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中国人均谷物原粮食用消费量将降到152公斤

从食物匮乏到解决温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体现在人们的餐桌上,6月7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随着人均GDP提高,居民膳食持续升级,未来,中国将大幅增加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类需求,主食需求明显下降,肉类食用需求总量或将突破1亿吨。

主食降低,食物正在变得丰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居民从食物匮乏到彻底解决温饱问题,再到实现生活小康,伴随中国人千百年的饥饿问题彻底消失。在今天,食物供给丰富,谷物充裕,口粮绝对保障,肉蛋奶等食物消费越来越高,蔬菜水果等周年供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961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食物结构变化中,人均谷物消费量总体增长,薯类、豆类等过去用以充饥的食物消费量明显下降。

同时,可以提供更多能量的油脂、肉类消费在不断提高。60年中,人均植物油的消费增长了7倍多,从只有1.1公斤增长到8.9公斤。

本次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从主食型向“粮菜肉果鱼”多元化食物消费模式转变。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叶玉江介绍,当前,我国居民膳食供能结构中,谷物仍然是第一,其次为肉类、蔬菜、植物油,但谷物的比例正在下降。从各省发展状况看,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粮食的消费比重就会逐渐下降,肉类消费增长放缓且趋于稳定,蛋奶水产品等优质蛋白食物的消费比重会逐渐上升,果蔬消费则呈现多样化趋势。

当前,我国年人均谷物原粮食用消费量为193公斤,肉类55公斤左右,蔬菜水果合计超过240公斤。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报告预测,到2035年,人均谷物原粮食用消费量将降到152公斤,肉类仍会增长,达到79公斤左右。

两套方案,两种不同的转型路径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餐桌的变迁也仍在持续。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叶玉江介绍,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两套方案,即“吃得好”和“吃得营养健康”。

叶玉江解释,“吃得好”即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和丰富的需求,“简单来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然而,“吃得营养健康”,则是按照更健康、营养更全面的吃法,两者类似但也有区别。

报告预测了两种不同方案下的变化趋势。叶玉江介绍,按照“吃得好”方案来测算,到2035年和2050年,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的人均食用需求量都将大幅增加,但依然低于美国2021年的水平,水产品比美国2021年的水平要高一些。谷物的人均食用需求量将持续下降,略高于美国2021年的水平。“要满足这样的需求,意味着生产端要大幅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产量。根据预测,到2035年,肉类要增加2964万吨,到2050年,肉类要增加4260万吨。”叶玉江介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9600多万吨,这意味着,到2050年,肉类要增加近一半的产量。

而按照“吃得营养健康”的标准,报告显示,奶类和水产品人均食用需求量将大幅提升。到2050年,奶类和水产品人均食用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09.5千克和75.01千克,和目前相比,增长3倍和3.4倍。

吃得营养健康,不只是影响个人

在今天,“吃得营养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曾先后多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断调整健康膳食的结构,以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在消费领域,绿色、健康、营养的食物,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如原本作为杂粮的小米、马铃薯等,因其含有更多的营养元素而受到青睐,在主粮消费中,全麦食物等健康食品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

在生产领域,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生产结构。叶玉江介绍,在未来,我国居民口粮的绝对安全可以保障,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主要是动物性产品供给不足,生产端要提升畜禽生产效率,要调增饲料粮播种面积,提高饲料粮的供给。

当前,我国饲料粮供给不足,进口量较大,如进口粮食中最多的大宗作物大豆,其主要用途为榨油和饲料用,进口玉米的主要用途也为饲用。

如何缓解粮食供给的压力?报告认为,在消费端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在吃得好的同时,还要吃得营养健康。在生产端,则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供给水平,叶玉江表示,“不论是哪一种方案,总的趋势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主食的比例会继续降低,主粮会吃得越来越少,而动物性食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在满足动物性产品需求、保障目标自给率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饲料粮的生产能力。此外,在进口方面,需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确保饲料粮稳定安全供给。”

THE END
1.市场监管总局:中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量快速上升财联社6月2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主办的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企业公开承诺”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量从1978年的9公斤/年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70公斤/年。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5000万头牛,4亿只羊、165亿只家禽。https://news.ifeng.com/c/8R12fBRzE0W
2.中国肉类消费形势展望::全景财经新闻频道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1.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1)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https://www.p5w.net/news/cjxw/201104/t3562000.htm
3.中国大陆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为62.09公斤,排在全球第69位.其中全球肉类消费水平最高的居然是中国香港特区,其人均肉类产量高达136.31公斤,比第二名美国还要多6%。 中国大陆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为62.09公斤,排在全球第69位。其中牛肉和羊肉消费比较少,人均分别为6.75公斤、3.7公斤;猪肉消费占据60%,人均35.5公斤;鸡肉消费人均15.63公斤;狗肉、兔肉等其他肉类人均消费0.52公斤。https://weibo.com/1451716231/P7puP0y3e
4.34年来中国人吃猪肉增长近2倍,家庭人均猪肉消费从10.54千克涨至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每人一天需要动物性食物120-200g。粗略计算,相当于每人一年需要吃肉43.8-73千克。那么,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概况到底如何?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1990年-2022年期间全国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数据,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2.9千克,攀升至2022年的34.6千克,增长了21.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02/c8569387.html
5.艾媒咨询美国加工肉类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艾媒网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主要肉类生产商里,泰森食品、荷美尔市场价值较高,分别达到282亿美元和264亿美元。美国占据全球肉类市场的大头,其地广人稀为养殖业提供了先天条件,加上机械化程度高,美国加工肉类畅销全球。 美国各类红肉人均消费量 2022年2月,美国农业部农村发展部提供 1.5 亿美元的补贴,用于资助肉类和家禽加工https://www.iimedia.cn/c1077/91434.html
6.中国历年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统计(20142020)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资讯行! 在线帮助退出服务中文繁体 14个数据库 1000多种主流媒体 1000多万篇专业报道 直接看源表 【行业分类】食品及副食品/生活消费【地区分类】中国 【数据采集日期】2020-12-31【数据采集出处】精讯数据 【数据采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项目】中国历年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统计(2014http://www.bjinfobank.com/DataList.do?method=DataView&id=639204&db=TJ&view=view&str=FFF94f6
7.2021年羊业发展报告与2022年发展预测2020~2021我国羊业生产和效益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存栏和出栏量同比均有所上升,规模化养殖比重和养殖生产效率均保持增加。市场方面,种羊、商品羊和羊肉价格均表现强劲,维持高位运行,价格走势符合季节消费的涨幅规律。消费方面,随着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渠道更加多元,羊肉消费从质到量均有提升,2021年人均羊肉表观消费http://pla.caas.cn/web/en/newsDetail.html?id=112
8.全国各省份人民生活全体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20152021年)2022-12-11 更新2022-12-11 更新 | 来源:中国省级数据库3.2版 该数据由马克数据网整理,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包含全国各省-人民生活-全体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相关指标共计16个,数据年份为2015-2021年,更新时间为2022年12月11日。内含原始数据、线性插值、回归填补三个版本数据,下载链接在底部,登录即可免费下载 https://www.macrodatas.cn/article/1147467618
9.全球各地区牛肉人均消费量排名.doc据位于旧金山的环保组织野生救援协会计算,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63公斤,生产这些肉类产生的人均温室气体,其升温效应相称于876公斤二氧化碳。作为对比,德国联邦营养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德国人人均肉类消费约88公斤。从这一数据来看,中。尽管中,但随着富裕限度的提高,中国人的肉类需求将不断增长。那么将来会超过欧美水平么?https://www.taodocs.com/p-97139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