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粮食价格”都是怎样的,哪个朝代最低

南稻北粟,是古代百姓饱腹的主要粮食之一。粮食受到自身规律、气候环境、贸易流通等因素的影响,价格随之波动,价高伤民,价低伤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观察粮食价格的变化,就能如实反映古代社会发展的状况。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粮食的价格决定了生活的质量。由于朝代不同,计重各异,粮价当然也不一样。以每公斤大米5元为标准,依照小伙伴们的工资水平,折算成古代的购买力水平。

草根还是土豪,取决于小伙伴们手中的工资条。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春秋时期的魏国“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魏国一石粮食价值45钱,每石约有30公斤。以魏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五口之家种地百亩,亩产1.5石粮食,总共收入150石粮食,折算成现价,每户年收入4500元。

在支出方面,按照“什一法”纳税15石,自家口粮90石,“社闾尝新、春秋之祀”需要300钱,全家衣着花费1500钱,不计“不幸疾病死丧”以及其他赋税,一年结余225钱。以恩格尔系数衡量,食物与收入的比值达到了60%,魏国百姓属于妥妥的贫困户。

秦始皇扫平宇内,统一了度量衡。秦朝规定: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根据商鞅方升的计量标准,一升容量相当于0.69公斤。一石粮食相当于69公斤。不过秦朝严刑峻法,残暴不仁,激发民变,破坏了大量基础设施,粮食耕作首当其冲。

秦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农业凋敝,其恶果在汉初开始显现。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公元前201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各地连年饥荒,物资奇缺,奸商囤积,导致粮价比先秦时期暴涨十倍,甚至二十倍。

而西汉的经济形势依旧没有改观,刘邦又在白登山遭到匈奴围困。他侥幸逃生后,明显底气不足。当时西汉国内经济低迷,百废待举,北方边境的匈奴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迫于经济的压力,刘邦只得与匈奴和亲,缓解汉匈冲突,同时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壮大经济实力。

经过文帝、景帝的治理,西汉逐渐恢复了元气。据《秦汉经济史》的记载,汉朝一石约有29.95公斤。文帝时,粮价一路下行,“谷至石数十钱”,景帝在位期间,“谷石五钱”。此时百姓的购买力明显强于先秦时期的魏国。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文景之治”带来的经济繁荣。

唐朝一向以强盛著称,从粮价上同样能反映这一事实。唐太宗李世民吏治清明,精于政务,“至八年、九年,颇至丰捻,米斗十五钱”,“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唐朝一斗米重12.5斤,价值2钱,粮价处于历史最低点。

从整体看,贞观年间总人口6500万左右,西汉初年人口约有1600万。人口增加了四倍。朝廷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提高粮食亩产,促使粮价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由此可见,“贞观之治”的声名并非空穴来风。

“开元盛世”是唐朝另一个高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唐朝一斗米重12.5斤,需要13文。这在当时处于什么消费水平呢?

以李白为例,他供奉翰林,相当于六品官。每月工资2400钱,以斗米13钱计算,同样一家五口,粮食支出仅占工资的27%,恩格尔系数低于30%,属于最富裕阶段。这还不包括唐朝官员的禄米、职田、月杂给和其他实物补贴。反观小伙伴的工资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宋朝一石大米有59.2公斤,粮价受到丰歉、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47年)年,“明令诏告三司,以上等梗米每石为钱一千”。一石粮食价格在一千钱。到了徽宗年间,由于宋辽战事不断,粮价涨至二千五到三千钱。

上千钱一石的粮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都不是事。司马光抱怨:“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丝袜。”话虽不中听,宋朝的富裕程度可见一斑。据《世界经济轮廓》估算,北宋的经济总量达到265亿美元,人均经济占有量450美元,两项指标均属当时世界第一。

与前朝相比,宋朝的粮食贸易呈现三个特征。一是由朝廷出面调控粮价,确保了农民和百姓的利益。二是粮食产量显著提升。据《宋代经济史》作者漆侠计算,宋朝有农田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353斤,北方小麦亩产178斤。这样的面积和产量,史无前例。三是随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南方普及,加上水稻的种植,江南成为宋朝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由此诞生。

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的米价一两银子能换七八石大米。明朝一石有多重呢?《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出了答案,约合76.75公斤。以七石大米计算,一两银子折算成现价,相当于2686.25元。明朝九品官的工资是60石,照此推算,年薪不过是23025元,也够可怜的。

明末,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受水灾影响,米石1.6两银子。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旱、蝗、水等灾害频发,导致米石涨至3.6两,创造了历史新高。相较明末普通士兵,年饷不过48两。急剧的通货膨胀,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亡清兴,以江南米价为例,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每石新米五钱一二分,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江南织造曹寅奏报:“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清朝七品知县的年俸是45两,加上养廉银1200两,而给地主种地的一个长工,一年只得十两银子,官民收入差异巨大,为清末社会动荡埋下了祸根。

道光皇帝上台后,西方列强通过鸦片和战争,攫取了大量的白银,导致银价日涨。乾隆时期一两银子换钱八百文,至道光,一两银子折钱一千六百文,造成物价飞涨,百姓失业。经济低迷,引燃了清末社会变革的导火索。

早在先秦时期,管仲特别重视粮食价格。

《管子·轻重篇》有:“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温饱是国计民生的根本,相对于温,饱更重要。米价就是社会状况、经济形势、贸易流通的风向标。说到底,百姓吃饱,关系到国家的政局稳定。

文:计白当黑

参考文献:《管子·轻重篇》《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宋代经济史》《世界经济轮廓》《秦汉经济史》《汉书·食货志》

THE END
1.中国很快进入缺粮时代我亲眼看大米价格飞涨了我不是农民,也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但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迹象来看,确实有理由担心。首先,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感觉到了食品成本的上涨,尤其是在蔬菜和肉类方面。而对于粮食来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严重短缺,但价格已经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巨大。 此外,从网络上的讨论来看,一些专家和网友提出了他们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忧虑。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500296.html
2.为什么粮食价格很低,但是蔬菜价格却很高?粮价种植平均价格生活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粮食价格很低,但是蔬菜价格却很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粮食价格来看。一方面,粮食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其价格受到严格的调控。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稳定粮食价格。例如,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防止粮价过度下跌,保护农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Q69MS105565VV2.html
3.国家为什么要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现在有很多收粮食的朋友,都想更多的通过收粮食赚钱,但是因为国家设置的收粮食的最低价,所以如过收购粮食的价格过低,农民就会把粮食买给国家,而不是私人了。所以,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设置粮食收购最低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最终发现,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具体体现https://www.wycfw.com/wangluozhuanqian/wangzhuanfangfa/1673.html?ivk_sa=1024320u
4.学习贴学习贴-低油价为什么会引起通缩和债务危机 1. 低价石油会干崩粮食的价格,因为超低油价,化纤价格崩了,直接压制替代品棉花,很多棉田就会用来改种粮食。同时玉米作为生物燃料的用量也会被大幅抑制,更加过剩。所以你看美大豆、美玉米、美棉花的合约价格都跌爆了。https://xueqiu.com/9032791767/146091754
5.陈锡文:中国粮价涨幅低不能不涨民众应宽容陈锡文:我国的情况要比全球情况好得多,到去年年底,粮食品种平均涨价18%,到春节后,开“两会”之前,大概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不到20%,所以,应该说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只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涨幅是比较低的,但因为其在涨价,对国内不可能没有传导性的影响。 https://m.guancha.cn/indexnews/2011_03_14_54958.shtml
6.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四)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 并且,具体价格高多少,对应需求量减多少,可以在需求曲线图上直观感受到。 下图为某18线小县城“鹅城”居民对榴莲的日需求量。 当前鹅城市场上带皮榴莲的价格为40元/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0元一斤,对应的需求量为3吨。 https://www.jianshu.com/p/c7bd20c8d032
7.新闻分析:为什么我国没有跟着全球闹"米荒"我国大米供求的区域性矛盾一直存在,如东北地区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去年粳稻商品量达到2000万吨,由于存在运力瓶颈制约,粮食丰收了运不出去,卖不掉,价格往下掉。前不久,国家在黑龙江和吉林启动了粳稻最低价收购,在辽宁也开始临时收储粳稻,阻止价格下滑。 包克辛说,国家保护性收购使农民粮食销售"必须卖"发展成为政府"必须买https://news.cctv.com/financial/20080509/107478.shtml
8.博髹焦粮食安全:海南将建五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粮食出了问题,谁能来救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现场发问。“粮食价格太低,农户种地积极性太差。希望政府能提高粮食价格,并通过低保给予更多低收入农民补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陈章良举例表示,广西农业除了水稻以外,最高产的是甘蔗。但是糖的价格从去年一吨7000元直跌至5500元,为什么会这样?原来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3-04/09/content_1143400.htm
9.谷贱伤农,价高又伤消费者,农业改革要怎么办?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土地确权政策等的出发点都是为保护农民作想,但是为什么这些政策在粮食价格波动之下就出现了问题?此时,我们必须要对农业政策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整理和反思。 粮价高伤害消费者,粮价低伤害农民 农业政策制定存在多重目标,一般主要目标包括:(1)保障粮食安全供给;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511/16/15219.html
10.2024年10期粮情快讯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面临一些难点。 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8289.html
11.粮食目标价格与最低收购价异曲同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农产品价格方面,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具体来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 粮食目标价格的形成,其实也是人为在操作和确定,考量粮食生产成本,粮食供求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24&cpage=0&id=313317
12.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业务流程及财务处理探讨MY聊审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业务流程及财务处理探讨 前言 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对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百姓生活至关重要。在全球疫情流行等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就国内而言,国内粮食价格的升降并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单独决定,宏观指导政策对粮价的波动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介绍粮食政策及业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47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