽疫苗免疫,10月份进行补免。每年4、10月对布鲁氏菌病、结核进行全群二次普查,并积极主动配合市、区动物疫控中心开展其它检测。
(四)合法、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
牧场有独立兽药库,冰箱,药柜等设施场所。能满足药品贮存的温控、遮光等条件基本要求,兽药库内窗户贴有避光纸,相应库内放置温度计。完善及建立了药物采购、药物入库、用药管理、用药方案等规定和制度。从药品种类方面我们对不同药物效价进行比较评估,减少药品种类;按照公司奶源部门要求,土霉素等禁止使用在泌乳牛上,我们使用一些生物制剂代替;干奶采用药效好的药物,由原来二次干奶更改为一次干奶;优化治疗方案,减少滥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和复发率;休药期长的药物禁止使用,例如庆大,严格按照药物使用剂量,杜绝滥用超量使用,减少牛只产生耐药性。
(五)严格执行休药期管理制度
(六)替代品、替代措施和替代方案
新东奶牛场2019年使用莱索菲(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代替百福他进行子宫炎治疗,配种后受胎率在45.8%,与抗生素治疗效果相差不大,从奶量损失分析,如果我们使用抗生素百福他治疗会产生有抗奶,按照30kg/头/天计算,生奶按照4.6元/kg、按照5天采样过抗,每头牛只生奶损失690元(不包括饲养费用),所以从生物制剂代替抗生素为牧场减少不少损失,我们还在不断寻找其他效果比较好的产品。
新东奶牛场用金百麦(环境改良剂)进行犊牛肺炎预防控制,降低肺炎发生的几率,减少抗菌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