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造行业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食品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分类
食品制造业包括7类:烘焙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和其他食品制造(149)。
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14)包括7类:烘焙食品制造(141)、糖果、巧克力、蜜饯制造(142)、方便食品制造(143)、乳制品制造(144)、罐头食品制造(145)、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146)和其他食品制造(149)。
按照联合国统计数据库的分类标准,与我国统计局分类标准相对应的食品制造业包括10个类别:肉类及肉制品的生产(1511)、鱼及鱼制品的加工和防腐(1512)、水果及蔬菜的加工(1513)、动植物油和脂的制造(1514)、乳制品的制造(1520)、烘烤食品的制造(1541)、可可、巧克力及糖果的制造(1543)、通心面、面条、方便面以及类似的面粉制品的制造(1544)、未另列明的其他食品的制造(1549)、未另列明的其他化学制品的制造(2429)。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行业进步,我国食品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2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31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同时我国食品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了5.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市场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为加快食品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满足居民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消费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食品制造业健康发展的行业政策与指导意见,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面对食品制造业普遍存在的小、散、乱的格局,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国家在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国家食品新标准,促进食品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大量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制造企业停产、转产或被市场淘汰,维护了食品制造行业的市场秩序,为食品制造行业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2、供应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制造产业市场容量也迅速扩大,进而带动了我国食品制造行业供给端的高速发展。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供应规模稳定增长。而乳制品作为我国食品制造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其供给能力地提升有效带动了我国食品制造行业供给能力地提升。
3、需求规模
从需求层面来看,食品制造行业的必选属性较强。以乳制品行业为例,我国乳制品销量由2018年的2931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3499万吨,展示出良好的需求增速,带动着我国食品制造行业需求规模的不断增长。
三、行业细分市场
1、细分市场——调味品
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饮食结构的变化带来调味品渗透率的提升和单次用量的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加,2022年我国调味品业市场规模首次超过5000亿元,达到5133亿元,同比增长11.73%。
2、细分市场——乳制品
乳制品,指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乳酸、益生菌等物质,摄入人体后,转化为人体所需各类营养物质;例如乳糖、乳脂类等能给人体提供能量,长期饮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等)。
从产成品维度,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分类,乳制品加工后的产成品可分为液态奶和干乳制品。
液态奶包括鲜奶和酸奶,其中鲜奶指包装牛奶,是可直接零售的消费乳品。干乳制品包括奶粉、乳清、奶油、奶酪和炼乳。而奶粉指全脂和脱脂大包粉,是用于再加工的原料乳品,并不包含婴幼儿奶粉。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率及年轻一代饮奶习惯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额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中国乳制品市场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推进奶业一体化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转型调整,我国乳制品行业再次展现了旺盛的活力。2020年乳制品行业的市场销售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2022年增至4981亿元。
3、细分市场——烘焙食品
烘焙食品是以面粉、酵母、食盐、砂糖为主料,油脂、乳品等为辅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手段烘焙而成的食品。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均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越发成为消费者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至2022年,市场规模从1956亿元增加至28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90%。
虽然近年来我国烘焙食品行业增长迅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存在提升空间。从量的角度,由于烘焙食品进入我国较晚,消费者尚处于接受过程中,未来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人均消费量还存在提升空间。从价格的角度,目前烘焙食品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个人经营的手工作坊较为普遍,因此烘焙食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未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要求提高,单价提升也会带动烘焙行业规模的上涨。(WWTQ)
从下游来看,目前炼乳的应用主要集中在B端市场,奶茶、咖啡、烘焙、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炼乳的需求增长。此外当前在我国炼乳市场上,雀巢、菲仕兰等国际企业仍占据这有利地位。而国产企业虽然数量较多,全国性、地方性品牌均有布局,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原奶作为纯牛奶加工企业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其价格和原材料成本波动关联度高。当前上游规模牧场建设加速,大型牧场纷纷加大投入。由于原奶产量大幅增加,2024年,国内原奶价格整体处于下行阶段。到2024年10月31日,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3.13元/千克,较2023年12月下降了0.53元/千克。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进口规模始终大于出口规模,对外贸易常年呈现贸易逆差格局,进口替代空间大。不过,自2022年起,我国乳制品进口规模和贸易逆差总额呈现缩小态势,对外依赖度下降。2023年进口总量、进口总额和贸易逆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9.96%、12.63%和13.32%。
截至2023年,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消费额分别为7kg、334元,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休闲食品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市场以风味零食为主,占比超过50%。我国休闲食品整体市场较分散。根据数据,我国休闲食品CR10仅为22%,而日本接近40%,美国已超50%,韩国达70%。
近年健康消费刚需给橄榄油市场带来了发展新潜力。目前我国已成功构建橄榄油规模化种植体系,国产品质优势逐渐显现,进口依赖度出现明显下降。此外在价格方面,得益于供应量的增加,全球橄榄油价格出现降温,预计将利好消费市场。
随着木本油料产业链的完整性,为行业供给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木本油料供给市场主要有核桃、油茶籽、油橄榄、油用牡丹等。其中核桃和油茶籽是我国木本油料产量最大的细分种类,产量占比分别为53.4%和39%,油橄榄和油用牡丹产量相对较小,占比分别为0.7%和0.6%。
阿洛酮糖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国产能尚处于建设过程中。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内阿洛酮糖合计产能约为3.42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潜在阿洛酮糖产能或超过28.61万吨。
蛋制品加工业是整个鸡蛋行业的重要子行业,且在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大。进入2023年以来,受消费复苏+消费理念转变影响,我国蛋制品加工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蛋制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比例与市场集中度仍较低,未来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