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生猪产业发展变局与新局王军:生猪产业发展变局与新局饲料行业信息网

摘要:经过了非洲猪瘟几年的洗礼,中国的养猪业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养猪规模变成了农牧集团前进,散养户后退的格局。高猪价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促使了国内的养猪业发展历程快速向前推进。养猪业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变成了科技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上升,养猪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的折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养猪产业也面临着严重的内卷和内耗。企业长期处于亏损中,猪周期变的扑朔迷离,养猪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单一的成本竞争,生猪产业未来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关键词:非洲猪瘟养猪业内卷猪周期破局变局新局

经历了几年的非洲猪瘟影响,近两年的养猪业开始恢复理性,盲目扩张得到了遏制,但非瘟的后遗症目前仍然存在,如今生猪产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现象:

一、疫情后期,产业发展

(一)从盲目扩张,到温柔增长

根据全国12家上市农牧集团数据披露:2021年出栏生猪8066.2万头,到2022年上升到11519万头,增长了43.7%;2023年根据他们的目标发展,合计要达到16150万头,增幅45%,占全国总量22.8%,除了这12家上市农牧公司,其它养殖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从以上数据表明,大家都明知道养猪产业已经饱和,甚至产能严重过剩,但都不肯放下前进的步伐,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21年的倍数或超倍数增长。

(二)从微利时代,到经营定盈亏

非洲猪瘟后期,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散养户逐渐退出或转行,农牧集团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根据12家农牧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财报显示,有6家亏损,6家盈利,亏损最少的3.6亿元,最多的115亿元。而盈利的6家企业中真正靠养猪赚钱的只有两家企业,其它的都要靠饲料板块赢利来弥补养猪板块的亏损。2022年全年平均猪价都在18元/公斤以上,价格已经是中位数,部分企业还有盈利空间,但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原因与企业全年经营情况失衡,成本过高有直接关系。

(三)从高价亏损,到低价赢利

回顾过去两年的猪价走势,2021年全年肥猪平均价格24元/公斤,但绝大多数企业经营亏损,有的大型农牧集团亏损巨大,从此一蹶不振。2021年年初的仔猪价格7公斤,市场平均价格1800元/头,市场还供不应求。随着猪价一路下滑,到六七月份猪价跌倒12元/kg,导致上半年养肥猪严重亏损,150公斤的肥猪出栏价只能卖到当时买断奶仔猪的金额。另外,二次育肥户投机失败,因猪价“高买低卖”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亏损。

2022年年初价格跌至谷底,仔猪有价无市,7公斤100元/头无人采购,到七八月份肥猪价格涨到28元/公斤,头均饲养肥猪盈利1000元以上,多数放养公司在第三季度开始盈利,并且盈利超过前两个季度亏损的总和。

从以上两年价格走势来看,非洲猪瘟后期猪价波动更为频繁,浮动更大,在饲养和销售策略上需要理性看待暴涨暴跌无序的猪价,在有限空间里合理的把握养猪时机和价格,有盈利的空间情况下顺势出栏。

(四)从增效降费,到开源节流

养猪业进入微利甚至亏损阶段,猪场都在讨论任何降本增效的问题。其中,降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满产,用满负荷的产能来摊销每一头出栏猪的成本。当我们认为成本很低的时候,往往养猪量在快速增加,此时猪价可能会比成本更低,这就造成猪场硬亏损,其结果是养的越多亏的越多。

盲目的降成本可能会导致较多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风险,比如人员流失,疾病风险增加,猪群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等这些隐形损失的发生。因此,猪场正确的经营方式应该从增效降费着手,如更换优质的种源、加强猪群免疫力,提高饲料营养,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猪群健康状况,减少或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等措施;在开源节流方面,积极融资,及时止损,储备资金,充分保障猪场正常运营现金流等措施。

二、行业渗透、内卷形成

(一)行业现状,内卷严重

1、养殖产业的状况

2、屠宰产业的状况

3、家庭农场的状况

在非洲猪瘟后期能存活下来的养猪业群体,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农场。在非洲猪瘟期间,能够守住生物安全底线,在高价来临时也赚了前十年利润的总和。然而非洲猪瘟后期,面临的生存压力却不仅仅是做好疾病防控工作,还有猪价低迷造成的长期亏损,现金流短缺等经营问题使家庭农场面临着借钱难,赊账难,赚钱更难的三难局面,在低猪价及慢性消耗期,广大的家庭农场大军在养猪行业中,苦苦的艰难经营。一旦资金链消耗完毕,将很可能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一次的损失将会使一个家庭农场倾家荡产。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家庭农场逐步退出养猪行业。

(二)内卷死结,如何破局

三、结构改变,面临变局

(一)新旧养猪人的改变,大浪淘沙

1、原来的养猪人

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养猪行业从业门槛相对低,从业者资质参差不齐,狭隘的格局限制了变革和发展。小富即安、不思进取、骄傲自大的盲目把对知识的尊重、对岗位的敬业、对行业的敬畏践踏得支离破碎。

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原来的一群养猪人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往往通过自身的经历慢慢摸索,拼凑起片段性的“经验论”。故步自封的老旧传统老旧观念根深蒂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与趋势相悖。

盲目感性,疏于原则。散养户或者中小养猪场对于“关系户”特别偏爱,“感情牌”胜过“品质牌”,“花言巧语”胜过“真言真语”。对于真正关系到养猪的产品质量,生物安全等原则问题抛诸脑后。

享乐主义,贪图安逸。从一个朴实的农民通过养猪奔了小康,盲目追求物质享乐,贪图豪车,豪宅。供应商的糖衣炮弹便是让朴实堕落的催化剂,小富即安的贪婪便是自掘坟墓。

非洲猪瘟疫情后,回看所剩寥寥。正所谓,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优秀的事物越来越好,劣质的事物逐渐被淘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顺应趋势,与时俱进。

2、现代养猪人

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新的时代来临,产业的升级,技术的变革。养猪业的模式的改变,来的太快,疾病的风险更大。现代的养猪人要想生存下去,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养猪知识,新的养猪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思考新的发展模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养猪人具备了思考,学习,改变的基本素养。

脚踏实地,务实肯干:非洲猪瘟后期对生物安全的要求更高,猪场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升级后需要的学习力更强。需要猪场管理者更多的精力放在养猪生产上,现代的养猪人素质更高,能常年累月待在猪场,一心扑在养猪事业,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细节决定成败。

心存敬畏,谦虚谨慎:现代的养猪人对市场心存敬畏,对养猪业心存敬畏。对新的知识渴望学习,对好的方法期望尽早了解。新时代的养猪人谦虚谨慎。

素质较高,身临一线:现在的养猪业已然是规模化、集约化、数智化转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从业人员大多都是经过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综合性人才。从业人员学历,素养大幅度提高,甚至有很多年轻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进入养猪业,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猪场现场管理或技术工作。

(二)养猪产业链的改变,提档升级

非洲猪瘟在中国的爆发,各种资本进入促进了中国养猪产业提档升级,使整个养猪产业链发生巨大的改变,单体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装备制造能力越来越强,设备更先进,养猪智能化系统更便捷,养猪科技的研发更前沿。产业链从兽药生产、饲料加工、屠宰食品深加工、终端销售、品牌建设等渠道延伸更广泛,完全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这必将更快的推进中国养猪业走向国际化的产业链公司。

(三)猪周期规律的改变,杂乱无章

(四)非洲猪瘟威胁改变,老病新发

经过四年与非洲猪瘟的抗衡,中国养猪业已经完全具备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和能力。然而,在近几年把非洲猪瘟放在头号防控工作,却疏忽了传统的常规性疾病的控制。2022年全国各地猪场均不同程度受到蓝耳、圆环、伪狂和腹泻等病毒性疾病的影响,有些地方呈爆发趋势。另外,继发副猪、链球菌、巴氏杆菌、传胸、支原体等细菌性疾病,无疑给养猪业雪上加霜,这些常规性病毒和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不亚于非洲猪瘟的危害。

(五)二次育肥猪的改变,扰乱平衡

在养猪业长期低价亏损的时期,短期二次育肥成为了投机者的主业。散养户、生猪经纪人、贸易商,甚至养猪公司都想在低价时抄底,他们低价购买出栏标猪,投机饲养经营,养成“牛猪”,这一操作不仅减少了疾病的风险,也减少了养殖的风险,更减少了市场的风险,一旦高价卖出获利比自繁自养要多得多。这种二次育肥产业的兴起,在全国逐步形成庞大的规模。在高价时,卖猪蜂拥而至;低价时买猪疯狂拿货,其结果是扰乱市场,影响生猪产业,让整个猪价处于一个高度浮动的状态。

(六)生产模式经营改变,投机经营

行业的猪周期已经发生改变,猪周期被打乱,猪价成为一个高频次活动的数字区间。这种情况对于养猪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导致行业恶性消耗。

如二次育肥疯狂赌猪价行情;低价屠宰分割高价出货扰乱了正常竞争的肉品市场;集团公司随时准备着大量的后备母猪投入生产,如果时机不对就当肥猪卖掉;当行业亏损严重,养殖企业根据需求随时大批量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产能。这种投机经营的情况还会持续,也可能会变成一种新常态生产模式。

四、未来发展,新局不新

(一)政治影响,关乎发展

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事关国计民生,永远要接受国家的调控和政策的引导,养殖企业必须积极响应。自2018年非洲猪瘟以来,国家六部委相继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指导文件,从生猪建设项目用地、融资、产能调控措施、期货、保险、活体抵押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支持生猪发展。特别是在资金扶持方面,更是多方位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包括种业振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持续遴选和种猪测定奖补、新建猪场的奖补、贷款贴息、产业链延伸建设等,为生猪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融资能力,借助资本

生猪养殖业是重资产行业,企业融资能力尤为重要,流动资金必须保障充足。融资渠道要多样化,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更多,更优。集团公司有更多的固定资产优势,银行资源优势,大集团企业融资更有保障。但是,资本对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毋容置疑的,资本是杠杆,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让农牧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但资本对养猪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在猪场建设投入巨大,动辄上亿的投资,不借助资本力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盲目地依赖资本进行扩张,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资本是嗜血逐利的,一旦无法攫取高额利润,资本就会釜底抽薪,百亿大厦瞬间倾倒。因此,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未来大型农牧企业发展所要慎重考虑的资本投资安全。

(三)智能养猪,未来趋势

经过非洲猪瘟四年的洗礼,我国养猪业快速向前推进,各项养猪新科技,新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楼房养殖,智能设备,环控系统,机器人巡检,智能测定系统等等都将中国的养猪业赋予了新的科技含量,中国的养猪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四)种质先行,效率当先

经历过非洲猪瘟的洗礼后,猪价行情走势变化迅速,养殖企业只有先生存,才能谋发展。因此,维持猪场母猪健康和培育优良品种资源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好的“生产机器”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能够最直接的降低生产成本,及时调整种群结构,如果自繁自养,新美系为首要考虑引种品系,另外蓝耳病、伪狂犬疾病双阴种猪成为各品系引种的基础。

(五)以人为本,培养人才

猪场的发展离不开人,近几年,不少猪场走入了误区,非瘟红利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各大企业竞相挖人,一边痛恨别人挖人,一边不断挖别人的人。而非对猪场管理运营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需求,自己不培养人,只靠挖人,那能是自己的人才队伍吗这也说明两点:依靠“挖墙脚”的人才引进体系,培养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依靠外来的和尚,念不好本庙的经,没有企业文化认同的员工,终究只是企业发展的过客。

培养人才是企业战略的核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未来储备的过程。企业应该以德留人,以人为本,以人的成长为核心;以财留人,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以技留人,做好培训工作,让员工可以得到持续提升。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是要叠加在一起的。

企业如何留人:要以德留人,以财留人,以技留人。通过企业的德,不断创在更大的平台给员工更多的发展学习的机会。给员工更好的晋升机制,得到更多的实际收入。工作能力与财富收入相匹配,给员工提供好的学习培训机制,让员工在企业能学到知识,学到技能。

五、小结

不是高价就赚钱,不是低价就亏损,猪周期已经没有规律可循。养猪业的内卷还会持续存在,大家都希望把对方挤死、熬死,自己活下来,可是对方也是这么想的,看谁熬得过谁。

通过近年去产能化可以预见行业发展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回顾近一年多以来的猪市震荡不难发现,盲目赌行情补栏、压栏的行为最终都失败了,并且严重扰乱了猪市的良性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占比正不断攀升,占据了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养殖集团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自主生产饲料到自主建设一体化养殖基地,从生猪屠宰到终端肉食品渠道建设,无不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大的变革和重新洗牌。

考验养猪人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资金、团队、市场、产业链延伸等等。只有顺应国家政策,理性看待市场,修炼养猪内功,做好成本控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破局而稳健发展。

THE END
1.畜禽养殖业市场分析报告2023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畜禽养殖业行业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8/R0803/202309/11-559388.html
2.养猪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用6篇)2016年中国养猪及猪肉加工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趋势 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猪价将会理性回归市场,中国也将迎来养猪黄金5年。 图表2008-2016年国内外猪肉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一、市场自由竞争主导下的中国猪肉将推动猪肉品质化,品牌化 外来引进的良种品牌猪和本土品牌猪将会齐头并进推动中国的养猪业。旧时期农户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490hcsa.html
3.20242030年中国猪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1225.docx2028年2029年2030年产能(百万头)450465480495510525540产量(百万吨)8588919497100103产能利用率(%)61.162.263.364.465.566.667.7需求量(百万吨)9092949698100102占全球比重(%)45.344.844.343.843.342.842.3一、行业现状分析1.中国猪养殖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近年猪肉产量及消费情况随着非洲猪瘟的控制力度加大,中国生猪养殖业逐步恢复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422028.html
4.中国大陆“猪”养殖市场现状与趋势预测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行业市场容量巨大、头部企业集中度低的特点,并且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生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居高不下,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http://www.cibcredit.com/web/cn/media_detail.html?id=14134
5.中国生猪养殖报告1.2 生猪养殖行业内涵 19 1.2.1 行业定义 19 1.2.2 行业涵盖领域 20 1.2.3 行业周期性分析 20 1.3 生猪养殖模式发展分析 22 1.3.1 专业育肥猪养殖 22 1.3.2 专业母猪养殖 23 1.3.3 小规模自繁自养 23 1.3.4 中大规模自繁自养 24 1.3.5 一条龙养殖企业 24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57984.html
6.存栏5000头基础母猪现代化生猪养殖成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把以猪为主的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重点,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项目单位整体实力的发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现代化养殖场所饲养仔猪的品质,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和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仔猪养殖业发展,加快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对XX县农村经济发展起http://jmxy.sxau.edu.cn/info/1252/3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