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台蓬莱港一路向北,在距离港口约三十余海里的长岛大钦岛海域,“长鲸一号”稳稳地“坐”在海面上。7月18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记者们,登上这座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座养殖面积60000多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上,仅有4名工作人员,每年却能产出超过1000吨的黑鱼和黄鱼。
海上“造田”,四人每年养殖1000吨鱼
从原始捕捞到科技养殖,从被动粗放到精致发展,蔚蓝的渤海深处正变成“海上粮仓”。2个月前,在渤海深处的大钦岛附近海域,智能网箱“长鲸一号”正式下海。7月18日下午,当客船靠近这座海洋牧场的生产平台,记者首先被这个海上的庞然大物所震撼。登台远眺,脚下深海网箱中的鱼群随处可见。
作为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网箱,“长鲸一号”最大设计吃水30.5米,养殖容积60000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0年,相当于100个普通网箱。泓祥海洋牧场(长鲸一号)负责人宋守刚告诉记者,网箱集成了网衣自动提升、自动投饵、水下监测等自动化装备,日常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它是全球首个深水坐底式养殖大网箱和首个实现自动提网功能的大网箱,能够实现系统定时、定量、高效自动控制。
目前,山东正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而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海洋牧场平台、深海养殖网箱、养殖工船将在渤海深处开辟出一片片海上“良田”。
养鱼用上大数据,喂食、收网全自动
“长鲸一号”设计建造中的一大亮点便是水动力自动投饵系统。该系统由中国企业独立研发,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系统定时、定量、高效自动控制。
除了养鱼,还能休闲垂钓
网箱上方建筑采用别墅设计,采用高标准“中国风”装修风格。“这是我们特意定制的,更好地使旅游业和渔业真正结合,”宋守刚说,“这里还可以供游客休闲垂钓。在平台两侧分别布置有150平方米的设备间和400平方米的生活区,可让游客亲身体验高科技养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