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6期粮情快讯

二零二四年福州市场主要粮油价格走势图

近日国内小麦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出“普跌”的态势,结合当下国内玉米市场持续回落的态势,很难不令市场对未来的小麦市场产生一丝忧虑。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近期小麦市场大幅下滑的几个关键因素:

首要原因是中储粮轮换粮销售的投放力度再度增强,这直接导致了近期小麦价格的下跌。

结合上述几点因素来看,现阶段小麦市场短期内的确存在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麦市场本身并不悲观,甚至可以说是偏于乐观的。

首先,根据最新政策,2024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已经是历史上的最高价。而2025年这一价格将提升至每50公斤119元,即1.19元/斤,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表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正逐年上升,以保护农民利益并稳定粮食市场。结合政策性保护价的“敞开收购”政策,现阶段的麦价进一步回落的空间即便有也是非常有限。

最后,从外部的供应角度来看,11月份国内小麦的单月进口量同比下滑近九成,外部替代品对于内贸小麦的挤压效应也将逐步衰退。

结合上述几点因素,当下麦市疲弱的态势大概率只是一时的疲态,远期的麦市整体来看仍然是偏于乐观的。

增储影响减弱

进口停拍提振不足

18日中储粮发布进口玉米停拍公告,本年度进口玉米拍卖尾声,但此则消息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影响,期货也没有太大反应。原因或是一:市场已不止一次有停拍传闻,近期投放量下降也有征兆,因此停拍为预期落地但并未超出预期,二:当前进口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淡化,国内潮粮供应压力更大于每周进口玉米投放的压力。

港口爆仓,备货偏淡

11月份后南北港口分别开启增库模式,当前北方八港玉米库存在560万左右,广东内外贸玉米库存在144万吨左右,均同比偏高,港口堵港、爆仓不断,港内收购意愿下降,压价为主,广东港口二等玉米价格跌至2100元/吨附近。而对于南方企业来说备货逐渐趋淡,港存需消化一个月左右,只有部分一直未补货的企业近期开始备货,但企业都有基础库存,备货也没有太大的需求放量。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晚稻。鲁君元摄(中经视觉)

稻谷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近三成。当前新季中晚稻全面上市,如何确保稻谷市场平稳运行,保护农民种植稻谷积极性?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江西崇仁县航埠镇古塘村种粮大户吴志泉今年种了1000多亩水稻,平均亩产1400斤至1500斤,一斤湿稻价格0.9元多,比去年低0.2元。受益于今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放稻谷生产者补贴、育秧插秧补贴等各种补贴,合计每亩补贴100多元,他还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确保种植稻谷不亏本。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表示,今年稻谷价格走势出现分化。一方面,今年中晚稻主产区受天气影响导致各地稻谷品质差异较大,个别地区稻谷质量较去年有一定程度下降,加工厂不太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去年普通稻质量好、价格高,优质稻和普通稻价差不明显,今年普通稻种植面积大增,优质稻粮源反而紧俏,价格较为坚挺,更具抗跌性,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后市仍具备一定走强的空间。

郑文慧表示,从长期消费趋势看,普通中晚籼稻表现可能不如早稻坚挺。稻谷销售“早强晚弱”的背后,折射出居民口粮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人们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米饭的需求稳中下降,而粉用米需求则随着旅游餐饮业的复苏得到提振,“嗦粉文化流行”,以米饭为主要需求的中晚籼稻行情趋弱,而以粉用米需求为主的早稻走势较为坚挺,尤其是适销对路的圆粒稻因其轮换性价比优势凸显,购销相对活跃,较受收储单位青睐。

为了稳定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稻积极性,今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储粮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

黑龙江粮食产量大,售粮压力大。截至11月24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已公布2批收储资格库点共137家,后续还将及时动态调整优化库点布局并陆续向社会公布,方便农民就近就便售粮,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全力保障最低收购价中晚稻收购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截至目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河南信阳、南阳地区布设60个收储库点,仓容超历年收购量最大值,单日入库能力超4万吨,收购整体平稳有序。“我们在10月24日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目前信阳地区已经开放55个收储库点,为稳定当地稻谷价格起到积极作用。”中央储备粮潢川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波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胡文忠表示,政策托底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稻谷市场价格逐步企稳。同时,各地引导和鼓励储备企业研判形势,抓住当前中晚稻粮源充足、价格相对较低的契机,加大储备轮换收购力度。市场化收购仍然是收购的主导力量。今年秋粮旺季收购开始以来,各地坚持市场化理念,持续强化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为企业入市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深化产销合作,举办粮食交易大会、洽谈会等各类产销合作活动,为各类主体售粮、收粮提供平台;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有序购销,增强市场购销活力。

胡文忠表示,当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尚未稳定,部分国家进口大米完税成本仍然高于国内相近品质大米的价格。在国际大米价格不断回落之下,进口大米比价优势将再度确立,后期贸易商可能会根据国际大米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适时安排进口,但数量有限。

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三增”,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初见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粮食供应形势持续改善,国内粮价整体处于相对较为合理的区间。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预计粮食市场不会出现大的下跌,中期仍有表现机会。

托市政策全力支撑,短期粮市全面企稳

今年粮食全面丰收,粮食市场供应增加,年初以来,国内粮价逐步回落。但在国家小幅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主产区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以及中储粮增加玉米储备收购规模等政策支撑下,加之粮价有反弹要求,短期内粮食市场逐步企稳。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中期粮价有望走强

短期来看,目前正值秋粮上市高峰,由于我国粮食增产且产量再创纪录,市场供应不断增加;但今年谷物进口有所下降,部分减轻了粮食市场供应压力。今年1~11月我国共进口粮食14731万吨,同比增加442万吨。其中,大豆进口9709万吨,同比增加830万吨;谷物进口5022万吨,同比减少388万吨。国家收储政策和最低收购价预案仍在执行中,预计春节前国内粮食市场仍将保持相对稳定走势。

春节后,由于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期结束,政策托市力度将有所减弱,加上储备粮轮出开始增加,短期市场价格可能有所回落。但当前粮价已处于相对低位,如部分稻谷主产区收购价仍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部分主产区小麦收购价也与最低收购价相距不远。因此,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幅度不会太大。

中期来看,粮食市场仍有表现机会。

一是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继续提升。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预计2025年我国粮食产量仍有增长可能。我国粮食价格相对较稳,在国际粮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2025年粮食进口可能会有增加的趋势,市场供应压力不小,大幅上涨没有基础。

二是粮食市场主体的持粮信心或将增强。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这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首次转向“适度宽松”,意味着经济将会更加活跃,物价也将适度上涨。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预计也会跟随上涨。

三是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加之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小幅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或全面小幅上调。因最低收购价调整已由每年一调改为两年一调,加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预计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与小麦相比可能稳中略升。

距离春节仅剩月余,大豆节前备货的势头仍不明显,仅有小部分贸易商反馈有询价,当前市场依旧观望居多。往年的需求高峰并未出现,那么春节前大豆市场还会有起色吗?笔者认为若元旦后需求端仍表现偏弱,而直属库收购价格也没有做出调整,那么年前大豆现货市场或将继续清淡。

东北大豆外流偏少

南方产区走货缓慢

南方产区方面整体依旧走货缓慢。其中河南新豆主流装车价为2.35元/斤左右,走货速度缓慢;安徽新豆主流装车价为2.35-2.4元/斤左右,部分走货工厂贸易商走货稳定,但大部分贸易商都很少走货;山东新豆主流装车价为2.4元/斤左右,部分低库存贸易商少量收购,走货不快;江苏黑脐王主流装车价为2.7-2.75元/斤左右,价格较为平稳,基层粮源较少,农户惜售贸易商收购艰难且走货缓慢;湖北中黄豆依旧少量走货,装车价为2.65元/斤左右。目前受进口豆冲击因素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当下处于暖冬蔬菜、肉蛋都比较便宜,老百姓选择多元化,豆制品走货受到压制,贸易商大多以去库存为主,零星走货,大豆外发不多。

距离元旦、春节越来越近,按照往年市场备货已陆续启动。上周油脂市场行情走势却让人大跌眼镜,豆、棕、菜三大油脂跌幅均超过200元/吨,其中豆油最高跌幅高达500元/吨以上,各地厂商直呼,今年的行情是看不懂了。豆油虽具有性价比,但市场再可题替代的空间却非常有限。两节将至,行情跌成这个样子,目前来看消费或也难以提升,旺季不旺的行情或将延续。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12月20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已跌破8000元/吨大关至7875元/吨,其中大连地区约7640元/吨。天津地区约7740元/吨、青岛地区约775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7930元/吨、东莞地区约808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7980元/吨左右。

巴西大豆丰产预期强

棕榈油跌幅较深

上周棕榈油期货已连续五日下跌,主要是受累于外部食用油下行以及本国出口疲软拖累。自12月13日以来的五个交易日里,马来西亚棕榈油期约累计下跌314令吉或者6.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三家船运调查机构称12月1-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环比降低6.7%到9.8%。不过上周四,印尼首席经济部长表示,印尼将会把毛棕榈油出口费从当前的7.5%提高到10%,用来补贴生物柴油项目,给予棕榈油侧面支撑。另外产地天气不佳,库存难增,由于大雨和洪水扰乱了马来西亚主要地区的鲜果串收获和运输,马来西亚棕榈油局预测12月份棕榈油产量将会继续下降,这可能导致12月底的库存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中长期棕榈油仍有上涨驱动。

国内油脂基差平稳运行

上周国内油脂基差延续整体上涨,局部地区略有走跌,成交略有增加。截至上周五,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5+160~180之间,较周初相比略有下跌。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5+260小幅上涨3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5+270~400、华东地区主流05+450、华南地区主流在05+550~620左右,虽然基差与前一周相比略有上涨,但对于豆油而言,期价跌幅较深,工厂榨利受到了很大影响。棕榈油方面,上周棕榈油稳中上涨,成交略有增加,但仍为刚需。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1+400,货源紧张情况未得到缓解、华东地区基差在01+12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70~120。菜油方面,上周菜籽油行情呈先跌后稳,供给依旧宽松,市场仍有卖压。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260~30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1+170、华南广西地区三级菜油现货01+0或+100、东莞地区三菜01+200、一级菜籽油基差在01+300。

油脂后市展望

政策动态

12月10—11日,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全国农垦“两大行动”“三大建设”推进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推进“三大建设”要围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推进,市场导向、政府引导,改革创新、科技驱动,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立足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布局现代农业功能区,加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要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土地管理利用,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要将国有资本更多向粮油、棉花、天然橡胶等基础性产业集中,向农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布局,把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

综合信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高位增产。

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专家表示,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水稻丰收

政策因素、技术创新和农民积极性是推动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1.4万亿斤的粮食总产量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外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粮食增产对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减少饥饿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指出。

“1.4万亿斤粮食的丰硕产量,这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坚实支撑。通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胡冰川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增产的原因。在政策方面,中央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各地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扩大复播粮食面积,充分挖掘面积潜力。”胡冰川指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国粮食单产394.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5.1公斤,增长1.3%,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为粮食增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从农民积极性来看,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产能,确保全年粮食增产丰收。

用大食物观统筹农业种植结构

谷物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占比高,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占据了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介绍,2024年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其中,稻谷产量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18.6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802.0亿斤,比上年增加70.2亿斤,增长2.6%;玉米产量5898.3亿斤,比上年增加121.5亿斤,增长2.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赵皖平建议,要树立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这一大食物观的指导下,我们应统筹整个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各类食物的供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实现营养均衡与健康饮食的目标。”

贵州榕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胡冰川分析道,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粮食生产结构将不断优化调整。他表示,一方面,将继续稳定稻谷、小麦等口粮作物的生产;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和经济作物,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粮食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品质提升。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胡冰川指出。

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他给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种业、农机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新品种和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优化粮食生产结构。适度调减非优势区稻谷、小麦等口粮作物面积,扩大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等措施,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四是推动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主食产业化、拓展粮食产业功能等措施,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初冬时节,行走陇原大地,一片片本应空旷宁静、处于休耕状态的田野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陇原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干旱少雨的甘肃,全省七成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资源紧约束特征明显,建设高标准农田面临的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尽管耕地数量质量的“家底”比较薄,但甘肃不仅连续5年将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而且还年年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将全省44.1%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面对自然条件的制约,甘肃是如何在黄土地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分散低效田再“创业”

打破原有地块、沟渠和道路界限,化散为整、成方连片,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代建,田块连片集中整治、节水设备统筹配置、道路宜机化改造一体实施……从产量低而不稳的“砂地”到后来的水浇地,再到“路成网、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对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利好,兰州新区的农民群众有着源自历史记忆的深切认知。高标准农田的启动建设,对于这片农耕历史悠久的土地而言,无疑是在拓展粮食增产新空间上又一次新的“创业”契机。“高标准农田启动建设,老百姓积极性是比较高的。”中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局长王瑞说。

“建设中,我们将分散低效农田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大力发展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农业。”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李彬介绍,过去5年来,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给兰州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气象。

建设过程中,跟许多地区一样,部分耕地的盐碱化问题同样“困扰”着兰州新区。“常年大水漫灌,年均降水量只有2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越来越多,这对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产量影响很大。”王瑞说,对此,园区采用国内先进灌溉设备系统,将“大水漫灌”变革为智能化、精细化、定时定量的灌溉,同时实施了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改良盐碱耕地10013.25亩。我们采用10种改良模式,试验种植马铃薯、高粱、玉米、食葵,蓖麻、藜麦等15种、32个品种的耐盐碱作物,筛选出了适合种植的耐盐碱作物,今年种植的玉米品种最高亩产达1036公斤,小麦亩产达500公斤。

李彬介绍,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原来的“小田、粮田”变成了今天的“大田、良田”,兰州新区新增耕种面积平均达到10%,耕地质量提高了1个等别,节水50%左右,土地单产提升25%,粮食产量增长16%,实现了从低质农田向高产农田的转变。

突破山旱地建设瓶颈

丘陵山区特别是山旱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难度大、成本高。甘肃省7814万亩耕地中,山旱地占到了72%。要在这些山旱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困难不少,其中,水就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甘肃水资源极度匮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7毫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全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倒数第四。

从兰州新区出发,一路向东南,进入陇中、陇东等地区,绵亘不绝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随处可见伴着山峦起伏而蜿蜒连绵的梯田。在甘肃,与灌区相比,水资源作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在这块土地上的表征尤为明显。

如何打破“水”这个制约山旱地产能提升的瓶颈?多年持之以恒发展旱作农业并取得显著成就的甘肃给出的办法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源条件等因素,甘肃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节水灌溉区和旱作农业区,前者主要包括河西绿洲灌溉区、引大灌区、引黄灌区及中东部各地实施节水灌溉的川坝地和塬地,后者则主要包括陇中、陇东、陇南、甘南等山旱地及没有灌溉条件的川坝地。

“我们大力探索推广‘高农田+高效节水’模式,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644.7万亩,实现了传统灌溉农业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变。去年河西地区大面积干旱,高标准农田配建的调蓄水池有效解决了‘卡脖子’旱问题,极其短缺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幅减少了因灾损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安国民介绍,立足旱作农业区梯田多、山旱地多的实际,甘肃一方面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了旱作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一方面大力探索推广“高标准农田+生态保护”的模式,即坚持整流域、整山系推进,有效解决了跑水、跑土、跑肥的问题。

地处陇中的定西市安定区曾是甘肃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为将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改变山旱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当地依托引洮工程,2021年率先在鲁家沟镇将台村探索实施了“引水上山”项目,2023年底又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地区的帮助下,在鲁家沟镇小岔口、大岔、花岔3个村建设1.14万亩的“引水上山”工程,并借此建成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

记者来到会宁县中川镇老鸦村的山梁采访时看到,原本坡面陡峭的梯田,如今已经变成了层叠有致、宽敞平整的高标准梯田。“旱地占到了全县耕地的89.95%,立足坡耕地多、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实际,我们按照‘先易后难、先平后陡、先引水后改旱、先试点后推广、整流域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划、整县推进实施’的思路,统筹规划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实施‘旱变水’、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地整治、滴灌、管灌、渠灌等工程。”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学峰说,会宁县高标准梯田建成后,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农业机械化率和耕地质量逐年提高。

多措并举抓好建后管护

“过去是大水漫灌、肥料漫撒,现在用的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膜下精准滴灌,省水、省工、省肥;以前我们两个人管护两百亩地非常吃力,现在一个人就能管理1000亩地,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大幅提高。”在兰州新区秦川园区,菜篮子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李永峰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了现在的8000亩。

“园区通过‘国有平台+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每年总体带动经济收入超1.2亿元,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务工26.25万人次、收入5250万元,间接带动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收入3150万元,效益显著。”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胡建利说。

耕地质量上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量和效益好了,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更有参与利用、管护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为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秦川园区创新性探索出了‘建管运’一体化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三统一、三集中’,即统一流转、集中规划,统一代建、集中实施,统一运营、集中管护。”胡建利说,园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农投公司的作用,推广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建立“土地流转+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田间管理+订单回收+加工增值”的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租赁种植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负责日常管护,组建专人团队管护运营高标准农田,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无人管、无钱管”的问题。

“我们修订、完善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1+1+6’政策体系,其中,针对高标准农田的管护问题,去年甘肃颁布实施的全国首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办法》也进一步细化了具体要求。”安国民介绍,甘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同时重点配强县、乡两级工作力量,对高标准农田强化用途管控,实行特殊保护。同时,甘肃通过争取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管护资金、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中计提管护费、县区财政自筹资金等3个渠道,筹集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资金,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健全“县级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集体落实、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探索实行了“建管护”一体化模式,确保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能长期发挥效用。

——每年饲料用粮超4亿吨

在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销仍然处在“产不应求”的状态。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意味着,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000斤。

人均1000斤意味着什么,够不够全年消费?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科学家韩一军,解读全国粮食增产对于每个人的意义。

1.4万亿斤背后的努力

今年以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20年丰收,2023年达到1.39万亿斤,接近1.4万亿斤。2024年,粮食总产量再次跃升一个台阶,达到1.4万亿斤。

粮食究竟包括哪些?我国粮食统计中,粮食主要包括三大类,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谷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这三种粮食被称为三大主粮,其中的小麦和水稻,则被称为两大口粮,即我国居民直接食用粮食。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

粮食产量主要计算粮食作物可食用部分的干物质,如稻谷、小麦、玉米等,一般水分要求在14%左右,即可全部算作粮食产量。而薯类等则需要折算,称为“折粮”,如马铃薯,一般按照5:1的比例折算粮食,100斤马铃薯,可折算为20斤粮食。

韩一军介绍,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4万亿斤,来之不易,而做到这一点,是过去多年一点一滴累积、一步一个台阶走过来的,“表面看我国是2023年才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的,但实际上,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在2020年就组织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开展了粮食新增千亿斤的可行性和路径等方面系统研究,几年来,分区域、分品种一点点改变,增加产能。这个过程中,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巨大的,还要战胜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才能最终把产能变成产量。”

1.4万亿斤意味着什么?

达到1.4万亿斤,粮食产量再升台阶,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韩一军说,“粮食增产,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更强大了,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也相应地提升了,我们中国人的饭碗,在自己手里端得更稳、更牢固了。尤其在今天这个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时候,重要性更加凸显。”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粮食需求量庞大,我国的粮食产量,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韩一军说,“在今天,全球还有超过7亿人面临饥饿,有超过2.3亿人面临粮食中度或重度不安全。我国人口占全球19%,我们把自己的饭碗端稳了,本身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而我们的粮食产量提升,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意义。”

每年还有2000多亿斤缺口

1.4万亿斤粮食,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000斤,也就是500公斤,超出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人均400公斤五分之一。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足以满足需求?

事实并非如此,韩一军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营养健康,总需求还在缓慢增长。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估算,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8.3亿吨左右,也就是1.66亿斤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自己产的粮食,尽管已经达到1.4万亿斤,但还是不能满足消费总需求,还有上亿吨的缺口,也就是还需要2000多亿斤。”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粮食,但我国粮食产能又不足以生产足够的粮食,那么,缺少的粮食从哪里来?韩一军介绍,这部分粮食主要来自全球市场的进口,“过去几年中,我国粮食进口量一直在1.4亿吨到1.6亿吨之间,基本和缺口相符。这其中,大豆是大宗进口产品,2023年进口1亿吨左右,小麦进口1000多万吨,玉米进口2700多万吨,高粱和大麦等也有一定的进口数量。”

在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销仍然处在“产不应求”的状态,韩一军说,“这意味着,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产销格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食物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而这些高营养高附加值食物都需要用饲料粮来生产,这意味着对粮食的总需求也就更高。尽管我们的人口这两年有所下降,但粮食需求仍在增长,我们预计,至少到2030年,总需求量还会有小幅的增加,比如可能增加到8.4亿吨左右。”

每年饲料用粮超4亿吨

每人每年消费1000斤粮食,仍然不足。真的吃得了那么多吗?

韩一军介绍,粮食消费是个庞大的结构,直接食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饲用、加工用等,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直接食用的部分正呈缓慢减少趋势,大量的粮食变成了饲料,最终转化成肉蛋奶、水产品等,进入了千家万户。此外还有加工产品,如淀粉、酒类等。

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吃的口粮总量在减少,韩一军介绍,“根据测算,直接食用的口粮中,小麦一年9000多万吨左右,大米1.4亿吨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大米和稻谷不同,我国粮食产量统计中以稻谷为标准,而消费中则是大米,一般来说,稻谷的出米率在70%左右。”

大量的粮食消费集中在饲料生产中,我国每年出栏约7亿头猪、160亿多只家禽,还有牛羊肉、蛋奶、水产品等,这些食物都需要饲料喂养,而1斤饲料远不足以产生1斤肉,韩一军介绍,“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数量在4亿多吨,是粮食消费中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除了猪肉消费处于相对高位稳定之外,牛羊肉、蛋奶的消费需求还在较快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对饲料粮的需求还会增长。”

粮食加工的消费同样是大宗消费,如酒类、淀粉等,韩一军介绍,“我国每年生产酒类产品,大概消耗几千万吨粮食。淀粉加工也是一大部分,淀粉还可以继续加工成各种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妆品、造纸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大豆每年进口近亿吨

在庞大的粮食进口数量中,大豆占据绝大部分,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1.6亿吨,其中大豆进口量为9941万吨,占全部粮食进口量六成以上。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带状复合种植多项促进大豆产能提升的措施和计划,全国大豆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以过去10年的产量变化为例,2014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268.57万吨,而到2023年,达到2084万吨,首次超过2000万吨。

提升粮食生产韧性,稳住1.4万亿

当粮食产量达到1.4万亿斤之后,未来是否能稳定在1.4万亿斤以上,是否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韩一军介绍,“这些年,粮食生产的韧性确实变得更好了,这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基础建设方面,国家投入巨大的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过去十年我国高标准农田由不足4亿亩增加到10亿多亩,旱能浇、涝能排,对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单产约10%-20%,水肥药电等方面都能节约10%-20%,每亩增收约500元。粮食种业加快发展,品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我国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超过96%,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作物自主选育品种100%,玉米超过91%。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仅以小麦机收来说,原来机器收割,损失率约在4%,而现在可以降低到1%左右,这相当于增加了3%的粮食。”

而大食物观的推行和普及,也让粮食结构更加丰富和多元,韩一军说,“大食物观的变化,也带来了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比如小米等一些杂粮作物,越来越受到欢迎,相应的科技攻关也在快速推进,产量、品质不断提高,这也让我们粮食更加安全。”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平均价

36

2024年12月31日

总9039期

(责任编辑:郝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粮食价格粮食价格 粮食收购 粮食价格 粮食交易 粮食质量 市场监测 更多>>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2月19日)2024-12-25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2月12日)2024-12-20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2月4日)2024-12-13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1月27日)2024-12-05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1https://www.lswz.gov.cn/html/zmhd/lysj/lsjg.shtml
2.近期国际(芝加哥)国内粮食期货价格走势情况(2024年第47期)本周国际大豆、玉米期价较上周均上涨,小麦期价较上周下跌。国内豆油期价较上周下跌,玉米期价较上周上涨。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1.芝加哥大豆期货行情本周芝加哥大豆期货 本周国际大豆、玉米期价较上周均上涨,小麦期价较上周下跌。国内豆油期价较上周下跌,玉米期价较上周上涨。 http://www.nxgrain.net/qihuohangqing/3781.html
3.粮食走势图粮食近期价格走势图粮食相关专题 带钢 工程圈 钢厂圈 行业圈 城市圈 行情圈 煤炭 废钢 铁合金 粮食相关快讯 更多> 【佛山市场卷板-晚评】12月17日佛山市场现货价格偏弱。304方面,市场低价资源成交有限,日内不锈钢期货盘面震荡下行,贸易商报价回调幅度不大,目前代理出货心态一般,以稳价报盘为主,市场反馈当前询单https://www.cdgtw.net/zhuanti/liangshi/zoushitu.html
4.重视粮食安全与转基因.近期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玉米9.988.52379.26道道全002852食用植物油-0.525.6049.56京粮控股000505食用植物油3.847.3666.81西王食品000639食用植物油,蛋白粉-1.1710.9263.58金龙鱼300999食用植物油,饲料原料-2.3828.253736.56我国种业发展概况2016年以后由于我国粮食库存过剩,国家提出了以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种子市场开始承压,近年来http://guba.sina.cn/view_530_314041.html
5.粮食行情期货走势分析最新(粮食期货最新价格走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行情一直备受关注。近期,粮食期货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走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当前粮食期货行情进行全面分析,并就其走势做出深入解读,为您带来最新的行情动向。 粮食期货市场最新走势分析 在最新的粮食期货市场中,我们发现(此处详细介绍最新的走势情况) 影响https://www.jyywjc.com/115409.html
6.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有何影响?近期国际大米价格的飙升,引发全球关注。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已涨至129.7,为近12年来最高点。那么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 王晓辉: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来自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在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695239866136756225
7.粮价“大乱套”!玉米现货报价达到了1.59元/斤,还能涨吗?8月渐入尾声,近期,粮食市场“大乱套”,其中,玉米市场,新作玉米即将并轨,但是,玉米却“涨上天”,其中,山东地区,潍坊柠檬生化,玉米现货报价达到了1.59元/斤,在潍坊英轩、滨州容海,企业报价也涨至1.565元/斤,这显然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而在小麦市场,小麦走势依然强劲,近期,西南部分省区,小麦竞价入库起拍价达到了1.7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dian/20230828/638370.html
8.黑龙江和吉林玉米市场涨价潮:企业涨价抢粮,未来行情或将走稳近日,东北地区玉米市场行情迎来了显著涨幅。黑龙江和吉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纷纷提价争夺粮食资源。市场看涨情绪加剧,基层惜售现象推动玉米价格进入更高区间。 企业提价抢购新粮 黑龙江地区成为涨价重镇。在绥化昊天、京粮龙江、青冈龙凤等企业将收购价格提升至1.17元/斤后,周边企业也纷纷跟进。北安象屿、绥化象屿等企业均上调https://futures.hexun.com/2024-05-27/212981861.html
9.全球粮价会迎来新一轮上行吗?播种期化肥使用至关重要。化肥约九成主要在播种时期使用,如果播种时期化肥使用量不足,这将导致收获期粮食产量减少,因此播种期化肥的使用对全年的粮食产量存在重要影响。而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大都在4、5月份开始播种,4、5月俄乌冲突持续不断,化肥价格高企,这将对近期收获季的粮食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行压力。 https://m.yicai.com/news/101542887.html
10.中华粮网专栏2024年1-7月我国进口粮食9801.7万吨 同比增长4.6% 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9807.1万吨,同比增长4.6%;进口金额为300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3.6%。 中华粮网 2024-08-07 19:31 农产品流通 粮食 进出口 日本米价为何大幅上涨? 近期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日本超市http://ngx.179c.com/column/238.html
11.小麦价格今日小麦批发多少钱一斤最新小麦价格走势查询12月25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查询 小麦报价 12-25 1216 12月24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查询 小麦报价 12-24 1517 12月23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查询 小麦报价 12-23 141 曲合app 广告 12月20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查询 小麦报价 12-20 5 12月19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查询 小麦报价 12-19 2 12月18日今日小麦价格行情https://m.cngold.org/price/lm2651/
12.国际粮食期货,国际粮食期货今日价格行情走势最新报价国际粮食期货今日价格、最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门户网站,为您提供国际粮食期货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国际粮食期货今日价格、国际粮食期货行情走势、国际粮食期货最新报价、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粮食期货汇总资讯。https://www.mysteel.com/hot/52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