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精选15篇)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21~124的“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课后反思: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1.光明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单价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丙店:购物满每200元,返现金30元。为了节省费用,光明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2.某移动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卡,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

种类固定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a种卡40元0.35元b种卡0元0.60元

复习内容:教科书p118——120“住房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在解决旅游问题时,要利用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旅游人数、出发地和目的地、起止日期、交通工具及在旅游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开支情况等有关旅游活动的基本信息,弄清它们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3、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一、复习“住房的变化”

1、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出示课本118页说说是一幅什么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人均居住面积”。

(2)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计算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求“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3)思考第2题,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再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启发学生回答:1999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数据是从多少个城市中统计得来的?猜一猜这个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9.78平方米是669个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不是每一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大于9.78平方米?会不会有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少于9.78平方米?

2、填表。组织学生把课前了解到的自己家1998年、2002年、2006年人均居住面积和口情况填在118页的统计表中,并算出自己家里人均建筑面积。

4、完成统计图。要求学生先思考画怎么样的统计图,然后动手画一画。

5、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收获和体会。

6、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并交流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二、复习“旅游费用的预算”

(一)观察、分析信息

1、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

2、出示情境:小芳和爸爸、妈妈8月5日从南京出发,6日到9日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到南京。

南京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

通工具票价说明火车(硬卧)274元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飞机(普通舱)1010元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表一中提供的信息

(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

(3)讨论:⑴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是什么意思

⑵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又是什么意思?

⑶如果一个同学身高1.5米,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

(4)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住宿伙食市内交通旅游景点门票每日120元每日80元每日50元每人250元

指导学生观察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组织小组讨论:

⑴住宿费、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三口的花费?

⑵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所有景点?

(二)根据信息填写表格

1、指导完成第一问题:

(1)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

提问:在计算数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交通费时注意: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火车票?一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要算出4天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时要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

(2)组织计算,集体校对。

如果往返都乘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项费用合计3394元。

(三)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

如果去时乘火车,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时乘飞机,买飞机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项费用合计为822+1818+1750=4390(元)

(四)小组合作、实践运用

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复习后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就可以灵活运用了。通过今天复习课上的这些练习,学生们能感受到许多问题不是只靠某一条线、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能够解决的,甚至不是只靠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需要适当安排综合性的应用练习。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线状储存的知识能够彼此联系,形成网络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旅游费用的预算”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在初步理解教材的各种信息后,指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项目逐项进行计算,其中,计算交通费用时,提醒学生先想一想:按规定,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的火车票?每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提醒学生按4天算出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费时,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第二个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的机票折扣;合理使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的一些计算结果。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方法,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最后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提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不同途径收集信息,也要选择合适的机会组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考虑到这部分知识不难理解,这课时以及接下来的一课时,我都让学生双休日在家完成,这课时主要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在计算旅游费用这一问题时,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下一课时的绿地面积和保护水资源的实验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让有兴趣的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实验去操作,相信这也会给他们增添不少乐趣。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找次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1)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例2

(1)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2)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练习二十六

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保证能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5题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你知道吗”:

本专栏简要介绍了在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的情况下,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测的次数。由该表可发现,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3n-1+1~3n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由此,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4~729个。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是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五下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实验工具。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整理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

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整理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

7.在学生总结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2.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5.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第三章第六节综合应用─自编小报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报制作的基本知识。

2、掌握艺术字和剪贴画的插入与编辑方法。

3、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4、掌握文本框链接的方法。

5、熟练使用公式编辑器。

6、综合运用word的编辑排版能力。

[重点难点]

图文混排、文本框链接和综合运用编辑排版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边讲、边演示操作教学。探索学习法。

[教学资源]

[开课班级]初一(2)班

[教学过程]

[引言]

展示教材第90页所示的“数学园地”小报。

提出任务:要制作这份小报大致有哪几个步骤?

分解任务:报头设计;(艺术字、绘图、插入剪贴画)

编排第一篇文稿;(标题、插入图片、文字环绕)

编排第二篇文稿;(文本框、文本框链接、公式编辑器)

一、设计报头

[演示]1、插入“艺术字”─数学园地

单击“插入艺术字”按钮→选择样式→键入“数学园地”,设置为行楷、60磅→单击“确定”按钮。

编辑调整。

2、插入报头剪贴画

单击“插入剪贴画”按钮→“图片”→选“学院”→“书”→单击“插入剪缉”按钮

选定剪贴画→拖动控制点,缩放→单击“右对齐”按钮

3、绘制椭圆形图案

[实践]学生上来操作,完成椭圆绘制和填充颜色。当移动椭圆到“数学园地”和剪贴画之间时,椭圆在二者上面,如图3-63(a)所示,要改变叠放次序。

[问]如何调整图形和文字的叠放次序?

[演示]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r)”按钮,指向“叠放次序(r)”,单击“衬于文字下方(h)”,结果椭圆就到文字和剪贴画的下层了。

二、编排第一篇文稿“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编排特点:第一篇文稿为通篇编排

制作步骤:

①插入标题。

②录入文字。

③插入“祖冲之”人物像图片。

[演示]在标题左边单击,使插入点定位,单击“插入(i)”菜单→“图片(p)”→单击“来自文件(f)”→在“插入图片”对话框中选择“祖冲之”图片文件→单击“插入”按钮

④文字环绕。

[演示]方法为双击图片对象,进入“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如图3-65所示,

单击选取“版式”标签,单击“四周型”,使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由默认的“嵌入型”改变成“四周型”,最后拖动缩小图片,移动图片位置,就能得到满意的文字环绕结果。

三、编排第二篇文稿“知识回顾”

一、

编排特点:

第二篇文稿编排主要利用了文本框、文本框链接和公式编辑器的功能,编排这种上下有联系和较复杂数学式子的文稿

①插入文本框。

②创建文本框链接。

[演示]方法是单击选中第一个文本框,单击“文本框”工具栏的“创建文本框链接”按钮(如果“文本框”工具栏不可见,单击文档中的文本框,再单击“视图(v)”菜单,指向“工具栏”,然后单击“文本框”命令),当指针变成箭头向下的壶形时,指向第二个文本框内,此时指针变成倾斜壶形,单击就链接成了。

③启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3.0

[演示]单击“插入(i)”菜单中的“对象(o)”命令,有“对象”对话框,单击“新建(c)”标签,如图3-69所示,在“对象类型”列表中双击选择“microsoft公式3.0”,就启动“公式编辑器”,如图3-70所示。

④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数学式。

[小结]

插入“艺术字”

调整图形的叠放次序

文字环绕(即图文混排)

创建文本框链接

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确定起跑线”活动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提出研究的问题。

经过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在此认知基础上,教材紧接着引申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即如何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教材第75页第二幅图中呈现了小组同学测量有关数据的场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3.整理数据,确定思路。

学生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适宜的方式呈现数据,使学生明确:(1)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2)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3)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要确定跑道的起跑线,只要算出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就可以了。

4.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教材在第四幅图中给出了一张表格,通过让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在此,可以向学生说明:理论上相邻跑道之间的长度差是相同的2.5π,由于π的取值造成了有的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7.85m,有的是7.86m,。在确定起跑线时,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

最后,为了巩固对该类问题的认识,请学生进一步确定200m赛跑中跑道起跑线的位置。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明确问题。

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

3.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3.课堂教学时,老师可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这可以促使学生整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特别是为设计教育储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4.在明确学生已经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之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教材第一张表格中给定期储蓄存款方案预留了三行,实际上学生在具体设计时可能不仅仅只有三种,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老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6.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最大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育储蓄存六年。(2)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3)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4)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具体见下表)。

1.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在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学时老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2.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内容:书本109页~110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密铺,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探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3,进一步体验所学图形的特征.

4,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发什么叫密铺.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案.每位学生准备课本110页中两组图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增,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图案.

1,观察,思考.

让学生认真观察上面的图案,并思考:通过,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些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2,展示,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一些"密铺"实际图案,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时,教师也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所搜集的"密铺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3,引入课题.

师:关于密铺,你我还知道哪些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有关"密铺"的知识.

板书课题:铺一铺.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一些可以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

(1)提出问题.

师:如果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图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图形用来密铺

让学生进行猜测和想象.

(2)动手操作,验证.

学生们可以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来验证刚才的猜测并获得结论.

让学生利用附页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取一种图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的平面图形.

(3)汇报验证结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验证结果.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时,教师让学生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图形铺一铺,上台展示并与大家动手拼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所给出的图形中只有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其他图形均可以密铺.

2,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

师:生活中哪里用到密铺

师:王小明家要铺地,你能选取用课前准备的两组卡片中的一组卡片全新设计一个图案吗

(2)动手操作.

让学生打开书本110页,选取用一组卡片,在方格纸上设计的新颖的密铺图案.

(4)展示作品.

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密铺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4,自由设计"密铺图案".

三,拓展知识

教师给学生介绍有关"密铺"的资料.

四,全课小结.

板书:

综合应用:铺一铺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就安排了密铺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了解什么是密铺。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继续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密铺概念,教材不再给出密铺的概念及图案,而是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6种平面图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提出问题“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接着,让学生利用附页中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种图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圆形、正五边形)的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找出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后,再让学生实际铺一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每次密铺的基础图形都是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同一种平面图形,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两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计算出每次密铺中不同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

(1)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从两组瓷砖中任选一组在方格纸上设计密铺图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里的两组瓷砖,一组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在的高)组成,前一组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图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是用两种基础图形密铺平面。

完成设计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也可以由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拼出。建议学生在画或拼摆密铺图案时,要有序地进行。

(2)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面的知识,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图案中,每种基础图形一共用了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图形,自由地设计密铺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图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基础图形组成,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要求),通过学生的创作及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进行美术创作的想像力,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案,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密铺图案,课上展示给大家,以此帮助学生复习已了解的密铺知识,从直观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搜集的图案可有多种,如由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一种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等。呈现图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密铺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图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同时出示该图形的彩色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图形能用来密铺?”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像,然后再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获得结论。或者先让学生想一想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能够用来密铺平面,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形呈现相应的图形卡片,然后围绕学生说出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让学生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图形铺一铺,上台展示并与大家交流拼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5)在学生了解可以密铺的图形后,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密铺的知识设计地砖图案;也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铺。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砖、篱笆和围墙)、玩具、艺术(图画)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然后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先设计完的学生数一数自己设计的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6)展示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7)汇报交流之后,让学生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会继续安排有关密铺的内容,例如较复杂些的密铺、密铺的方法等等,因此在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图形能够密铺的条件(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角的和为360°)会在中学的教材中介绍,这里就不需要让学生研究。

参考资料:

密铺的历史背景

1619年——数学家奇柏(j.kepler)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弗德洛夫(e.s.fedorov)发现了十七种不同的铺砌平面的对称图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发现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escher)与密铺。m.c.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兰。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伯拉宫(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造,而且铺上了种类繁多、美轮美奂的马赛克图案。escher用数日复制了这些图案,并得到启发,创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图形的密铺图案,这些图案包括鱼、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像的物体。他创造的艺术作品,结合了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另一种看法。

课题: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艺术字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现实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用小报将它们准确生动地把反映出来。电脑小报挟着高科技的灵气和霸气,以优美整洁的文字排版、华丽鲜艳的图象色彩,令人赏心悦目,使以往的手抄小报黯然失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校园自制电脑小报取代手抄小报已是必然的趋势。2.出示小报样本,提出学习小报制作任务,并分解任务,指出本节课学习插入艺术字。二、艺术字教学

1.要求全体学生按照书本步骤通过自主学习插入艺术字“数学园地”,可自由讨论,取长补短,活跃气氛。具体做法可视机房条件而定:如机房条件较好,配备有电子教室系统,可在全体学生练习的基础之上,挑选较好的同学进行演示并向全班广播,配以点评讲解;若机房条件较差,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之,对照书本、机器,口头讲述的传统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2.分组分配学习任务:将“艺术字库”对话框、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艺术字控制点及其功能、艺术字工具栏功能的学习任务分别分配给各小组,各自完成任务。可以电子教室分组,也可以口头分组。

3.各组代表汇报交流,可用电子教室广播交流,也可以口头交流,相互评比,评比结果作为各组学生一次平时成绩,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制作不同的“中国—江苏”艺术字比赛,以数量多少取胜。四、课堂小结

课题

“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1、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THE END
1.大米粒素材大米粒图片元素图片类型 : 全部图片 免费图片 商用图片 有机大米免抠png装饰 PNG 彩铅风格五谷杂粮素材 PNG 餐饮主食米饭素材 PNG 五常稻花香大米 PNG 手绘线条丰收大米 PNG 金黄的水稻 PNG 白色大米米粒 PNG 白色大米矢量设计 PNG 大米颗粒 PNG 西餐美食纹理极简banner https://www.51yuansu.com/tupian/damili.html
2.大米饭广告图片大米饭广告设计素材大米饭广告图片相关推荐: 汽车广告 啤酒广告 饮料广告 房地产广告 植树节广告东北大米宣传海报立即下载 蓝色清新风有机大米海报立即下载 大米广告海报立即下载 绿色清新风有机大米海报立即下载 绿色清新风大米宣传海报立即下载 中国风有机大米海报立即下载 绿色清新风有机大米海报立即下载 灯箱片菜单设计立即下载 淡蓝色https://so.redocn.com/guanggao/b4f3c3d7b7b9b9e3b8e6.htm
3.小米大米图片,混合小米大米图片,品冠膳食黄小米包装1kg2斤五谷杂粮小米粥小黄米粗粮月子米大米品冠膳食黄小米包装1kg2斤五谷杂粮小米粥小黄米粗粮月子米大米品冠膳食黄小米包装1kg2斤五谷杂粮小米粥小黄米粗粮月子米大米小米养胃还是大米养胃养胃要注意这4个细节熬出味的养胃黄小米 购买满4袋http://dashangu.com/postimg_23117549.html
4.背景上设置不同类型的大米库存照片.图片包括有粗暴,营养素白色背景上具有不同类型的米的设置 照片 关于 粗暴, 营养素, 健康, 厨师, 有机, 谷物, 饮食, 食谱, 许多, 汉语, 收获, 成份, 干燥, 背包, 聚会所, 问题的, 水稻, 对象, 美食术, 拼贴画, 自然, 膳食, 原始, 投反对票, 查出, 食物, 收集, 不同, 烹调, 营养, 可口 - 17https://cn.dreamstime.com/%E8%83%8C%E6%99%AF%E4%B8%8A%E8%AE%BE%E7%BD%AE%E4%B8%8D%E5%90%8C%E7%B1%BB%E5%9E%8B%E7%9A%84%E5%A4%A7%E7%B1%B3-%E7%99%BD%E8%89%B2%E8%83%8C%E6%99%AF%E4%B8%8A%E5%85%B7%E6%9C%89%E4%B8%8D%E5%90%8C%E7%B1%BB%E5%9E%8B%E7%9A%84%E7%B1%B3%E7%9A%84%E8%AE%BE%E7%BD%AE-image179884886
5.大米包装图片创意图片图片合成平面设计摄图网提供海量的大米包装图片创意图片、大米包装图片图片合成、大米包装图片平面设计,大米包装图片,大米包装图片广告设计图片,搜索大米包装图片图片合成资源就来摄图网!https://699pic.com/tupian/chuangyi-damibaozhuangtupian.html
6.大米简画图片大全免费下载高清摄影图千图网高清图片频道为您找到134个大米简画艺术字图片大全、大米简画艺术字素材供你在线下载使用,找大米简画相关艺术字设计、精选艺术字、精品字体等就来千图网。https://www.58pic.com/tupian-tupian/damijianhua.html
7.米饭饥饿粗粮大米类图片素材60张我图找相似功能已为您找到60张与米饭饥饿粗粮大米类似的图片,包含各种高清原创米饭饥饿粗粮大米素材图片,找米饭饥饿粗粮大米相似图片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findsimilarity-27896711.html
8.白色谷物与大米,小麦,玉米,燕麦图片商业图片VEER图片库提供白色谷物与大米,小麦,玉米,燕麦图片购买下载服务,2亿+高清商业图片,正版图片购买下载一站服务,另提供大麦图片,农作物图片,玉米图片,农业图片,谷物图片,田地图片,熟的图片,燕麦属图片,农场图片,种子图片,有机食品图片,谷类食品图片,面包图片,黄色图片,面https://www.veer.com/illustration/414629491
9.大米豆贴画——小花猫精彩贴画大米豆贴画——小花猫 大米豆贴画——小花猫http://www.61diy.com/tiehua/3999.html
10.秋天的礼物之种子贴画——定南五小草芽儿班说写课程我作了一幅《小猫》的种子贴画。我先画好图,接着找来红豆、黄豆、黑米和大米,然后我用黑米做成小猫的形状,用红豆做小猫的蝴蝶结,用黄豆做小猫的衣服,最后再用大米做脸,做贴画虽然很难,但我看到这幅画很开心! 小汽车 二(2)班 袁梓轩 我先准备一张黑色卡纸、豆子、剪刀和彩色蜡笔。我用笔勾画好车的形状,再https://www.meipian.cn/373ph47e
11.植物籽粒贴画教案(精选5篇)教学难点 :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你们很熟悉的歌曲,会唱的孩子请跟着音乐一起唱。(课件播放《小雨沙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wy07bhc.html
12.蛋壳粘贴画教材7篇(全文)例如:用瓜子壳来粘贴小鸟的羽毛。由于瓜子壳有天然的纹理,所以用它粘出来的小鸟惟妙惟肖,就像要展翅高飞。为了解决种子颜色单一这个难题,同学们想出了涂色、染色的好办法。用水粉或水彩颜料把大米染成红色。这样,做出来的小鲤鱼,颜色鲜艳,人见人爱。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种子贴画就呈现我们面前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051de2w.html
13.68月龄:丰富感官刺激思维导图模板教具:镜子、喷壶、毛巾、空瓶子、大米、树枝。玩法:大米装在瓶子里做雨声筒,把水喷到宝宝的手上,让宝宝听雨的声音,抓握摇晃雨声筒,爬行。妈妈唱歌,宝宝随着节奏摇摆,某个固定的节奏做某个动作。音乐rain rain go away。drip drop。 2、滑落的雨滴教具:雨伞、蓝丝带、镜子玩法:蓝丝带系在雨伞,打开伞让宝宝追视https://www.zhixi.com/tpl/c7568c1ea64f69e2fe32f79c69d1f827?category_id=-1
14.《种子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docx《种子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docx,《种子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 一、活动班级:四年级 二、活动目的: 1.认识各种种子,了解种子贴画的文化内涵。 2.通过漂亮的种子贴画作品,培养学生制作粘贴画的兴趣,启迪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种子制作粘贴画。 三、活动重难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11/5103030341004303.shtm
15.Word怎么找剪贴画为您找到1500条“Word怎么找剪贴画”相关问题Max右键菜单设置怎么找? 共1条回答 > dddppp: 1、【大米】蜗牛发膜+洗发水+泉立方邀请你来回答 赞 (48) 回复 (1) SU模型不见了怎么找? 共1条Word里面数据图表怎么设置 Word文档里怎么调图片亮度 Word表格中文字怎么分隔 Word 怎么制定颜色 Word怎么https://www.3d66.com/answers_relation/relation_649739_48.html
16.制作粮食贴画制作粮食贴画 为了丰富我们宅在家的生活,这个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非常有趣的作业,那就是用粮食绘制一幅画。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给白衣天使致敬。 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制作粮食贴画,后来我在网上查了查,看了看别人的制作过程,才知道什么是粮食贴画。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好材料,把我家的小米、大米、黑豆https://www.jianshu.com/p/ca67c9a922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