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定稿云梦县实验小学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神州谣

3

1.认识5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38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以及图片来识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字词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6.能讲述“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传统节日

“贝”的故事

中国美食

口语交际

1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说清楚,并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语文园地三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心”与“忄”,“刀”与“刂”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识字1神州谣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州、华、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国》。

提问: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鸡)

4.了解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

提问: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可以称作什么?(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

(1)教师介绍中国其他名字的来历。

(2)全班再次齐读表示中国名称的词语。

5.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妈妈呀,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再次齐读课题)

6.学习“州”字。

(1)用溯源法识记“州”字。(课件出示“州”的字源)

(2)动画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吗?

(4)根据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5)指导书写“州”。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课件田字格中出示“州”字)

(6)学生先观察,再说书写要点:第二笔是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稍长。“州”的第一个点是短撇;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朝一个方向。

(7)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2.教师检查识字。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1)多种形式识字。如,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

(2)去掉拼音读。如,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3)指导点评。点评认读情况。

提示:翘舌音“州”,平舌音“耸”,前鼻音“奋、繁”,后鼻音“涌、峰、耸、浓、荣”。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预设方法:在生活中识字;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联系具体事物识字。

(1)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2)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①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耸)

②海上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板块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欣赏生字。

课件出示:动画展示:“大”和“卉”两个字合并变成“奔”字,同时“大”字的撇捺动态舒展开来,“包容美”三个字浮现在画面的右上角。

2.重点指导“民、族”两个字。

出示指导方法:“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3.学生观察生字,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族:方字旁要写得长而窄,右边稍大,整个字应写得左窄右宽。

4.教师示范,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再书空。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老师提醒书写姿势并巡视。

6.展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修正练写。

板块四送字入文,课外延伸

1.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师生对读课文。

(3)男女生对读课文。

(4)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

2.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同学们,课后请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第2课时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

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情谊奋发

(1)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课文。

板块二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1.走进第1小节。

课件出示: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第1小节,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祖国江山如画的特点。(板书:山川美)

(2)指导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幸福之感)

2.走进第2小节。

(1)读一读,第2小节介绍了哪些山川?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2)带着发现,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山川样子的词语?

(3)感受“黄河奔,长江涌”。

①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奔流不息。(课件出示黄河的视频)

②谈谈你对黄河的了解。

③理解“奔”的含义。

④积累关于黄河的诗句。(课件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⑤播放长江的视频,并随机介绍:长江的长度为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长江横跨多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流入东海,是中国东西航运的重要通道。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a.交流感受。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长江水?再读“长江涌”。

b.指导朗读。

(4)感受“长城长,珠峰耸”。

①借助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长城的长。

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看后的感受。

③温习国歌。国歌中这样唱道:“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借助图片、数据感受珠峰高高耸立的样子。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⑤学生介绍珠峰的资料后,教师相机补充:珠峰的高度为#米,平均温度为零下29℃。

⑥指导朗读。站在珠峰脚下,你会有什么感受?再读“珠峰耸”。

(6)指导朗读。(课件出示黄河奔流不息、大江东去、长城万里、珠峰耸立的图片)

3.总结方法,练习表达。

(1)训练表达,学以致用。(课件出示训练要求)

(2)结合二年级上册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日月潭》,创编歌谣。

4.学习第3小节。

课件出示: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课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感受台湾岛与大陆一衣带水的关系,知道宝岛台湾的位置。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理解表达:关于台湾岛,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3)播放音乐《台湾岛啊,我的故乡》。

5.学习第4小节。

(1)谈话:你了解哪个民族?说说看。

(2)课件出示各民族的图片。

(3)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朗读指导。

6.感情升华,朗诵全文。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自豪,带着这种骄傲,把这首《神州谣》送给祖国母亲吧!(配乐朗诵)

(1)再读课文(2)小组合作读,展示读。(3)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第3课时

板块三模仿创作,拓展延伸

1.示范创编。

课件出示:我中华,幅员广,山河丽,物产丰。

五千年,源远长,长江美,黄河壮。

你还能接着用自己喜欢的内容往下编吗?

2.学生创编,指名说。

3.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识字2传统节日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月亮。(中秋节,八月十五)

(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认读“传、统”,教师正音。读准多音字“传”。

(1)“传”:左边是单人旁,右边一个“专”。“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2)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统”:总统、统帅、统一。

(3)那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

传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相机出示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②交流不认识的生字,相机重点指导。

③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比赛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翘舌音的字:传、舟、赏。后鼻韵母的字:统、巷、堂、郎、饼、赏。

(2)偏旁归类识记:传、贴、宵、艾、饼、赏、菊。

(3)换一换:粘—贴、常—赏、消—宵、朗—郎。

(4)减一减:察—祭、吃—乞、港—巷。

(5)看图识字。(课件出示龙舟、月饼、菊花图)

板块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课件出示课文。

2.自由朗读。

(1)读儿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括号里都是要求会写的字。

(3)出示生字:贴、街、舟、艾。

(4)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中间“圭”的三横一提保持间距相等。

②“舟”的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

(5)教师范写“街”和“舟”。

(6)学生描红书空,集体点评,生生评价,再修正练写。

1.会写“敬、转”等5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了解不同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课件出示: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2.归纳小结。

板块二识“春节”,知习俗

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春节)

(2)了解春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3)了解春节习俗: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理解词语,感受“春节”。

(1)“贴窗花”。

①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课件出示窗花图)

②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汇报。

③小结: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让我们来一起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

(2)“放鞭炮”。

①讲故事:教师讲“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鞭炮又叫“爆竹”。

②欣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③指导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3)“人欢笑”。

①想一想:春节时,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桌说一说。(相机出示课件)

②说一说“人欢笑”的意思。

③齐诵: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

3.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板块三识“端午”,归纳学法

1.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你还知道哪个传统节日呢?是呀,我们以前学习过《端午粽》这篇课文,知道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2)读课文,想一想: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课件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端午节的印象。

2.理解词语,品读“端午”。

(1)“赛龙舟”。

课件播放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

(2)说一说: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粽子的图片)

(5)教师相机点拨: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由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组成!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课件出示艾叶的图片)

(6)指名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语调要上扬、欢快。

(7)小结:端午节,赛龙舟,真热闹!粽子艾叶满院香!

3.小组交流,归纳学法。

(1)我们已经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两个传统节日,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的。

(2)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全班汇报。

(3)总结方法。

②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形式。

板块四结合资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自学归纳。

(1)运用以上学法学习剩下的节日,分组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可以查看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师生合作,指导填表。

课件出示: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回顾课文,教师范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春节到,,,。元宵节,,。清明节,,。过端午,,。

七月七,,。过中秋,,。重阳节,,。转眼又是新春到,。

(3)试背课文。

3.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以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2)同桌之间交流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资源共享,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板块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习“敬、转、团、热、闹”。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敬”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②“团”是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封口。

③“转”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专”字第三笔是一笔写成。

④“热”是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⑤“闹”是半包围结构,“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

(3)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评议,再次书写。

2.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传说和习俗?课后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赛龙舟的视频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识字3“贝”的故事

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了解“贝”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掌握“贝”字和“贝”作偏旁时的书写特点。

1.认识“甲、骨、珍”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甲、骨”4个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字激趣,识记“甲、骨”

1.猜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汉字非常奇妙,老师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汉字,我们首先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看谁最先说出它们的名字。

(1)看图猜字。(课件出示“日、网、贝、龟”的甲骨文)

(2)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这些字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3)自主猜字。

(4)了解“甲骨文”。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事情,用尖锐的东西在龟甲和兽骨上模仿事物的形状刻画出了“甲骨文”。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课件出示兽骨上的甲骨文)

(5)板书课题。你看这样一幅幅画就是一个个形象的汉字,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走进甲骨文,学习“贝”的故事。

2.学写“甲、骨”。

认识了这么多奇妙的汉字——甲骨文,我们先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1)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①“甲”:独体字,“日”要写得扁而宽,第五笔是悬针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②“骨”: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下面的“月”字第一撇变成竖。

(2)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同桌互读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本课带拼音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甲(jiǎ)骨(ɡǔ)文漂(piào)亮珍(zhēn)贵饰(shì)品(pǐn)而(ér)且随(suí)身携(xié)带容易(yì)损(sǔn)坏钱币(bì)钱财(cái)赚(zhuàn)赔(péi)购(ɡòu)贫(pín)

(4)学生自由读词语,教师强调。

①“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②“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③“品、贫”都是前鼻音。

④“漂”是多音字,它的另两个读音是“piāo”和“piǎo”。

(5)去掉拼音后,开火车读一读。

(6)交流识记字形。

①偏旁归类识记:贝字旁的字有“财、赚、赔、购、贫”。

②看图识记:甲、骨、饰、币。

③编儿歌识记。

课件出示:小贝壳,真漂亮,可作饰品可作币。

小贝壳,能招财,有时赚来有时赔。

小贝壳,真会跑,跑到甲骨成珍宝。

④猜字谜识记“品”:一家有三口,家住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3.回顾课文内容,了解大意。

板块三再读课文,识记“贝、壳”

1.借助插图,猜一猜“贝”的字义。

出示课文插图。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一种海贝的样子。

2.看动画,欣赏“贝”的演变。

(1)甲骨文中的“贝”字,怎样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动画播放“贝”的演变。

(3)谁能说说“贝”的演变过程?

提示:甲骨文中的“贝”就是一种海贝的样子。古人觉得贝壳很漂亮,就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还把贝壳当作钱币。“贝”字后来经过慢慢演变,字形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贝”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3.学写“贝、壳”。

(1)朗读第1自然段。(2)指导书写“贝、壳”。

①引导观察、交流怎样写才美观。

a.“贝”:独体字,撇要写长一点,最后一笔是长点。

b.“壳”:上中下结构,“士”上横长,下横短;中间秃宝盖;下部是“几”。上下部分要紧凑。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③师生评议。

1.会写“钱、币”等5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过程板块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1.自由读文,巩固新词。

2.听写词语:动物、贝壳、自己、身体、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

3.同桌互相检查词语。

板块二随文识字,识记带贝字旁的字

1.了解贝壳的作用。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一说: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当作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2)学习第1、2句话,指导学习多音字“漂”。

课件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①指名读,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这句话串连起来。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②指名读,适时正音。

2.集中识字,了解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1)读准字音,齐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财赚赔购贫货

(2)交流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要点:它们都有贝字旁。

(3)合作交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记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4)汇报补充: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适时补充。

(5)理解字义:你知道“财、赚、赔、购、贫、货”这几个字的字义吗?

(6)学生交流。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后来人们发明的文字中,带“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是贝字旁?

3.词语拓展,巩固特点。

财(财富)(财产)赚(赚钱)(赚头)

赔(赔本)(赔礼)购(购买)(采购)

贫(贫穷)(贫苦)货(货物)(货品)

4.小结特点:不管是财富,还是赚钱、赔钱、购物……都离不开钱财,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块三拓展识字,识记带“王、金字旁”的字

1.拓展识字,学习其他偏旁的形声字。

铜镜珠宝

(1)猜一猜:借助图画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

(2)想一想: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学生交流,点名汇报。

(3)课件出示:“玉”字的演变。

(4)教师小结:“玉”字的甲骨文像一根丝绳穿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5)拓展归纳:“王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珍、珠、玲、珑)“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

(6)看图猜一猜,“金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了解金字旁的含义。(“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

2.小结,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1)我们发现:“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偏旁作用可真大呀!

(2)课件出示形声字。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板块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钱、币、与、财、购”。

①“钱”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五笔是竖提,右边不要写成三横。

②“币”是独体字,“巾”稍宽,中竖为悬针竖。

③“与”是独体字,注意第二笔是“竖折折钩”。

④“财”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宽,左矮右高。左边的“贝”字作偏旁,末笔收紧,给右边的“才”字让路。

⑤“购”是左右结构的字,“贝”的点不宜过长,右部注意匀称。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生生评价,再次书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贝”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识字4中国美食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正确读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理解“煎、煮、蒸、烤、爆、炖”等字的意思。

2.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茄、鸡、鸭、肉、饭”5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初步了解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菠(bō)菜茄(qié)子蘑(mó)菇(ɡū)豆腐(fǔ)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饺(jiǎo)子蛋(dàn)炒饭粥(zhōu)炸(zhá)酱(jiànɡ)面(miàn)

(2)指名读词语,强调“粥”为翘舌音。

(3)去掉拼音,指名读词语。

(4)引导发现,归类识字:小声读词语,谈谈发现。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第一排的词语是蔬菜,第二排的词语是主食。

2.观看动画,识记“粥”字。

(1)观看动画,字理识记“粥”字。(课件出示“粥”字的演变动画)

(2)图片识记“粥”字。

(3)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粥?

(4)指名说,教师补充。

3.小结归纳,板书课题。

(1)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菜肴和主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美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食,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美食,随文识字

1.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借助图片和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词语要读连贯,不拖音,不唱读,词与词之间要适当停顿。

(2)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美食名称,相机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凉拌菠(bō)菜香煎(jiān)豆腐(fǔ)红烧茄(qié)烤(kǎo)鸭水煮(zhǔ)鱼葱爆(bào)羊肉

小鸡炖(dùn)蘑(mó)菇(ɡū)蒸(zhēnɡ)饺(jiǎo)炸(zhá)酱(jiànɡ)面小米粥(zhōu)蛋(dàn)炒饭

(3)同桌互读带拼音的词语,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认读评价。

(4)小组认读去拼音的词语,互相纠正读音。课件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5)学习多音字“炸”。

2.联系生活,识记“酱”字。

(1)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酱”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实物图片。

黄豆酱芝麻酱辣椒酱酱油(3)

小结:联系生活和图片,可以更好地识记生字。

3.归类识记,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动画、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读了课文,认识了中国美食,会读了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菠煎腐茄烤煮爆炖

蘑菇蒸饺炸酱粥蛋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发言,教师归纳。

(1)看图识字:菠、茄、粥、蛋。

(2)偏旁归类识记:四点底:煎、煮、蒸。草字头:菠、茄、蘑、菇。火字旁:烤、爆、炖、炸。

(3)用熟字识记:波—菠作—炸暴—爆

(4)联系生活识字:酱(黄豆酱、酱油)粥(白粥、小米粥、八宝粥)

(5)菜名识字:腐(麻婆豆腐、香煎豆腐)

4.分块读课文,分清种类。

(1)自由读课文,分清菜肴和主食。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菜肴)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主食)

(2)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男女生读、齐读课文。

板块三观察思考,指导书写

1.观察汉字,发现规律。

(1)出示“茄、鸭、鸡、肉、饭”,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观察字的共同点,学生交流,提示要点。

“茄”是上下结构,“力”撇向左下长伸,“口”稍偏下。“肉”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鸭”“鸡”鸟字边的短撇落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饭”字是左右结构,末笔捺从中心点起笔,写舒展。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1)教师范写“肉”,提示“肉”字内两个“人”的写法,“人”的撇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

(2)学生练写。

(3)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4)再次书写,同桌互评。

1.会写“烧、烤、蛋、炒”4个字,正确读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听写词语,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

课件出示:美食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

(2)指名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

2.小结过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美食,认识了许多和美食有关的生字,这些生字和美食有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中国美食,去寻找汉字的奥妙吧!

板块二探寻美食,发现规律

1.借助图片,识写“蛋”字。

(1)认读词语,识记“蛋”字。(课件出示鸡蛋、蛋炒饭、蛋糕的图)

(2)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蛋?学生交流。

(4)指导书写“蛋”字。

(5)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生生互评,订正。

2.交流做法,归类识字。

(1)交流:你知道哪些制作鸡蛋的方法呢?

(2)学生交流,相机认读“炒、煎、煮、蒸”。

番茄炒鸡蛋煎鸡蛋煮鸡蛋蒸鸡蛋

(3)指名认读,识记生字。

(4)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字“蒸”。

3.了解烹饪方法,发现四点底和火字旁在意义上的联系。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制作美食的方法有哪些,在文中圈出来。

(2)汇报交流。

(3)借助字词卡片认读“烧、烤、炖、炸、炒、煮、煎、蒸、爆”等表示烹饪方法的字。

4.识记“爆”字。

(1)观看视频,了解“爆炒”的特点就是火大。课件出示“爆炒鸡丁”的视频。

(2)学生说一说用“爆”这种方法做的美食菜名。

(3)教师出示菜谱,学生齐读菜名。

5.拓展交流,完成练习。(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一)

(1)同桌说一说用这些烹饪方法做的菜名,指名交流。

(2)我们还吃过哪些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呢?

(3)四人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畅谈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

6.发现四点底和火字旁在意义上的联系。

课件出示:读一读这些烹饪食物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炒烤烧爆炖炸(火字旁)

煎蒸煮(四点底)

(1)仔细观察生字,说发现。

(2)小结:第一行都带有火字旁,第二行都带有四点底。

(3)观看视频,了解带四点底的字为什么与火有关。(课件播放视频《四点底的演变》)

(4)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

(5)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学生查字典,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偏旁猜字义。

板块三类比观察,指导书写

1.归类识记,发现规律。

(1)出示“烧、烤、炒”,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

提示:“烧、烤、炒”左边的“火”字作偏旁时,最后一捺要变成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书写的方法。

“烧”右边“尧”不能多一点;“烤”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块四制订菜谱,总结延伸

1.布置任务,感受饮食文化。

(1)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有很多,在即将开始的美食节活动中,你们准备推荐哪些美食呢?我们来分小组合作完成吧!(课件出示活动小贴士)

(2)分小组按要求开展活动。

(3)交流展示。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件出示家乡美食的图片)

(1)欣赏美食,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

(2)小结全文:烹饪方法的多样,造就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美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搜集资料了解一下。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能向别人说清楚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并能把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说明白。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感知话题

1.课前反馈,了解家长的职业。

(1)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

(2)小结:虽然爸爸妈妈的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2.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自己的愿望。

板块二放飞理想,尝试交流

1.畅谈理想,提出要求。

(1)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2)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理想和理由。

(3)小结:刚才同学们所描述的画面,就是你们的理想。

2.范例欣赏,互动交流。

(1)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下面是成成、才才和路路三位小朋友的理想,请大家评评他们说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成成: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因为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音乐的世界里,树叶沙沙地响,小狗汪汪地叫……这些美妙的音乐让人感到快乐。所以我想当一个音乐家,用自己创作的美妙的音乐,给人们送去欢乐。

才才:我想当一名警察,保护人们不受坏蛋的伤害。

路路: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我喜欢我的老师,她非常温柔,我想长大了能像她一样带着孩子们学习、唱歌、游戏。

(2)组织评议。

3.再次思考,全班展示。

(1)点拨: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再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说自己理想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我长大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次思考,小组交流,尽量说清楚、明白。

(3)同桌交流,提出要求。(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4)全班展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同桌的理想?

(5)提炼句式。

课件出示:我的同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她)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畅谈理想。

板块三创设情境,深入交流

1.示范采访,明确任务。

(1)老师想现场采访几位同学,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课件出示回答要求)

(2)示范采访,师生评价。

2.模拟采访,深入交流。

(1)挑选一名学生担任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2)师生评议,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评选“最棒小记者”和“最佳小听众”。

3.课堂小结,延续话题。

同学们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老师衷心祝愿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时光里,都能梦想成真!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2.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3.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4.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之间及与字义的联系。

5.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6.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1.会认“津、溜”等9个生字,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复习部首查字法。2.能发现“火”与“灬”,“心”与“忄”,“刀”与“刂”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3.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理解《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主题。

2.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3.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懒羊羊被灰太狼抓到狼堡里去了,喜羊羊和羊村村长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一起救出懒羊羊。可是,灰太狼在通往狼堡的路上出了几道难题要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第一版块:识字加油站

1.情境设置,认读词语。

(1)导入:要想救出懒羊羊,就要闯过难关,请看第一关——开启神秘盒。同学们,想要打开神秘盒,必须读对词语哟!

(2)出示词语,和同桌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关:开启神秘盒

甜津(jīn)津酸溜(liū)溜辣(là)乎(hū)乎香喷(pēn)喷

油腻(nì)腻软绵(mián)绵脆(cuì)生生硬邦(bānɡ)邦

(3)学生自由练读词语,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还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

(4)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5)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6)小组合作认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并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多种形式识字。

·借熟字识字:留—溜棉—绵帮—邦愤—喷

·偏旁归类识字:氵:津、溜月:腻、脆

·借助图片识字:辣椒图片识记“辣”字;肥肉图片识记“腻”字

2.联系生活,说话练习。

(1)仿照例句说话。

①我吃过酸溜溜的话梅。

②棉花糖软绵绵的。

(2)同桌自由练说。任选词语说句子,不会说的词语请同学帮忙。

(3)全班交流说句子,师生评议。

(4)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八个词语卡片,在组内任选词语卡片读词语并说一句话,其余同学评议。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1.情境导入,区分同音字。

(1)情境导入:第二关,在奇妙的地下山谷里,有许多生字要回家,可是它们读音都一样,喜羊羊分不清这些字,请你快来帮帮他吧。

第二关:奇妙的地下山谷(选一选,连一连)

霄元()赔()土

宵()苹果陪()伴削九()云外培()钱

(2)说说发现:读一读这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两组同音字,字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3)小组讨论:这些字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5)学生试填,同桌交流。

(6)全班交流,核对答案。

(7)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和上面偏旁有关的字?相机归纳:雨字头:雪、霜、雷;宝盖:宝、字、宋;立刀:到、列、利。

2.确认部首,读读记记。

第二关:奇妙的地下山谷(下面这些字查什么部首?查一查,记一记)

鹿——麝金——鉴高——敲音——竟

黑——默衣——装辛——辣鱼——鲁

(1)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加点的字,找出它们的部首。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相机小结:“鹿、金、高、音、黑、衣、辛、鱼”这8个字都是以整体作为部首的。

(4)学生确认另外8个字的部首,再查字典验证。

(5)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6)拓展运用:在字典目录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熟悉的字可以整体作为部首?

教学过程板块一我的发现

喜羊羊闯过了两关啦!他们来到了高大的狼堡,可是他们被灰太狼拦住了,快帮他们想想办法吧!

1.情境设置,进入狼堡。

(1)高大的狼堡就在眼前,只有答对灰太狼的问题,才能进去哟!

课件出示:第三关:高大的狼堡

炒烧烤怒恋感刺刮剑

煎蒸煮慌惊怕分剪切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查字典。

2.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1)学习第一组字“炒、烤、烧、煎、蒸、煮”。

①发现共同点:读一读,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点?

②了解四点底。出示“蒸”的甲骨文,从字源、字形上介绍四点底。

③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大多和火有关。

(2)学习第二组字“怒、恋、感、慌、惊、怕”。

①读一读:把生字读给同学听,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②说说意思:你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吗?

③做一做:小组内做动作、做表情感受词语的意思。

④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⑤交流归纳:带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大多与心理、情感有关。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组字“刺、刮、剑、分、剪、切”。

①按照第一、二组字的学法合作学习。

②交流归纳:带“立刀旁”和“刀字旁(底)”的字大多与刀有关。

3.游戏识记偏旁。

课件出示:玩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切切切,切萝卜,什么切?菜刀切。

剪剪剪,剪窗花,什么剪?剪刀剪。刮刮刮,刮胡须,什么刮?剃刀刮。

4.小结规律。

汉字秘密多,一个偏旁就有这么多的好朋友。要多留心相同偏旁的字,借助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验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哟!

板块二日积月累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答了灰太狼的问题后,喜羊羊和村长终于进入了狼堡,可是,要想知道懒羊羊的下落,还要知道十二生肖才行哟!

课件出示:第四关:找到懒羊羊

子鼠丑(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龙巳(sì)蛇午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鸡戌(xū)狗亥(hài)猪

(1)学生自由读十二生肖,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十二生肖。

(4)指名朗读。

(5)说说自己是什么生肖。同桌玩生肖游戏,一人说自己的生肖,另一人说生肖对应的时辰。

(6)讲一讲。你知道哪些与生肖有关的传说呢?

(7)小结:十二生肖在古代用作纪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

2.拓展延伸,熟读成诵。

(1)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十二生肖的邮票、绘画、雕塑等。

(3)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4)全班齐背十二生肖。

板块三我爱阅读

1.情境设置,爱上阅读。

马上就要救出懒羊羊了,大家好激动啊!可是,还要读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才行哟!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课件出示:第五关:救出懒羊羊(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2.初读故事,明白大意。

(1)教师范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读。

(3)指名朗读故事,理解难懂的词语。预设:得意、弯弯曲曲、不好意思等。

(4)教师小结: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3.品读故事,了解特点。

(1)寻找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不同的语句,画出描写小柳树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

(2)了解特点:小柳树和小枣树分别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小柳树:绿绿的、又细又长、漂亮)(小枣树:弯弯曲曲、光秃秃、结果实)

(4)交流: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读了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5)小结:我们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指导朗读:借助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小柳树羞愧的样子,带着想象读一读,读出小柳树之前的得意和现在的羞愧,读出小枣树的心平气和。

(2)分角色朗读。

(3)拓展延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推荐大家读一读《骆驼和羊》这个故事。

(4)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

THE END
1.是的笔顺,“是”字的笔画顺序“是”字共“9画”,部首“日”,读音“shì”。是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笔顺演示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书写提示:在书写“是”时,“日”大小适中,三个横向笔画均匀。下部横画不宜太长,下竖对上框中部,撇短捺长。“http://hanchacha.com/bishun/shi4-3869454.html
2.是的笔顺笔画数:9拼音:shì部首:日是的笔顺拼音及解释 逐笔笔画:(表格可左右拖动) 第1笔第2笔第3笔第4笔第5笔第6笔第7笔第8笔第9笔 是的笔画数:9 是的部首:日 是的结构:上下结构 是的拼音发音 shì 【词组】但是就是还是不是只是 【英语】yesisareamto be 【歇后语】挨了巴掌赔不是http://www.zhihuishan.com/bishun-view-11131.html
3.是的笔顺笔画顺序,是的笔顺怎么写,笔顺演示汉字笔顺笔画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的笔顺详解 共9画是笔顺 1竖 2横折 3横 4横 5横 6竖 7横 8撇 9捺 是的笔顺写法 是的意思解释 是shì 〈形〉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https://www.hanzidaquan.com/bishun/662F.html
4.是字的笔画是的笔顺怎么写笔顺 1 丨 竖 2 フ 横撇 3 一 横 4 一 横 5 一 横 6 丨 竖 7 一 横 8 ノ 撇 9 丶 点 是字怎么写 竖、横撇、横、横、横、竖、横、撇、点 是字怎么写才好看 是字行书怎么写好看 以下为书法名家关于是字行书书法图片,供你是字行书书法学习参考 https://zidian.yw11.com/bishun/%E6%98%AF
5.《是》字笔画笔顺笔划《是》字笔画、笔顺 汉字笔画查询 每次最多查询12个汉字;若要屏蔽广告,请点此进入:无广告版。 [拼音查字][部首查字][笔画数查字] 汉字是 (字典、组词) 读音shì 部首日 笔画数9 笔画 名称竖、横折、横、横、横更多:https://www.bmcx.com/、竖、横、撇、捺、https://bihua.bmcx.com/e698af__bihuachaxun/
6.是的笔顺是的笔画顺序图片和动画演示是的笔顺 是的笔顺笔画图片和动画演示 笔画数:9画 拼音:shì 部首:日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的笔顺笔画名称 1 竖 2 横折 3 横 4 横 5 横 6 竖 7 横 8 撇 9 捺https://bishun.xhlylx.com/yhac66bzymzhhekd.html
7.《是》的笔画笔顺笔划给力词典网整理是的笔画为9画,上下结构 笔顺为丨、、一、一、一、丨、一、丿、?。是字书写为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的笔顺动态图 是的笔画 是的笔画:9画;查看所有9画的字 是的笔顺 是的笔顺为: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https://zidian.gei6.com/662F__bishun.html
8.是的笔顺是的笔顺怎么写【笔顺动画演示】 “是”的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的笔顺正确写法https://www.54dir.com/bishun/lkoean8s.html
9.是的笔顺是字笔画顺序笔顺竖 横折 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的笔画顺序是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偏旁部首是日。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是字的笔画顺序,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强烈推荐 名师教学:语文英语其它 教育部资源中心制作的优秀精品课程 https://www.xx5515.com/bishun/890418
10.是的笔顺是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是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shì 总画数:9 部首:日 基本释义 〈形〉(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同本义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 https://www.hao86.com/bishun/%E6%98%AF/
11.是笔画是笔顺是的笔画顺序 是字笔画、笔顺 汉字是(字典、组词) 读音shì 部首日 笔画数9 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笔画https://www.chazidian.com/r_zi_zd662F/bishun/
12.是的笔顺是字的笔画笔顺怎么写正确是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笔画顺序编号是:251112134,是字笔画有9笔,拼音是:shì,部首是日部。本文介绍是字的笔顺正确的写法,可参考是字的笔顺笔画顺序图。http://bishun.customsnews.cn/kme0h5ja.html
13.是的笔顺是字的笔顺细线字体笔顺 楷书字体笔顺 繁体字笔顺 可调速笔画 图片笔画 汉字笔画 易易识字 1 竖 2 横折 3 横 4 横 5 横 6 竖 7 横 8 撇 9 捺 9 是 shì 下载GIF动画 下载SVG矢量 汉字字源 成语词典 古文字典 说文解字 书法演变 开头成语 结尾成语 ?shì?shì 新华字典 是shì 部首: 日笔画: 9 繁体http://bishun.shufaji.com/0x662F.html
14.是的艺术字是头像图片是的笔顺是字组词是的艺术字体 是透明头像图片 是汉字动态标准笔顺(手把手教写是字) 是笔顺分步演示图(一笔一画写是字) 是字笔顺 是字笔画 是字笔划: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 是的读音 是有1种读音 是是单音字是shì 是部首 是笔画数 是繁体字 是真笔字 是读音shì是部首日是笔画数9是五笔编码JGHU是郑码编码KAII是仓颉编码http://www.yishuzi.com/font/24800a.htm
15.aoe读法?鞋子o开头的牌子?a o e 笔顺图片? a是先写一个左半圆,然后竖右弯,两笔完成 o是一笔写个圆圈 e是横折左半圆一笔完成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主板To be filled by O.E.M. To be filled by O.E.M? To be filled by O.E.M.是代工的意思,不是主板型号 主板型号你可以在设备管理器的系统设备里找,一般是以INTEL,AMD,NFORhttps://m.yxlady.com/fs/202408/1693726.shtml
16.32个笔画顺序表图片32个笔画顺序表图片_汉字笔顺笔画大全!保你第一个就不会,很多家长给孩子教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笔画都有不同的名称。家长们平时可能就只会写汉字,真正到教孩子说出名称时,自己就愣是叫不出名字,很是尴尬。这份资料可以有效的帮到家长和孩子,在孩子学习汉字的第一步,叫对名称、写对笔画很重要。奠定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513028/article/details/112142048
17.「是」字笔顺详解,动画演示,字帖下载是字怎么写?「是」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shì]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 部首日 笔画数9 笔顺列表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是」笔顺字帖下载 上图的字帖为样例字帖,下载清晰版(无水印)或 PDF 版请通过微信搜「笔顺笔画大全」小程序下载,或扫下方二维码。https://bishun.ivtool.com/6193.htm
18.笔顺网在线汉字笔顺查询,笔画笔顺动画演示跟着动画学习汉字的正确笔顺、部首和笔画。http://bishun.strokeorder.info/
19.《辞海》网络版数据库开通试用第二,读音、笔顺、源流、书法 辞海网络版为所有词条增加了拼音标注和读音音频,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团队朗读,方便用户了解字词标准读音。动态笔顺则为用户呈现汉字规范书写顺序。近3万个取自甲骨、金文、简帛的字形展示了古文字的演变轨迹。书法收录了秦朝以来一千余位书法名家16万个字形,既展现了汉字的多种书体形态https://lib.shisu.edu.cn/2021/0105/c10a1067/page.htm
20.爬取一类字二类字的信息和笔顺gif图片diracy爬取一类字二类字的信息和笔顺gif图片 #有些字没有部分信息,根据需要改print部分代码 使用 try except else final import re import os s=''' 0 亍丌兀丐廿卅丕亘丞 1鬲孬噩丨禺丿匕乇夭爻 2卮氐囟胤馗毓睾鼗丶亟 3鼐乜乩亓芈孛啬嘏仄厍https://www.cnblogs.com/diracy/archive/2004/01/13/13970438.html
21.校本研修: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聚焦关键性问题设计有效教学〔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http://yhlxx.jnjy.net.cn/NewShow-2126.aspx
22.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本běn,汉语常用字。 本字米字格 本字笔顺动画演示(图片源于百度) 本字笔顺静图 文言版《説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白话版《说文解字》: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注:甲骨文字形本字和末字在于树的根部与树梢的区别。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22/21/37351552_823475370.shtml
23.我校司徒柳依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毁”字,上面是一个“石臼”的“臼”(出示图片,学习笔顺),把石臼用工具,捣了好几遍,直到毁坏为止。注意“工”和“几”要变形。 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 是的,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这就是说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不存在了。那么请你来读读课题。(指导读出遗憾、惋惜) 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sid=2039&id=465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