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农作物价格飙升,国际粮价显著上涨。但受调控政策、库存等因素影响,国内粮价涨幅明显落后,同时,农产品资产联动并不十分明显。
多因素助推国际粮价走高
自去年5月以来,国际粮价爬出谷底,并在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带领下不断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公布的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10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为133.2点,连续第3个月上扬,为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去年同期为100.9点,同比上涨32%。
“这一轮国际粮价上涨始于2020年年末,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最为显著,自2021年年初以来,二者涨幅分别达到30%、22%。”银河期货油脂油料高级研究员刘博闻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从产业角度看,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粮价上涨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天气导致的减产预期。在小麦主产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均出现减产预期之后,小麦需求国也在加大采购,进而增大国际小麦市场供应紧张的预期。
宏观方面,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货币宽松、航运成本上涨等因素助长了农产品市场的买方人气。加之农产品的能源化需求,在“能源危机”的困扰下,粮价达到近十年来高点,属于情理之中。
农产品资产联动受限
从国际市场看,目前从全球农业和食品巨头邦吉集团(Bunge)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出,已经表现出本轮粮价上涨的影响。
王娜则认为,国际粮价上涨不会一帆风顺。她表示,全球农产品资产的提价现在已经引发粮食主产国和消费国的重视。如果基础商品价格过高,必将引发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因此粮价大涨的预期会受到政策牵制。
从国内市场看,今年农产品期货价格震荡攀升。文华财经数据显示,国内农产品价格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4.46%。但同期代表A股农产品板块走势的Wind农产品指数却下跌了2.49%。总体上,国内粮价涨势明显弱于国际市场,且股、期联动较不明显。
王娜进一步分析,股票市场中,目前部分养殖类股票出现低位企稳反弹,这与生猪价格处于猪周期底部的关系很大,基础粮食产品因为受政府管控的影响,因此上行压力会大于工业品和金属。
利空因素开始出现
展望后市,多位分析师认为,国际粮价短期表现易涨难跌。王娜认为,在国际小麦市场现有供需结构的情况下,价格上行预期短期很难改变。刘博闻分析,因目前国际小麦等品种库存较低,供应恢复至少需要一个作物年度,而需求主要体现在食用量较为恒定刚性,此轮国际粮价上涨行情可能持续至明年以后。
王成强则认为,今年10月份以来,欧洲天然气、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格等大幅波动,意味着大宗商品牛市上涨进入末期。农产品尽管面临拉尼娜等气象模式的干扰,存在季节性极端天气炒作可能,预计明年上半年追随大宗商品整体波动,上涨动能趋向衰减和衰竭。从国内看,王成强表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粮价不具备大规模持续涨价的基础。我国主粮品种进口依存度较低,国际稻、麦、玉米等粮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不大。
“国际粮价对国内粮食价格影响甚微,尤其对于小麦和水稻价格而言。中国小麦和水稻市场基本上自给自足,从国际市场进口量和出口量较少,与国际市场基本割裂开来。以小麦价格为例,收购价基本由国家确定,过去十年价格在2300元-2800元/吨波动,波动幅度较小,同时国储库存充盈,供应调节能力较强。”刘博闻说。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油籽、油脂(特别是棕榈油)等进口依存度较高,国际价格波动的传导影响深刻。王娜表示,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油脂板块,但是随着国家对油脂抛售政策预期的增大,油价也出现高位回落的表现。
“农产品类投资机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侧重寻找关键变量和驱动。2021年年末和2022年年初,油粕等农产品类期货品种,生猪板块龙头股票存在季节性交易机会。”王成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