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粮食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虽然短小精练,但是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它告诫我们:颗颗粮食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饭,我碗里哪怕只剩一粒米饭,老爸都会对我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小时候如何跟着爷爷踏着露水除草、顶着烈日晒稻、披着星光浇水,然后说上一大堆爱惜粮食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我在老爸的谆谆教诲下,养成了爱惜粮食的习惯。

民以食为天,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真正做到“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可又有几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呢!更多的人对节约很是不屑,几粒米饭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许他们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过500万人因饥饿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

现实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盘成碗倒掉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我时常看见某些同学很潇洒地将没有吃上几口的饭菜倒入垃圾桶,他们倒掉的不仅是那一盘盘饭菜,更是倒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人们的急切期盼。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大学生每年倒掉的粮食可养活1000万人,浪费粮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国还有1.28亿吃不饱的贫困人口。看到这些数据,我们难道不感到阵阵心寒吗?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自责和羞耻吗?

“光盘”行动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样。每次吃完饭,老爸的碗底总是最干净的,有时连粘在碗边上的油都被他舔个精光,可谓“比狗啃过的骨头还干净”。在老爸的影响下,我也把碗里的饭菜全都吃干净。每次我们全家在小餐馆吃饭,看着服务员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过似的盘子发愣时,我总会笑嘻嘻地向服务员姐姐扮个鬼脸,打个“V”的手势,然后高声喊出:“光盘行动,人人参与,耶!”

马上就要迎来第“世界粮食日”了,我想送同学们两句话:“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倒掉的是米饭,流走的是血汗!”

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

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现在的人太浪费了,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了一个东西再买,再买的东西就故意弄坏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再浪费东西了!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居家“六神”所处的方位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六神。学习了本堂课后对节约粮食有了新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节俭”,并且把“节俭”与“勤劳”经常并列作为一种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如今,正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化建设时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应该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勤俭刻苦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如此,对家庭和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扬节俭的精神,崇俭朴戒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维护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节约一粒粮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一粒福报,反之,每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在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报;浪费粮食是一种败德,是恶行。人还要有颗悲悯之心。当我们吃饱穿暖的时候,还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钟会有一个儿童被饿死,有10亿人正在挨饿,全球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美德,尤其是我们学生最需要去培养的。这一次就我学校要求学生节约粮食来谈谈我的体会。

这次学校没有要求我们节约粮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处浪费的行为,尤其是食堂吃饭浪费的最多。都说粮食得之不易,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学校对我要节约粮食的要求,大概还会继续浪费很多的粮食。以往在食堂吃饭的同学,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会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盘,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所以说说的简单,做起来难得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它告诉我们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养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坏习惯,这就助长了大家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中午,我和妈妈在一家饭馆吃饭,我们点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两个人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们拿着菜单一下子点了十几道菜,没一会儿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摆满了饭菜。看见这一幕,我惊呆了,心想:这么多菜能吃完吗?不会是大胃王吧?但是,他们竟然没吃几口,把钱一交就走了。满满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务员给倒了,真可惜!

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浪费粮食就像给白纸上抹上了黑点,而珍惜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人踏入小学阶段学的第一首诗便是《悯农》,字里行间都在告诉人们不能浪费粮食。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宋代朱柏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到明代薛瑄的“节俭朴素,人之美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节俭”二字一以贯之,代代相传,从未过时。

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饿得啃树叶树皮,哪里还有粮食可浪费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费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愁温饱的情况下很多人渐渐忘却了粮食的珍贵。据央视报道,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作为人口大国,任何个人小事乘以14亿,都是关乎安危的国之大事。“饱时不忘饿时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对于粮食安全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仓廪足也应居安思危。

节约粮食绝不是一句标语,一句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除了需要广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外,还应该从法制层面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应不断完善立法,强化监管,扎紧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笼子,让人们从“不敢浪费”“不能浪费”,逐步形成“不想浪费”的良好风尚,真正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国民共识。

米粒虽小,却关乎文明,关乎安危,关乎发展。珍重每一粒米,从这一刻开始。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在饭馆的饭桌上,有些人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订了一大桌饭菜请朋友吃,可到最后大量饭菜几乎没动筷子。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板倒掉了。其实这种事情完全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少点一些,吃完了再点,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节约方式。只要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只需举手之劳。

为了提醒人们节约粮食,为了避免更多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让人们珍惜粮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让每一个人都珍惜粮食。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我会这样做:每天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饭、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饭剩菜放进冰箱,明天再吃;在饭店里请客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不摆阔气......这些都是节约粮食的好方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必须要从小处着手,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粮食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简单的十个字,道出了粮食的珍贵。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历来是大问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怎样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例如为了讲究排场而过多地点菜、因为好面子而不愿意在餐后打包等等,这些不文明现象,在浪费粮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对于珍惜粮食的认知还不够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资源、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加深思想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我们加深认识、树立起节约粮食的良好观念。每一粒粮食从插秧、播种、浇水施肥、生长、收割、扬场、加工到制作成食品,每个环节无不浸透着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热切的期盼,粮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落实实际行动。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成为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和践行者。餐馆、食堂应该张贴节约粮食的标志,做好日常提醒;餐饮业主应该倡导顾客合理点菜、餐后打包;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粮食作物生长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饭店用餐时也应践行“光盘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

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节约粮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THE END
1.节约粮食,不负“食”光口粮餐桌餐食节约粮食,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Q2OUSF0514F5OS.html
2.节约意识心得体会11篇(全文)培养节约意识心得体会 要在孩子心中根植节约意识,最重要的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并熟悉周围懒以生存的环境和事物,引导他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发自内心地喜爱我们的家园,从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意识,其核心是基于对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然观的一种良性教育,是道德美的具体体现,有意识地培养将有助于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8r7l0z4.html
3.勤俭节约心得感悟遏制餐饮浪费,我们xx也在行动,公司综合办公室近日在食堂门口张贴“制止餐饮浪费,弘扬勤俭家风”的倡议书,改进员工食堂打饭规则,推广“半份菜”,在每个餐桌上都摆了节约粮食的桌牌,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广告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营造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7122
4.世界粮食日活动总结心得(精选14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爱惜粮食”的要求!有首古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oo5gk88.html
5.节约粮食心得体会120字节约粮食心得体会200字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300字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100字 部队浪费粮食心得体会 节约粮食的体会和收获 珍惜粮食的心得体会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800字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500字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1000字 节约粮食的意义 热门文章 ·节约粮食的心得体会参考 ·大学生节约粮食心得体会 ·节约粮食浪费可耻心得体会 ·部http://www.db51888.cn/k/jieyueliangshixindetihui120zi/
6.整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调研报告.pptx数据调研环节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广泛收集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粮食消费和浪费的相关数据,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分享交流环节在活动结束时,安排了分组讨论和集体分享环节,让参与者交流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相互激励鼓舞。 参与人员师资团队活动由经验丰富的环境保护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团队策划实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3/620010205101015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