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海心沙美丽渔场看到,一名生生农业集团(以下简称“生生集团”)的员工正在投喂刚割下的新鲜象草,塘里的草鱼争相跃出水面抢食。“相比饲料投喂,用象草喂鱼生长得更慢,养殖成本更高,但是吃草的鱼,肉质更为细嫩、没有泥腥味,更生态自然。为了鱼的品质更好,生生愿意投入。”生生集团海心沙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
让草鱼回归天性
种植生态有机象草喂鱼
打造现代版的“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在顺德有着比草鱼养殖的更为悠久的历史。该模式首创于明代,兴盛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佛山顺德、南海的桑基鱼塘面积多达100万亩,可谓“全民皆桑,全国之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记载而享誉中外。以往的桑基鱼塘模式是将水网洼地挖深为池塘,并将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在塘基上种桑(养蚕)、在塘中养鱼,以此来循环利用自然空间和水体生产力,进行复合生产。其作为一种高效农业经营模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动植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是我国农耕社会时期最高级的农业形态,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现在国家经济发展正全面转型升级,在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被重新认识和优化升级。早在去年2月份,生生集团在台江县台盘乡平水村打造稻渔产业化发展示范园,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形成类似“桑基鱼塘”的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养殖的鲤鱼以及种植的绿色大米都获得了大丰收。这也为生生打造升级版桑基鱼塘积累下了不少实战经验。
生生集团计划通过进一步研究、升级塘基桑树种植技术、蚕桑饲料生态养鱼技术、蚕桑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蚕桑资源食药用综合加工技术,在海心沙打造升级现代版的“桑基鱼塘”,并将其与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水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30年“深耕”一条鱼
种植生态有机象草喂鱼以及“桑基鱼塘”模式,都是通过有机方式保持动植物的健康和自然生长,所产出的产品质量更优良、更安全,无论是水产品还是农作物皆可申请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除此之外,生生集团主动降低养殖密度,每个草鱼塘的亩产量不超过4000斤。在草鱼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人类生活区与草鱼养殖区严格分离,并应用智慧渔业系统对天气、水质变化、鱼群密度进行智能监测,通过科学化标准化养殖方式控制风险。作为顺德鱼生标准食材头部供应商,生生集团还实行专塘专供,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及养殖全程可跟踪、可追溯。
目前生生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草鱼养殖基地,是佛山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水产养殖集团企业,也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深耕水产养殖30年以来,生生围绕着草鱼这条鱼不断探索,只为向大众餐桌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天然的水产品,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顺德美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