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母住里边。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贴边,中格写满顶两边。
两拼音节拼读儿歌: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音节拼读儿歌:
声(母)轻介(母-指中间的iu)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ü省两点规则:
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阿姨(y),马上就摘帽。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是ü。
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区别儿歌:
zcs(zhchshr)是声母,发音轻短要记住,
zicisi(zhichishiri)是音节,汉字注音它帮忙。
练习读准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r):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能分得清,请你试一试。
y、w与iuü开头的韵母相拼规则:
iuü是小弟,从来不能排第一,想成音节找w、y。
大w只能领小u、大y能找i或ü,i上标调点省去,yü拉手点也去。
复韵母这样读:
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
前重后轻连着发,一口读出就是它。
1、“老师不说话,肚子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打一学习用具。
2、对,是字典。(板书:字典)
3、谁会查字典谁教你们查的字典你能告诉老师什么情况下需要查字典吗(遇到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不明白的字义、词义,还有要给生字组词时都可以查字典。)
4、查字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部首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要想掌握音序查字法,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字母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板书:汉语拼音字母表)齐读。
二、学习读法。
1、出示字母表。同学们请看,汉语拼音字母表分为大小写。它的大写字母特别像英文字母,而小写字母像我们学过的声韵母。谁能按照声韵母的读法读一下小写字母。
2、范读。其实汉语拼音字母的读法和声韵母的读法是不一样的。它读起来特别好听,听老师读一遍好吗
3、找发音特点。有几个字母的读法是和声韵母的读法一致的。(板书:读法同声韵母音)仔细听,哪几个是一致的(6个)还有一些字母是发ê(ai)音。(板书:发ê音),听听是哪几个字母(14个),还有几个是其它发音的,(板书:其它发音),看看是谁(6个)一共26个字母。
4、师领读。指名读。找人领读。小组互读。齐读。
三、学习写法。
1、小写字母与声韵母的写法和占格是一致的,我们都会写。
2、大写字母需要一个个仔细观察才能把它们写好。看,它们的占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对,大写字母都占上中格。再仔细观察,哪几个字母的大小写是一致的(C、K、O、P、S、V、W、X、Z大小写字母的写法是一致的)写它们时也容易多了,从书中圈出大小写一致的字母。
3、我们来看其它字母的写法。轻轻地拿出汉语拼音本打开,翻到新的一页。(教写大写字母)
四、复习读法。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字母表(26个字母)
1、同声韵母发音6个
读法2、发ê音14个
1.学会声母m、f,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会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m、f和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自主合作法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以邮递员阿姨送信的方式练习读a、o、e、i、u、b、p的读音及a、o、e、i、u的四声。
二、学习声母m、f
1.学习m。
(1)读“m”:
a.观察图画: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
b.引出声母m,教师范读,让学生观察、模仿,再自己试读,掌握发音要领后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识记形“m”:把图与声母m联系起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学习声母f
(1)读“f”
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个声母念什么。
读准f,教师领读,学生练习。
(2)识记“f”,问: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和f的形相似(读儿歌,相机书空。)
3.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三、练习拼读
1.以f为例,指导拼读,进一步学习拼读方法。
2.合作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3.积累音节(前面学过的)拼读。
板书:mamomemimu
4.提问:这几个音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是由哪个声母和哪几个韵母组成的练习后提问。教师指名、变序抽查。
四、学习“读读连连”
1.学读音节的四声。
(1)按顺序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可用口头组词来练习四声。打乱顺序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师以一幅图为例指导拼读。
2.学生合作练习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双音节词,尤其是轻声,如māma。
①图上画了什么
②师范读māma。
③总结方法:这两个音节是相同的,后一个音节不带调,读轻声,要又轻又短。
④范读、模仿读等。
五、学读儿歌
六、练习巩固
1.找朋友,教师读声母或音节,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字母。
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初学拼音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右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
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和t”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书写。
三、笔画数目错
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比如字母“k”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α、b、d、ɡ、n、p、q、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错
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再如字母“p和q”应该占中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13个,它们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应该有8个,它们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4个,它们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个,它是j。
1.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设计简易清晰、形象科学,便于聋人学习和掌握
2.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是聋童识字的拐棍,发音的辅助手段
在聋校,初入学的聋童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时,教师同时要求学生记住字母的指式,并逐步学会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出汉字的音节。聋童在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声母或韵母发音方法的过程中,既认识了字母的书写形式,又掌握了这个字母的指式,这样经常地练习,字母的书法形式和字母的指式,同时作用于聋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与字母的发音方法建立了条件反射的联系,当写出汉语拼音的某一个字母时,聋童便自然的发出这个字母的音,并打出这个字母的指式,所以聋童在学习某个生字新词时,边读边打手指语。有人做过调查,当聋童在学习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在查字典时,也是边拼音边用手指字母拼打出这个字的音节。
3.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便于聋童学习和掌握语言
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的手指语句子,完全遵循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这样聋童在学习语言时,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拼打句子,克服了手势语对聋人掌握语言的负面影响。聋童掌握了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他们在学习新的词语或词组时,经过反复地练习打手指语,加深了对词与内部文字排列顺序的记忆,减少了词语内部文字顺序颠倒的现象,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
4.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丰富了手势语的词汇量
手势语作为聋人主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依靠双手来模拟事物的形状及其动作,辅以姿势和表情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然而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极其丰富的,仅靠双手的动作有时很难准确的表达事物,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扩大了手势语的表达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凡是难以用形象的手势表达的事物,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辅助,就能设计出相应的手势动作,例如:运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结合意思,能够设计出不同种类颜色的手势语词;手指字母加上“民族”的第二个手势,设计出了各种民族的打法;手指字母加上模拟各种水果的外形,准确的表达出了各种水果的名称;手指字母加上模拟鱼游的动作,表达出了各种鱼的名称等等。第二,聋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利用汉语拼音字母打出音节的声母,构成专门的符号,来表示一些《中国手语》中没有的人名、地名、术语专名,以及一些虚词、量词等;利用手指字母用两手打出一个词的声母,并转动(转动方向根据词的意思)来表达一些术语专名,例如:“科学”的打法是:双手分别打出“K”、“X”的指式,并前后交替转动。
就《中国手语》而言,两集共有词目5000多个,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手势语词运用了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辅助。
5.汉语拼音手指字母的出现,为聋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方便
当异地聋人在交际时,遇到手势不统一时,对方可用手指字母来帮助打出个词的音节,如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不知某种事物怎样表达,可用手指语来表示。另外,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一些健全人开始学习手指字母,因为只要学会30个手指字母,就可以拼打任何一个汉语词或句子,聋人的社会交往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
参考资料: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2、--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4、--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写字母,学会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能借助图意拼出音节,写出词语。
3、会区别“向”“想”“像”3个音近字。
一、第1题。
1、出示大写、小写字母对照表,学习字母表的读法。
2、让学生借助小写字母记住大写字母大书写。
3、将字母字形相同的、相近的、有明显区别的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4、背诵字母表。
二、第2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画。
2、读拼音,注意读好轻声。
3、在括号里,按音节填写词语。
4、校对。
三、第三题。
1、结合看图进行辨析。启发学生;小明家里挂着什么当学生回答“雷锋叔叔的像”后,教师板书“像”。接着问:小明看着雷锋叔叔的像想些什么教师板书“想”。当学生回答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时,教师板书“向”。
2、指名读短文,要求学生一并读出要填写的字。
3、书面填写。
第2课时
1、会把“谁怎么样”句式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
3、初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一、第4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1、让学生读题目中不完整的句子,提问:每个句子中要补充哪一部分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谁怎么样”的句子,缺少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