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河南大饥荒:数万国民党军队被百姓缴械河南抗战

“神通广大”的美国记者白修德,搭上军用飞机离开重庆飞往宝鸡,然后乘火车至西安,由西安而陕西之东,5天后已经骑马行走在河南大地上。他回忆说:“小村庄比市镇更坏。那静寂是吓人的。人们逃避饥荒的无意识的残酷,仿佛是一支野蛮的军队追逐着他们。……无人居住的房屋把声音扩得很大。婴孩的哭声,简直比我们的马蹄声还响。”

白修德看到了死尸。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瘦削而美丽,躺在潮湿的泥地上,嘴唇却呈现出可怕的绿色。路旁有小贩在卖仅供果腹的树叶,一块钱只能买到一小把。挖着坟冢的野狗,把饥民的尸首翻了出来,吃得浑身滚圆、膘肥皮亮。

在灾情最严重的偏远乡村,白修德更多地催马疾奔。跑得稍慢一点,发狂的饥民一定会把他的坐骑杀了吃肉,一定会掠走他的衣服、食品和钱财,他就必定不能活着回去了。

饥饿泯灭了人性最基本的东西。白修德了解到,一对饿极了的夫妇,曾把他们的6个孩子绑在树上,不让孩子跟着他们出去讨饭——人少的时候总比人多容易得到施舍。还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统统卖掉,换来最后的一顿饱饭,然后全家一起自杀……

为民请愿横遭阻挠

一天晚上,白修德住到了某县的军队司令部里。一群农民前来拜访,希望白修德将他们的情况反映到重庆。这些人起草了一份报告,誊抄了两份交给白修德。报告中说,这个县共有15万人口,已经有11万没有任何吃的了。而政府发放的救济,只有1万斤麸皮。

白修德与领头的交谈:“你收了多少粮食?”

“每亩十五斤。”

“抽税要抽多少?”

“每亩十三斤。”

在旁边认真听着的司令官,立即暴怒起来。他把领头人叫到一旁,用很响的“耳语”严加斥责。这位农民战战兢兢地回到白修德跟前,称刚才“说错了”,抽的税每亩不过五斤。那指挥官还要求白修德把农民交给他的报告退还。白修德退了一份,但指挥官坚持必须把另一份也退回去。临别前,白修德与农民们相互对视,默然无语。

这是1943年3月,雨雪交替着在河南大地上飘落,新的耕种季节即将开始,新一年的收成也许会好点。另一个农民却说:“不错,很好。但谁知道到时候我们是否还活着呢?”

离开河南前,郑州的地方长官设宴款待。有心的白修德留下了筵席的菜单,有莲子羹、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还有炸春卷、热馒头、大米饭、豆腐煎鱼等,此外还有两道汤,三个馅饼,上头洒满了白糖。他后来写道,“这是我平生吃到的最漂亮,也是最不忍吃的一席菜”。

数万国军被百姓缴械

河南的饥荒是白修德驻华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开始觉得,国民政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用错了方向,打了水漂。他忍不住给《时代》杂志老板亨利·卢斯写信:“这个国家几乎在我的面前死去。”

这个国家真的死了。不是死在肉体的生命,而是死在人心。1943年冬,日军大举进攻河南。饥馑的痕迹仍随处可见。日军拨出部分军粮接济了行将饿死的农民。活过来的河南百姓,厌恶了战争和兵燹,自发地组织起来,去收缴中国士兵的枪械。起初是单个地、几人几人地收缴,后来干脆成连成排地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前后被缴械的国军有6万之众。

日军以不足5万的兵力,进攻30万国军镇守的河南,未经几个回合便迅速得手。白修德如此形容日军的攻势,“像利刃切牛油一样,割断了华军的防线”。没有人敢明说日军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汉奸”毕竟是个刺人眼目的“恶谥”。但生存法则不会像社会法则和战争法则那般复杂和诡谲。当民族大义和国家存亡这些宏大命题摆在行将饿死的饥民面前,问题就变成: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懵懂的百姓们选择了后者。

附:

直到下一次收获季节来临

中国的麻烦持续不断,这个国家痛苦的历史更是循环反复地出现战争、洪灾、饥荒。本刊记者白修德上周根据他的第一手材料予以报道。他刚刚结束为期两周的、对河南饥荒地区的采访。他报道说:我的笔记告诉我,我只是在报道亲眼见到的、所证实的事实,但至今我还难以相信它们是真的:狗在路上啃人的尸体,农民趁夜色降临后寻找人肉,荒芜的村庄望不到边,乞丐在各个城门的门洞里挤成一团,每条公路上都有弃婴在号哭,在死去……

责任编辑:何青龙最后更新:2016-11-1816:14:13

办公室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THE END
1.1942~河南大饥荒7月,蝗灾、风灾,粮食收获仅一至二成,人多以树皮、草根、观音土、雁屎充饥。 灾民19万,外逃及死者难以数计。这次灾荒为60年间所罕见。” 河南《巩县县志》也有这样的记载:“民国三十一年,大旱,几近绝收,加之日军侵略酿成大灾,农民多以树皮、雁屎、观音土充饥。” https://www.meipian.cn/23wp4j9w
2.河南大饥荒史1942年河南省的严重粮食危机河南大饥荒史1942年河南省的严重粮食危机 为何会发生? 在1942年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为了抗击日军的侵略,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措施,如征兵、征粮等,这些措施导致了农民的生产力下降,同时由于战争造成了交通网络的破坏,使得粮食运输变得困难。加之当时天气异常干旱,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出现了严重的人口缺乏和经济衰退https://www.nptmprlv.cn/ming-xing/438123.html
3.日军离间计:发放救济粮农民揍国军1943年,河南省大部地区落入日军之手。侵略者为笼络人心,给经历过1942大饥荒的饥民发放救命的军粮。由此导致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农民们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将大约5万名曾经强征他们粮食的军队缴械,让措手不及的中国官兵在前后夹攻下迅速溃败。本文摘自2012年11月28日《青年参考》,作者黄昉苨,原题为https://weibo.com/p/1001603855548083797335
4.1942年河南大饥荒强征军粮5万多国民党军被饥民缴械活埋真相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当1942年秋收税粮征齐之后,政府才伪善地宣布免除河南1943年征税。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美国《时代》周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10/21/5964710_247106166.shtml
5.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怎么爆发的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在中国这个充满苦难的大地上,有一处地方叫河南,那里的苦难似乎特别多,干旱,洪水,饥荒,战争……那些往事让这片土地变得沧桑而有故事。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场饥荒哪怕过去了70几年,但是如今提起,依然让听者感伤,闻者落泪。 我们只有通过经历过那场灾难的老人口中,去重新认识1942。家住郑州北郊https://ls.httpcn.com/info/html/2019113/KOMEAZCQILME.shtml
6.饥荒:一个词形容1942年的河南!现在正值饥荒,如果开仓放粮,预计足以救活 1.5 万人。但实际上,当地官员根本没存过一粒粮,而是将收来的粮食全部私卖牟利了。 灾区内,包括洛阳、郑州等城市的饭馆倒是依旧营业,但也只有有钱人才吃得起。 主流报纸《大公报》曾派遣通讯员前往河南调查大饥荒的情况。该报于 1943 年 2 月刊登了一则详细描述河南大https://m.douban.com/note/637133640/
7.1943河南大饥荒电影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1943河南大饥荒电影”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1943河南大饥荒电影”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http://client.so.pps.tv/so/q_1943%E6%B2%B3%E5%8D%97%E5%A4%A7%E9%A5%A5%E8%8D%92%E7%94%B5%E5%BD%B1_ctg__t_2_page_9_p_1_qc_0_rd__site__m_1_bitrate_3
8.1942年河南大饥荒难民逃荒线路图新闻频道王妙云和崔永庆直到现在仍不知道,洛阳当时人肉市场的繁荣,与陇海线的中断不无关系。因为战争,洛阳成为陇海线暂时的始发站,人们在无法向东延伸的同时,只有在日军的炮火声中偷偷向西,这也就是那么多难民涌来洛阳的直接原因之一。 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同题材纪实读本“河南大饥荒”的作者宋致新的父亲李蕤,当时在洛阳印https://www.hnr.cn/finance/zt/1942/dangan5/201211/t20121129_248165_2.html
9.重温历史追忆苦难——1942河南大饥荒70周年纪念联合网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蒋介石任中国战区(包括泰越)盟军最高统帅。3月中国远征军成立并赴缅甸与日军作战。国内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饥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从抗战开始到1942年,河南的出兵出粮都是全国第一。这样的粮源兵源重地,在蒋介石看http://read.lhwww.cn/ReadingZone/PaperInfo/75BE9B2B-AE97-4065-BA90-70083F82D5AB?aid=58D51B95-4D19-475C-8A84-2E632515F28C