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3182.6万吨,人均占有量为374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人均370公斤
从全省各县市区统计报表数据汇总看,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3182.6万吨,比上年减产92.6万吨,减2.8%。从总量上看是减产,但按全省8500万人口计算,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74公斤,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人均370公斤,因此,我省今去两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均在安全警戒线之上,再加上我省是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600万以上的民工出省,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粮食占有量还高于此水平。
从全年粮食生产品种结构来看,稻谷产量为1497.5万吨,占全省粮食产量47.0%,小麦产量为488.3万吨,占粮食产量的16.1%,玉米产量为572.7万吨,占粮食产量的17.7%,红苕产量为341.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10.7%。(详见表1)
表1:
2003年四川省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面积(万公顷)
单产(公斤/公顷)
产量(万吨)
2003年
2002年
增减%
一、粮食作物
608.78
642.55
-5.3
5228
5097
2.6
3182.6
3275.2
-2.8
(一)分季节
1.小春粮食
175.12
189.63
-7.7
3541
3465
2.2
620.09
657.07
-5.6
2.大春粮食
433.66
452.91
-4.3
5909
5781
2562.5
2618.1
-2.1
(二)分品种
其中:1.稻谷
192.99
202.04
-4.5
7759
7622
1.8
1497.5
1540
2.小麦
128.64
142.49
-9.7
3796
3695
2.7
488.33
526.5
-7.2
3.玉米
110.15
114.46
-3.8
5199
5052
2.9
572.66
578.25
-1.0
4.豆类
49.01
48.1
1.9
2283
2227
2.5
111.87
107.11
4.4
5.红苕
78.07
83.05
-6.0
4369
4207
3.9
341.08
349.41
-2.4
6.洋芋
29.43
30.37
-3.1
3570
3435
105.09
104.35
0.7
从我省居民的消费习惯来讲,对粮食的直接消费主要是稻谷和小麦两大品种。今年这两大粮食品种产量合计为1985.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按8500万人每日消费口粮1.2斤(原粮)计算,全省居民全年直接用于口粮的消费为1862万吨。由此可见,单从稻谷和小麦的生产情况来看,目前我省粮食中这两大品种生产是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用粮的消费。
二、粮食生产对养殖业的供给情况比较紧张
根据中间消耗统计资料推算,目前养殖业的饲料用粮一般在1500万吨以上,考虑到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因素,每年饲料用粮的需求量还将新增约50万吨。而我省主要作为饲料用粮的玉米、红苕和洋芋的产量今年为1018.8万吨,与上年相比减产13.2万吨,减1.3%,虽然说这3个品种减产的总量不是很多,但其生产总量与养殖业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种植青饲料、外购谷物与其它杂粮以及存粮进行补充。据畜牧局的同志反映,我省一般每年从省外调入饲料用粮在40-50亿斤(200万吨-250万吨)左右,这样能够弥补一部份缺口,但从总体和长期趋势看,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大力发展饲料用粮,将是我省粮食生产战略的一根主线。
三、以酒厂消费为主的工业用粮还将消耗部份粮食
由于我省是个产酒大省,酿酒工业所需粮食是一笔不少的数字。目前我省白酒产量有100多万吨,由此推算需要粮食200万吨-300万吨,加上其它工业用粮,如食品加工、调味品生产等还需要一些粮食,由此推算工业用粮将在300万吨以上。
四、我省粮食生产与需求还有一定的缺口
根据目前的工农业生产情况看,我省工业用粮与饲料用粮对粮食的需求量将在1800万吨以上,加上居民口粮消费,全省对粮食的实际需求量将在3600万吨左右(这是一个较粗的估计)。这与目前我省粮食产出长期在3000万吨-3500万吨徘徊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为什么这几年来我省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缺粮现象呢?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外部调入。由于市场经济已经运行多年,外部调入粮食的数量难以掌握。目前初步估计的情况是每年外部调入粮食约40-50亿斤,折合200-250万吨粮食,还有酿酒工业、水产部门、居民口粮消费等也有外部调入的情况,照此情况看,外部净调入的粮食(扣除调出)应在200-300万吨左右,以牧业饲料用粮为主。
二是粮食统计口径与粮食需求口径有一定偏差。目前粮食的统计口径没有包括用作蔬菜的粮食统计,比如说洋芋,其用途如用作蔬菜则不在粮食总产量中反映,菜用豆及其它一些杂粮也是这样。这部份用作蔬菜的粮食在粮食的实际供求关系中仍承担着粮食的身份。
三是粮食统计抽样误差的存在客观上导致粮食产量统计与实际产出有一定差距。目前我省粮食统计有两套统计口径,一套是根据40个农调县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的粮食产量数,此粮食产量数因为是以省为总体进行抽样,只能反映全省总体水平,不能提供地县乡的数据,一般简称为抽样数据。另一套是以乡为总体抽样推算全乡产量然后层层叠加汇总取得各级的粮食产量数据。是在乡一级采取的抽样调查,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此外粮食播种面积统计的口径存在习惯面积与实测面积的差距,对面积统计的不正确理解也会造成一定的调查误差。由于诸多统计误差与调查误差的存在,哪怕误差只有1%,从绝对量来看也有30万吨以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省当前的粮食供需状况是基本平衡的,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
五、近两年我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基础。若粮食生产计划安排过多,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于经济作物,保管费用较大,难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过少,则易出现短期供求不足而给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带来负面影响。今年入秋以来的粮价快速上涨则是市场供求矛盾引发的前期警告。因此,作为一个粮食和人口大省,我省粮食生产的适度计划安排显然是有必要的。
我省粮食生产的计划安排大致应遵循“适度从紧,丰年补足,平年自给,欠年调剂”的原则。
“适度从紧”是指平时的总体计划可考虑供略低于求。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省来讲,在保证有充足粮食生产潜力的条件下,根据每年净增的消耗量,结合全省年末存粮,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存粮以及正常年景调入的粮食数量,来安排来年的粮食生产总体计划。不主张每年的粮食要自给。其原因是粮食的存储需要消耗一定的费用,且粮食的比较效益要低一些。与其每年保证自给不如通过一定比例的调入来满足需求的缺口,这样可以降低费用,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益。注意只是补缺口,不是单纯依靠外调。按前面的估算,目前我省每年调入的粮食占常年粮食产量比重的8%-10%。这个比重可以保留,但鉴于目前各省粮食产量的形势,不宜扩大(在全国均处于丰收年份时可以稍微扩大一些)。扣除计划调入粮食部份外,其余部份为次年应该达到的产量水平。
“丰年补足,平年自给,欠年调剂”指的是存粮的水平要达到某种水平,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水平。在丰年年景,应把欠收年景多消耗掉的存粮补足,而平年则基本满足自给,在欠收年景,则以存粮来调剂,同时扩大粮食调入量。
存粮水平究竟多少为宜?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农民的存粮水平在2002年底时应为比较适宜的。因为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连年大丰收后,农民存粮已近饱和,在经历了2001年的大减产后,2002年仍只是一个恢复性生产年份,其间除了极个别地方因灾缺粮外,整体的粮食供给仍比较充足,粮食供给紧张的传言是今年下半年才有的,而且很快就被平息,说明粮食总体供给是充足的,只是快要到了供小于求的临界点,这时再鼓劲抓抓粮食生产,很快就可以补足。今年末农户存粮是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应该是低于2002年末的水平,即人均500公斤左右。来年的粮食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农民人均存粮的情况,如果不足,则应加大计划指导的力度,或采取“粮食直补”,提高补贴额的办法来保证来年粮食生产量。
根据此原则,假设今年末农民人均存粮为480公斤,则明年末如要补足到500公斤则需要增产138万吨粮食,每年养殖业需要新增50万吨的粮食,假设居民粮食消费和工业用粮基本持平,外部调入数量不宜增加的话,明年粮食生产的计划定在增产不低于200万吨为宜。即明年粮食产量应在3380万吨以上。
在指导明年粮食生产上,应坚持稳定恢复发展稻谷、小麦生产,大力发展旱作粮食,保证牧业用粮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