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鱼仓,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推动淡水渔业养殖集约高效发展,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截至目前,济宁拥有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58个;淡水渔业养殖面积51.11万亩,居全省首位。2023年,济宁市渔业总产量达30.4万吨,今年前三季度产量28.9万吨,均居山东省淡水渔业首位。
推动生态健康养殖绿色兴渔质量兴渔
济宁市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南四湖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渔业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倾斜。将渔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纳入“人才金政20条”支持范围,2023年发放人才发展资金500万元。加大科技支撑,建设上海海洋大学微山湖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组建渔业专家服务团,今年以来开展科技服务60余场。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淡水养殖生产主体名录数据库,探索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行为。今年以来,部、省、市三级质量检测部门共检测水产品74批次,合格率100%。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布局现代渔业生产
济宁市着力打造南部核心渔业发展区,充分发挥微山县、鱼台县等4个沿南四湖县(区)地域优势,分级分批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加快推动规模扩大、品种培优、产业融合,打造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今年一季度,4县(区)淡水渔业产值3.49亿元,同比增加7.15%。
推动建设东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区,依托邹城市、曲阜市等东部县(市、区)渔业产业基础,引导渔业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设施渔业。2024年以来,发展工厂化渔业养殖企业5家;陆基圆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积增加10000平方米,单位面积产量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20倍,减少养殖用水量85%。今年一季度,工厂化循环水体养殖产值416万元。
同时,试点济宁西部坑塘养殖区整治。嘉祥县巩固坑塘整治效果,对村庄内沟渠、坑塘等水体加强环境治理,并探索开发利用,选取8个镇街35个坑塘试点发展渔业养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当地已改造农村废旧坑塘626亩,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
加快发展北部观赏鱼养殖区。发挥兖州区、曲阜市等县(市、区)观赏鱼养殖基础优势,加强政策扶持,推广发展特色观赏鱼养殖业。截至目前,观赏鱼产业产值8109.92万元,观赏鱼养殖业产值4861.12万元,观赏鱼营业额3248.8万元,经营主体数量为193个,其中规模以上经营主体数量为6个,从业人员数量为710人,养殖设施面积519460立方米。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促进现代渔业产业升级
济宁市实施渔业品牌战略,培育特色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水产企业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三品一标”认证品牌119个,省级知名区域公用品牌1个。如,微山县开展微山湖大闸蟹品牌系统打造,持续提升品牌效应,微山湖大闸蟹品牌价值达95.26亿元。
济宁市坚持渔业种业提升。推进“水产良种”工程,实施渔产品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指导渔业企业与中国水产研究院等10家科研单位合作育种。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大口黑鲈、鳜鱼等名优品种6个,年繁育鱼苗50亿尾。
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扶持、设备改造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渔场和养殖大户,培育省级水产龙头企业1家、市级水产龙头企业33家。微山湖经贸实业有限公司发展形成鱼制品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产业链条,2024年销量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王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