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的缺陷及完善解析

粮食价格机制是指粮食价格与社会再生产运动各环节、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与方式。简言之,粮食价格机制是指影响和约束粮食价格的各种力量的总称。

二、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机制形成的基本标志

1、粮食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市场供求是决定粮食价格最重要的因素。粮价波动是供求矛盾运动的结果。粮食价格由市场上的粮食资源余缺和供求关系决定。一方面,粮食供不应求时导致粮价上涨,粮食供过于求时导致粮价下跌,从而形成粮食供求关系变化决定粮食价格变化的情况;另一方面,粮价下跌会导致需求增加,粮价上升则导致需求减少,形成粮食价格变化决定供求变化的情况。上述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周而复始地运行,构成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价格机制.

2.粮食价格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合理的粮食价格机制是协调国家、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的杠杆。它决定了哪些经济主体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何种利益和获得多少利益,而获得何种和获得多少利益则取决于不同经济主体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了哪些生产要素和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它借助于经济效益的吸引和经济损失的排斥,引导生产者提供高产、优质的粮食供给;引导经营者自主开展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业务活动;保持城镇居民基本口粮和销售价格的相对稳定.

3、粮食价格作为经济杠杆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4、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粮食价格必须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以矫正和弥补市场价格机制的不足,这是粮食价格合理和稳定的保证。然而,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不能背离粮食市场价格和供求状况的趋势。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机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较多地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粮食供求关系,促进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来实现粮价的稳定和合理。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只有在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异常变化时政府才采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进行干预,确保粮食的稳定供给.

三、政府主导型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分析

1、政府主导的粮食价格导致粮食经济运行缺乏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在中国,无论是统购统销、双轨制,还是实行粮食保护价制度,政府定价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起初完全由政府定价(1979年以前),继而是政府定价与向市场“放价”相结合,但强调以政府定价为主(1984年~1985年),形成了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粮价双轨制。此后,又出现了先放后收,明放暗收的局面(1993年~1994年),即使是政府价格,也有统购价、合同定购价和被称作“二定购”的政府议价.

中国目前实行的粮食收购价格并非是一种符合市场供求状况的保护价,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至今、明显背离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性价格。这种价格政策虽然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政府较多地取代了市场,从而使粮食经济运行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根据市场价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效地配置粮食生产和流通资源.

2、粮价信号的失真弱化了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根据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没有一个高效的市场价格信号系统,“看不见的手”就不能发挥调节作用,中国粮食价格机制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粮食保护价存在价格信号失真、人为放大市场需求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这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农利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保护价政策是以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粮食价格持续低、粮农利益受到较大损害的买方市场为背景的。政府通过指令性手段,把偏低的市场粮价拉至保护价位,人为放大了市场需求。弱化了价格所固有的引导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自动调节功能.

3、多变的粮价政策导致粮食生产产生较大波动

四、构建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机制的对策

1、将分散的粮食市场代之以体系健全的三级粮食批发市场

当前,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城乡集贸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突破80000个。然而,这些包括调节粮食在内的集贸市场只是市场的初级形式,仅能在小范围内调节粮食的供给,难以左右粮食价格.

2、将当前作用十分有限的期货交易发展为功能较为完备的粮食期货市场

当前,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条件已经具备,应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首先,要培育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应积极借鉴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积极培育大机构投资者,并拓宽其融资渠道,允许各种投资基金进入粮食期货市场,要按照规模、资信程度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允许资信良好、规模较大的经纪公司具有代客理财和自营资格;其次,培育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用户。鼓励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市场手段。一方面可以使粮食期货市场增加重要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加大改革力度,使其通过参与粮食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回避价格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鉴于当前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处于初期培育阶段,可大力推广合同采购为主的购销方式(如订单农业)和拍卖方式。合同采购方式类似于期货交易,能稳定粮食的市场供应量,并按计划均衡上市,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从而起到稳定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的作用。在期货市场的监管上,应在规范现货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交易所”为架构的三级监管体制,使交易所真正成为会员自我管理的组织,发挥其连接市场和政府的纽带作用.

3、将发育不健全的市场主体培育成行为规范、自主经营的经营主体中国粮食流通主体呈现弱质特征。

表现在经营土地规模小,单家独户分散生产,文化和科技水平低。粮食经营者的弱质性集中体现在从事批发业务的80%和零售业务的50%群体上。且机制不活,效益低下,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近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老账”、“老粮”仍未完全消除。私营、个体等其他成分的粮食流通企业,不仅质量上无法取得市场主动权,数量上也显得势单力薄.

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政府除以独资或控股的形式保持对国家储备、粮食外贸等少数大型企业的适度控制之外,应放活一般竞争性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环境。使其走向市场化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建立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鼓励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培育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应重视发展非国有粮食流通主体。政府可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扶持农户、农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加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应以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保证,引导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经营性质、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参与粮食批发和零售交易,使之成为粮食市场的竞争主体。粮食流通组织形式也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积极发展粮食商业、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流通形式.

4、将低效率运转的粮食储备代之以吞吐自如的储备粮管理体制

粮食专项储备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基础。当前,中国粮食储备形成了多级储备、垂直运行、多头管理等特点。这一制度尽管较好地发挥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等功能,但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专储粮并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时还存在逆市场调节、加剧市场波动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储备粮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没有按照市场行情及时吞吐和轮换。储备粮布局、轮换机制和风险保障措施都还不够完善.

应按照灵活高效的要求构建专储粮的吞吐调节机构。在粮食市场平稳时期,按照有利于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做好正常轮换工作,不断优化储备粮品质,最大限度发挥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运作自主权,主管部门应允许其在一定的轮换计划比例内自主决定轮换时机。在粮食市场超常波动时期,政府应及时动用储备粮。粮价过度上涨时大量抛售;粮价低迷时及时补库或增储。在轮换方式上,应引导和督促承储企业无论是收购还是抛售储备粮,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和竞价销售.

5、将政府的微观价格管理代之以反应灵敏的粮食价格服务机制

政府应按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跳出以往粮食价格管理的框框,把工作重点从微观管理为主转移到宏观调控、行业指导、执法监督和协调服务上来。应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价格信息管理与调控机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做到信息准确及时,调控规范有序。可依托全国性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建立市场信息报告和调查制度,提高粮食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透明度,使有条件的批发市场成为粮食中介服务组织,成为沟通农民、消费者、粮食流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通过开展粮食价格咨询服务活动,引导粮食生产和贸易活动,促进粮食价格合理运动,为政府调控粮价提供服务。应建立健全农村粮食信息服务体系,定期向农户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发现中远期粮食价格信息,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要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民市场谈判的能力,鼓励建立类似行业协会的粮食购销组织,自我约束粮食购销中的价格行为,促进粮食价格机制不断完善。应重视境外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并国际市场粮价信息,促进国内市场粮价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衔接.

THE END
1.中国很快进入缺粮时代我亲眼看大米价格飞涨了我不是农民,也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但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迹象来看,确实有理由担心。首先,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感觉到了食品成本的上涨,尤其是在蔬菜和肉类方面。而对于粮食来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严重短缺,但价格已经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巨大。 此外,从网络上的讨论来看,一些专家和网友提出了他们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忧虑。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500296.html
2.为什么粮食价格很低,但是蔬菜价格却很高?粮价种植平均价格生活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粮食价格很低,但是蔬菜价格却很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粮食价格来看。一方面,粮食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其价格受到严格的调控。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稳定粮食价格。例如,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防止粮价过度下跌,保护农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Q69MS105565VV2.html
3.国家为什么要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现在有很多收粮食的朋友,都想更多的通过收粮食赚钱,但是因为国家设置的收粮食的最低价,所以如过收购粮食的价格过低,农民就会把粮食买给国家,而不是私人了。所以,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设置粮食收购最低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最终发现,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具体体现https://www.wycfw.com/wangluozhuanqian/wangzhuanfangfa/1673.html?ivk_sa=1024320u
4.学习贴学习贴-低油价为什么会引起通缩和债务危机 1. 低价石油会干崩粮食的价格,因为超低油价,化纤价格崩了,直接压制替代品棉花,很多棉田就会用来改种粮食。同时玉米作为生物燃料的用量也会被大幅抑制,更加过剩。所以你看美大豆、美玉米、美棉花的合约价格都跌爆了。https://xueqiu.com/9032791767/146091754
5.陈锡文:中国粮价涨幅低不能不涨民众应宽容陈锡文:我国的情况要比全球情况好得多,到去年年底,粮食品种平均涨价18%,到春节后,开“两会”之前,大概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不到20%,所以,应该说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只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涨幅是比较低的,但因为其在涨价,对国内不可能没有传导性的影响。 https://m.guancha.cn/indexnews/2011_03_14_54958.shtml
6.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四)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 并且,具体价格高多少,对应需求量减多少,可以在需求曲线图上直观感受到。 下图为某18线小县城“鹅城”居民对榴莲的日需求量。 当前鹅城市场上带皮榴莲的价格为40元/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0元一斤,对应的需求量为3吨。 https://www.jianshu.com/p/c7bd20c8d032
7.新闻分析:为什么我国没有跟着全球闹"米荒"我国大米供求的区域性矛盾一直存在,如东北地区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去年粳稻商品量达到2000万吨,由于存在运力瓶颈制约,粮食丰收了运不出去,卖不掉,价格往下掉。前不久,国家在黑龙江和吉林启动了粳稻最低价收购,在辽宁也开始临时收储粳稻,阻止价格下滑。 包克辛说,国家保护性收购使农民粮食销售"必须卖"发展成为政府"必须买https://news.cctv.com/financial/20080509/107478.shtml
8.博髹焦粮食安全:海南将建五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粮食出了问题,谁能来救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现场发问。“粮食价格太低,农户种地积极性太差。希望政府能提高粮食价格,并通过低保给予更多低收入农民补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陈章良举例表示,广西农业除了水稻以外,最高产的是甘蔗。但是糖的价格从去年一吨7000元直跌至5500元,为什么会这样?原来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3-04/09/content_1143400.htm
9.谷贱伤农,价高又伤消费者,农业改革要怎么办?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土地确权政策等的出发点都是为保护农民作想,但是为什么这些政策在粮食价格波动之下就出现了问题?此时,我们必须要对农业政策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整理和反思。 粮价高伤害消费者,粮价低伤害农民 农业政策制定存在多重目标,一般主要目标包括:(1)保障粮食安全供给;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511/16/15219.html
10.2024年10期粮情快讯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面临一些难点。 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8289.html
11.粮食目标价格与最低收购价异曲同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农产品价格方面,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具体来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 粮食目标价格的形成,其实也是人为在操作和确定,考量粮食生产成本,粮食供求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24&cpage=0&id=313317
12.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业务流程及财务处理探讨MY聊审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业务流程及财务处理探讨 前言 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对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百姓生活至关重要。在全球疫情流行等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就国内而言,国内粮食价格的升降并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单独决定,宏观指导政策对粮价的波动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介绍粮食政策及业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47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