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种主粮来看,小麦价格上涨压力最大。2021年冬小麦播种延迟可能影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推升2022年小麦价格。玉米以饲用为主。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下降,玉米需求有望回落,减轻玉米涨价压力。而随着2021年稻谷丰收的影响逐渐消退,年内大米价格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一、粮食总体价格的影响因素
此外,饲用需求、压榨需求等对不同粮食品种的影响各不相同,我们将在下文展开探讨。
从供给端来看,播种面积和人工成本是影响粮价的主要因素。国内粮食生产、粮食进出口和粮食库存共同影响着国内的粮食供给。
在粮食进出口方面,我国粮食的进口依赖度不高。2021年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3%、6.6%和7.9%。但2020年以来,小麦与玉米的进口依赖度有所上升,境内外价格的联动随之增强。同时,我国的粮食出口少且需要配额。发改委会同商务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年度出口计划总量和调控意见,下达粮食出口配额给指定国营贸易企业或有关地方组织对外执行。[1]因此,粮食出口对我国粮价的影响不大。
在粮食库存方面,我国粮食的库销比(库存与国内年消费之比)较高,但历史数据表明,高库销比不等于粮价不会上涨。以玉米和小麦为例,2020年至2021年玉米库销比超过70%,但玉米价格涨幅一度超过20%;2021年小麦库销比达到95.9%,但3月至4月小麦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接近2008年的水平,而2008年小麦的库销比仅为43.3%。
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分析
下文我们将分别分析小麦、玉米和水稻价格。
1、小麦价格
从需求端来看,小麦需求的波动主要来自于饲用需求的波动。小麦需求以食用和饲用需求为主,其中饲用需求波动较大。当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时,养殖企业可能用小麦来替代玉米。因此,小麦需求的波动远高于饲用需求较少的大米。
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小麦作为饲料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202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有望回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小麦饲用总量或在2200万至2500万吨,较上年减量接近一半。[2]我们假设202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为2500万吨。而小麦的非饲用需求变动较为缓慢,假设2022年小麦非饲用需求为11600万吨,则全年小麦消费需求约1.4亿吨。
从供给来看,冬小麦播种延迟可能影响小麦单位面积产量。2016年至2021年我国的小麦产量稳定在13400万吨左右。不过,2021年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秋汛,导致1.1亿亩小麦播种延迟,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3。[3]播种偏迟可能影响到小麦的每亩产量。我们冬小麦的单产下降到2019年的水平,且春小麦产量与历史水平相当,那么,2022年小麦产量可能在1.32亿吨。因此,2022年小麦的供需缺口大约为800万吨,需要通过进口或消耗历史库存的方式来满足。202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970万吨,因此,2022年小麦进口依赖度会有所下降。
历史数据显示,小麦国内消费与产量的缺口影响着小麦价格,而且,过去政策粮投放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供需紧张,但不改变价格上涨的总体方向。由于2022年我国国内小麦消费继续大于供给,且国际小麦价格上涨,预计2022年下半年我国小麦价格将稳中有升,下半年小麦价格同比涨幅可能在11.1%左右的较高水平。
2、玉米价格
从需求来看,玉米消费以饲料消费为主。2021年玉米消费中71.8%是饲料消费。玉米饲料消费同比与生猪养殖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联。2022年生猪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生猪存栏可能下降。因此,2022年玉米饲料消费同比有望回落。此外,2018年至2021年玉米非饲料消费稳定在8300万吨左右。如果2022年玉米饲料消费同比回落至1%,非饲料消费为8300万吨,则2022年玉米消费约2.94亿吨。
从供给来看,由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农村部预测,2022/23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42524千公顷(6.38亿亩),较上年度减少800千公顷(1200万亩),降幅1.8%。不过,由于单产提高,玉米总产量预计在2.73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4]因此,2022年玉米的供需缺口大约为2100万吨,需要通过进口或者消耗历史库存的方式来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吉林近期出现了新冠疫情。截至5月3日,吉林玉米已播种4359.62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63%,同比快10.43个百分点。[5]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文河表示,根据2022年的气候预测和当前墒情状况分析,预计2022春天吉林省各地玉米适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15日。考虑到目前吉林疫情已经明显缓和,吉林玉米春耕有望顺利完成。
由于2022年玉米需求将继续大于供给,且国外玉米价格上涨,预计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高位。如果气候条件良好,秋季玉米收获后,玉米价格有望出现回落。总体来看,下半年玉米价格同比涨幅或在3%左右。
3、水稻价格
从需求来看,大米的消费以食用消费为主,因而需求变动较小。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向食品倾斜,且囤积粮食的意愿上升,因此,2020年和2021年大米需求量同比都在3.4%以上的较高水平。2022年,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居民大米消费需求有望维持正增长,但考虑到人均大米消费的绝对水平已经偏高,2022年大米消费同比增速可能低于2021年。如果大米消费同比回落至2019年的水平,则2022年大米消费量为1.57亿吨。
从供给来看,最近5年国内大米产量稳定在1.48亿吨。如果2022年大米产量继续稳定在1.48亿吨,则大米供需缺口为900万吨,缺口大于2021年,需要通过进口或者消耗国内库存来满足。因此,大米价格同比可能回升。此外,PMI走势与大米价格同比走势较为相似,考虑到下半年PMI有望改善,大米价格同比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