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1、我国生猪产业现状
受到疫情等叠加因素的影响,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连续2年零3个月,我国生猪存栏同比增幅均为负数,2020年7-8月为拐点,生猪产能开始恢复。
图1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迁(万头)
注: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和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推算。
2、我国生猪生产的经营模式
表1.我国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云南省的生猪养殖户最多,为5984251户,其中3000头以上规模户占比为0.010%;四川、贵州二省次之,分别为5806436户、4676439户,其中3000头以上规模户占比分别为0.021%、0.005%;接着是湖南、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安徽,均达140万户以上。
表2.我国分地区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情况
3、我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
由表4可知,2013-201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出栏量基本保持平稳,少数地区呈递减趋势。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的猪出栏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由2013年的314万头降至2018年的169万头,2018年出栏份额为0.24%;江苏省由2013年的3120万头降至2018年的2681万头,2018年出栏份额为3.86%;浙江省由2013年的1983万头降至2018年912万头,2018年出栏份额为1.31%;福建省由2013年的2121万头降至2018年的1421万头,2018年出栏份额为2.05%。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3-2018年,西藏自治区的生猪出栏量最少,仅为18-19万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猪出栏量也较少(91-964万头)。四川省的生猪出栏量最多,为6579-7445万头;其次是河南省(5856-6402万头)、湖南省(5921-6220万头);接着是山东省(4662-5181万头)。在猪肉产量上,2013-2018年,全国各地区几乎保持平稳,仅浙江省减少幅度相对较大,由2013年的139万吨减少到2018年的74万吨。
表4各地区生猪出栏量及份额(万头)
4、成本和收益情况
在生猪养殖的成本结构中,仔畜费、精饲料费以及人工成本一直以来占养殖总成本的90%以上。2018年,仔畜费在养殖总成本中占比为25.25%,同比2017年下降7.2个百分点,精饲料费在养殖总成本中占比为50.25%,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人工成本在养殖总成本中占比为19.61%,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仔畜费的比重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5-2016年持续反弹,并达到历史最高点,2017-2018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高位;精饲料费在2014年升到高位出现回落;人工成本比重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稳步上升,2016年有所回落,2017-2018年再次上升。
图22009-2018年生猪养殖户主要成本构成
生猪养殖成本在不同规模养殖户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直以来,散养户的养殖成本均高于其他规模养殖户,大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最低,生猪养殖成本的多寡与养殖规模的大小成反比。
在三种主要的成本要素中,不同规模养殖户之间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从成本数值来看:
2018年大规模养殖户仔畜费最高,达到480元/头;中规模养殖户次之,约为442元/头;小规模养殖户约为417元/头;散养户仔畜费为426元/头。仔畜费的差异主要源自不同规模的养殖户在购进仔畜时的决策,其中大规模养殖户购进的仔畜体重达到18.57公斤,散养户购进的仔畜体重仅为17.64公斤。
精饲料费方面,小规模养殖户最高达896元/头;中规模养殖户次之,为895元/头;散养户约为858元/头;大规模养猪户精饲料费最低,仅为843元/头。从精饲料使用量来看,大规模养猪户为306公斤/头,中小散养户的精饲料使用量分别为:321、325、327公斤/头。
人工成本是不同规模户之间在所有投入要素中差异最大的一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大规模养殖户的人工成本也就表现出极大的优势。2018年散养户的人工成本约为499元/头,大规模养殖户的人工成本仅在111元/头,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这是导致散养户养殖总成本远超规模户的主要原因。
表52018年不同规模养殖户主要成本结构
另外,诸如水电费、燃料费、医疗防疫费、技术服务费或者其他间接费用在不同规模养殖户中尽管也有所差异,但总体不到养殖成本的5%,因此最终对总成本差异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总收益来看,每出栏一头活猪给散养户带来的收益最低,而大规模养殖户的收益最高,净利润的差异主要由养殖成本的差异导致。
各种不同规模的养殖户中,除散养户和小规模之外,中、大规模养殖户均有正的盈利。其中,散养户2018年净亏损为235.52元/头,成本利润率为-12.57%,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养殖户的净利润分别为盈利43.96元/头、31.98元/头、和亏损45.18元/头;成本利润率分别为2.87%、2.02%、和-2.75%。
表62018年不同养殖户主要成本收益比较
收益率最高的省份分别是江苏、贵州和浙江,分别是11.8%、12.7%、13.0%,均超越了10%。以上三省基本都是养殖规模较小的省份,这些地方由于猪肉相对稀缺,因此养殖收益率较高。高的收益导致了高的收益率,每头猪的平均收益最高的省份分别是湖南、浙江和贵州,分别是2062元/头、2097元/头、2219元/头。总体来说,生猪的主销区的收益率较高,适合就近合理规划生猪养殖基地。
表72018年各省养殖户成本收益结构
5.总结与建议
在优化生猪生产区域布局上,应加大生猪主销区的生猪生产,严格禁止浙江,福建,上海等主销区实施无猪村政策。针对我国猪肉市场的各区域需求情况,就近合理规划生猪养殖基地。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猪肉冷链物流发展。自从2018年以来,我国在活禽,活畜交易方面就开始转型,从活体交易慢慢转变成冷链交易,可以说冷链物流模式或将代替未来运猪车。猪肉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也将大大减轻由于运输造成的生猪疫病传播的风险。
通讯作者:张海峰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所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家生猪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原标题:新时代的区域布局:我国生猪区域布局、各地区生产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