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发展报告(精选5篇)

一、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基本情况

该项目以生态养殖(大面积)与网箱养殖相结合,通过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创品牌,建网络营销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库区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奋斗目标。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使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云南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根据资源状况和项目奋斗目标,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建设28万亩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200亩生态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大面积网箱养殖;建设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项目概算总投资5亿元,鱼片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000~80000吨。

项目周期计划为10年,前期3年(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中期5年(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后期二年(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2009年5月至10月,做好项目的立项、报批,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为生态养殖和网箱养殖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10月至12月开始试验生态网箱养殖;2010年1月至3月推广网箱养殖;2010年4月至8月,做好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项目论证、选址、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2011年9月至12月完成建设工程;2011年10月在国内市场建设小湾生态渔业专卖店,进行网络销售。

二、总体估价

(一)项目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社会效益好

实施好该项目,可提高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加工可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组织统一管理和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大批库区失地农民和其他富余劳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

(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模式

该项目以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由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小湾渔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计划走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商品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的道路,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三)前期工作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请县政府建立项目协调开发领导组,有效开展项目建设。

(二)请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库区安全稳定。

(三)将项目纳入临沧市的重点招商项目,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四)请支持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补助和库区周边农民的扶持资金。

(五)请县政府协调库区乡(镇)、村委会大力发动库区农民参与网箱养殖培训和生产。

四、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三)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1、涉及该项目的证照办理、项目立项、报批手续,能减化的尽量减化,能变通的尽量变通,费用能减免的坚决减免,不能减免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努力打造成本凹地,服务高地。在公司驻地设立公安执勤点,同时与渔政执法队有机结合,为公司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序良好的环境。

2、把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列入××重点招商项目,享受已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必要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特殊的政策。并积极帮助申报临沧市重点招商项目。

3、把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列为××县重点保护企业,颁发《重点保护企业》匾牌,实行重点保护,为公司负责人(法人)颁发外来投资者绿卡,提供“绿卡”服务。不得随意对公司进行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检查、评比,确需进行的须经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同意。

4、积极帮助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5、安排县渔政执法机构尽快进入小湾库区开展工作。积极请示汇报,争取省渔政执法总队在小湾库区设立渔政执法中队,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

6、在饲料加工厂、鱼片加工厂投产运营后,积极帮助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向县公安部门协调,在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设立一个治安值勤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放缓进入新常态化。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第二产业增长了8.0%,第三产业增长了10.6%。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比其他行业增长得更快。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旅游业高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1%,增速不仅高于总体GDP增速,而且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速;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旅游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2%,比全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总体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成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迫切需要旅游新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1.旅游信息的高级化――智慧旅游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旅游信息化。随着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产业格局、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也呈现新态势。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等方面都实现了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近年在线预订和网络营销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旅游移动预订用户增长194.6%;2014去哪儿无线业务同比增长400.7%,占总收入49.5%;移动端下载量约为6.1亿。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智慧旅游是以游客为信息需求的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智慧旅游的基本特点为:(1)以游客信息需求为中心。为游客提供目的地、旅游线路、周边旅游资源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查询、导航、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2)便于决策和管理。智慧旅游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为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智慧旅游将改变传统旅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旅游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汇集在平台上,传统旅行社的中介功能会逐渐消失,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再依赖旅行社,旅游业原有的产业链、利益分配等将改变,旅游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传统旅游管理由于获取信息的滞后性,所以一般属于经验管理,智慧旅游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掌握旅游资源、旅游者及企业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决策,属于实时管理。智慧旅游推动旅游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2.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产业融合

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旅游者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体验旅游转变。这要求旅游融合更多其他的元素,旅游功能多样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观光功能发展为拥有休闲、养生等功能。这种转变需要旅游融合更多元素,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

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无边界扩张和新业态的产生。旅游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会产生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村镇、都市生态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廊道等新兴旅游业态;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可产生工业旅游、工业生态园等业态;旅游与其他服务也相融合可产生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且优化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融合使得旅游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创新的方式,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纳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品。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需要跨行业的创新人才,为旅游业注入更多的创意、设计出更多的旅游新产品,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3.旅游区域资源的全面整合――全域旅游

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催生全域旅游。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景点旅游,景点旅游的弊病日渐显现:景点的建设经营与外部社会是割裂的,甚至是冲突的。景点内干净整齐、风景优美,而景点外确实脏乱差;酒店里金碧辉煌,酒店外却垃圾成山。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不拘于景点自身的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使得整个区域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全域旅游要求全面统筹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全域旅游指各部门参与管理,各行业融入其中,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旅游产品。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该区域社会资源系统化管理与经营。

4.旅游业投融资新方式――跨界并购

旅游跨界、跨行业旅游企业迅速崛起。以携程、万达、京东、众信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围绕旅行和旅游服务的诸多环节加快了横向和纵向的兼并收购,并开始在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业发展融合。

跨界并购促使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的产生。国内旅游市场已出现大资本流向大型旅游企业的现象。旅游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全国旅游投资呈现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国企、外商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旅游投资的主体。据《2014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全国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企业加快布局旅游产业,其中包括万科集团、万达集团、恒大地产;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有9家互联网企业试水投资旅游业等等。大型企业跨界投资,有利于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将成为未来区域旅游发展之集大成者。

三、面对新趋势、新业态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33

1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

1.1创新创业意愿与现状

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765万人,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有多少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呢?通过分析调查数据,选择就业的大学生高达492%,选择不确定的也占比44.1%,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6.7%。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就业压力巨大,由于资金和创业风险方面的原因,在毕业后真正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相对较少。但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自主创业比例是3.0%,比2014届(2.9%)高出0.1个百分点,比文件之前的2009届(1.2%)高出1.8个百分点。可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持续上升。

1.2行业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选择的行业中服务业居首,比例高达34%,紧随其后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占比24%、22%,而选择IT业的只有20%。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优先选择自己熟知的行业,从而缩短创业熟悉期;然而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却很少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互联网+、IT业这类代表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行业正是发展前景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

2“互联网+”新业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志青年、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全面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并找出新出路成为影响创新创业成败的“关键一招”。

2.1“互联网+”新业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的机遇

第一,创新创业机会大大增加,IT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增添。新业态下,新媒体被广泛运用,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出现需求短缺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意想法,大学生由此汲取创新创业的新启发、新机会,如滴滴、饿了么等。

第二,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合作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对社交平台反映的社会需求状况,在利用大数据科学的分析市场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线上线下平台进行迎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创业。

第三,加速创新创意落地,降低业门槛。移动互联时代,诸如淘宝、滴滴打车、美团等手机APP已经成为现代人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互联助手”。新媒体被广泛运用,大学生通过微商、淘宝店等移动终端足不出户就可以锁定商机,并且不需要太高投资,降低了创业门槛。

2.2“互联网+”新业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对的挑战

第一,传统行业的创新创业机会减少,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要求增高。由于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并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加上电商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对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要求使得许多传统的创新创业空间受到挤压、萎缩。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兴起增加了传统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使其利润大幅下降。

第二,创业门槛降低,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伴随“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机会不断增加而来的不仅是创意和创新的小微企业迅速增加,还有一大批跟风者和模仿者。

3顺应“互联网+”趋势,建设新业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3.1高校――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3.1.1创新“互联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第一,高校应首先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设置“互联网+”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开发建设,将“互联网+”引进课堂,利用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网络成为教育重要舞台和载体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当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把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和MOOC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搭建与现实对接更紧密的课程体系。

第二,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设置培养方案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更要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由各院校教务处领头积极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网络互动+课外训练+创业实践+创新模式”的5G一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不断摒弃课堂教学上落后的创新创业“硬件理念”,通过面向社会、走进企业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所需的“软件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应尝试构筑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相互融通、互相支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在家庭大力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学校科研硬实力广泛吸引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

3.1.2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成

3.1.3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中介平台、服务平台

第一,高校应积极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机遇、新问题,努力研究寻找与搭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地的新途径、新出路、新平台,通过向示范学校,如清华大学打造“兴趣团队、创客空间、和X-Lab”的三创平台,学习借鉴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中介平台、服务平台。

3.2政府――“更多、更深、更广”的“全方位”支持和鼓励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制定详细化、具体化。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创业,出台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具体政策,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创业资金、互联网技术和税收上的支持和优惠。建立“双创示范基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二,扩大资金扶持范围,提高资金投入总量,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资金是其创新创业的最大瓶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应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设立自主创业储备基金,扶持范围应面向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其次,为吸引社会风投,政府应充分发挥“种子资金”的带动效应,由政府出少量资金,带动社会和民间投资;此外,政府应积极建立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众筹融资平台,为学生团队、投资方、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信息、资本的网上交流平台。

第三,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加快建成创新创业生态圈。顺应新技术正在掀起的创新领域浪潮,各省创新创业发展需打通线上线下产业协同合作模式,建成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融资”于一体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圈

3.3企业――积极搭建“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

第一,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坚持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企业导师的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真正体会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此为学生创新创业积累实践经验、积攒社会力量。此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不仅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的平台,也能让学生团队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在移动互联时代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大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及时获取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的支撑,实现校企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深度、广度、内涵和外延上的拓展。

第二,科技创业企业充分发挥网上“创客联盟”和网下“众创空间”平台的优势,集中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和创新创意研发,这样不仅降低企业科研成本,而且有利于营造“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3.4打造创新创业“12345”一体化实践平台

树立一个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为主的教育理念,强化不同学科专业和校内校外实践的两个结合,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咨询、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实践三大平台,培养创新、基本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知识四方面能力,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培训机构以及创新创业孵化园、师资队伍、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五个建设。

4结语

2017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创新创业提出,“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当代大学生如何响应祖国的号召、顺应时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创新,实现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相信通过政府、高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不断提高,“互联网+”r代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中国梦、民族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协文献出版社,2015,(6).

[2]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3.

“互联网+创客”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革命,是一场有可能引领中国产业大变革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仅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产品开发模式,还将带动更多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如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多克托罗所说,“在‘互联网+’的思维下,桌面上的钱就像小小的磷虾,无数的创业机会等待着有创意的聪明人去发现、去探索。”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跨越性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因为技术的进步最能体现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的精神,始终是推动产业、产品乃至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从铁器到蒸汽机,到电气,到电子,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还是社会发展动力的变革。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是“创客”。“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创造和活力,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试如3D打印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加快促成了大范围、群体性“创客”个人创新创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创客”天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强调的是互联网思维,那么“互联网+”时代创客的创业梦需要的是创新驱动。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惟有突破创新才能让创业的梦想飞起来。“创客”和“互联网+”被同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更能说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互联网+”的概念下,意味着适应新变化而不断升级的思维模式益趋重要,一种不墨守陈规、能自我革新与突破的创新精神将会成为推动形成真正新工业革命的动力。“互联网+创客”,这个新的创新引擎将有助于中国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形成与发展,也将给传统产业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12月23日,以“数字经济与新动能”为主题,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京举行,这是连续举办的第16届经济年会,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年度盛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赛迪传媒承办,中国计算机报、通信产业报、赛迪顾问、赛迪网等联合承办。

数字经济提业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以全新的方式,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在大会致辞中所说,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对既有经济模式的颠覆重塑,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催生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车联网、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它们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将是数字经济里程碑之年

2016年,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深入人心。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判断,2017年将会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积木式创新”是新机会

新常态经济环境中的创业、创新,必须采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S在演讲中指出,创新是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即通过一个想法将已有的资源对接、整合,是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机会。

THE END
1.2018年中国家禽肉类产业产量分析报告产业链整合:未来的家禽养殖业将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形成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本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家禽肉类消费趋势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科技进步如何推动家禽养殖行业的变革,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这为养殖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行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608403/article/details/142644962
2.全国各省生猪出栏数量表全国各省生猪出栏量排名→买购网中国各省市生猪出栏量数据已经公布,全国各省生猪出栏量排名前五省份的生猪出栏量总和达到27776万头,占全国总生猪出栏量的40%。其中,四川生猪出栏量最高,为6548.4万头。本文小编整理了2022全国各省生猪出栏数量表,一起来看2022年全国各省生猪出栏量排名情况吧。 中国生猪出栏量数据解读 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https://m.maigoo.com/news/661372.html
3.各省茶业销售占比排行各省茶业销售占比排行榜–月蓝茶网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省茶业销售占比排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各省茶业销售占比排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各省第一产业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第一产业(农业)产值排名情况如下: 1. 江苏:第一产业产值6908亿元,同比增长3.8%。江苏农业发展较快,种植业产值占https://www.zxzwaer.cn/?p=659032
4.守正创新—新疆华凌工贸集团董事长米恩华入围“2023中国经济为此,他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围绕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通过考察调研及时作出了构建以肉牛养殖为核心,种植业、养殖业和循环生态经济相互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新发展格局,用优势产业筑牢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伟业的重大战略调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https://www.huaxiaclubs.com/a/benzhanzixun/20231205/534.html
5.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今后,江苏省水产养殖业需新增技术人员1万人,水产饲料、渔药、水产品和水产养殖器械生产、加工和推销人员需求增加1.2万人,疾病防疫员将新增6000人左右。水产养殖专业技能型人才社会总需求量在约4万人以上。而江苏每年水产养殖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1000人,该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就业形势:本专业毕业生[详情]https://www.gaokao.cn/gk-mb/121/1434
6.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提纲(优秀八篇)饲料业和养殖业将呈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差异化、品牌化、终端化等特点。怀化地区的饲料企业以怀化区域为核心,产品辐射湘西和贵州以北地区(铜仁、黔东南),目前怀化市(地区)是一个以猪料、禽料为主,鱼料为辅的市场结构,其中猪料以全价料为主的市场,市场空间大,年需求量在30万吨以上,禽料市场年需求量在http://cooco.net.cn/zuowen/2311641.html
7.养殖加盟排行榜10大连锁品牌排名【养殖加盟排行榜】10大养殖加盟连锁品牌排名,养殖连锁品牌排行榜是通过知名度,口碑,好评数,点赞数,投票数等多个数据综合得出的,让创业者更好地选择好品牌去加盟养殖。https://m.jm.chinapp.com/top/yangzhi
8.灰水足迹视角下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ykx/CN/10.3864/j.issn.0578-1752.2022.24.008
9.13综述——打造“蓝色药库”,构建海洋药物产业高地2022上海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龙头”,在海洋药物研发领域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GV一971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开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2019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十一位,是排名最靠前的科研院所;近年来我国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112/t20211231_469049.htm
10.畜牧业现状(通用6篇)科技术第产力各量散户养殖户占相比重前提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非重要定要脚踏实、用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普及应两面进行努力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计划组织各种同层面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习班另面要转变养殖户观念转变养殖户传统养殖观念习专业养殖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整畜牧养殖业科化规模化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252c.html
11.?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时空演变及动因进一步可以将研究时段划分为 2001–2007,2008– 2009,2010–2016 年 3 个阶段.2001–2007 年青贮玉 米的产业集中率伴随中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http://cykx.lzu.edu.cn ? 1918 ? 1.00 0.95 CR5 Gini 草业科学第?36?卷 1.00 0.95 0.90 0.90 0.85 0.85 0.80 0.80 0.75 0.75 0.70 0.70 0.65 https://cykx.lzu.edu.cn/article/pdf/preview/10.11829/j.issn.1001-0629.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