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的历次“粮食危机”,发生了什么?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李兴彪、王聪颖《21世纪历史“粮食危机”探讨与展望》

21世纪以来,全球总共经历过三次“粮食危机”。三次“粮食危机”分别发生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2020年至今。本文主要梳理世界上历次“粮食危机”发生的表现以及其原因。

(一)2006年-2008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06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和背景:

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05—2008年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受到卡特里娜咫风的袭击和中部南部热浪的影响,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频繁出现下降;欧盟受到洪涝灾害和温带风暴影响,2006和2007年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印度2005、2006和2008年均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通过两种途径拉动粮价上涨。

以原油为例,第一种途径是替代效应。原油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PTA和合成橡胶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替代品的原料—菜籽油、豆油,棕桐油,玉米,甘蔗,棉花,橡胶—需求随之上升,拉动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挤占粮食作物耕地,进而拉动粮价上涨。

第二种途径是成本效应。原油价格上涨促使以原油为原料的柴油、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粮食作物价格上涨。

各国农业贸易政策变化和市场投机拉高粮价。一些国家为应对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进口。阿根廷政府于2007年11月将大豆出口税从27.5%提高到35%,小麦出口税从20%提高到28%。

这一政策对出口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2008年,2008年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从1384万吨下降到559万吨,同比下降60%,出口量增幅从2007年的45%转为-60%,由正转负。小麦出口量从965万吨下降到877万吨,同比下降9%。

(二)2010年—2012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1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再次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美国2011年遭受暴风雪,龙卷风和干旱,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均下降;欧洲2010年遭遇风暴辛加袭击,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印度2012年遭受高温干旱,大米产量增幅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2年的-0.1%,产量增幅由正转负。

贸易保护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量不足,拉高粮价。

2010年8月,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受其影响,当年小麦出口量从1856万吨降到398万吨,同比下降79%。乌克兰政府从2010年10月开始实行粮食出口配额制,一直延长到2011年6月,2012年11月15日起全面禁止小麦出口,2010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从去年的934万吨下降到350万吨,同比减少63%,一直到2013年才恢复到2010年之前9.5万吨左右。

地区冲突导致粮食减产。该时期的冲突以叙利亚内战为主,叙利亚是西亚的粮食生产大国。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农业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量,带动粮食价格上涨。

本次“粮食危机”的表现、原因、粮价的未来展望和中国受到的影响:

1.“粮食危机”的表现

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小麦价格一骑绝尘。以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为基准,CRB食品现货指数在2022年5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5%,CBOT玉米价格在2022年4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09%,CBOT小麦价格在2022年3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34%,CBOT稻谷价格在2020年2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1%。小麦价格涨幅显著高于食品整体及玉米、稻谷价格涨幅。

全球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小麦期末库存和库销比都处于三年来最低点。

2.本轮全球“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1)极端天气: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小麦因正处在生长季节受影响较大

长期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导致重要小麦产区频繁出现干旱。通常以厄尔尼诺指数衡量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与否。当厄尔尼诺指数大于等于+0.5并且持续超过5个月,即可认定“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当厄尔尼诺指数小于等于-0.5,即可认定“拉尼娜现象出现”。

干旱导致美国小麦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美国面临十年来最大干旱,小麦产量受到威胁。USDA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美国约69%的作物生长区都遭遇旱灾。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美麦产量减少影响国际粮食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2021年,美国小麦产量占全球的5.8%,出口占到全球小麦总出口量的10.9%。虽然USDA预测2022/2023年美国小麦产量上升,但不利天气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可能高于预期,导致产量减少,影响出口量,小麦供应不足,驱动粮价上行。

热浪袭击印度,威胁小麦生产。印度迎接122年来最大热浪。自2022年3月起,印度遭遇持续高温。

印度小麦主产区受高温影响,小麦产量下调。印度政府预计今年小麦产量1亿吨,较去年的1.1亿吨下降10%,可能对出口量形成一定削弱。

除此之外,极端天气促使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亚大陆部分国家(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叙利亚)的粮食产量下降,进口需求上升,进而驱动国际市场粮价上涨。

(2)地区冲突:俄乌问题拉大粮食供应缺口,驱动粮价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供应中发挥巨大作用。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产量总计1.08亿吨,占全球5.7%,产量占全球比重呈抬升趋势;出口量5300万吨,占全球26.1%。俄乌以全球4.4%的玉米产量承担着18.7%的进口量,在国际玉米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俄乌局势变化对全球粮食供需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粮价。

俄乌问题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粮食价格。一是影响农业生产进程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出口量;二是通过拉高化肥价格影响粮食生产成本进而抬升粮食价格;三是通过影响粮食供应链拉升粮食价格。

俄乌问题严重影响当事国家农业生产进程。俄乌问题爆发正值春耕季节,劳动力短缺和耕地破坏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进而影响出口量。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缺口加大,粮价抬升。

俄乌问题通过拉高化肥价格拉动小麦成本上升。俄乌问题对小麦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俄乌禁止进口化肥政策和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导致的世界能源及化肥供应减少。俄乌化肥禁运政策和欧美国家制裁共同导致化肥和能源供应减少,化肥价格走强,拉动小麦成本上升。

化肥成本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肥价格上涨将拉升粮食生产成本,进而带动粮价上升。

俄乌问题导致粮食供应链受阻。俄乌问题以来,乌克兰出台政策禁止包括小麦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出口,影响世界市场的小麦供应量,物流方面同样不容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俄乌问题将导致63亿美元左右的潜在农业供应链损失。

(3)经济冲击:民众失业率增加,经济恢复不均衡和供应量受阻共同推高粮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高企,失业率升高带来的收入减少导致部分人口无法获取食物。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新冠疫情限制导致大面积失业,进而使获取食物难度增加。这一局面在南非尤为突出。货币贬值,贸易中断和进口谷物的价格高位导致整个地区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经济恢复不均衡和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也是粮食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率先走出困境的国家地区恢复生产,对粮食需求开始增长。疫情带来隔离检测需求导致粮食运输受阻,粮食供给减少。供需此消彼长导致粮价上涨。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导致区域性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更加频繁出现,推动粮价上升。

(4)能源价格: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粮价上涨

2021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能源价格上涨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驱动粮价上涨。

3.国际粮价未来走势展望:短期供需矛盾严重

逆全球化趋势加重,各国贸易政策影响出口,加剧供需矛盾。同前两次“粮食危机”情况相似,在预期到粮食价格长期走向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维护本国粮食安全。

(二)全球粮价上升对我国的影响:粮价上涨但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

中国粮食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俄乌问题前后,中国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均远低于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而中国玉米在俄乌问题后的上涨幅度甚至低于俄乌问题前上涨幅度,受国际玉米价格影响较小。

低进口依赖度助力粮价稳定。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一直处于低位。2021一2022年,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连年下降;玉米进口依赖度低,疫情以来有所上升,2021年进口依赖度达到9.4%。国际粮食供需总体而言对我国粮价影响较小。

(三)我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出台多项政策维护粮食安全

1.保障化肥供给,发放农资补贴

2021年来,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粮食价格。磷肥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一系列政策保障粮食生产缺口主要表现在钾肥方面。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氮肥和,我国推出从供给端来看,投放储备化肥保障化肥供应。从需求端来看,研发力度发放农资补贴来提高农民施用化肥的积极性。从技术端来看,加大技术争取做到施肥量少而效果好。

2.建设全面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已久,制度较为完善,三道防线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充足的粮食储备。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二是关键地区应急粮食储备体系逐步健全。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THE END
1.玉米:国内外供需变化与价格走势分析小麦开机率美玉米【玉米市场上周多面动态,本周走势引关注】2023/24 年度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 5082.6 万吨,比上年增长 3.2%,其中玉米出口量也有所增加。上周巴西玉米主产区气温距平值偏高,中部和南部降水偏少,本周预计部分地区降水增多。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至 10 月 11 日,美玉米优良率为 64%。上周全国玉米市场价格表现不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GBU4IF0519D4UH.html
2.最新最专业的粮油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查询,行情走势分析和数据周四亚洲盘中快递:周四CBOT亚洲电[01-02] 2025年1月2日国际粮船到我国港口VIP[01-02] 兴业富民做强产粮大县[01-02] 2024/25年度国内外粮食市场回顾[01-02] 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小麦 玉米 稻谷 大豆 特色报告 2024年华北夏播生产形势及市场考察报告 https://www.cngrain.com/
3.农业农村部:我国粮价稳中有涨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农业农村部:我国粮价稳中有涨 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中新网客户端8月26日电农业农村部市场和信息化司司长唐珂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https://m.huanqiu.com/article/3zcfPCpj6wd
4.端牢饭碗的中国底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赖应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他表示,在此战略指导下,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稻米两大口粮基本自给,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冲击有限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07/05/ARTI1656987106160292.shtml
5.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影响有限——中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本周公布的报告显示,俄乌危机冲击了全球粮食贸易并削减了收成预期。报告称,如果僵局持续,全球粮食安将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俄乌冲突对全球农业及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冲击,对我国粮食供应、市场价格将会带来哪些影响?来看专家的分析。 海关数据显示,作为主粮的小麦和水稻,我国基本上不需要进口。2021年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203/t20220320_13543257.htm
6.2005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回顾2005年在玉米丰产、消费变化、出口活跃、政策指引等等一系列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可谓“一年六季”,六个不同阶段,六个起起落落,农民、粮食经营企业、贸易商以及生产加工企业也这一年里感受到了市场的“严冬”和“盛夏”,不同阶段不同的多空因素发挥着各自的能量,而市场价格也在此中不断变幻。 https://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8655.html
7.回顾近10年来我国玉米价格走势及转折点分析新闻6、临储收购价逐年上调,收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国内外价格走势背离。在临储价格支撑下国内玉米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市场价格波动加剧,收购阶段玉米价格上涨,收购结束,玉米价格随即跌落。 7、2015年,国内玉米“三量齐增”(即进口量、收购量和库存量),东北玉米临储收购价首次下调至1元/斤。 http://www.chinafarmernet.com/index.php?c=show&id=18437
8.2004年中国玉米市场展望中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米和大麦。通过一项财政支持项目,中国成功的把美国从诸如韩国等亚洲一些市场上挤出去。但是供应担忧已经浮出水面,因为自2003年10月初以来,中国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具体分析如下: 1.从北方贸易口岸大连来看,大连港口玉米离岸价格创下今年的最高水平。本周三玉米价格1230元/吨(1美元=8.26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2399.html
9.中国玉米网中国玉米期货网进口玉米玉米出口转基因玉米玉米价格发布玉米,玉米面,玉米粉,糯玉米,甜玉米行情.报道转基因玉米,玉米期货行情,进口玉米,玉米现货,玉米价格走势,玉米行情预测,玉米出口,玉米价格指数,玉米行情分析,玉米现货价格,玉米收购,真空包装玉米https://www.21food.cn/news/channel-26.html
10.我国玉米市场走势如何4月19日,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艾格农业等在京联合发布《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3676万公顷,同比下降3.6%;产量2.196亿吨,同比下降2.2%;玉米市场年度均价为1911元每吨,比上年的2314元每吨降低了17.4%。 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aBibSTvq63rWC9oKvi7g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