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人是铁,饭是钢”“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虽然粮食这两字十分不起眼,但却珍贵无比。
我国人口已达13亿,可我国的耕地面积呢,却仅占世界的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仅仅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却养活着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的嘴。我国的人均占有粮食比唐宋时期还少了200多公斤。这样算来,现在没有口粮的人,比古代多了多少呀!
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节约每一份粮食,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不要让这一粒米成为没有粮食的人的遗憾。只要这份粮食能吃,你就不应该浪费它,不要让它漂泊天涯,英雄无用武之地。你要记住,世界上有许多人需要它。
我们可以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在饭店点菜不浪费,剩余的带回家;不攀比,以节约为荣。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这些劳动果实,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们浪费粮食时,大人就会朗诵起这首诗,提醒我们要节约粮食。
每当我们浪费粮食时,是否想过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呢?在我们学校食堂里,同学也常常浪费粮食。食堂有三层楼,每一楼都有两个大桶,一个年级的同学倒掉的饭菜常常装满这两个大桶,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浪费两大桶的饭菜,那一天就浪费了十二大桶饭菜,一年下来要浪费多少桶饭菜啊,足足可以让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不挨饿啊!
我们祖先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劳动成果,应该从爱惜一粒米,一根线开始,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吧!
改革开放40周年,改变最大的,就是公民的物质生活。而由于物质条件的提高,“餐桌上的浪费”不减反增。这种情况不仅在餐厅里、店铺里、婚庆场所里出现过,甚至在一些普通百姓的家里都出现过。这个时候,光盘行动就显得很重要了。
过新年,姑姑请我们全家到外面吃年夜饭。
到了餐厅,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姑姑就拿着菜单挨个问我们要吃什么。
“姑姑,你为什么要一个一个挨个问呢?”我问道。
“这是a+1制点餐法,a就是来吃饭的人数,这样,”说到这,姑姑顿了顿,“这样才可以做到不浪费。”
虽然,自20xx年全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到现在已经5年了,但是我们身边仍然有人在“舌尖上的浪费”边缘徘徊,造成一些浪费。
我们的菜一上来,姑姑就拿着我们的碗,把一整盘菜平均分给所有人,一点儿不浪费,也避免了互相交叉感染,真是一举两得啊!
快吃完饭,我不禁对姑姑发牢骚:“姑姑,我们好不容易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为什么要这样子呢?”我的心里有些不满。
“你想想,如果中国13亿人每人浪费一粒米,不就浪费了13亿粒米了吗?要是60000粒米为一千克,如果成年人人一天需要摄入一千克煮熟的大米,那么这13亿米一天可以满足多少成年人的需要?”姑姑反问道,并且稍稍带有一些生气的语气,“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吃得饱、穿得暖;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不畏强敌,不用担心外国的袭击。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消费不能浪费’。”
说完,姑姑就叫服务员把一些实在吃不下的菜打包带走,实行“光盘”行动。姑姑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这句话。
回到家,姑姑的话仍旧在我耳边回荡。是啊,节约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虽然改革开放40周年后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勤俭节约,和浪费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