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我国饲料行业近10年的发展变化及突围之道

我国现代饲料工业始于40年前,第一家现代化饲料企业—深圳正大康地集团成立于1979年,这是一家由泰国正大集团和美国康地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农牧企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资企业。

据统计,从1980年到2018年,我国饲料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22788万吨,38年增长207倍。我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此后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

2018年,饲料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饲料大省有11家,占全国总产量76%,山东和广东的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新希望六和、双胞胎、温氏股份、海大的饲料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合计产量4760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为21%。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12120家饲料企业,其中,饲料加工企业8013家,饲料添加剂企业2043家,单一饲料企业1952家,饲料机械企业112家。

经过40年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迅猛发展,涌现出新希望六和、通威股份、海大集团、正邦科技、大北农、禾丰、天邦、唐人神、天康、金新农、天马科技、傲农生物、正虹科技、康达尔、溢多利等一批上市公司,一跃成为世界饲料强国。

2008-2018年,饲料行业转型深水区

2008-2018年,我国饲料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1.产业低速增长常态化

2008-2013年,饲料产量增长41.51%,年均增幅8.3%。2013-2018年,饲料产量增长17.823,年均增幅3.6%。近年增幅进一步减小趋势明显,产业发展遇到天花板。

2.配合饲料增长提速

浓缩饲料和预混料陷入低迷。2008-2018年,配合饲料产量从10590万吨增长到20529万吨,增幅93.85%;浓缩饲料从2531万吨下降到1606万吨,降幅36.55%;预混料从546万吨增长到653万吨,增幅19.6%。数据显示,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迅速提升,配合饲料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牢固。

3.猪饲料、肉禽料主导增长

反刍料快速增长,蛋禽料增长缓慢。2008-2018年,猪饲料从4577万吨增长到9720万吨,增长了5143万吨,增幅112.37%;肉禽饲料从4212万吨增长到6509万吨,增长了2297万吨,增幅54.53%;反刍饲料从571万吨增长到1004万吨,增长了436万吨,增幅75.83%;蛋禽饲料从2666万吨增长到2984万吨,增长了318万吨,增幅11.93%。水产饲料从1339万吨增长到2211万吨,增长了872万吨,增幅65.12%。虽然整体增长不错,但近5年累计增长仅308万吨,增幅明显放缓。

产业格局变化

2008-2018年,饲料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3点:

第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2010年,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283家;2018年,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656家。2010年百万吨规模以上企业19家,产量5970万t,占全国比重37.0%;2018年,百万吨规模以上企业35家,产量1.41亿吨,占全国比重63%。未来,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提升,但幅度会显著减缓。

第二,下游萎缩,散户逐渐撤离,产能严重过剩。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提速,加上环保、疫情等影响,近年来散户退出加快,由于新上项目多半是养殖、饲料、加工的一体化项目,自用饲料会大幅增加,此消彼长,未来饲料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饲料企业全力进军养殖端。比如新希望六和2019年出栏生猪355万头,计划2022年出栏2500万头;双胞胎2019年出栏生猪200万头,计划2023年4000万头;大北农2019年出栏生猪163万头,计划2021年1000万头;大伟嘉提出5年内实现年出栏500万头猪的目标;正大集团提出5年内实现8000万只蛋鸡存栏。目前,原来的饲料龙头企业已经没有了,企业名字要么是食品企业,要么是科技企业,他们不再是专业饲料生产商,大举布局养殖,有些已经开始向食品端延伸,比如新希望六和、温氏股份、唐人神。

第四,渠道式微,终端为王。过去,渠道是饲料企业的销售主战场,但现在,直销比重越来越大,大客户部几乎成了企业标配。未来,直销将成为饲料企业的致胜关键。

畜牧行业,昨天的主角是饲料行业,今天的主角是养殖业,未来的主角会是食品加工业。

饲料企业未来发展

前面30年是饲料行业成长期,今后如何获得突破

1.拥抱工业4.0

全面深入的融合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先行实现饲料工业4.0,在精细化生产和效率上占得先机。

2.坚定融入养殖端

方式很多,有实力的直接投资养殖,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可以只是养殖,也可以是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的项目;实力不足者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养殖,实力再差一些的可以入股养殖企业,让自己成为养殖企业的“饲料车间”。此外,与养殖企业的战略联盟也是一种方式,但不能盲目结盟,否则非但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反而可能拖入泥沼。

3.重视绿色生产

环保是养殖业的高压线,年底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饲料企业必须绿色生产,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低蛋白日粮、精准营养、替抗饲料添加剂将是未来饲料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4.打造平台级服务力

饲料是生产资料,对于养殖场来说,就是一个投入品,仅靠产品本身建立不起来强大的竞争力。养殖场对服务同样看重,比如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产品回收服务等。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力度越大,对养殖场的吸引就越强。换言之,平台级服务能走多远,饲料企业的发展就能走多远。

5.规划食品端

畜牧行业的未来在食品加工端,也将是整个行业的利润枢纽所在。未来能否发展好,决定于今天的规划。对于饲料企业说,越早和食品端连接上,越早在竞争中拥有主动性。

竞争无处不在,策略各有千秋。坚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饲料企业才能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THE END
1.中国猪肉产量最多的十个省全国各省猪肉产量排名前十→MAIGOO生活榜湖南是我国养猪大省之一,2021年湖南猪肉产量443.06万吨,猪肉产量位居我国第二。据了解,湖南紧挨广东这个华南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比较高,也导致湖南生猪养殖产区非常具有亲“广”性,14个地级市中,紧挨广东的四市永州、衡阳、邵阳和郴州,是湖南出栏生猪量最多的四个地级市,出栏生猪占湖南全省出栏的5成,还https://www.maigoo.com/top/428649.html
2.破局行业瓶颈,促进产业发展热烈祝贺2024第二届中国本土猪暨广州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蔚蓝动物保健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大会同时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重庆市畜牧业协会、河南省生猪产业协会、鹤壁市养猪行业协会、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黑龙江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业委员会等协会单位和众http://www.nmfirst.cn/18708.html
3.非洲猪瘟触发中国生猪产业链大变局:肉类冷链物流将迎大机遇如果将视野和格局放诸长远,受当下非洲猪瘟疫情、畜禽运输政策、环保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整个生猪产业链,从养猪模式,到饲料业,再到冷链物流,甚至猪肉消费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将迎来大变局。 养殖模式面临新挑战 在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由于有广阔的土地及良好的土地承载能力,且饲料原https://www.yicai.com/news/100048872.html
4.四川三农新闻网川猪养殖现代化需加快提升 “四川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生猪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规模化养殖现已成为四川生猪养殖的主要方式。去年11月,农业农村厅颁发《关于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四川生猪养殖初步实现现代化;到2030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月21日下午,省政协委员韩红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1.html?page=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