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畅循环中国样本”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海上粮仓

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和口岸双开放城市。

荣成市是全国海洋大县、渔业重点县,渔业是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2020年,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125.1万吨,实现渔业总收入1000.2亿元,连续39年居全国县级首位。

荣成市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多种鱼虾产卵、索饵、洄游的优良场所,盛产鱼虾贝藻等水产品100多种,其中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享誉海内外。

荣成市渔业设施配套齐全。全市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400多处,拥有各类水产加工厂658个,海水综合育苗场48个、修造船厂34个、塑料绳网厂48个、各类渔港码头77处(其中,中心渔港2处,一级渔港13处,二级渔港8处,三级渔港23处,三级以下渔港27处,小型捕捞渔港4处),渔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60亿元。

产业升级新形势下渔业发展困难挑战重重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在产业贸易上提出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荣成渔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挑战。

另一方面,国外市场竞争优势逐渐降低,品牌建设有待加强。荣成市水产品出口企业多为将原材料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再经境外客户进行贴牌包装等工序后上架售卖,鲜有企业用自有品牌直接在境外进行销售,利润空间受限。尽管近几年出现了泰祥、蓝润等一批优质品牌企业,但因日韩、欧美等国家对水产品的认知较为固定,新生品牌想打入市场、推广自主品牌需投入的成本较高,致使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和占有率始终不高,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难以扩大。且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堡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导致企业出口量减少、产品出口价格下调,利润额明显下降。如石岛集团受英国脱欧等影响,出口英国的真鳕鱼片产品,订单量从2018年的800吨降为2019年的400吨,减少50%。

科技赋能人才振兴加强核心竞争优势

纵面荣成市渔业经济的发展,每一次跨跃无不伴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已成为水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的引擎。

二是建立完善的科研攻关机制。借助黄海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在荣城市落户的有力契机,发挥泰祥、寻山等自有研发中心的优势,加大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力度,合力攻克高端海洋生物研发技术难题和绿色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荣成市水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开放机制。依托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学校,大力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渔技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其技术、知识结构,适应新时代水产品加工需要,培养“本土专家”。在此基础上,借助荣成市“百千万英才计划”,抓紧引进海洋医药、海洋生物等各类高层次专业科技人才和国外专家学者,建立起行业发展的“人才银行”,推动实现荣成市水产品加工业由劳力型向智力型的跨越。

近年来荣成市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海洋功能食品加工“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级海水养殖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科技进步因素在渔业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构筑生态融合三产,建设美丽海洋牧场

近年来,荣成市秉承“生态、创新、富民”的理念,大力建设“资源修复+生态养殖+高质高效”的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

截止目前荣成市有8处海洋牧场完成海底观测网建设并投入运营,可监测温度、溶解氧、酸碱度、叶绿素等多项水质指标,实现了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同时,全市建成“四个一”展厅8处,有10处海洋牧场建造了集观光、垂钓、管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平台,延伸了休闲渔业旅游链条,促进了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的融合发展。

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同时依托荣成市17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以及15个省级休闲海钓钓场,积极对接消费升级趋势,充分融入研学、民宿、体育赛事等新兴旅游元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推动卖资源向卖风光、卖体验转变。成功举办全省海洋牧场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沿海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等省级以上大型现场会,“西霞口杯·渔夫垂钓”全国海钓精英邀请赛(矶钓)、“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等赛事活动,进一步提振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经济,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2015年国家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以来,荣成市先后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处、省级海洋牧场17处,规模、体量居全省县级首位、全国前列。

探索创新养殖综合立体高效模式显效益

荣成市爱莲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在养殖品种上,荣成市开拓出一条“南北接力”的鲍鱼转场养殖之路,每年冬季将鲍鱼送到福建越冬,夏季再运回荣城市,这种模式既降低了鲍鱼的死亡率,又能使鲍鱼在适宜的温度下持续生长,并且由于鲍鱼养殖使用的海域与海带、龙须菜为同一海域,海带、龙须菜也是鲍鱼饵料,这也海带、龙须菜拓展了销路,实现了鲍鱼、海带、龙须菜多品种的产量、效益的双丰收。

2020年荣成市水产品产量125.1万吨,实现渔业收入1000.5万元,连续39年居全国县级首位。海带产量44.3万吨,约占全国30%;海参产量2.9万吨,约占全国16.7%;鲍鱼产量2.9万吨,约占全国8.3%。

产业纵深产能升级发展全产业链远洋渔业

荣成市是全国远洋渔业最为发达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荣成市远洋渔业产业已形成捕捞、运输、配套服务和精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条。随着产业的发展完善,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近年来积极探索远洋渔业纵深发展。荣成积极争取利用上级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和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资金,稳步扩大远洋渔业生产规模。目前,荣成市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质企业19家,专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317艘,渔船总功率38.8万KW,总吨位23.8万吨。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西非等5个国家专属经济区,远洋渔业年产量25万吨左右,其中70%以上捕捞水产品运回国内加工销售。

荣成市远洋渔船

荣成市鼓励建造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包括在建渔船,全市现有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17艘,年运载能力达20万吨以上,作业运输海域延伸至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公海,彰显出强大的远洋运输能力,有力支持了国内水产品市场供应。近年来,荣成市大力推动新建和改造远洋辅助运输船,加大自捕水产品回运力度,在进一步提高荣城市远洋渔业生产后勤保障能力的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拉伸远洋渔业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效益。

为了配合远洋渔业生产,荣成市加快推进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以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内)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提高荣成市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渔业龙头企业,以渔船相对集中的远洋作业渔场为依托,以西非、南太、南美、东南亚为重点,建设一批集精深加工、流通贸易、后勤补给、渔船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完善生产配套设施,增强保障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斐济、乌拉圭、加纳、斯里兰卡、印尼5处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增强远洋渔业后勤补给和服务能力。

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随着远洋渔业船队规模的扩大,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四大海域鱿鱼产品全部回运国内,荣成市鱿鱼加工产业逐步发展荣成市水产行业支柱产业。荣成年上岸鱿鱼40-6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40%以上;年鱿鱼加工量40万吨以上,占全国50%左右,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鱿鱼加工基地。荣成市现拥有鱿鱼加工企业70家以上,鱿鱼加工量约占鱿鱼上岸量的70%左右,产值90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产品占比85%。已实现鱿鱼捕捞、回运、精深加工、交易、储运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目前,荣成市在建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5处,国内综合基地1处,“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各1处,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配套完整、产业类别齐全的远洋渔业全产业体系,远洋渔业各项指标数据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县级市首位。

深化精加工夯实完整产业链

伴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冷藏业的兴起,特别是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把水产品精深加工列为海洋经济“1号工程”,并积极实施了“三引”(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两扩”(扩大加工规模、扩大加工领域)、“一提”(提高产品档次)措施,荣成市水产品加工业才兴旺起来,逐步走向繁荣。现已建成省内最大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680多处,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多家,形成了养殖、捕捞、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2020年,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125.1万吨,实现渔业总收入1000.5亿元,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脊梁”。

经过多年的发展,荣成市水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提升,开发了以海参制品、海带制品、鱿鱼和金枪鱼精深加工产品、冷冻调理食品、海产罐头等系列为主的1000多个产品。其中,冷冻调理水产品年产20万吨,约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12%,是全国优质冷冻调理食品生产基地;海产品罐头年产量3.2万吨,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5%,其中贝类罐头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全面布局立体推介打造荣城海鲜强势品牌

产品方面精准深定位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搞好产品定位,实行开发性与适应性调整双轮推进,高、中、低档产品品种齐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步,来扩大市场空间,增加回旋余地。同时抓住电商发展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从传统散装海带销售升级为包装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网红带货等营销手段,开展网上销售,海带产品销售和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加大力度培植名牌引领市场。引导企业结合当地海洋文化对产品进行设计,将荣成水产品与特色文化“捆绑上市”。同时,由商务局等部门牵头,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承办中国国际食品展览会等国内大型展览会、交易会,设立荣成水产品精品区,形成品牌集群营销效应,彻底改变荣成有优质产品,但没有叫得响的名牌,没形成高价位市场的落后局面。近年来荣成市先后荣获“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带之都”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一批优秀的渔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在获得全国获得全国认可,打出了知名度。

THE END
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 国家特色专业四年本科 水产养殖学专业始创于山东大学水产系的水产养殖组,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水产养殖本科专业(1946年),也是我国第一个水产养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获得山东省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2019入水产养https://www.gaokao.cn/school/61/specialtydetail/2021
2.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生物学、水产养殖学、增养殖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验、实践基本技能,能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应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普通动物学、鱼类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 https://college.zjut.cc/10423/m/090701.html
3.麦康森院士:中国的海洋捕捞产量仅占全球15%,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的麦康森表示,中国的海洋捕捞产量仅占全球15%,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的60%。目前,我国内陆和近海的水、土地资源不仅没有发展水产养殖的增量空间,且由于环保要求需要压缩,未来水产养殖的新空间必然在离岸深远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殿昌介绍广东深远海养殖发展历程。1998年,广东引进挪威HDPE圆形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27/15/46553095_1094079094.shtml
4.人物志高勤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水产养殖专家高勤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水产养殖专家。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勤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水产养殖专家。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https://www.yzydt.com/5555/
5.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养殖公司养殖场公司简介 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养殖公司养殖场,位于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舟山,舟山市普陀区登步大涂面,于1997年06月09日在舟山成立。在张文献带领下,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养殖公司养殖场已经为客户提供了28年优质的服务,公司主要提供对虾及海水产品养殖,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相关https://www.11467.com/qiye/79942992.htm
6.2024年海洋生物的发展趋势2024通过生物技术,如基因组学和繁殖技术,将促进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开发可持续的海洋生物资源,如水产养殖和海洋药物。此外,遥感技术和海洋观测网络的应用,将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能力,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公众教育和参与将增强海洋保护意识,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文化建设。 《2024-2030年中国海洋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56/HaiYangShengWuDeFaZhanQuShi.html
7.“水产养殖传统优势,远洋渔业技术实力”——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是水产专业考研的不二之选,今天上海高顿考研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依海傍岛的院校——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191561.html
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度京外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京外单位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工作人员(详见下方链接)。中国水产科 03202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上海海洋大学2025年联合培养博士研 https://www.cafs.ac.cn/
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乐东深远海养殖基地授牌仪式10月1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到乐东调研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向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授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乐东深远海养殖基地牌匾。并与乐东黎族自治县就深入交流加强合作等事宜开展座谈。县委书记孙世文、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荣小军出席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基芳主持授牌http://ledong.hainan.gov.cn/ledong/nyzx/202410/fb9dafd2cad546b683ed53b4be7efa23.shtml
10.发改委:中国到2020年构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储近用远”格局以我国传统渔场、近岸养殖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基础,控制近海捕捞强度,规范发展海水养殖,构建覆盖我国管辖海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紧密结合的海洋水产品生产和供应保障格局。 构建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 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战略资源储备,合理控制近海油气资源开发规模,支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油气资源的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2015_09_07_3332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