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数据透视全年生猪产量或冲历史高度——2021上半年国统数据浅析新闻频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3742万头,6月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9915万头和934万头,同比增长34.2%、29.1%、25.6%。这三项数据绝对值和增幅均创近五年来新高。

资料显示,自2017年环保拆迁开始,叠加2018年初“猪价伤养”主动去产能,到2018年下半年,爆发的非洲猪瘟被动去产能,本次国内生猪产量(能)下降的态势已经扭转,而且从“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可以推演,2021年全年出栏量或将突破2014年的历史高点(7.35亿头),从2018年开始的猪肉价格暴涨的状况也将会得到改善,“量/价”拐点已在路上。

二、2021年生猪出栏量或将破历史记录

从图1柱状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猪出栏”、“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三大指标在2021年上半年均创5年新高,而且对中长期产能和产量具有指引意义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长率都全部转正而且创5年新高,可以推导2021年全年出栏数应该也会创新高,而持续平稳的环境,会延续高产状况。

那么会不会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不可抗力导致2021年生猪出栏在剩下的半年里急剧减少呢?单就猪瘟而言,由于3年来抗瘟经验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加上TOP10集团养殖企业养殖技术的全套输出,猪瘟因素基本可以不考虑。而目前还看不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7.35亿头或许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生猪产量(能)按照本文推断演绎,那么对饲料原料将继续保持压力,而且会进一步加大。经过这一轮猪瘟淘汰和进入2021年5-6月的价格淘汰,TOP10集团养殖企业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生猪养殖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非瘟前7%-8%,目前已经到10%+),加上部分养殖集团的二次育肥导致单体重量增加,可以判断: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而生猪价格将会下跌。

三、猪周期

历史上因为丰厚的养殖利润带来生猪产能和产量的提升(三大数据上升),进而导致价格下跌,在价格的调控下主动去产能(表现为三大数据下降),特别是能繁母猪数量下降和仔猪数量下降,再次拉升生猪价格获得养殖利润,周而复始,进而形成“猪周期”。

自2011年养殖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进入,到2014年,生猪出栏量逐年攀升,2013年,生猪出栏量首次超过7亿头,达到7.16亿头,2014年再创纪录,达到7.35亿头。但从2014年初开始,生猪价格跌破6元/斤,整年猪价低迷,养户损失惨重,被称为养猪最惨年份。该情景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重现,那么目前,生猪价格是底部了吗?拐点到了吗?

生猪生产周期共计18个月,加上市场价格反应的时滞差,就是半个“猪周期”。从二元母猪到能繁母猪需要8个月,从能繁母猪到商品猪出栏,怀孕4个月,再从仔猪到商品猪半年。因此,2020年12月底能繁母猪数量,加上1-6月新增能繁母猪数量,直接决定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可出栏量。

官方数据:2020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3822万头,2020年12月4161万头,2021年6月4564万头,基本保持80万-90万头/月的递增,从能繁母猪存栏递增的态势,可以推测2021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出栏数应该有逐月加速的情况出现,全年生猪出栏超出7.35亿头是大概率事件(月可出栏数对应2-7月仔猪,2020年9月—2021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

四、各省生猪出栏及存栏量数据

在公布出栏量的22个省份中,有12个省份出栏量超过1000万头,其同比增长率平均达到41.7%,增长量平均为562万头。

作为中国生猪/猪肉生产三大省的四川、河南、湖南,上半年在出栏和存栏方面都继续领先其他省份,特别是四川,其6月存栏数第一,将支持其在全年数据的高度,推测将达历史新高,或超过7000万头出栏数。由于山东、湖北的6月底存栏数据缺失,无法测算这两省的年出栏量(图2)。即使如此,四川生猪出栏量大概率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出栏率在一定层面衡量养殖成绩,但会受不同市场行情的影响,行情差而预期会好,一部分没有现金压力的养殖户会选择压栏惜售,当期出栏数值就被延期;行情好或预期不好,资金压力又大,养殖户加快销售,出栏数值就较高。

2021年为生猪期货上市元年,作为万亿级行业的核心期货品种,逐渐被资金聚焦。大型数据交易机构,因为生猪在CPI的权重,进而以此作为宏观经济管理支点,众多养殖集团和企业开始涉足,并从2109合约开始试水,以此作为价格管理工具,用以抚平收益曲线的波幅,但是,由于“生猪跨省(跨区域)运输”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生猪期货的交割充满了不确定性,近期从盘面上也可以看到对基差的持续压缩。可以相信,经过2109合约的交割和产业对此的熟悉,生猪企业的收益曲线将会变得平滑,同时,猪周期将会拉长。

THE END
1.肉类工业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创造了史上最强猪周期,同样也让规模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行业集中度飙升,生猪产业格局完成了重塑。 确实,当然,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生猪产业格局依旧已经处于打破的状态了,直至这场突发性事件让整个行业直接从“变革”进入到“革命”的阶段。产业格局的变化是深刻的,规模化占比迅速提升至70%的位置,http://www.china-meat.cn/HYDT/68911.jhtml
2.猪肉产量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宏观.农业,猪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b898856a037ac7f0.html
3.中国农业未来十年展望:猪肉供给偏紧进口将保持较高水平央视网消息:2018年8月份,我国首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整个生猪产业和市场都造成较大影响。《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分析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猪肉供给偏紧,进口将保持较高水平。 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4亿头,与上年相比下降1.2%;猪肉产量5404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0.9%。 https://news.cctv.com/kuaikan/m/a/index.shtml?id=ARTIWlB6v0y0H0ZMLMhHQxFK190421
4.中畜协(牛)发布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0年展望2018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44.1万吨,较2017年增加9.4万吨,同比增长1.5%,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3)。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4 进出口量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注:数据加边框为进口量,无边框为出口量。 https://nbcic.nwsuaf.edu.cn/cyzx/76c7c38da3034eac8c4df79759bbec0b.htm
5.中国吃猪地图:重庆人均一年吃掉91.6斤高居榜首,广东第三,前十没有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明确猪肉自给率的目标保持在95%左右。依据2018年的猪肉产量计算可知,全国猪肉需求总量约为5688万吨,按照85公斤/头的生猪屠宰均重,约为6.69亿头肉猪。 全国猪肉产量与猪肉净进口量之和构成了猪肉供应总量,即猪肉表观消费量,其中国内猪肉产量占绝对https://www.xinmunet.com/2024/59016.html
6.我国是肉鸭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消费肉鸭30多亿只,占全球肉鸭产销我国是肉鸭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消费肉鸭30多亿只,占全球肉鸭产销量70%以上,年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2018年我国肉鸭屠宰量超过30亿只,占全国家禽屠宰量的25%,占世界肉鸭屠宰量的80%,鸭肉产量700万吨,仅次于猪肉和鸡肉。 而山东是全国水禽产业的第一大省,肉鸭更是具有代表性。2018年山东全省肉鸭出栏12亿多只,占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zssh000001,906452093,d.html
7.中国买猪影响测算:国内缺口难补,国际猪价必涨下文我们将依次回答几个问题:增加进口能够弥补多少产能缺口?中国增加进口将如何影响国内外猪价?在这之前,我们将对全球贸易格局做系统梳理。 2.2 增加进口能否扭转国内猪价上涨趋势? 2.2.1 国际猪肉贸易格局 生产端: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13亿吨,同比增速1.73%。近几年猪肉产量基本维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增长。主产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02764
8.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全年棉花产量598万吨,比上年增产4.3%。油料产量3653万吨,增产1.1%。糖料产量11444万吨,减产0.1%。茶叶产量335万吨,增产5.7%。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56万吨http://www.csteelnews.com/xwzx/hydt/202303/t20230302_7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