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新模式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价值

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2.3倍,拥有4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居全国之首,“海洋大省”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新的增长极。

毫无疑问,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广阔的海域面积为广东提供了更大的潜力空间。为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广东如何唱好“海洋牧歌”?

建设

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已建成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将其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抓手。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先发优势明显。广东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2.3倍,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加之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广东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据统计,2022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78万吨、甲壳类72万吨、贝类178万吨、藻类6万余吨。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经济总量1/6。

近些年来,依托丰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广东已构建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一方面,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包括金鲳鱼、军曹鱼、石斑鱼、鮸鱼、章红鱼、花鲈等高品质高价值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的优良品种。

在潮州市饶平县,当地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第一批项目——岸上花鲈良种场。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年培育优质花鲈鱼苗可达3亿尾,有效推动广东摆脱花鲈养殖种苗对外依赖,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种苗保障。

另一方面,不断升级的养殖装备也有力支撑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最早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并最早实现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现阶段,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一批高端科研单位集聚广东,成功突破了多项抗风浪等技术难题,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一体化平台“澎湖号”和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1号”“海威1号”相继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发设计的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1号”,正是全球首个经历17级台风检验并确保安全的养殖渔场。

而随着预制菜这一新业态在广东蓬勃发展,水产品预制菜也迅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广东水产品预制菜市场规模达168亿元、占全国17%。广东抓住节庆经济、会展经济、年鱼经济等重大活动契机,珠海白蕉海鲈、汕尾晨洲蚝、江门台山鳗鱼、湛江对虾等“粤海鲜品”享誉海内外。

规划

科学划定养殖区域

面对坚实的海洋产业基础,广东如何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对《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广东提出要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促进浅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大力发展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推动水上、水面、水体、海床等立体开发,海上、岛上、岸上联动开发,形成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将是未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进一步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具体包括,逐步引导近岸浅水养殖用海腾退空间,推动养殖用海向深水远岸布局。同时,优先在部分地市开展试点,通过全面开展海洋资源摸底调查,掌握养殖现状和养殖主体需求,依据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划定禁养区、养殖区、限养区,明确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养殖品类等,并且实现禁养区海上养殖有序疏退,养殖区和限养区科学布局。

强链

“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传统的海水养殖也将迎来转型升级。会上强调,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还要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

具体来看,广东将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加快近岸传统鱼排升级改造。引导养殖主体向深远海、产业园区转移,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带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联合体,通过产业纽带、分工协助和技术扩散等方式互融互通,带动中小企业、合作社等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完善“大渔带小渔”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近海养殖户、渔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有机融入深远海养殖产业,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等发展模式,让渔民通过众筹、入股等方式参与养殖,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只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不断深耕下去,推动养殖、精深加工、育种饲料、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完全可以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会上指出,广东要以“工业化”思维打造一批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经济)产业园,还要培育一批涉渔“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

除了推出更多现代化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与生物科技结合是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为此,广东提出要在海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新的增长点,依托海水养殖、种植、捕捞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产值提升。

并且,依托不同的海洋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积极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如海洋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可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观光”,更好满足群众对海洋文旅产品的需要。在实际探索中,惠州市大力发展渔旅融合现代海洋经济产业;珠海市大力发展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旅游,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研发

种业、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两手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列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实际上,种业也是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加强优质品种培育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任务。

接下来,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其中,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场,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在湛江、阳江、惠州、珠海、潮州等地建设一批深远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强对深远海养殖鱼类良种选育和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

据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在“虎龙杂交斑”研发成功后,正瞄准“青红杂交斑”开展研究,进一步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突破性新品种。

同时,加大对阳西、饶平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打造海水种业示范县镇。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南繁硅谷”。

在这方面,广东恒兴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项目,突破石斑鱼、军曹鱼、金鲳鱼等人工繁育技术。该集团董事长陈丹表示,将紧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这一重要机遇,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担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任。

由于广东是台风灾害多发地区,需时刻警惕台风、大浪、强流等恶劣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强海洋装备研发是保障产业发展安全稳定的有力手段。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以深水网箱为核心,覆盖从种苗培育、海产养殖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的各个环节。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多个沿海地市正积极投入海洋装备研发。其中,深圳市正在建设4艘10万吨级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计划2025年建成试运营,拟开展东星斑、虎龙杂交斑、金鲳鱼和高体鰤等海洋名贵经济鱼类的养殖生产,预计年产量可达2.2万吨。珠海市计划2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建造2艘大型养殖工船,增加300口90米周长的高分子材料深水重力式网箱。湛江市正在建设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海威2号”预计今年5月底前竣工投产,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海鱼。

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将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联动

以“飞海”“飞地”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全省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有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但彼此之间发展不平衡,如GDP靠前的县(市、区)与GDP靠后的县(市、区)相差20多倍。

因此,45个沿海县(市、区)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场。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向海拓展,岸海联动,是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提出,通过优化完善生产力布局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更多内陆县“融湾入海”参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壮大全省县域经济,形成陆海接力、山海联动的良好局面。

此次推进会强调,要深化省内合作,推动各地共建产业园区,开展“飞海”“飞地”合作,实现共同开发、共享收益。

以深圳为例,该市在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中,深入实施“耕海牧渔”工程,加快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深水养殖网箱项目,携手粤东、粤西兄弟城市打造“飞地”“飞海”模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THE END
1.王健华郭江涛池塘集排污塘内鱼粪移除教程书鱼类水产养殖当当锦园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168”模式 融媒体版 王健华 郭江涛 池塘集排污塘内鱼粪移除教程书 鱼类水产养殖技术大全【锦园文化 正版好书】》。最新《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168”模式 融媒体版 王健华 郭江涛 池塘集排污塘内鱼粪移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91534876.html
2.循环水9787109299559绿色水产养殖典型技术模式中国农业出版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2022新书 中国农业出版 循环水 工业化养殖 9787109299559 绿色水产养殖典型技术模式 水产养殖 丛书原价:14.00元折后:11元 --- 所在地:北京店铺掌柜:天下好图书专营店 --- 速度抢购:http://www.lers168.net/m_item.php?id=YApm4jUBo8B2XD0FR5 点击一键复制复制口令购买 ↓↓http://www.lers168.net/m_item.php?id=YApm4jUBo8B2XD0FR5
3.水产新模式鱼儿有“马桶”这种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由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研发,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养殖面积里,集成了漏斗设计、鱼粪集排等六大技术,主要有节水、节地等八大优点,因此被称为“168”模式。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康福平:最大的好处是面积小但是它的产量高 一亩地你要是陆地那个池塘 大概(一年)养5000斤左https://www.hntv.tv/rhh-9096589314/article/1/1690678060738490370?v=1.0
4.棘胸蛙的生态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淡水两栖生态池养殖收入:314.2 kg×168元/kg=52 785元; 生态池比传统养殖池每池平均多增收1 8245元。 传统养殖池和生态池均放入棘胸蛙129 kg,平均每个池放入棘胸蛙25.8 kg,生态池每池放鲤鱼和鲫鱼各5条;经过7个月的养殖,5个生态养殖池比传统养殖池多增收9 122元,平均每个池多增收1 824.5元,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养http://www.yc6318.cn/gqgs/aritcle19418.html
5.湖州南浔菱湖龙羽特种水产养殖场湖州南浔菱湖龙羽特种水产养殖场 和我联系吴炳芳先生 经营模式:贸易型 主营产品: 翘嘴白鱼;黄颡鱼;异育银鲫;鳜鱼;赤眼鱼;太阳鱼;四大家鱼;鲈鱼;各种鱼苗;等等 所在地区:浙江省湖州市 信用指数:42 认证信息:未认证 证书荣誉:0项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吴炳芳先生 http://www.taojindi.com/3266806/about
6.水产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合作模式与协议框架 外包内容与质量控制 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合作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四章:商业模式设计与可行性研究 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定义与重要性 水产养殖环境控制系统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水产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商业模式创新对项目成功的关键作用 价值主张与创造 客户价值主张设计 价值创造流程优化 价值链https://doc.mbalib.com/view/3e168e15afdcb6c057aaacd9a7f290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