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波动,我国如何应对?

去年至今,全球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粮价15个月内上涨了40%。

今年9月以来,作为重要的饲料用谷物,玉米、大豆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当前新季秋粮即将上市,市场预期较高,后市粮价或将保持高位波动态势。

粮食,正成为全球博弈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大豆和玉米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约80%。价格高位加上国际市场影响,易出现价格炒作,引发价格波动。

在全球粮食市场面临着震荡加剧、供应链不稳、政策多变等背景下,我国应找准全球粮食市场博弈的着力点,建立大宗商品调控机制,确保粮价相对稳定,避免大起大落;鼓励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打造中国的跨国大粮商,争夺国际粮价定价权。

一、新季秋粮维持高位

9月下旬,东北大豆进入收获期。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5.6万亩大豆,已经成熟,饱满的大豆荚犹如金色的音符,在这片黑土地上奏响了丰收的乐曲。

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今年雨水好、光照足,预计亩产量达到400斤左右,“虽然还没收,但前几天有一个贸易商想和我签合同,每斤2.85元,这样的价格挺高了,今年效益差不了”。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近日在大豆产区走访,他说,去年以来大豆价格虽有起伏,但一直在高位运行,今年黑龙江大豆面积比去年有所下降,今年大豆开秤价格估计会较高,种植成本提升也将带动新季大豆开秤价格走高。

湖南省华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豆油、豆腐乳、腊八豆等豆制品,公司总经理杨志军说,公司的原料主要是东北大豆,从公司原料采购端来看,今年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40%左右,目前价格是每吨6300多元。

从近期大豆期货行情看,受雨水影响,河南、安徽一带的大豆采收推迟,部分低洼地的积水大豆产量有减产,推动了大豆行情上涨。同时我国大豆产量偏低,价格主要受国际影响,近期国际豆价大涨,刺激国内上涨。

同为饲料用谷物,近期玉米价格也出现高位波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河乡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托管了5万多亩玉米。合作社理事长杜亚东说,今年玉米长势较好,刚收下来的潮粮价格在每斤9毛左右,比去年高出5分多钱。

另一方面,随着今年玉米进口量增加,1~8月份进口2140万吨,同比反弹283.7%,玉米价格受外部影响加大。

从全球粮价走势来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从去年5月份开始,谷物、肉类、植物油和糖等农产品连续12个月上涨,触及10年以来的最高点,达到了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价格。其中玉米和大豆价格更是分别上涨了88%、73%。至2021年8月,全球粮价15个月内上涨了40%。

美国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库存是影响国际粮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以玉米为例,美国农业部(USDA)对美玉米2021~2022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为3828万吨,是近八年最低水平,相对偏紧。

国内国际粮食价格高位加上供需偏紧,为大豆玉米价格炒作提供基础。一旦出现不利天气,易诱发炒作。继而通过国际传导、国内影响等途径,推动我国玉米大豆等价格波动。

二、警惕玉米被炒作

从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来看,今年初开始从高点2874元/吨,震荡下跌至2600元/吨左右,与常年相比依然维持在高位,但受进口增大等影响,玉米价格出现约10%的降幅。随着秋粮收购临近,玉米价格迎来上涨。在山东产区,近期玉米价格从每斤1.2元左右涨至1.3元左右;东北地区新玉米的收储价格为1.17元/斤,同比每斤上涨0.05元左右。随着行情好转,粮农出粮意愿下降。

玉米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粮食作物之首。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占所有粮食播种面积的35%;产量26067万吨,占所有粮食总产量的约39%。

二是玉米为“饲料之王”。玉米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长期超过60%。

三是受深加工行业政策和消费红利影响,近二十年玉米工业消费量高速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为8100万吨,同比增长300万吨。

玉米价格的波动将带动主要农作物价格波动。2020年底,全国大豆、高粱、小麦、中晚稻平均价格相比年初分别上涨了27.3%、42.2%、3.2%、12.8%。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食品等深加工产品价格提升,并同步压缩行业利润。2020年底,全国玉米淀粉、玉米酒精平均价格相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6%、34.7%。

当前玉米价格维持高位,多位粮食企业负责人表示,应警惕玉米被炒作。

全球玉米供需方面,美国农业部对2021~2022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2.9亿吨,是近七年的次低水平,处于相对偏紧态势。

美国玉米供需对于我国进口成本的影响尤为突出。USDA对美玉米2021~2022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为3828万吨,是近八年最低水平,由于巴西二季玉米出现了较大幅度减产,如果美玉米收获期出现天气扰动,存在带动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国内玉米供应方面,2021~2022年度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度增加2109万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预计玉米总产量达到2.72亿吨,比上年度增长4.3%。如出现不利的天气,可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

从需求来看,国内养殖市场方面,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是饲料消耗的主体。2021~2022年度生猪存栏预计整体维持高水平,饲料消费维持高位的预期;其他谷物替代方面,由于玉米自身的优势,压缩空间有限;工业消费方面,利润压缩背景下,玉米工业消费有一定下滑,但是整体下滑幅度有限。

总体来看,当前玉米行情存在炒作投机的可能性,炒作路径有两种可能:一是夸大局部主产区天气干扰,增加市场对于供应的担忧,使得市场出现短期内集中采购行为,带动现货价格上涨的同时,带动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期货上涨再作用于现货情绪,循环往复。

二是大量囤积现货,增加市场对于供应偏紧的担忧情绪,进而使得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再作用于现货情绪,循环往复,带动整体价格上涨。

三、促进进口多元,推动市场调节需求

在全球粮食市场面临着震荡加剧、供应链不稳、政策多变等背景下,确保我国玉米大豆等价格相对稳定,避免粮价大起大落影响市场秩序和农民收入,尤为重要。

一是提升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基层农业干部表示,尤其增强玉米对于干旱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异常气候对其产量的损失,是应对玉米价格上涨的最根本解决办法。

大豆方面,大豆压榨占油料总消费比重超过80%,建议采购菜籽、花生、葵花籽等更多油料替代部分大豆油消费。

三是饲料替代多元化。通过增加小麦、稻谷、大麦、高粱等可替代能量饲料类作物供应,降低玉米饲料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临储小麦和稻谷库存较高,可以适度投放(拍卖或者定向销售)小麦、稻谷临储库存来平抑饲料企业对于能量类饲料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大宗商品调控应对机制

我国应找准全球粮食市场博弈的着力点,建立大宗商品调控机制,打造中国的跨国大粮商,提升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力。

一是完善大宗商品信息平台建设,组织专业队伍常态化搜集各类大宗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翔实信息,为我国下游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加快组建行业性采购联盟,以集群力量抵消市场炒作的不利影响,提高下游企业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探索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形成政企联动的良性格局,确保我国基础产业的供应链安全。

二是加强粮源流通的管理。加强控制参与临储小麦、稻谷等拍卖的企业资质,尽可能以直接消费企业(比如饲料企业或者深加工企业等)为主,适当减少流通环节贸易商的参与,增加上下游对接的顺畅度以及上游供给与下游需求的直接匹配度;强化对贸易商借贷资金管控,建议将其近三年贸易量数据作为管控参考,避免贸易商过度囤货。

五是争取国际定价权。以大豆为列,进一步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的完善。鼓励中粮、中储粮等企业在采购巴西等国大豆时,使用我国豆二期货进行套保与交易。此外,加强我国农业供需信息获取和宣传能力,建立全球农业供需大数据中心,定期发布权威供需报告,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

THE END
1.国际粮价玉米价格,国际粮价玉米价格今日价格行情走势最新报价国际粮价玉米价格今日价格、最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门户网站,为您提供国际粮价玉米价格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国际粮价玉米价格今日价格、国际粮价玉米价格行情走势、国际粮价玉米价格最新报价、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粮价玉米https://www.mysteel.com/hot/1263407.html
2.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涨谷物贸易量价格走势2024/25 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与上一季基本持平。粮农组织对 2024/25 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的最新预报数已提高 250 万吨,达 4.881 亿吨,但仍比 2023/24 年度下降 2.7%。世界小麦贸易量预计下降,粗粮贸易量预报数增加,国际大米贸易量 2024 年下降,2025 年可能回升。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2LM9T30519D4UH.html
3.国际粮价(精选十篇)4、粮食涨价预期助推粮价。自2008年起,政府连续3年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同年对玉米也开始实施临时收储的政策,由此市场逐步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国内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我国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粮食涨价预期也随之上升,并助长了粮价的上涨。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u06266.html
4.中国粮价和国际粮价比是高还是低中国的粮价比国际粮价高,所以导致出现了中国目前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国内很多土地放弃种植粮食,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中国现在主要从南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进口粮食,中国的粮食状况早就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局面,这个很危险,希望国家能调整政策,补贴农业,使农业大规模实行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农业成本。如果中https://m.iask.sina.com.cn/jxwd/D3NRdXNTG5.html
5.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结这六次价格 大幅波动规律 ,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 ,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 的重要推力 ,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 .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 ,传导性风险 http://jjxj.swufe.edu.cn/EN/PDF/4803
6.国际粮食价格疯涨国内粮价承受走高压力宏观数据受美国农业部日前发布的月度报告驱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价格近期接连几天大幅上涨,并带动其他相关农产品大豆、小麦等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市场狂热看涨激情被再度激发,尤其是玉米小麦价格达到10年来的高位。 与此同时,中美农产品比价再次创下新低。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会不会传导到国内,从而给国内已日趋稳定的粮http://data.cnfol.com/070122/104,1299,2642874,00.shtml
7.国际粮价玉米价格势将 收盘价 仍是 创大钢铁网是钢铁行业钢材信息全面的门户网站,为您提供国际粮价玉米价格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玉米价格、玉米行情、国际粮价玉米价格、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玉米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粮价玉米价格资讯. 移动版:国际粮价玉米价格 找百科:国际粮价玉米价格 找问答:https://www.cdgtw.net/hot/1157259.html
8.全球粮价涨中国何以稳?须防传导风险!机构看好化肥等农资板块相反中国粮价较为稳定。 但是,“须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张义博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国际大粮商,如加强小麦、大米、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621241998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