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进口占总产量的1/5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之一是要把握好开放与安全的平衡点。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粮食部门开放的程度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已达到相当规模。在新发展格局下,扛稳大国粮食安全重任,需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能力。

正确认识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关系

有内有外,两个循环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粮食生产供应能力的提升与飞越,另一方面也与深度融入国际市场、获得重要的外部粮源补充密不可分。在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环境“硬约束”长期并存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很难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如果按照播种面积当量计算,保证我国农产品供求平衡至少需要38.5亿亩,但目前国内只有25亿亩,剩下13.5亿亩不得不依靠国际进口。这就决定了未来要保证人民群众吃饱、吃好,我国农业必须是国际开放体系中的农业,必须走合作安全之路。

以内为主,不能过度依赖外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一方面,国际贸易总量有限,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我国需求。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不足3亿吨,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50%,大米贸易量更是仅占国内消费的1/4。另一方面,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意味着更高的输入性风险。粮食进口依赖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越容易受到全球粮价波动的影响和冲击,也更容易遭遇外部粮源供应不畅、关键时刻出现“卡脖子”“掉链子”的风险。

内外联动,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立足国内并畅通国内循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应对外部风险和冲击时的韧性与定力,而且也能够基于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大国效应”地位为国际循环提供稳定之锚。在享受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有效补充、对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更好满足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国际循环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和倒逼压力,推动国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强产业,以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粮食进口已经占到国内粮食产量的近1/5,国内国际双循环总体上融合程度很高,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阻塞其高效运转、相互促进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国内粮食“三高”问题等反常现象来袭,凸显内外循环连接机制上的认知“堵点”。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都带有较为明显的封闭经济思维印记,强调提高国内产量,并将国外循环视作国内产需余缺的调剂项。这种思维在开放条件下难以适用,也很难解释和解决我国当前粮食产量、进口量与库存量“三高”并存及“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等市场乱象。随着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粮食贸易不再简单体现为缺口驱动型进口,而是更多表现为价差驱动型进口;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也不再是政府的调控之手,而是价格竞争的市场之手,这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二是国内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空间受到国际规则约束,面临不得不改革升级的“痛点”。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是提升国际竞争力、避免进口过度冲击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农业国内支持保护政策正面临着愈发突出的符合国际规则与遵守国际承诺的压力。美国向WTO发起的针对我国三大主粮国内支持、农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的两起诉讼案件,最终我方均遭败诉,表明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正遭受发达国家的全面审视,稍不留神便有陷入国际贸易争端和纠纷的风险,国际规则已经对我国农业政策创设空间及改革方向构成了实质性约束。

三是突发事件频发暴露出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警示国内外粮食供应容易出现“断点”。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疫情、蝗灾、旱灾、水灾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极大地冲击和考验了国内外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凸显全球食物系统与食物供应链的脆弱性。同时,在疫情和灾害之下,地区封锁、信息不对称等极易引发国家及个体层面的恐慌蔓延、抢购限卖等过度反应、物流运输不畅等,使得农产品供应链有可能出现多重“断点”,对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内外部环境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预示粮食安全保障面临有增无减的“风险点”。在全球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仍以西方国家为主的格局下,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多边贸易和投资框架体系遭遇挑战等一系列非市场因素可能会严重扰乱全球粮食市场和贸易秩序。而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自然灾害频繁、疫情蔓延等层出不穷的其他因素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波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加剧将成为未来国际粮食市场的重要特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深刻,涉及面可能会更加广泛。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筑牢粮食安全民生防线

围绕清除“堵点”、治理“痛点”、连通“断点”、化解“风险点”,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供需平衡,应着重在四个方面发力:

打造需求导向、竞争力导向的生产供应体系。转变产量导向的粮食安全保障思维,适度弱化对高产量和高自给率目标的追求,把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顺应国内消费需求作为粮食安全保障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推动建立稳定良好的新秩序。借助“一带一路”、RCEP等战略契机,积极发挥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维护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合作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粮农治理的国际机构、国际规则框架的改革,合作提升全球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全球粮食安全政策的一致性与协调性,与世界各国一道创造良好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

作者:朱晶李天祥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

THE END
1.中国的粮食产量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不进口已不足以维持国人的基本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3月我国已累计进口玉米65万吨,其中3月份进口量达57.54万吨。 2、国内粮食需求的多样化日趋明显 现在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口粮,现在工业和其他方面的用粮在日益增加。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也看出,我国粮食的口粮消费,虽然占大头,但增长很慢,年均增长只有0.7%。 粮食不再单单只是解决国人的食用需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23228
2.粮食消费需求(精选八篇)并测算出我国2010、2030和2050年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780.04亿kg、6990.75亿kg和7926.50亿kg[13] (表2) 。 3.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人均粮食标准分析 国际公认的粮食过关线 (即粮食安全标准) 是人均占有粮食500kg[14], 而且只将谷物算作粮食[15]。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的主流观点是必须保障每年人均400kg粮食以上。刘振伟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fsdc0p.html
3.2021年,中国粮食需求量是多少?2021年前11个月,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水稻进口量分别为2702万吨、871万吨、1146万吨、883万吨、438万吨。这一进口数据分别是2020年的239%、181%、142%、104%、150%。其中,进口增幅最大的是玉米,占玉米总产量(27255万吨)的10%。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降到了82.3%左右(已经低于世界安全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3669937947432699.html
4.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6篇(全文)人均粮食需求量加大和人口总数稳定增长,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此外,健康食品来源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能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需要更多的绿色粮食饲料发展转化蛋、奶、肉。每年我们肉类消费需求要增加80万吨,蛋奶消费也“跨越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的不断增多,与绿色革命要求的粮食产量放缓会形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7eld662.html
5.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我国( )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C.工业化发展粮食需求增多D.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https://www.shuashuati.com/ti/6afe755d7132486b8cffffd71ac68e0b.html
6.我国拥有着14.1亿人口对粮食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的需求量庞大我国拥有着14.1亿人口,对粮食、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的需求量庞大,而这些需求都离不开粮食作为基础。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各行各业对粮食的需求,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到了14687万吨,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21%。 其中,小麦进口量为996万吨,同比增加1.9%,超过了进口配额https://www.163.com/dy/article/IGEKA0P705562HXQ.html
7.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建立稳定的商品粮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可以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粮食生产的能力。读“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 商品粮基地建设体现的农业生产发展变化特点有( ) A . 从专业化到小而全 B . 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C . 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3809974
8.中国粮食进口比例是多少中国粮食进口比例在30%左右。目前,我国对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较大,特别是,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加,饲料粮需求明显恢复,导致玉米、小麦等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增加粮食进口是正常的。 根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约为1.3亿吨,而中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为6.5亿吨。也就是说,进口粮http://www.heshan56.com/view.php?id=44156
9.关于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均口粮的问题。农业部与此同时,在《纲要》上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后面又提到了“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难道它计算的所谓“人均粮食消费量”是用需求总量除以总人数的么?亲啊。疯了。那么“粮食需求总量”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是产量加上进口出口净额么?那么这样计算下来的09年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就达到了434.27https://bbs.pinggu.org/jg/wenxian_wenxianku_1162934_1.html
10.大豆价格走势3、大豆需求达到饱和 目前国内的大豆需求量已经达到饱和,长期来看,大豆高价是不利于粮食价格稳定的,因此她下跌的可能性也较大,大豆和玉米价格僵持,这也为稳定大豆价格提供了基础。 未来10天大豆价格预测 未来10天大豆价格预测会:持续下跌。 黑龙江省大豆销售出库进度加快,国产大豆供应保持宽松局面,市场供给充足。南方地http://www.ma-wang.com/article/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