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4、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做某个动作:胡来。
6、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姓。
◎来
來lái
〈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未来,将来[future;next;incoming]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姓
【词性变化】
〈动〉
(1)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come;arrive]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归,回来,返回[makearoundtrip;gotoaplaceandcomeback]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归服;归顺[comeoverandpledgeallegiane]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incur;giverise]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加入[一群人]中[join]。如:你来不来?
(10)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需要][let’sdo]。如:来五斤;来两盘
(11)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cropup]。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4)相当于做[do]。如:来不得
(15)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方〉∶在[in;at]。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假借为“釐”(lí)。赐予[bestow;grant]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假借为“赉”。赐予[bestow;grant]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
(1)你的;你们的[your]。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这[this]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杨志头低。——元·佚名《黄花峪》
〈助〉
(1)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在数量上接近精确[about]。如:两米来高
(3)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around]。如:二十来个
(4)从头到尾过去地[overthepast]。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白居易《卖炭翁》
(6)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2)另见lài
來、勑lài
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说文》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
劳俫有意者。——《汉书·平当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莫我肯勑。——《诗·魏风·硕鼠》
贤者勑其材。——《韩非子·王道》
(2)另见lái
【子集中】【人部】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又玄孫之子曰來孫。
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
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又姓。
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又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又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考證:〔《荀子·賦論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謹照原書省論字。
【卷五】【來部】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洛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