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今日起,邢台日报社开设“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栏目,全景展示75年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邢襄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
邢台市构筑“一带五园”联动发展布局,推动千亿元级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建设——
从粮食生产大市迈向食品加工大市
◆培育跨越赶超新动能①◆
秋风渐起,五谷飘香。作为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市,邢台市拥有8个省级粮食生产核心县、11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夏粮面积达514万亩,产量236.99万吨。依托禀赋优越的农业资源,邢台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
去年以来,邢台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抢抓发展机遇,释放自身优势,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建设步伐,推动粮食生产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转型升级。
做大群体聚集发展
“我市食品加工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握指成拳、聚合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说。
去年,邢台市规划建设宁晋县健康产品加工园、休闲食品加工园,隆尧县食品产业园等五大园区,辐射带动柏乡县、任泽区、沙河市,构筑“一带五园”联动发展布局。
眼下,在各个食品加工园区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与此同时,邢台市把发展食品加工产业作为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集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聚集区,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约化发展。
今年,《邢台市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规划建设方案》印发,明确强化产业园区创建、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等8项主要任务,计划到2026年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打造食品加工产业新高地。
创新引领力求突破
“技术创新是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研发部负责人魏亚峰说,作为小麦粉原料供应商,金沙河围绕小麦粉产品开展业务服务,成立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建立试验中心,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如今,邢台市食品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不断推动食品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助力食品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技改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今年,邢台市实施“技改投资龙年倍增行动”,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集群、重点企业,支持现有本土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此外,邢台市支持食品企业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鼓励把食品加工产业研发创新、检验检测以及品牌营销等专业人才纳入优秀人才引进目录清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英才入冀”人才计划政策给予支持。同时,建立健全人才“飞地机制”,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为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链”上发力蓄势赋能
在隆尧县东方食品城项目建设现场,11栋标准化厂房全部完工,仓储物流中心、综合办公楼及冷库、污水处理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已投入使用。
“前不久,怡口莲(美国)国际集团签约落户东方食品城,计划建设总部经济项目、功能性饮品项目等。”隆尧县东方食品城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国江说,从“粮食生产”到“食品加工”,我们还需要在招商引资、市场融合等多方面下功夫。
按照“龙头做强、规模做大、链条延长、要素聚集”的原则,邢台市坚持以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抓手,推动一批新建、续建、扩建食品加工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今年以来,邢台市在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内计划实施食品加工项目188个,总投资64.1亿元。截至8月31日,全市规划范围内55个投产项目已竣工,另有82个项目开工在建。
围绕高端绿色食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延链补链强链,邢台市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的动力越来越足,由粮食生产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转变的步子越迈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