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将收获的水稻装车(十月二十三日摄)。

张春雷摄(新华社发)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3个省(区、市)粮食增产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在高位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王贵荣表示,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为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为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为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王贵荣介绍,今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品种看,小麦、玉米产量增加,稻谷产量下降。2022年,全国谷物产量12664.9亿斤,比上年增加9.7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5亿斤,比上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1亿斤,比上年增加93亿斤,增长1.7%;稻谷产量4169.9亿斤,比上年减少87亿斤,下降2.0%。

豆类增产明显,薯类产量下降。2022年,全国豆类产量470.2亿斤,比上年增加77.1亿斤,增长19.6%。其中,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全国薯类产量595.5亿斤,比上年减少13.2亿斤,下降2.2%。

分省份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粮食增产。其中,河南上年洪涝灾害造成减产,今年恢复性增产49亿斤;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吉林粮食增产均超过8亿斤。

粮食播种面积增至17.75亿亩

产量增,面积也在增。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玉米和稻谷面积稳中略降。2022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89亿亩,比上年减少1361.8万亩,下降0.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53亿亩,比上年减少72.9万亩,下降0.2%,面积基本稳定。受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6亿亩,比上年减少381.1万亩,下降0.6%;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42亿亩,比上年减少706.6万亩,下降1.6%。

豆类面积大幅增加,薯类面积有所下降。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比上年增加2635.8万亩,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减少222.1万亩,下降2.0%。

王贵荣表示,2022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四川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

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丰收来之不易,收购加快推进。眼下,随着秋粮上市,各地积极开展秋粮收购。

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收购站一片忙碌景象。收购站负责人郜于路表示:“今年粮价不错,广大农户售粮积极性比较高,目前我们收购点已收购秋粮超2000吨。”

在陕西省,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文件,强调抓好市场化收购,积极推广“互联网+”收购方式。截至12月5日,全省累计收购2022年新产玉米54.61万吨、中晚籼稻4.89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秋粮上市以来,秋粮收购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截至11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7035万吨,同比增加537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THE END
1.媒体关注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zE5NDY2NQ==&mid=2247685466&idx=4&sn=9db2c967ee35234610e53c831b694cef&chksm=eaab4bb16c2694f549b8a38ff74b4710a85c68d1eff09f34f1ab27306d84948cfd0b6b5925a7&scene=27
2.农业农村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算总账,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今年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给完全没有问题。 从口粮生产看,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产,近几年基本都是当年产大于需或产需平衡略有盈余。今年稻谷产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产量高于消费量;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产量高于食用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7224064258474541289
3.连续20年丰收!中国粮食产量创纪录,去年逆灾情破1.3万亿斤新高【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应粮食产量数据真实性,强调连续20年丰收,去年虽遇灾情仍创历史新高。】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唐仁健部长对外界关于粮食产量数据的疑虑给予明确回应。他指出,中国已连续20年实现丰收,过去9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尽管去年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但粮食产量仍https://stock.hexun.com/2024-03-05/212080298.html
4.今年,我国粮食连续17年大丰收,粮食持续增长,但粮食生产的形势还是随着我国多年以来对粮食生产的重视,以及粮食生产技术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持续增加,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连续17年大丰收”体现了我国粮食种植在抗自然风险方面和稳定产出方面都有着长足进步。 审题点2:“但粮食生产的形势还是很严峻,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但”表转折,说明在大丰收的背景之下粮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97170001438178914&fr=search
5.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连年丰产背后靠什么央视网消息:《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条件和世界发达农业国家差距很大,但粮食连年取得丰收的背后到底靠什么来支撑?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毛世平介绍说,农业生产包括种子繁育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农药和机械化https://china.qianlong.com/2020/0603/4230037.shtml
6.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从1962到1966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接着,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1973—1975年连续三年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6/09/6857538_340178880.shtml
7.北大仓丰收密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电/据新华社消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600亿斤。至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连续21年实现丰产丰收。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https://bj.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docid=107018631
8.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仓”的丰收密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600亿斤。至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连续21年实现丰产丰收。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https://news.sdchina.com/show/187282199864051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