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麦价格一路上涨,从4月初价格就开始反弹,到了新小麦上市后继续迎来上涨,其市场的火热行情也让人对总体行情很是看好,最高时山东突破1.3元大关,华北地区也在1.25元以上。
不过8月份开始麦价有所低迷,不过10月份玉米行情上涨,带动了小麦的价格跟着上涨,市场再次出现了强势的一面,但从11月份开始,小麦就开始了下跌,单月下跌了0.02-0.03元每斤,可以说跌幅不算太大,可以忽略不计。
12月中旬,伴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企业对小麦的投放量明显增加,终端的走货量也在增加,从而带动了小麦行情的反弹上涨。目前玉米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也支撑小麦行情继续利好。
实际上今年的小麦产量达到了1.3425亿吨,比起19年的1.3359亿吨更高一些。即便如此,小麦行情还是上涨,目前山东地区在1.23-1.25元每斤,华北地区为1.20-1.23元每斤,比起去年高出0.05-0.08元每斤。
2、水稻
今年的水稻价格迎来了“高开低走”的一面,从8月份开始早稻上市,到10月份中晚籼稻上市,稻价一直很强势,籼稻达到了1.3-1.4元每斤,粳稻达到了1.35-1.45元每斤,相比去年涨了0.1-0.18元每斤。
不过到了11月份,官方加大了临储调控,投放了大量的稻谷,从而让水稻整体行情出现了降温,这之后价格也一直处在低迷中,黑龙江、吉林率先启动托市价保护,避免水稻继续下跌。不过南方地区稻价依旧比较高,特别是优质稻谷,依旧在1.45-1.55元左右。
今年的稻谷总产收为2.1186亿吨,相比19年的2.096亿吨则是高了1.1%。不过今年的稻谷单产相比去年下降,但播种面积却涨了5%。
3、玉米
主粮中涨幅最大的应该就是玉米了,产销区的报价为2679元每吨,相比年初的1937元每吨,则是大涨了742元每吨,从上半年一直涨到了下半年,官方的调控力度一直很大,就是很难降低玉米产量。
从5月份到9月初,我国每周投放400万吨玉米,结果玉米价格没有降低反而再次大涨,5680万吨的临储玉米被基本拍空,中间商的收购热情比较高。12月24日,官方发言人唐司长表示,玉米价格创6年新高,但依旧低于2014年9月的价格。
据悉,今年的玉米产量为2.6067亿吨,相比2019年的是2.6077亿吨少了10万吨,预计持续高涨的行情还会延伸到2021年。
4、大豆
10月份三大主粮价格一同上涨,而作为副粮的大豆,也刚好采收完毕,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中,巅峰时东北地区涨到了2.6-2.7每吨,如今尽管跌到了2.5-2.6元每吨,但相比去年的1.6-1.7元每斤,上涨了0.9-1元每斤。尽管下半年的官方调控力度大,但豆价始终没有大跌。
今年的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相比去年高出了150万吨,上涨了8.3%,同时进口量也在加大,不过豆价依旧坚强。
二、调控力度加大
1、月底投放1219万吨储备粮
今年的粮食行情总体上涨力度比较大,官方投放的储备粮力度也非常高,光光是12月下旬,投放的粮食量就达到了1219万吨。
12月23日投放了402万吨小麦,12月24日黑龙江定向投放95.47万吨玉米,12月25日投放160万吨稻谷,12月29日投放160万吨稻谷,12月30日投放402万吨小麦。
如此来看,小麦总投放量为804万吨,稻谷为320万吨,玉米为95万吨,如此庞大的粮食投放进入市场,也让不少人猜测,接下来的粮食是否会下降。
此次的小麦投入量最多,且2014年的小麦也进入市场,可见小麦的去库存依旧比较紧张。而水稻投放也很多,主要是2017-2019年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抑制稻谷行情上涨。而玉米的投放不多,但12月17日开始官方投放了4次,才不过一周就投放了225万吨。
2、进口力度加大
从海关消息来看,1-11月份我国进口的粮食总量为12920.2万吨,相比2019年同期高出2948.4万吨,11月份进口的玉米为123万吨,同比大涨1142.2%,1-11月累计进口玉米904万吨,同比大涨了122.8%,早已超过720万吨的配额。
11月份的小麦进口量为80万吨,同比大涨77.6%,累计进口749万吨,大涨了150.6%,预计今年进口或超850万吨,进口的费用为0.9元每斤,俄麦、乌克兰麦出口价格都在上涨。而玉米替代品大麦、高粱11月份进口了135万吨,1-11月累计玉米以及替代品的进口量为2041万吨。
当然,我国的稻谷进口并不多,1-11月累计进口223万吨,出口了220万吨,出口价格为1.5元每斤,进口为1.6元每斤,且大米出口占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三、真的缺粮吗?
202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13390亿斤,相比前一年则是涨了113亿斤,同比上涨了0.9%,可见粮食再次迎来丰产,且产量持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7.52亿亩,相比前一年多了1056亿亩,增长比为0.6%。此外,我国的稻谷临储库存还有1.2亿斤,小麦库存还有7800多万吨。
既然不缺粮,为何粮食上涨?其实今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农民的采收成本增加,如果价格不涨,农民利润就会缩水,因此官方也默认粮价恢复性上涨。而饲料需求加大也带动了粮价的反弹上涨,同时农民的惜售情绪高,市场的炒作风险大,贸易商和中间资本商的囤粮意图明显。
国粮信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喜贵认为,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处在高位,足够满足中国人全年消费,因此市场并不缺粮,预计后续三大主粮很难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