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论文食用菌栽培学边银丙(五篇)

摘要:在全面调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商洛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02.6万hm,木材蓄积量2154万m,森林覆盖率达54%,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期以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占陕西全省的23%,已成为促进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和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作者对商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现状与特点1.1现状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段木栽培、袋料栽培2个阶段,主要栽培种类为香菇、木耳、平菇,零星栽培双孢菇、灰树花、金针菇等。据调查,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亿袋,预计鲜菇产量14万t,产值8.4亿元,纯收入5亿元,已成为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第1大市。全市从事菌类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从业农民达到l0万人,经纪人队伍1100多人。全市有食用菌专业镇66个,专业村38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菌种场66个,年产菌种130万kg;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地13个,产品15个,柞水木耳已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商洛市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特点

1.2.1经济效益显著

据调查结果,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5000袋(18cm×60cm),以鲜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5万元、3.5万元左右,以干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4万元、2万元左右。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菇农常年栽培平菇,单袋产鲜菇2kg以上,产值12元,纯收入8元,是大棚蔬菜效益的4倍以上,是大田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与养殖业相比,栽培1袋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只肉鸡的纯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头肉猪的纯收入,效益显著。1.2.2科技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农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主产区菇农基本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808、武香1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木耳代料品种杂交

19、高产1号、888等,平菇品种1900、生源1号、伏夏2000等,白灵菇品种天山2号、北农1号和高温718等,草菇品种

~238、"q34、v32等,已成为主栽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普遍。专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剂拌料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特别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

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0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商洛市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先后获得省、市食用菌科技成果奖5项。1.2.3生产设施改善专业化立体、层架式钢架大棚成为主体栽培模式,传统单一的顺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顺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种方式并存。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柞水县下梁镇、洛南县石门镇等地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生产,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半自动化、合作社化方向转变。1.2.4循环发展路径探索前进

商洛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试验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发利用苹果枝条栽培反季节香菇,年发展规模在200万袋以上;洛南县利用桑树修剪枝条栽培香菇;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镇菇农利用麦草发展双孢菇;商州区九鼎菌业公司利用中药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贵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前景

2.1发展前景好

据权威专家预计,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预计到“十二五”末商洛市食用菌生产将发展到1.5亿袋,总产量(鲜品)达到20万t,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纯收入l0亿元,产值、收入均较“十一五”翻一番。届时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马铃薯的第2大产业,陕西全省菇类第1大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十三五”将重点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若能实现30%的加工率,则全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0亿~25亿元将成为现实。

2.2符合人类追求健康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1o大健康食品之一。2.3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适宜大多数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态优势更适宜生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2.4产业基础良好

商洛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23%,是陕西第1菌类栽培大市,产品畅销省内。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市、县区培养了一支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队伍,尤其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扩繁及通用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5群众基础深厚

食用菌产业在商洛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职业菇农,比较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术。同时,与南方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3建议

3.1转变思想认识。明确产业定位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用菌已经成为农业朝阳产业。商洛市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而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是商洛市发展农业产业的最佳选择。陕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已于2011年起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陕南地区特色产业予以支持。因此,应该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3.2坚持循环理念,明晰发展思路初步估算,商洛市年产各类农林牧废弃物172万t(麦草、玉米芯、玉米秆、豆杆、花生壳、烤烟杆60万t,板栗、桑修剪枝条和栗苞12万t,药渣1万t,木材加工边料和锯末9万t,可利用畜禽粪便90万t),如果利用10%,至少可以生产1亿袋食用菌,产干品12500t。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生产食用菌干品1250t。只要政策引导,科学栽培,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创立“种养业副产品一食用菌-有机肥、饲料一种养业”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作物生产+动物生产”二维传统农业经济加快向“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的三维现代农业经济转变。3.3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商洛市应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稳步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步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步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使全市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更趋合理。3.4创新生产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食用菌生产要向工厂化发展,要大力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0000袋,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

3.5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简便成熟,应加快发展。由于食用菌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商洛市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开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辅助疗品、药品等。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条件成熟时,可建立食用菌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商洛食用菌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6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智力。尝试在商洛学院生物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食用菌课程,争取建设专业学科,为商洛市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专业人才。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县区职教中心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重点培养职业菇农和有志于食用菌发展的农村青年。重视引导食用菌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民间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

养和技术研发推广作用。

食用菌(ediblefungi)是指供人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食用蘑菇(ediblemushroom)。

(1)狭义的食用菌:指可供食用的,子实体硕大的大型真菌。

(2)广义的食用菌:不仅指大型真菌,还包括被食品工业利用于酿造的丝状真菌和酵母菌。食用蕈(音:xun)菌---ediblemacrofungi

2.食用菌产业的特点

(1.食用菌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

(2.食用菌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

(3.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力可就地转移的产业

(4.食用菌产业是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

(5.食用菌产业是小康社会的健康食品产业

(6.食用菌是市场潜力巨大的增长型产业

1.真菌的六大特征

(1)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能产生孢子(3)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一般能进行有性或/和无性繁殖(5)常有茂盛的分枝的丝状营养体(6)典型的具有几丁质的细胞壁

真菌丝状的管状细胞称之为菌丝(hyphae),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之为菌丝体(mycelium,复数mycelia)。

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期,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称之为子实体。

真菌组织体的类型:1.菌核2.子座3.菌索

接合孢子(zygospore):由同型配子囊相互接触交配,在结合处形成的有性孢子。

担孢子:由双核菌丝中两个细胞核经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顶端4个小梗上各着生一个担孢子

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的困难:1.菌种分离(难)与纯培养(慢);2.寄主绿草蝙蝠蛾培养困难;

3.菌种接种感染困难

4.虫体形成菌核,长出子座的环境条件难以控制

菌种(spawn):经人工纯培养和扩大繁殖,能应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菌种的涵义:

1.菌种的功能和作用类似于农作物的种子

2.菌种是无性繁殖的产物,可以在不同培养基或培养料中培养

3.菌种不仅包括菌丝体,还包括培养基质.4.微生物学定义的菌种:是指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野生菌株或栽培品种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食用菌菌种是指生长在特定培养基质上的栽培品种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

菌种分级:一级菌种(culture):又称为试管种或母种,一般是将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cym)装在试管中培养菌丝

二级菌种(pre-culture):又称原种,一般是将天然培养料(木屑玉米粉棉籽壳等)为主料配制培养基,通常装在玻璃瓶中,也可以装在塑料袋中培养菌丝.三级菌种(spawn):又称栽培种,配制方法与二级菌种相同,通常是在二级菌种基础上为了扩大菌丝量而进行培养,培养料装在塑料袋中,供栽培用.菌种扩大繁殖的过程与数量

1支试管保藏菌种扩大繁殖50支菌种(一级菌种)15瓶/袋(二级菌种)50-100瓶/袋(三级菌种)50-100袋(栽培袋)

灭菌(sterilization):在一定范围内彻底杀灭培养料及其容器内的一切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灭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或基质表面部分微生物的措施。也称简易非彻底的灭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

物理灭菌:指用高热、辐射、过滤等物理手段彻底灭除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1)在食用菌科研和生产中,对培养基、工作衣等常用高压蒸气灭菌(121°c以上,30分钟以上);

(2)对金属接种工具采用灼烧灭菌(酒精灯上灼烧;)

(3)玻璃器皿采用干热灭菌(先包装,160-170℃,2小时)。

(4)对一些不耐高温、体积庞大的培养基和物品,常采用紫外线等辐射灭菌(紫外线照射15-3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后才能使用)。

(5)对热不稳定的生化药品如酶制剂、维生素的水溶液等,则采用过滤除菌(可以购买专用滤膜)。

2.化学灭菌

采用酸、碱、酚、醇、重金属、氧化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药品,对器皿进行浸泡灭菌,或者对空间进行熏蒸灭菌。

灭菌方法选择

1.固体培养基

一般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2.液体培养基

(1)瓶装液体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或常压方法;

(2)发酵罐的液体培养基:采用通高压蒸汽在罐内直接灭菌;

(3)含热不稳定物质的液体培养基:采用过滤除菌法。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应注意什么

5.断电,降温6.及时出锅

接种设备

(1)接种室(2)接种箱(3)超净工作台

菌种培养基配制原则

(一)因培养对象的不同需求配置

(二)保持适宜的ph范围

一般菇类:6.5-7;猴头:5-6;草菇:10-1

2(三)各培养基组分保持一定的c/n配比

例如:双孢菇c/n=33:1

(四)根据培养目的选用相应的培养基

菌种制作中原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原料要新鲜、干燥2.原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

3、原料的质地、粒径要适宜

4、原料中应不含有害物质

香菇氨基酸种类齐全抗佝偻病的食物之一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所谓变温结实性,是指香菇等食用菌在出菇期间,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的特性。

代料栽培优点

生产:集约化生产,城乡均可种植

袋料栽培工艺流程:准备菌种→培养料选择及处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养菌补水管理

高温烧菌:指菌丝生产期温度持续偏高,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

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

1.棚室遮荫或保温2.整地开沟起垄3.脱袋平摆或不脱袋斜摆

4.惊蕈(拍袋)5.沟渠灌水或补水6.注意地面消毒杀虫

出菇管理

(1)脱袋出菇管理(鲜香菇)

秋菇:11-12月份,天气干燥,以喷水管理为主,同时调温、调湿。

冬菇:12月底以后,长江流域气温骤降,直至2月,气温常在10℃以下,但香菇子实体较耐低温,加上风大干燥等条件,是培养花菇厚菇的适宜季节。

具体方法是当菇蕾盖径≥2cm时,控制温度为8-18℃,空气湿度在70%以下,适当见光通风。

春菇:3-5月份,浸筒补水出菇,调温、保湿,培养优质菇。

(2)层架出菇管理(干香菇)

①补水催蕾:刺洞注水.昼夜温差刺激,适当透风见光

②开穴现蕾:沿小菇蕾周边割膜开穴

气温高于12℃时可遮阳,少通风等方法降温。

气温低于8℃时,可适当增温补湿,培育花菇。

黑木耳

生活史:担孢子萌发生长成单核菌丝,具有性亲和力的不同单核菌丝之间,经过性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不断生长发育,分化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又产生大量的担孢子生长条件

1、温度:担孢子在22℃-32℃均能萌发,菌丝以22℃-32℃为最适宜,在5℃以下、38℃以上受到抑制。

2、水分和湿度:段木含水量为40%,栽培料为60%,3、光照:只有在光照强度为1000—12501x下,才有正常的黑褐色出现。

4、酸碱度:以ph5-6.5为最适宜。

5、氧气和二氧化碳:好气性真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1%时生长受阻

段木栽培将适于种菇的树木(菇树)适时砍伐,经适当干燥后锯成段材,把人工培养的纯菌丝种接到段木上,然后将其集中堆放,适当遮阳,调温调湿,使菌丝体在段木中定植和生长发育,直到采摘。

黑木耳袋栽技术流程:拌料装袋灭菌菌丝培养刺孔,催耳出耳管理采收

金耳子实体大型,呈脑状,基部与基质连时,外层胶质,金黄色或橙黄肉质近白色,基部色泽深呈黄褐色。

金针菇

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52-61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驯化抑制培育采收

搔菌:指菌丝培养结束时,常老菌种块去掉,并划破表面菌被,使菌丝断裂,这一操作即所谓搔菌.其目的是促进出菇.栽培过程

(一)拌料与装瓶

(二)灭菌与接种

(三)发菌管理

(四)搔菌

(五)催蕾

(六)驯化抑制

(七)出菇管理

(八)采收包装

出菇期管理要点

(1)当金针菇菇盖到达3-4mm时,包胶片(套筒);

(2)保持菇房处于黑暗条件,并可根据情况升温1-2℃,一般控制在6-7℃;

(3)包胶片后金针菇会出现不整齐,可以通过间断性光照控制整齐度;

(4)当菇盖过湿产生水渍状时,可增加通风量。

(5)经过10-15d,菌盖直径达到8mm.达到采收标准后进行采收

杏鲍菇栽培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堆制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催菇→出菇管理→采收

出菇管理措施:

----幼蕾期当原基分化到1-2cm小菇蕾时,松开袋口,挽起袋口至高于料面2-3cm,露出菇蕾,适当疏蕾,汰劣留优,每袋留1-3朵;

----子实体生长期,保持8-20℃,90%-95%的相对湿度,通风,氧气充足

灵芝段木熟料栽培工艺流程

砍树―剃枝皮―截段―木段修饰―装袋―蒸汽灭菌―冷却--接种―发菌―覆土--出芝管理―孢子收集-采收烘干。

出芝管理

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灵芝子实体便开始生长,子实体初期为棒状,黄色。应做好环境调控管理,保持温度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根据土壤水分变化适时喷水保湿。

若1根段木上长出的子实体较多时,应去掉相邻的子实体(可嫁接到未长出子实体的菌袋上),留下一个健壮的子实体,这样可防止子实体菌盖生长粘连而降低质量,并可提高单

株的产量和质量。子实体生长期间,菌盖中部为褐色,边缘为黄色。

高纲204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709食用菌栽培学

苏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园艺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食用菌栽培学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食用菌栽培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20章。在对食用菌栽培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保鲜与加工以及各类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食用菌栽培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食用菌栽培学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并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3、掌握各类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与高产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应用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食用菌的概念及类别;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食用菌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展望。

(二)学习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明确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特点、研究领域及应用。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基本形态结构,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点及分类,毒菌的识别与防治。

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掌握以伞菌为代表的食用菌的形态发生特点,从外部形态上区分食用菌与毒菌的主要差别。

1、领会:食用菌形态结构与分类的关系。

2、掌握: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点及作用,毒菌的识别与防治。

3、熟练掌握:菌丝细胞的双核化与子实体形成的关系。

第三章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能量代谢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了解食用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掌握食用菌的营养特点与代谢途径,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1、领会:食用菌的生理特点、物质转化与能量代谢。

2、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与营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3、熟练掌握:不同碳氮比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食用菌的遗传学基础

本章概要地介绍了生物遗传的一般规律和真菌的遗传体系,以及真菌遗传中的特殊现象。

1、领会:同宗结合与异宗结合在真菌遗传中的作用。

2、掌握:遗传基本定律,食用菌遗传的基本规律。

3、熟练掌握:真菌的生活史与遗传体系。

第五章

食用菌的良种选育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良种选育方法,分别有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工程育种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食用菌良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1、领会:各种育种方法的特点,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

2、掌握:食用菌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练掌握:从现有食用菌品种中选育优良品种的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

食用菌的制种及菌种保藏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和制种技术,以及菌种的保藏与复壮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各级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和常规菌种保藏法。

1、领会:菌种对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三级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技术。

3、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第七章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和杂菌种类,以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主要病虫害与杂菌的发生规律;掌握各种病虫害的诊断识别方法与防治技术。

1、领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诊断与识别。

第八章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分产后生理,水分平衡、呼吸作用和酶活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食用菌的保鲜与包装技术;食用菌的加工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产后生理活动的特点;掌握食用菌的保鲜及各种加工技术。

1、领会:食用菌产后生理活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掌握:食用菌的保鲜技术与罐藏、干制、盐渍、糖藏等加工技术。

3、熟练掌握:食用菌的保鲜与包装技术。

第九章

双孢蘑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双孢蘑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双孢蘑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与收获。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双孢蘑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及要点。

1、领会:覆土对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2、掌握: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配制及栽培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双孢蘑菇的覆土技术。

第十章

香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香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香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香菇的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香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香菇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1、领会:代料栽培在香菇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香菇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香菇的代料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草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草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草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草菇的室内栽培与室外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草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草菇室内栽培与大田栽培的技术要点;草菇的收获适期。

1、领会:高温型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掌握:草菇室内栽培与大田栽培的技术特点。

第十二章

平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平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平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平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1、领会:平菇生料栽培与熟料栽培的不同要求。

2、掌握: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不同栽培季节对平菇菌种的要求。

第十三章

黑木耳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黑木耳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黑木耳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黑木耳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1、领会:黑木耳人工接种方法与产量的关系。

2、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诱导处理技术。

第十四章

银耳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银耳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银耳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银耳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1、领会:银耳生长发育与伴生菌的关系。

2、掌握: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银耳的采收技术。

第十五章

金针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金针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金针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金针菇袋栽与瓶栽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金针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金针菇袋栽与瓶栽的技术要点。

1、领会:金针菇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2、掌握:金针菇的袋栽技术与瓶栽技术。

3、熟练掌握:金针菇栽培中温度与光照的调控。

第十六章

滑菇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滑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滑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滑菇培养料的处理与栽培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滑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滑菇培养料的配制与栽培管理技术。

1、领会:培养料预处理与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

2、掌握:滑菇培养料的配制与栽培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滑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第十七章

猴头菌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猴头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猴头菌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猴头菌的栽培与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猴头菌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猴头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1、领会:猴头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2、掌握:猴头菌袋栽与瓶栽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猴头菌的适时采收。

第十八章

竹荪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竹荪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竹荪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竹荪的栽培与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竹荪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竹荪林地栽培与竹蔸袋栽的管理技术。

1、领会:调节湿度与竹荪子实体生长的关系。

2、掌握:竹荪林地栽培与竹蔸袋栽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竹荪常见种的形态识别。

第十九章

茯苓栽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茯苓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茯苓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茯苓的栽培与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茯苓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菌种“肉引”的复壮技术,茯苓栽培中的适时下窖及管理技术。

1、领会:生理生态条件对茯苓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茯苓栽培中的适时下窖及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菌种“肉引”的复壮技术。

第二十章

驯化中的食用菌

简单介绍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松口蘑、鸡纵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这部分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判断改错、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的ph值以()最为适宜。

二、填空题

如: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的,主要包括木腐菌和

菌。

三、判断改错题

如:食用菌的盐渍产品的含盐量一般在20%左右。

四、名词解释

如:搔菌

五、简答题

如:简述原生质膜的功能和作用。

六、论述题

如:覆土对蘑菇的生长发育有何作用?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一斜面制作

一、实验材料:马铃薯300g,琼脂20g,二、实验药品:葡萄糖20g,三、实验工具:水果刀、试管40支、漏斗

5、铁架台

5、止水夹

5、纱布三层、报纸若干、胶皮管

5、玻璃棒

1、锅、电炉、天平、1000ml量筒、ph试纸、棉花塞(皮棉非脱脂棉)、皮筋或长绳若干、高压锅(手提式)、干净毛巾、培养皿2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二母种接种

一、实验材料:实验一制作出的无污染的试管斜面、食用菌专业母种(平菇)、二、实验药品:75%酒精棉球

三、实验工具:镊子

5、棉花若干、接种针(接种锄)、酒精灯、火柴或火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注: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待菌丝体长满斜面转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三食用菌菌丝体观察

一、实验材料:由实验二转管的母种

二、实验工具:显微镜12台、酒精灯、接种针、蒸馏水、载玻片

15、盖玻片20《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一

一、实验材料:玉米芯6.8kg、棉籽壳1kg、麸皮2kg、石膏粉0.1kg、碳酸钙0.1kg

二、实验工具:水桶、胶皮手套

12、聚丙烯袋(15cm*15cm)、绳子若干、高压锅、《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二

一、实验材料:由出菇实验一所得高压消毒的料袋、实验二制作的母种、二、实验工具:无菌室、酒精灯、75%酒精棉球、透气的盖子(食用菌专用若干),干净的房子用作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消过毒葡萄酒实验室的框子4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三

待料袋菌丝长满后一周左右打开袋口进行浇水、观察处菇情况

1、食用菌的概念是什么?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给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

(1)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秆进行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而且对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

3、说出10中常见食用菌

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金耳、银耳、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双孢蘑菇。

4、食用菌发展潜力?

有营养价值:(1)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实体湿种的1.75~3.63%,平均值为3.5%。

(2)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各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都很高。

(3)脂类常见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占其比重1.1%~8.0%,平均值4%。(4)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

(5)核酸食用菌的和酸含量为2.7%~4.1%。有药用价值:(1)抗癌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对肝脏的作用: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抗炎作用

(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刺猴头菌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安络小皮伞有较好的镇痛作用(6)抗病毒作用

5、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矿物质

6、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最适生长温度,湿度:食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90%。

氧气与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气性、异养生物,即好氧性菌类,因此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食用菌再分解基质获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吸进氧气,排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光线:食用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光。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食用菌可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

酸碱度:不同类型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基质酸碱度不同,但是大多数食用菌喜中性偏酸环境,菌丝生长的ph在3~6.5,最适ph为5.0~5.5.生物因子:食用菌与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微生物生存在同意环境中,彼此之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种间共处、伴生、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啃食等方面。

7食用菌的制种条件有哪些?

(1)制种场地:环境卫生的闲散房屋

(2)常用设备:a搅拌设备:人工搅拌或搅拌机搅拌;b装料设备:人工装料或装瓶机或装袋机;c封口设备:可以手工绑口,也可用封口机封口,速度快效果好。(3)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立式高压灭菌锅、卧式高压灭菌锅)常压蒸汽灭菌设备(简易常压灭菌灶、蒸汽炉灭菌装置)(4)接种设备: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接种帐(5)培养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室

(6)制种工具:常用制种工具:酒精灯、天平、地泵、电炉、水桶、盆、小锅、接种钩、接种铲、试管、菌种瓶、菌种袋、漏斗等

8、叙述消毒盒灭菌的区别及其常用方法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盒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的过程(不包括细菌的芽孢盒霉菌的休眠包子)。灭菌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盒内部所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已达到无菌要求。

消毒:物理消毒法:1紫外线消毒、2空气过滤除菌

化学消毒法:75%酒精、40%甲醛+高锰酸钾、气雾消毒剂、高锰酸钾、石碳酸(苯酚)、来苏儿(煤酚皂液)、漂白粉、臭氧、硫磺

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

2、常压蒸汽灭菌

3、火焰灭菌

4、热空气灭菌

9、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及三级菌种的关系是什么

概念:菌种是指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纯双核菌丝体。栽培种是由原种转接、扩大到相同或相似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直接应用于生产,常似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为容器,也称三级菌种。

10、菌种组织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1、子实体组织分离法

2、菌核菌索组织分离法

3、基内菌丝分离法

11、在菌种制作过程中,如何提高制种成功率1)培养料选择与配方。选择无霉烂、变质的新鲜培养料,经阳光暴晒2—3天,且科学配方与合理配制。2)培养基的灭菌一定要彻底。3)菌种的选择。选用抗杂能力强的优质菌种。4)无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实现无菌操作。5)适宜条件培养。严格培养条件,特别是温度应采取“宁低勿高”的原则。

12、叙述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原理:通过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缺乏营养等手段,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的代谢强度,抑制菌丝的生长和繁殖,尽量使其处于休眠状态,以长期保存生活力。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2、液体石蜡保藏法

3、载体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

13、菌种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措施有哪些

退化原因:

1、遗传变异

2、不良的环境条件

3、感染病毒

4、自然退化

提纯复壮措施:

1、菌丝尖端分离

2、选优分离

3、适当更换培养基

4、有性繁殖

5、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菌种,选优去劣

14、竞争性杂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杂菌污染主要原因:

1、基质配置不合理;

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

3、菌种带杂菌;

4、接种操作中污染;

5、培养过程中污染;

6、出菇期污染;

7、破口污染;

8、覆土材料带杂菌防治措施:

1、减少破袋;

2、清洁卫生,减少病原;

3、科学调制培养及配方,防止营养过剩;

4、培养基质灭菌要彻底;

5、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

6、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量加大菌种量;

7、接种场所消毒要彻底,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8、搞好培养室和出菇室的环境卫生;

9、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10、生料栽培时可加入1%~2%的石灰来提高培养料的ph,抑制杂菌;

11、畦载时,覆土栽培宜选用河泥砻糠土或大田的深层土,并要严格发酵或消毒。

15、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有哪些种类?分别描述其形态特征。防治原则、方法及措施?

主要虫害及防治:昆虫类(多菌蚊、中华新蕈菌、嗜菇瘿蚊、蚤蝇、黑腹果蝇)

防治方法:

1、搞好出菇室内外环境卫生;

2、培养料处理,二次发酵后效果更好;

3、人工捕捉;

4、灯光诱杀;

5、药剂防治

食用菌害螨

防治:

1、培养室及出菇室周围环境要卫生;

2、出菇室消毒;

3、培养料消毒处理;4菌种检查;

5、发菌期药剂防治;6诱杀法防治;

7、出菇期防治

食用菌线虫

种类:蘑菇菌丝线虫、蘑菇滑刃线虫、小杆线虫

1、搞好出菇室卫生,控制好环境条件;

2、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水分和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

3、强化培养料和覆土材料的处理;

4、使用清洁水浇菇;

5、覆土材料进行巴氏消毒,或使用前一周用敌敌畏或甲基溴熏蒸;6采用轮制作;

7、药剂防治

软体动物

1、搞好菇房内外环境卫生;

2、菇床保护;

4、毒饵诱杀

16、食用菌产品的贮藏保鲜常用哪几种技术

冷藏技术、低温贮藏技术、化学性保鲜。

17、食用菌初级加工包括哪几种技术?简述各项技术要点

1)高渗浸渍: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转移到高渗溶液中,造成细胞内供给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水分不足,形成“生理干燥”,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2)干制:食用菌干燥后水分含量减少到13%以下,含水量在此程度时,菇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是结合水,难以被菇体内的酶或者外界环境微生物利用,可以使菇体较好的维持原有风味,不致受到破坏。

3)罐藏:密封的罐装容器隔绝了空气和各种微生物,同时加工过程对食用菌进行了加工处理。

4)冻干食品加工:将食用菌和其他混合配料一起在低温条件下冻结,再经过真空升华脱水制成干燥食用菌产品。

5)即食小食品加工:不需特殊处理开袋即食,种类繁多而且加工方式多种多样。6)食用菌饮料加工:采用菇体超微粉碎材料、菇体提取物,菇体提取液酵母发酵液等,生产固体悬浮饮料、混配饮料、发酵饮料等。

7)食用菌调味品加工:以食用菌加热浸出汁为原料,可以和其他食用菌加工杀青过程结合,即利用杀青水中的食用菌浸出成分来加工调味品。

名词解释

菌丝体:是指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

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是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的单核细胞进行质配后,使每个细胞有2个异核,此2核不进行核配,而常常进行直接分裂。延续形成双核菌丝。

代料栽培:根据菌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特性,利用各种工农业。林业的产品或副产物如木屑、作物秸秆、甘蔗渣、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的主要成分,加入一定比例的辅料调配成培养料,用以代替传统的段木栽培食用菌

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原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

THE END
1.低温烘干一般是在()0C以下。低温烘干一般是在()0C以下。A.30B.50C.80D.100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7265826d81477090d58af0e8837aeb.html?fm=bd3b364068e2efb63835d17adf42b48107
2.低温滴蜡30°c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低温滴蜡30°c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3976771
3.市政工程沥青汇报材料8篇(全文)传统的路面养护车采用的跌落式烘干拌和显然无法拌制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材料。鉴于此,养护车必须配置强制间歇式拌和设备与滚筒式烘干装置协同作业,以保证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材料)符合高等级公路的常规指标。必须采用导热油加热系统在沥青熔化、加热过程中,经试验统计得知,采用导热油加热比蒸气加热可节省燃料50%,且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4v2n5jr.html
4.餐饮从业人员考试题库来了!试试看你会答几道?40. “冷食类食品”一般指无需再加热,在常温或者低温状 态下即可食用的食品,包括熟食卤味、生食瓜果蔬菜、腌菜等。 (对) 41. “生食类食品”一般特指生食水产品,尽量不要生食淡 水水产品。(对) 42. 食品处理区按清洁程度可分为一级清洁操作区、二级 清洁操作区和三级清洁操作区。(错) http://www.redsh.com/corp/20190716/221246.shtml
5.钳工试题初级(精选6篇)A、60% B、75% C、90% D、100% 15、65Mn钢弹簧,淬火后应进行(B)。 A、高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低温回火 D、完全退火 16、用于最后修光工件表面的锉是(A)。 A、油光锉 B、粗锉刀 C、细锉刀 D、什锦锉 17、标准麻花钻的后角是:在(C)内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A、基面 B、主截面 C、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ell5l38.html
6.粮油仓储知识题.doc42、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局部最高粮温度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为准低温储藏。 43、粮油仓储中的“三湿”是指:大气湿度、仓内湿度和粮堆空隙中空气湿度。 44、使用粮温计检查粮温时,粮温计插入粮堆后要经过10分钟后,才能读取温度数值。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02/12/79930059_1130275678.shtml
7.内衣洗衣机是不是鸡肋?五款大受推崇内衣洗衣机力推!?看完再选选择带有烘干功能的内衣裤洗衣机虽然很方便,但是如果选的不对,也容易损坏衣物!因为60-70°c的烘干温度属于过高的温度,容易把衣物烘得硬化、褪色,也容易损害衣物原本的材质;而20-30°C的烘干温度又过于低,不仅烘干费时间还不容易烘干透底,衣物容易发潮,而导致滋生细菌霉菌等!一般建议选择烘干温度在40°左右的!这种https://blog.csdn.net/fenkmoyjdin/article/details/144138178
8.《中国药典》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E、65°C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D】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C。 1【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其温度一般不超过( )。 https://www.bkw.cn/tiku/wYrL5.html
9.冰柜里有一层塑料薄膜怎么回事,PVD与CVD性能比较拿出烘干的衣物时,要小心衣物上的金属部分,如拉链、纽扣等,以免烫伤。 14 、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5 、如何使用砂锅2:用砂锅熬汤、炖肉时,要先往砂锅里放水,再把砂锅置于火上,先用文火,再用旺火。 16 、烹调蔬菜时,加点菱粉类http://00i.net/bm/7301.html
10.Arc'teryxVeilance始祖鸟商务系列,特惠款?低温烘干 ?低温熨烫 ?不要使用织物柔软剂 修身款式,铰接式裤子,短款。采用防水棉/尼龙府绸制成,经久耐用,配有弹性弹力面料,舒适且易于运动。 特点 ?防风防水 ?微缝宽度(1.6毫米)减少体积和重量 ?接缝结构 ?现在更新制造50%棉,50%尼龙,防水处理 https://www.meipian.cn/1hsv7xxi
11.电子元件常识,这个可以看snifer电子技术应用AET在磁性油墨中起功能作用的是强磁性颜料,起印刷辅助作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油墨连结料,以下将按材料特性进行介绍。 2.磁性颜料 强磁性材料主要有铁(Fe)、钴(Co)、镍(Ni)等磁性元素,Fe-Mo和Fe-W强磁性合金,以及具有Mn-Al和Mn-Bi那样的NiAs型结构的合金等。而作为磁性油墨的颜料大多是铁素体,即一般是用XO-Fe2http://blog.chinaaet.com/snifer/p/17367
12.中药鉴定学试题库1.022 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温度是 A.40℃ B.75℃以下 C.60℃以下 D.80℃以下 E.90℃以下 1.023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 A.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 B.天麻蒸透后断面呈角质状 C.山药熏硫后表面变白 D.胆矾风化变白 E.苍术久置后断面“起霜” https://www.360doc.cn/mip/113221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